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折变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晶体,效应,偏振,偶氮,增益,化合物,单晶体。
光折变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淳[1](2018)在《氰基联苯酚等小分子有机物光折变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折变效应指的是光束通过非线性光学材料,使材料的光照区和非光照区的交界面处聚集了电荷从而形成了空间电荷场,空间电荷场又对入射的光束产生了反作用,因此改变了光束的传播方向,呈现在光屏上面的光斑产生了聚合或弥散现象。光折变现象有很多方面的应用,比如说我们知道的全息光栅以及光波导都是利用这个原理。另外除了能够通过相位共轭复原畸变的图像以外,两波耦合也能够增强微弱的图像,自泵浦以及互泵浦的相位共轭能够制作成各种特殊的干涉仪来提高测量的精度,两波耦合或者互泵浦相位共轭能够实现光互连以及光寻址等。光折变现象在光学信息处理、光通信以及光计算等技术方面也能够有一系列的应用。因此我们一直对研究光折变方面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实验:一方面是我们看到一类有机药品生长出的单晶体具有明显的光折变现象,因此我们此篇论文研究的重点是关于该类晶体的自散焦现象;另一方面是我们观察到这类有机药品配置成的溶液具有明显的自散焦现象。下面我将研究内容分为两方面介绍如下:我们选用的有机小分子材料为4,4'-Biphenol、4,4'-联苯酚,4-phenylphenol、对羟基联苯,2-amino-4-phenylphenol、2-氨基-4-苯基苯酚,4'-hydroxy-4-biphenylcarbonitrile、氰基联苯酚,2-(4-hydroxypheny)-5-pyrimidinol、2-氯-5-羟基嘧啶这几种光学材料。我们选用ethyl alcohol absolute-无水乙醇作为化学溶剂。一方面我们通过配置这几种药品近饱和以及过饱和状态的溶液,之后在溶液中生长出了它们的光学片状单晶,之后搭建光路进行光学测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2-氨基-4-苯基苯酚、氰基联苯酚以及2-氯-5-羟基嘧啶观察到明显的光折变现象;然而4,4'-联苯酚和对羟基联苯的光折变现象并不明显。另一方面我们配置了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搭建好光路后在溶液状态下进行光学测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我们发现2-氨基-4-苯基苯酚、氰基联苯酚以及2-氯-5-羟基嘧啶观察到明显的自散焦现象;然而4,4'-联苯酚和对羟基联苯的自散焦现象却并不明显。介质内部被强激光传播通过时自发地发生散焦作用的非线性的光学现象称为自散焦。经过总结和讨论,我们认为这些药品的分子的基本结构为对苯二酚,发现当外挂基团处于对称状态时光折变或自散焦现象并不明显,产生明显的光折变或自散焦现象是当外挂基团为非对称性的时候。此外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到激光束的偏振态对于光折变或自散焦现象无影响。此外通过我们的对比实验知道光折变或自散焦现象与溶剂没有关联。我们对样品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这类有机晶体或溶液要产生光折变或自散焦现象需要具有一定大小的入射光强,也就是说要发生光折变需要一定的光功率密度阈值,这个阈值大约是10~5 W/cm~2量级。光功率密度越大,光折变或自散焦现象越明显,这也就是说空间电荷场的强弱会随着激光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单晶体的均匀性非常好,因此我们发现的这种光折变现象非常明显的新型的有机小分子材料有着非常好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柏红梅[2](2018)在《双光折变离子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铌酸锂晶体是一种在诸多应用领域均表现出优越性质的多功能晶体材料,尤其在光学体全息存储方面,被认为是光存储介质的首选材料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铌酸锂晶体中引入各种杂质离子,可以极大的优化铌酸锂的各种物理性能以适应不同应用的要求。研究表明,双光折变离子共掺铌酸锂晶体的方案,是解决光折变晶体全息存储应用中读出信息容易丢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完美实现非挥发性全息存储。目前,国内外对铌酸锂晶体作为存储材料进行全息双光存储的研究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但以铌酸锂晶体作为存储介质研究大都是实验研究,以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理论计算为基础的机理研究还较为欠缺。理论计算可以排除实验中难以控制的因素,从微观上解释宏观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对各种光折变离子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u和Mn离子分别单掺以及共掺铌酸锂晶体中,由于Cu 3d轨道、Mn 3d轨道的贡献而在禁带内均出现杂质能级,未掺杂的纯铌酸锂晶体带隙均比各掺杂体系带隙宽。