胃电图论文_管媛媛,蔡荣林,肖洪波,储浩然,李传富

导读:本文包含了胃电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图,消化不良,功能,颅脑,淤血,节律,子午。

胃电图论文文献综述

管媛媛,蔡荣林,肖洪波,储浩然,李传富[1](2019)在《胃俞募配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和胃电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胃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和胃电图(EGG)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FD患者胃运动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37例FD患者随机分为配穴组(19例)和非穴组(18例),分别予以双侧胃俞+中脘、同节段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同时选取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和EGG检测,观察2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各脑区ReHo及EGG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脑区ReHo变化与胃运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①配穴组EGG振幅、频次均增高(P<0.05~0.01)。非穴组EGG振幅增高(P<0.01),频次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FD患者小脑、额叶、扣带回、脑岛、颞叶等脑区内不同区域ReHo值异常。配穴组针刺后FD患者梭状回、后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海马、额中回等脑区ReHo值降低(P<0.05)。非穴组针刺后FD患者小脑、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角回等脑区ReHo值发生变化。③相关性分析可见:配穴组颞上回、颞极颞中回、后扣带回、额中回、海马与EGG变化相关。非穴组各差异脑区ReHo值变化与EGG变化无显着相关。结论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FD患者多个脑区ReHo值变化且其对胃运动调节效应优于非穴,海马、后扣带回等脑区可能参与了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胃俞募配穴针刺可能通过对边缘系统、胃肠感觉矩阵相关脑区的良性调控而发挥对FD患者胃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孟宪梅,陈洪锁,年媛媛,王学勤[2](2019)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胃电图(EGG)特点。方法对159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均符合RomeIV FD的诊断标准,其中上腹痛综合症(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42.88±15.12岁)、餐后不适综合症(post 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男28例,女55例,平均年龄40.73±13.06岁)和53例健康人(其中男22例,其中女31例,年龄41.15±14.35岁)。采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Digitrapper双电极EGG记录仪进行了餐前餐后EGG监测。结果 EGG监测显示:静息餐后正常的胃电节律百分率EPS组34.88±28.16%和41.69±33.87%、PDS组43.96±28.88%和49.67±28.85%低于对照的87.4±14.85%和86.83±12.23%(叁组比较P<0.05);胃电节律过缓的百分率EPS组43±31.13%和56.26±27.23%、PDS组45.41±25.9%和37.54±27.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9±13.11%和9.22±10.55%(P <0.05),胃电节律过速的百分率EPS组56.26±27.23%和13.16±21.95%、PDS组6.64±10.08%和37.54±27.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4.13%和2.83±4.01%,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前餐后胃电节律异常,提示FD患者存在胃运动功能障碍,胃电图对阐明FD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李洋洋,石路,杨喆,杨俊,张延猛[3](2019)在《胃电图联合多参数对腹部术后胃瘫的预测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腹部术后患者的体表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波形变化,结合数字肠胃影像学、上腹部临床症状分度评分以及生化指标等多参数探讨腹部术后胃瘫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47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胃瘫分为胃瘫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间术前24 h、术后72、96和120 h体表EGG的差异。同时对47例患者进行数字肠胃影像学检查、上腹部临床症状分度评分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胃瘫组术后EGG波形中正常胃电慢波消失,呈胃电节律紊乱;胃电节律紊乱患者的数字肠胃影像学报告考虑胃瘫可能;胃瘫组在术后72 h的恶心、呕吐和反酸评分均较同阶段的对照组显着升高(均P<0. 01);胃瘫组术前24 h的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 01和P<0. 05),术后24 h的白细胞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1)。结论 EGG联合多参数对预测腹部术后胃瘫发生的可能性有一定参考。胃瘫发生可能与患者自控镇痛的耐受性有关。(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弓艳霞,唐艳萍,李淑红,徐阳,牛薇[4](2019)在《活血通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淤血阻络型患者60例胃电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活血通降方治疗瘀血阻络证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对胃电图影响,从电生理角度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瘀血阻络证RE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予以治疗,西药组:奥美拉唑+多潘立酮+铝碳酸镁,中西医组:奥美拉唑+活血通降方,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及8周后症状学积分、胃镜表现及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西药组:西医症状学积分:治疗前(20.59±4.25)分,治疗4W(16.21±3.02),治疗8W(9.32±2.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学积分:治疗前(43.28±8.09)分,治疗4W(35.06±5.03),治疗8W(18.23±4.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镜分级:治疗前A级8例B级16例,C级6例,治疗8W后14例恢复正常,A级10例,B级5例,C级1例;中西医组:西医症状学积分:治疗前(19.38±3.05)分,治疗4W(15.23±2.12),治疗8W(7.23±3.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学积分:治疗前(45.41±7.12)分,治疗4W(35.34±4.11),治疗8W(15.12±5.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镜分级:治疗前A级7例,B级15例,C级8例,治疗8W后16例恢复正常,A级9例,B级5例,C级0例;与西药组比较,中西医组治疗后症状学及内镜改善更具优势,胃电图主要表现为主频减低,慢波百分比区趋于正常,胃动过速、胃动过缓及节律紊乱百分比减低。结论:活血通降方可缓解瘀血阻络证RE患者临床症状及情志,改善胃镜下粘膜表现,具有粘膜保护、动力调节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食管肌电活动及电节律紊乱发挥作用的。(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7-12)

