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族植物药资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蒙古族,民族,植物,植物学,侗族,资源,民间。
民族植物药资源论文文献综述
布日额[1](2016)在《哲里木草原植被区蒙古族民间利用植物药资源及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分析研究哲里木蒙古族生存环境的植被演化情况、现状以及目前植被的变化趋势。了解掌握生物的多样性,人与环境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分析研究哲里木蒙古族利用周围生存环境中的植物资源的合理性和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探究蒙古族民间利用的药物资源,其查阅《无误蒙药监》、《金光注释集》、《认药学》等经典医籍,进行本草考证,诠释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临床应用。采用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对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探究其与蒙药和中药的相关性,阐释当地蒙古族民间利用的合理性及进一步深入挖掘的价值。方法:搜集哲里木地区人与自然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得当地蒙古族与植物相关的第二手资料。区系研究方法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统计、排序、分析和总结探究哲里木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民间访谈调杏、参与观察、采集证据标本和分类、资料整理、描述编目以及解释。民间药进行本草考证。民间访谈以当地民间利用药用植物资源为主线,从当地原住民那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主要对关键人物(如药师、草医、巫医、黑狗大夫、当年的赤脚阪生、老中医、老蒙医等)访谈。调査点及路线赴哲里木区域,深入林区、沙地、草原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民族植物学访谈调查。根据当地蒙古族定居点和放牧、耕地点的布局怙况选择调查点,以各多、苏木、镇以及特殊生境间的相互连同的道路为主线进行采集重点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运用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的常规方法,采集和制作、分类证据标本。标本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编目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采集到的药用植物进行鉴定、分类和药用民族植物学编目(学名、民间名、汉名、蒙名、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处理(炮制)方法、药用方法、治疗疾病和症状民间药的本草考证查阅《无误蒙药监》、《金光注释集》、《认药学》等经典医籍,对收集到的民间使用的药物进行本草考证,诠释药物的性味、功效以及临床应用。采用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对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阐释与蒙药和中药的相关性。结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哲里木共有野生植物112科446属1165种。其中天然草牧场主要植物有35科337属984种。该项目在研宂区域内进行资源调查和采集标本,采集鉴定结果,共采到野生植物86科299属534种。约分别占哲里木野生植物总科数(112个)的67.8%、总属数(446个)的67.0%、总种数(1165个)的45.8%。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包括:红松、草麻黄、蒙古栎、野大豆、甘草、黄檗、紫椴、手掌参、角盘兰、沼兰、宽叶红门兰、绶草、蜻蜓兰等,内蒙古重点保护植物7种,包括樟子松、兴安升麻、芍药、文冠果、桔梗、山丹、穿龙薯蓣等。具体植物区系分析略。哲里木蒙古族民间传统利用的野生植物:野生蔬菜指以蔬菜的方式,做副食食用的野生植物。在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较为普遍采集食用的野菜共有24种,隶属12科。即:野韮、山韮、细叶韭、山葱、藜、地梢瓜、荠菜、野西瓜苗、黄花菜、苦荬菜、地肤、反枝苋、野葵、杠柳、车前、平车前、大车前、水寥、马齿苋、东北鸦葱、苣卖菜、大果榆、家榆等。野生植物果实的食用哲里木蒙古族采集食用地稍瓜、草麻黄、山杏、山楂、欧李、龙葵、掌叶草葡萄、东方草莓、秋子李等的果实。在当地,果实可作水果食用的野生植物极少。哲里木蒙古族民间野生粮用植物哲里木蒙古族民间粮用野生植物只有沙蓬(Agriophyllum pungens(Vahl)Link et A.Dietr.)、苦荞麦(Fagopyrum tataicum(L.)Gaertn.)和蝇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 Steph.Ex Stev.)3种。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有32科57属69种2变种。