共掺晶体中Cu离子在432nm处形成较强的吸收峰,这个吸收峰的位置相对于Cu单掺杂时的更浅,而Mn离子在718nm附近的吸收却相比于Mn单掺杂时的吸收峰减弱而且中心位置也稍有偏移,在554nm处呈现一个与Mn~(3+)浓度有关的非光折变峰,掺杂晶体中的铜和锰这两掺杂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使得该对Mn离子吸收峰发生变化。在实现非挥发全息存储中,Cu和Mn共掺铌酸锂晶体的深浅能级中心分别为432nm和718nm,比Cu和Fe共掺铌酸锂晶体的深能级更深,浅能级更浅一些,这样能够通过提高深能级中心的掺杂浓度来获得更优越的动态范围和记录灵敏度参数。双光折变离子共掺铌酸锂晶体中,不同掺离子配搭会表现出的吸收特性差异而影响存储性能,运用时非常有必要对不同待选搭配离子预先进行理论计算。Fe和Ni单掺及共掺铌酸锂晶体的杂质能级,主要由Fe 3d、Ni 3d轨道贡献。对于共掺体系,禁带内出现由Ni和Fe分别提供的深、浅双能级结构。较小的C_(Fe)~(2+)/C_(Fe)~(3+)值使得共掺杂铌酸锂晶体Fe更易占Nb位,具有该占位的晶体比Fe占Li位的晶体在全息存储应用中更易获得具竞争力的较短敏化光和记录光波长。前一晶体在410nm和605nm处的两个吸收峰能够实现非挥发全息存储,较深的深能级可以避免其他光源破坏深能级的信息固定,还可以通过适当提高Ni离子浓度增加信息保存的载体离子,改善存储参数中的动态范围和记录灵敏度。(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01)
刘建静,么敬霞[3](2013)在《偶氮苯光折变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研究了偶氮苯光折变材料的光学性质。光折变材料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以4-硝基苯基-3-偶氮-咔唑、C60、DBP掺杂制备得到,根据试验需要,搭建了二波耦合试验光路,并通过二波耦合试验验证此类材料具有光折变特性。(本文来源于《实验科学与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辛非非[4](2012)在《掺杂铌酸锂晶体紫外带边光折变性质与缺陷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铌酸锂晶体是一种优良的人工晶体,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如声光效应、电光效应、压电效应、热电效应、光折变效应等等,在很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铌酸锂晶体具有特殊并且复杂的内部缺陷结构,尤其是它的紫外深能级结构更加复杂,人们对于它的很多宏观效应对应的微观结构仍然处在猜测的阶段,严重影响了铌酸锂晶体在紫外波段的应用。因此,在紫外波段尤其是紫外带边附近的相关研究对于搞清其基本缺陷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掺杂铌酸锂晶体紫外带边附近的光折变效应的研究以及紫外带边光谱结构的测量和分析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掺杂铌酸锂晶体的深能级缺陷结构及其光学性质。论文的第一章综述了铌酸锂晶体的基本物理性质、目前关于铌酸锂晶体的缺陷结构模型以及铌酸锂晶体的非线性效应及主要应用。第二章着重介绍了光折变非线性效应的基本理论与表征方法,包括光折变效应的物理机制及探测手段,并且对于紫外吸收谱的研究方法也做了较系统的介绍。第叁章系统介绍了二价、叁价掺杂铌酸锂晶体在325nm紫外带边附近的光折变效应。过去对紫外光折变效应的研究大多使用的是351nm激光,研究发现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光折变效应呈现出与可见光截然不同的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更短波长的紫外激光可以激发更深能级上的载流子,通过对掺镁、掺锌以及掺铟铌酸锂晶体的325nm紫外光折变效应的研究,发现在325nm,这些高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带边光折变效应明显强于351nm的结果。例如,在掺锌9mol%样品中,我们得到了高达38cm~(-1)的二波耦合增益以及高达37.7cm/J的灵敏度;而掺镁9mol%样品的光折变记录响应时间只有73ms,也是目前铌酸锂晶体中测得的最短的响应时间。这些结果都说明,对于这些高掺杂样品,325nm是光折变全息存储的极为适宜的波段。通过对镁铁双掺铌酸锂晶体紫外光折变效应的研究,我们发现铁的掺入可以显着地增强掺镁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全息存储性能。第四章系统研究了四价掺杂铌酸锂晶体——掺铪和掺锡铌酸锂晶体在325nm处的紫外带边光折变效应。发现与可见光的情况相反,同成分纯铌酸锂晶体在掺锡以后紫外光折变效应有了显着的提高。另外,掺铪也起到了促进紫外光折变效应的作用。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掺铪铌酸锂晶体和掺锡铌酸锂晶体是很好的紫外光折变材料,因为它们具有低掺杂阈值,快响应速度,很强的抗光斑畸变能力和较高的衍射效率。