施嘉健,许金森,潘晓华,郑淑霞,兰彩莲[5](2019)在《不同时辰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胃电图特征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胃经开时(7点~9点)和胃经非开时(15点~17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的胃电图表现特点,总结时辰是否对其存在影响。方法:18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在胃经开时与胃经非开时进行胃电图仪检测,采集自然状态下胃体、胃小弯、胃大弯和胃窦4个区域的胃电指数。结果:自然状态下,胃经非开时与胃经开时比较,受试者胃各导联平均幅值上升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临床上在胃经开时进行干预治疗疗效可能更佳,为临床治疗胃痛疾病选择治疗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鸣遒,陈洪波,候晶星[6](2018)在《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电图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后对胃电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入院及治疗24 h后进行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胃电功率VP-P(uv)分别为169. 1±81. 1和463. 4±97. 7,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分别为14. 3%±5. 2%和63. 5%±21. 6%,偶联百分比分别为96. 2%±3. 8%和79. 1%±11. 2%。治疗组胃电功率、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偶联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胃电主功率及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偶联百分比均有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09期)

张琦[7](2018)在《胃电图干预对危重患者返流误吸发生率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胃肌电活动,尽早发现胃潴留征象,从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返流误吸的发生。方法将80例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肠内营养期间使用胃电图仪进行胃肌电活动监测,观察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返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肠内营养期间返流误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肠内营养患者使用胃电图进行干预,护士可以通过观察胃肌电波形的变化,了解患者胃动力情况,在胃潴留发生之前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极大程度的避免了返流误吸的发生,保证了患者肠内营养期间的安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73期)

朱崟,石路,姚敬,张正筠,李洋洋[8](2018)在《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胃电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电图在远端胃切除术后预测胃瘫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7例远端胃切除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瘫分为胃瘫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2 h、96 h、120 h体表胃电图的差异。同时对47例患者进行上腹部临床症状分度评分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瘫组术后各阶段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均有升高趋势,手术前后各阶段胃电振幅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胃瘫组在术后72 h的恶心、呕吐和反酸评分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胃瘫组术前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后的白细胞计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电图参数结合上腹部临床症状分度评分和生化指标对腹部术后发生胃瘫可能性有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期刊2018年06期)