包括:草麻黄、单子麻黄、榆、大果榆、狭叶荨麻、麻叶荨麻、荞麦、苦荞麦、篇蓄、叉分寥、酸模、皱叶酸模、毛脉酸模、地肤、菠菜、鸡冠花、反枝苋、石竹、繁缕、灯心草蚤缀、芍药、金莲花、荠菜、瓦松、土叁七、梅花草、欧李、山玫瑰、西伯利亚杏、苦参、绿豆、甘草、太阳花、野亚麻、蒺藜、地锦草、蓖麻、蜀葵、苘麻、葫芦、瓤瓜、大乌里龙胆、秦艽、地梢瓜、田旋花、细叶益母草、黄芩、亚洲百里香、辣椒、毛曼陀螺、枸杞、天仙子、茄子、角蒿、列当、车前、平车前、桔梗、缬草、山蒿、冷蒿、苍耳、苦苣菜、大蒜、马蔺、翠雀、栊牛儿苗、扁蕾、防风、龙葵、苣荬菜等。民间的药用部位包括全草、地上部位、根、茎、幼芽、枝条、叶、花、果实、种子,用全草和根多一些。民间用于治疗的疾病以关节炎、风湿病、妇科病、支气管炎、皮肤病、牙痛、止血、腹痛下泻等。在用药方法上,主要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常用水煎服方法。多为单味药。其中,用于治疗风湿病的"人造五圣水"(tabun arshan)用刺柏、冷蒿、杜柳、照山白、草麻黄。通过查阅蒙药用植物志,当地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中的马蔺、萹蓄、菠菜、繁缕、土叁七、欧李、瓠瓜、辣椒、茄子等9种未见蒙药用记载。可以看出,在该地区蒙古族民间存在着还没有被纳入蒙药学范畴的医药知识。对71种民间药进行了本草考证,如.·冷蒿:菊科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的干燥茎、叶。味苦,性凉,纯,燥。具止血,消肿之功效。生产生活用植物哲里木蒙古族通过不同程度地技术处理而加工制作的生产生活用具或工艺品所相关的野生植物共有16种。包括:苘麻、草苜蓿状黄芪、拂子毛、野大麻、小叶锦鸡儿、马蔺、细叶鸢尾、地肤、胡枝子、中华鹅观草、黄柳、筐柳、小红柳、蔗草、大果榆、家榆等。薪柴用植物哲里木蒙古族当地居民主要的薪柴直接来源于野生植物有9种,包括沙蓬、差不噶蒿、小叶锦鸡儿、细叶寥、叉分蓼、东北蓼、黄柳、猪毛菜等。哲里木蒙古族民间植物药与蒙药和中药的相关性研究:药用植物种类的相关性哲里木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共有32科57属69种2变种。其有31种用于蒙药,40种用于中药,民间药用植物和蒙药种类比较,则9种植物无蒙药用记载,反映了民间对药用植物种类的选择,同蒙药和中药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蒙古民族民间仍有未被发现的药用植物知识。民间药用部位的相关性除酸模、繁缕、缬草、苍耳有两种药用部位外,其余种类是一种对应一个部位。引用Sorenson相似性指数的计算方法Cs=2j/(a+b),比较叁者之间药用部位的相似性。式中j为两个样本共有的种数,即相同药用部位的种数;a和b分别为两样本A和B的种数。Cj_(民间药.蒙药)=65.0%;Cj_(民间药,中草药)=41.0%;Cj_(蒙药,中草药)=41.4%。民间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同蒙药、中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治疗疾病的相关性哲里木蒙古族民间所治疗疾病均有蒙古名称。民间药所针对治疗的疾病与蒙药和中药的主治疾病的比较,相似性指数为Cj_(1,2)为32.0%;Cj_(1,3)为40.8%。用药方法的相关性哲里木蒙古族民间用药方法有内服和外用,与蒙药和中药的用药方法相同。当地民间几乎全部为单味药生用,以汤剂为主;而蒙药、中药(需要炮制)大多配伍制成不同的剂型。反映了当地民间用药方法的简单、易用特点。结论:共采到野生植物86科299属534种,其中有进化水平比较低的麻黄科,也有高度进化、物种多样性分化十分复杂的菊科和禾本科。首次对植物区系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哲里木植物区系是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植物区系组合,植物群落之间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和相互的依赖关系。近些年来,由于开垦、放牧、药材采挖等各种人类活动,使土地沙漠化,千扰和影响了植被的自然演替。哲里木蒙古族民间所用的食疗植物,具有一定可发利用的潜质,应引起重视。哲里木蒙古族民间传统药知识在植物的药物利用方面与蒙药学、中药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独具的特色,具有进一步深入挖掘、开发利用的价值。研究认为,哲里木蒙古族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资源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哲里木蒙古族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传统知识是哲里木蒙古族历史的积淀,是蒙古族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应尊重、保护和开发应用。(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会议文集》期刊2016-07-16)