第五章对于同成分掺镁、掺铪和掺锆的铌酸锂晶体以及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带边结构进行了光谱研究,并且运用Bose—Einstein单声子模型以及Urbach定则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发现所有样品的光谱都具有很强的温度依赖性,紫外带边的位置随温度的升高会产生明显的红移。无论是Bose-Einstein拟合还是Urbach拟合的结果都表明,当掺镁、掺铪或掺锆浓度超过阈值以后,与吸收有关的有效声子的能量明显下降,并且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强度也在阈值浓度以上突然减弱,这些拟合结果很好地从微观上解释了为什么当这些“抗光折变掺杂离子”的浓度超过阈值以后铌酸锂晶体的光电导显着增强,进而抑制了可见光波段处的光折变效应。另外,随着晶体中锂含量的增加,发现在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中与吸收有关的有效声子的平均能量也相对于同成分样品有明显的下降,并且它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也有所减弱。随着晶体温度的降低,所有铌酸锂晶体的吸收边发生紫移,而且在带边附近出现新的紫外吸收带。该紫外吸收带覆盖了我们紫外光折变效应的实验波段(325nm)。并且,这个紫外吸收带的峰值高度与掺杂铌酸锂晶体紫外光折变效应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因此有理由认为,这个紫外吸收带对应的缺陷结构在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光折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六章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意义,并对未来的关于掺杂铌酸锂晶体缺陷结构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12-05-01)
田浩[5](2008)在《顺电相钽铌酸钾锂晶体的生长及电控光折变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十几年来,顺电相电光晶体由于其在光纤通讯器件、光学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应用而被广泛研究。其中,顺电相钽铌酸钾锂晶体(K1-yLiyTa1-xNbxO3,KLTN)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以大幅度提升其光折变性能,具有衍射效率高、电场响应速度快(几个纳秒)、二次电光系数极大等优点,被认为是用作电控全息器件的最佳材料。但生长高光学质量的KLTN晶体十分困难,严重阻碍了其物理性质和应用的研究。本论文对顺电相KLTN晶体及其掺杂晶体的生长、电光及电控光折变性质做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采用顶部籽晶助溶剂法生长了多种组分及掺杂的KLTN晶体。研究了适宜晶体生长的温场和工艺条件,生长态晶体组分均匀、无开裂、无生长条纹,等径部分的尺寸达到15×15×20mm3。在生长KLTN晶体的基础上,用钠代替锂元素,进行了新晶体钽铌酸钾钠的生长探索,依据固-液界面的扩散理论,讨论了部分钽铌酸钾钠晶体显兰色的原因。系统地研究了KLTN晶体的基本物理性质。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不同组分KLTN晶体在室温下的结构,研究了其晶格参数随组分变化的规律。利用电桥法研究了KLTN晶体的介电性质,其介电系数随温度的变化遵守Curie-Weiss定律。依此规律判断了晶体的居里温度,给出了居里温度随组分变化的规律。利用最小偏向角法,精确地测量了KLTN晶体的折射率,得到了KLTN晶体折射率色散的塞尔迈耶尔方程。采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栅光谱仪测量了KLTN晶体的光学透过性能,确定了晶体的透光范围。根据KLTN晶体紫外吸收边的位置,计算了晶体的禁带宽度,并研究了掺杂过渡元素对晶体的禁带宽度的影响。使用折射率椭球法,计算了不同外加电场作用时顺电相KLTN晶体的折射率变化。分析了用Mach-Zehnder干涉法测量晶体电光系数的原理及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设计、搭建了自动扫描Mach-Zehnder电光系数测量系统,研究了KLTN晶体的电光性质。发现KLTN晶体在居里温度附近具有很大的二次电光系数s1 1,其数值比其它电光材料高1-2个量级。根据DiDomenico和Wemple的理论,解释了KLTN晶体电光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原因,并计算了晶体的极光系数。发现在误差范围内KLTN晶体的极光系数是个常量,不随温度变化。依据光折变效应的带输运模型,结合晶体的物性参量,模拟了顺电相KLTN晶体中的空间电荷场。研究了空间电荷场随晶体的物性参数、外加电场及光栅间距等因素变化的规律。讨论了对称透射二波耦合光路配置下,有外加电场作用时,顺电相KLTN晶体内相位光栅的衍射性质,给出了二波耦合增益系数及光栅衍射效率的表达式。采用二波耦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掺杂过渡元素对KLTN晶体光折变性能的影响。