杨小春,王媛媛,盖银玲[9](2018)在《自拟和胃愈疡饮协定方联合叁联疗法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胃电图、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自拟和胃愈疡饮协定方联合叁联疗法治疗幽门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重点探讨其对患者Hp根除率、胃电图、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126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叁联疗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和胃愈疡饮协定方,连续用药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统计Hp根除率,监测胃电图及血浆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肾上腺髓质素(AM)、生长抑素(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9.4%,复发率7.9%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性显着(P<0.05);观察组Hp根除率高达63.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性显着(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胃肠电节律紊乱、反应面积、平均频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激素GAS、MTL、AM水平显着降低,而SS、CGRP水平则显着升高(P<0.05)。结论自拟和胃愈疡饮协定方联合叁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利于根除Hp,改善胃电图相关指标,其机制与调控胃肠激素水平以促进溃疡愈合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汤净,陈军,谭安萍,谭琰[10](2018)在《体表神经调控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及胃电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 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TEA组刺激足叁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15 cm及远离PC6 15~20 cm的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容受、胃电图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GA(725±46)m L,FD患者GA(539±36)m L(P<0.001)。(2)治疗前FD症状积分24.5±2.9,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2.1(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假-TEA组(P<0.001)。(3)TEA组餐后的正常慢波百分比(68.2±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2.4)%,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以及与假-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1.53)db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GA,降低内脏高敏感。(2)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促进胃动力。(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胃电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的胃电图(EGG)特点。方法对159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均符合RomeIV FD的诊断标准,其中上腹痛综合症(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42.88±15.12岁)、餐后不适综合症(post 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PDS)(男28例,女55例,平均年龄40.73±13.06岁)和53例健康人(其中男22例,其中女31例,年龄41.15±14.35岁)。采用瑞典CTD公司生产的Digitrapper双电极EGG记录仪进行了餐前餐后EGG监测。结果 EGG监测显示:静息餐后正常的胃电节律百分率EPS组34.88±28.16%和41.69±33.87%、PDS组43.96±28.88%和49.67±28.85%低于对照的87.4±14.85%和86.83±12.23%(叁组比较P<0.05);胃电节律过缓的百分率EPS组43±31.13%和56.26±27.23%、PDS组45.41±25.9%和37.54±27.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9±13.11%和9.22±10.55%(P <0.05),胃电节律过速的百分率EPS组56.26±27.23%和13.16±21.95%、PDS组6.64±10.08%和37.54±27.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4.13%和2.83±4.01%,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前餐后胃电节律异常,提示FD患者存在胃运动功能障碍,胃电图对阐明FD的发生机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电图论文参考文献

[1].管媛媛,蔡荣林,肖洪波,储浩然,李传富.胃俞募配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和胃电图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孟宪梅,陈洪锁,年媛媛,王学勤.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特点[C].2019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9

[3].李洋洋,石路,杨喆,杨俊,张延猛.胃电图联合多参数对腹部术后胃瘫的预测及其机制研究[J].转化医学杂志.2019

[4].弓艳霞,唐艳萍,李淑红,徐阳,牛薇.活血通降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淤血阻络型患者60例胃电图的影响[C].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5].施嘉健,许金森,潘晓华,郑淑霞,兰彩莲.不同时辰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胃电图特征初步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9

[6].王鸣遒,陈洪波,候晶星.右美托咪定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电图影响的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

[7].张琦.胃电图干预对危重患者返流误吸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8].朱崟,石路,姚敬,张正筠,李洋洋.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胃电图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8

[9].杨小春,王媛媛,盖银玲.自拟和胃愈疡饮协定方联合叁联疗法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Hp根除率、胃电图、血浆胃肠激素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8

[10].汤净,陈军,谭安萍,谭琰.体表神经调控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容受及胃电图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正常胃电图餐后频率为3.2cpm慢...第六节 胃电图诊断胃动力疾病技术及...第六节 胃电图诊断胃动力疾病技术及...第六节 胃电图诊断胃动力疾病技术及...第六节 胃电图诊断胃动力疾病技术及...串脉冲2 s-on, 3 s-of,f 20 Hz, 10 m...

标签:;  ;  ;  ;  ;  ;  ;  

胃电图论文_管媛媛,蔡荣林,肖洪波,储浩然,李传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