布日额[2](2014)在《哲里木草原植被区蒙古族民间利用植物药资源及药学文化特点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了解哲里木蒙古族民间用作药物的野生植物种类、药用部位、所治疗的疾病、用药方法和草原医药的文化特点。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结果:当地民间常用的当地野生植物共有69种和2变种;药用部位有全草、地上部分、根、茎、叶、花、果、种子、枝条木质部、根皮等;所治疗的疾病以感冒、咳嗽、发烧、风湿病、胃肠病和皮肤病、冻伤、外伤等当地常见病为主;用药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结论:当地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传统知识和经验沉淀极深,具有浓郁的草原医药的文化特点,对农牧民基础医疗保障仍在发挥作用,但这一知识在迅速流失,应深入调查和挖掘、整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雷启义[3](2003)在《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用民族植物资源利用和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民族植物资源具有可持续性和潜在的价值.本文从药用民族植物的研究现状和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民族植物的应用,结合我国丰富的药用民族植物资源进行探讨.旨在充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发挥我国丰富的药用民族植物的巨大价值.(本文来源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李丹平[4](2003)在《鄂西民族植物药资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鄂西土家族、苗族集居区常用的民族植物药资源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民族植物药资源特征、民族植物药功用分类、民族植物药资源中的常见毒性药物和珍稀濒危物种以及民族植物药的开发利用等。结果表明: 1、鄂西常用民族植物药432种,来源于618种,含种下等级植物,隶属于117科。 2、根据土家族医药学理论,常用民族植物药依其功用分为18类:1、败毒药;2、表药;3、赶气药;4、赶风药;5、赶火药;6、赶食药;7、消水药;8、下药;9、止咯药;10、补养药;11、止痛药;12、止血药;13、活血药;14、止屙药;15、打伤药;16、打虫药;17、火疤药;18、蛇药。 3、鄂西民族植物药资源中的常见毒性药物47种,其中大毒植物药5种,有毒植物药14种,小毒植物药28种;珍稀、濒危物种20种。 4、根据鄂西民族植物药资源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为鄂西民族植物药的永续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3-11-01)
吴小嫒,兰世超,覃韩琳[5](2019)在《侗族山区民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传统知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贵州省锦屏县瑶白村的植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进行较系统的调查、收集和整理。结果表明,瑶白村的植物资源共有73科155属180种,包括食用植物、药用植物、信仰植物和染色植物4类。其中,传统食用植物有32属60属72种,占39%;药用植物有58科103属112种,占62%;信仰植物17科21属21种,占12%;传统染料植物9科9属9种,占5%。瑶白村属于侗族山区,有非常明显的地方民族特色,在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宗教植物和染料植物资源利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知识。(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2期)
民族植物药资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调查了解哲里木蒙古族民间用作药物的野生植物种类、药用部位、所治疗的疾病、用药方法和草原医药的文化特点。方法: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结果:当地民间常用的当地野生植物共有69种和2变种;药用部位有全草、地上部分、根、茎、叶、花、果、种子、枝条木质部、根皮等;所治疗的疾病以感冒、咳嗽、发烧、风湿病、胃肠病和皮肤病、冻伤、外伤等当地常见病为主;用药方法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结论:当地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传统知识和经验沉淀极深,具有浓郁的草原医药的文化特点,对农牧民基础医疗保障仍在发挥作用,但这一知识在迅速流失,应深入调查和挖掘、整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族植物药资源论文参考文献
[1].布日额.哲里木草原植被区蒙古族民间利用植物药资源及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C].第八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会议文集.2016
[2].布日额.哲里木草原植被区蒙古族民间利用植物药资源及药学文化特点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
[3].雷启义.现代生物技术与药用民族植物资源利用和开发[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4].李丹平.鄂西民族植物药资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吴小嫒,兰世超,覃韩琳.侗族山区民族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传统知识[J].河南农业.2019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