首次研究了顺电相单掺锰、铁KLTN晶体的光折变性质,由二波耦合能量转移的方向,确定了晶体的光激发载流子类型。与传统的掺铜KLTN相比,单掺锰、铁的KLTN晶体具有更高的衍射效率,更快的光折变响应时间以及更高的光折变灵敏度。尤其是掺锰的KLTN晶体,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电控光折变晶体。(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胡易[6](2007)在《光折变Bi_(12)TiO_(20)晶体中的波耦合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光折变Bi12TiO20(TBO)晶体中的二波耦合矢量特性。对扩散记录全息求得信号光能量增益和偏振态改变的分析解,研究它们在3种制备可得的晶体切割面上随入射抽运光和信号光(不同)偏振方向、光栅取向以及晶体厚度的变化关系,并给出在任意光栅取向的取值范围。分析了信号光能量增益和偏振态改变量分别达到最大值时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耦合的作用,并研究旋光、压电及弹光效应在3种晶体切割面上对矢量波耦合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07年11期)
胡易,付星星,冯玺,赵红娥,成正维[7](2007)在《光折变Bi_(12)SiO_(20)晶体中的波耦合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光折变 Bi_(12)SiO_(20)晶体中二波耦合扩散全息记录的信号光能量增益和偏振态改变.在3种制备可得的晶体切割面上给出任意光栅取向的能量和偏振态耦合量的取值范围.分析了信号光能量增益和偏振态改变量分别达到最大值时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耦合的作用.此外研究旋光效应,压电及弹光效应在3种晶体切割面上对矢量波耦合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期刊2007-11-01)
唐保军[8](2007)在《聚合物光折变材料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1年首次出现光折变聚合物的报道以来,对光折变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引起人们越来越浓的兴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具有光折变效应的聚合物材料被报道和研究。与无机光折变晶体相比,光折变聚合物材料有许多优点,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高分子聚合物光折变材料不仅呈现出极高的光折变效应,而且价格低廉,品种多样,已在光信息处理、高密度光存储、光学相位共轭等高科技领域呈现出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偶氮染料作为一种非线性生色团广泛用于光折变材料中。本文通过重氮化偶联反应制备了二阶非线性光学生色分子4-硝基苯基-3-偶氮-咔唑和4-硝基苯基-[3-[N-(2-羟乙基)咔唑基]]-二氮烯,通过红外、紫外、和拉曼光谱对偶氮染料进行了必要的结构表征。制备了以4-硝基苯基-[3-[N-(2-羟乙基)咔唑基]]-二氮烯为二阶非线性生色团和电荷传输体,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基体,并添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的复合物的薄膜样品,找到了制备此复合物薄膜样品的较好的掺杂比和较好的成膜工艺。二波耦合实验广泛用于证实光学薄膜材料是否存在光折变特性。为测试样品的光折变性质,我们准备并搭构建了二波耦合实验光路,初步尝试测试了样品的光折变性质。(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7-05-10)
胡志娟,闫爱民,刘德安,王春花,刘立人[9](2006)在《变波长读出条件下光折变局域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维耦合波理论,研究了用短波长记录全息光栅而用通讯波段内的长波长读出时,用于90°结构垂直读出平板型的光折变局域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性质·讨论了局域体全息光栅的几何尺寸对其衍射效率及光栅布喇格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栅的纵向和横向尺寸的增加,光栅的衍射效率也逐渐增加·当光栅的纵向和横向尺寸发生改变但光栅的总面积不变时,光栅衍射效率保持不变·此外,随着光栅尺寸的增加光栅的布喇格选择性越好·在利用短波长记录全息光栅而用长波长读出的光学器件设计过程中,为了获得最佳的衍射效率及其布喇格选择特性,应当根据要求合理地设计光栅的几何尺寸·(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朱江,赵广军,何晓明,张连翰,徐军[10](2006)在《新型光折变晶体Mn:YAlO_3的生长与光谱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提拉法成功生长了无散射掺杂0.5%原子分数的Mn:YA lO3(Mn:YAP)光折变单晶体,晶体尺寸约为25mm×47mm,原生态晶体呈桔黄色。XRD测试结果表明,Mn:YAP晶体具有与纯YAP相同的结构(Pnma),但Mn离子掺杂后相应的晶胞参数略有减小。采用ICP方法测试计算得Mn离子在YA lO3晶体中的分凝系数约为0.11。在室温下测试了Mn:YAP晶体的吸收和荧光光谱,并初步分析了Mn:YAP晶体的光谱特征。研究表明Mn:YAP晶体中,Mn4+离子充当光折变中心,其吸收和发射峰分别对应于480nm和720nm。(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光折变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铌酸锂晶体是一种在诸多应用领域均表现出优越性质的多功能晶体材料,尤其在光学体全息存储方面,被认为是光存储介质的首选材料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铌酸锂晶体中引入各种杂质离子,可以极大的优化铌酸锂的各种物理性能以适应不同应用的要求。研究表明,双光折变离子共掺铌酸锂晶体的方案,是解决光折变晶体全息存储应用中读出信息容易丢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完美实现非挥发性全息存储。目前,国内外对铌酸锂晶体作为存储材料进行全息双光存储的研究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但以铌酸锂晶体作为存储介质研究大都是实验研究,以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理论计算为基础的机理研究还较为欠缺。理论计算可以排除实验中难以控制的因素,从微观上解释宏观现象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对各种光折变离子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u和Mn离子分别单掺以及共掺铌酸锂晶体中,由于Cu 3d轨道、Mn 3d轨道的贡献而在禁带内均出现杂质能级,未掺杂的纯铌酸锂晶体带隙均比各掺杂体系带隙宽。共掺晶体中Cu离子在432nm处形成较强的吸收峰,这个吸收峰的位置相对于Cu单掺杂时的更浅,而Mn离子在718nm附近的吸收却相比于Mn单掺杂时的吸收峰减弱而且中心位置也稍有偏移,在554nm处呈现一个与Mn~(3+)浓度有关的非光折变峰,掺杂晶体中的铜和锰这两掺杂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使得该对Mn离子吸收峰发生变化。在实现非挥发全息存储中,Cu和Mn共掺铌酸锂晶体的深浅能级中心分别为432nm和718nm,比Cu和Fe共掺铌酸锂晶体的深能级更深,浅能级更浅一些,这样能够通过提高深能级中心的掺杂浓度来获得更优越的动态范围和记录灵敏度参数。双光折变离子共掺铌酸锂晶体中,不同掺离子配搭会表现出的吸收特性差异而影响存储性能,运用时非常有必要对不同待选搭配离子预先进行理论计算。Fe和Ni单掺及共掺铌酸锂晶体的杂质能级,主要由Fe 3d、Ni 3d轨道贡献。对于共掺体系,禁带内出现由Ni和Fe分别提供的深、浅双能级结构。较小的C_(Fe)~(2+)/C_(Fe)~(3+)值使得共掺杂铌酸锂晶体Fe更易占Nb位,具有该占位的晶体比Fe占Li位的晶体在全息存储应用中更易获得具竞争力的较短敏化光和记录光波长。前一晶体在410nm和605nm处的两个吸收峰能够实现非挥发全息存储,较深的深能级可以避免其他光源破坏深能级的信息固定,还可以通过适当提高Ni离子浓度增加信息保存的载体离子,改善存储参数中的动态范围和记录灵敏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折变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淳.氰基联苯酚等小分子有机物光折变性质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2].柏红梅.双光折变离子掺杂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8
[3].刘建静,么敬霞.偶氮苯光折变材料的光学性质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
[4].辛非非.掺杂铌酸锂晶体紫外带边光折变性质与缺陷结构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
[5].田浩.顺电相钽铌酸钾锂晶体的生长及电控光折变性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6].胡易.光折变Bi_(12)TiO_(20)晶体中的波耦合性质[J].光电子.激光.2007
[7].胡易,付星星,冯玺,赵红娥,成正维.光折变Bi_(12)SiO_(20)晶体中的波耦合性质[C].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2007
[8].唐保军.聚合物光折变材料的合成及光学性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
[9].胡志娟,闫爱民,刘德安,王春花,刘立人.变波长读出条件下光折变局域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性质[J].光子学报.2006
[10].朱江,赵广军,何晓明,张连翰,徐军.新型光折变晶体Mn:YAlO_3的生长与光谱性质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