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凝素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凝素,流感,基因,病毒,麻疹,甲型,突变。
血凝素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刘媛,王文博,何怡蓓,邹自英,朱紫衣[1](2019)在《成都某部一起感染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成都某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与血凝素(HA)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通过犬肾上皮细胞(MDCK细胞)体外分离患者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毒株,用PCR获取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并测序,与NCBI数据库在线比对并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突变位点。结果通过MDCK细胞接种,分离出1株乙型流感病毒株,以感染病例咽拭子核酸及分离毒株的核酸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1 755 bp全长HA基因,获得的序列提交至GenBank数据库,获得基因登录号为MH236281。通过在线比对及系统发育树构建,该病例感染的病毒为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与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GenBank No. M36105)相比,HA基因点突变碱基为57个;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 (Gen Bank No. KU592766)相比,突变碱基数为20个。进一步对HA1氨基酸突变位点进行分析,与四川地区往年流行株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其中与2010年四川温江的分离株(GenBank No. KP461138)相比突变位点较少,仅有4处点突变;与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相比,有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分别为L176Q和M255V,但突变没有处于HA1上的抗原决定簇区域。其中176位点是一个全新的突变,以往四川流行毒株、Yamagata系的代表毒株Influenza B/Yamagata/16/88及WHO推荐的疫苗株Influenza B/Utah/08/2014的HA1 176位点均为亮氨酸(L),而本研究病例感染的乙型流感毒株HA1 176位点突变为谷氨酰胺(Q)。结论成都地区驻地部队2017—2018流行季感染的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已发生一些突变,但突变尚未造成抗原性的改变。(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希,刘若寒,郝香琪,郑清栩,陶攀[2](2019)在《广东地区犬瘟热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广州和东莞市宠物犬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的情况进行病原鉴定和分析,为监测CD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防治犬瘟热(CD)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从表现CD症状的犬只中鉴定了17份CDV阳性样本,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这些野毒株的血凝素(H)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17株CDV的H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4%~100.0%和97.5%~100.0%,与Onderstepoort、Lederle和Convac等疫苗株相比,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3%~91.5%和89.4%~90.8%。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7株CDV野毒株均属于AsiaⅠ型,与疫苗株的分支较远;本研究鉴定的野毒株已进化形成9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结论】AsiaⅠ型CDV仍为该地区的流行基因型,基因型较稳定,但与疫苗株相比形成了一定的进化距离和出现了大量的变异。因此,继续监控CDV在犬群中的进化,掌握其遗传变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多,徐闻,伏晓庆,罗春蕊[3](2019)在《2017年云南省乙型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及其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2018年间,流感病毒在我国流行态势严重,以Yamagata(By)谱系为主的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与甲型H1N1和H3N2亚型在我国区域流行。为了解2017年云南省IBV的监测结果及其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分子特征,本研究对2017年云南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21 672份标本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使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采用HA凝集试验及抑制试验进行病毒鉴定。随机选取24株IBV毒株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MEGA软件分析其HA基因特征。云南省2017年哨点医院监测和暴发疫情监测资料均显示IBV已成为流感流行的优势株之一,由IBV Victoria(Bv)谱系引起9起暴发疫情(42.86%),而由By系引起4起暴发疫情(19.05%)。IBV HA基因无明显变异,提示今年疫苗株可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结果提示,今后云南省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敏感性并做到及时预警,从而控制流感流行风险。(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多,徐闻,伏晓庆,罗春蕊[4](2019)在《2017年云南省流感病毒监测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7年云南省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分子特征。方法对2017年云南省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21 672份标本使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使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素凝集试验及抑制试验进行病毒抗原性分析。选取12株抗原性变异较大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进行基因测序,使用MEGA软件分析其HA基因特征。结果 2017年共检出流感核酸阳性标本2 372份,分离出流感毒株1 180株,全年共有2个流行高峰,H3亚型和甲型H1N1亚型交替成为优势株,BY亚型和BV亚型共同流行。毒株分离高峰与ILI%高峰基本一致。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无明显变异,疫苗株仍具有保护作用。结论继续加强监测力度,提高监测敏感性并做到及时预警,控制流感流行风险。(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蓉,焦素黎,顾文珍,倪红霞[5](2019)在《2017年宁波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017年宁波市H3N2亚型流感毒株的血凝素(HA)基因特性,以了解宁波市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及WHO推荐疫苗株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宁波市流感监测中不同时间段分离到的H3N2亚型流感毒株28株,进行HA1基因的扩增、测序,用Mega 5.2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宁波市2017年H3N2亚型流感毒株HA1基因的核苷酸长度均为987 bp,编码329个氨基酸。与2016年-2017年北半球疫苗株A/Hong kong/4801/2014相比,HA1蛋白上共发生15个位点的变异,其中位于抗原决定簇A有6个,B有4个,C有1个,D有2个,E有2个。宁波2017年所分离的H3N2亚型流感毒株均属于3C.2a分支,此分支又可进一步分为3个Group,Group 1毒株表现为T131K、R142K氨基酸突变,大部分毒株还有R261Q突变;Group 2毒株均有N121K、T135K、S144K、R150K氨基酸突变;Group 3为以A/Singapore/INFIMH/16/0019/2016为代表的3C.2a1分支,主要氨基酸突变为N171K。结论宁波市2017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HA1基因有较大变异,疫苗预防效果不理想,造成较大流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彭小川,靳远,胡明达,周江林,周静[6](2019)在《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基因适应性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位点突变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找导致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HA)适应性进化的关键突变,建立氨基酸突变评价体系,对突变作用进行评估,印证它们与病毒适应性进化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株频率和枝频率,寻找标记分枝,向根结点回溯寻找HA进化路径上的氨基酸突变。计算各突变位点氨基酸的频率变化、有效变换及高频次突变,基于以上几个因素建立突变评价体系。结果:建立了大规模自动化寻找突变的方法,计算得到HA进化过程中的氨基酸突变435个,通过氨基酸频率图表分析这些突变可以很好地反映病毒适应性进化过程,其中79个突变是有效变换,发生的位点为正选择位点,且多数位点落在HA抗原表位上;29个突变是高频次突变,其中多数也为有效变换,因而与病毒适应性进化密切相关。结论:大规模自动化寻找突变的方法可靠,建立的突变评价体系准确性高,找到的关键突变及位点对实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9年01期)
曹蓝,鲁恩洁,陈艺韵,马钰,李魁彪[7](2019)在《2017—2018年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流行及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进行基因变异和进化分析,为H3N2流感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17年1月-2018年9月流感监测标本进行H3N2病毒检测和分离,并对HA基因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病毒变异和进化特点。结果所监测的8 535份标本中,检出H3N2流感阳性标本386份,阳性率为4.52%。对其中16株分离株H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同年度疫苗推荐株A/Hong Kong/4801/2014相比,2017年广州H3N2病毒A区抗原位点变异频率较高,多发生于140位、144位和150位,其中有7株病毒发生新抗原漂移,变异毒株占比43.75%。受体结合位点变异主要发生在前壁,位于T131K位和T135K(N)位。糖基化位点变异同样多发生于A区抗原位点和受体结合位点前壁。2017年广州H3N2流感病毒均位于3C.2a分支,但分支内又进一步进化形成3个不同的小流行分支,包括3C.2a1分支,以及与2016年北京、2017年美国分离株亲缘相近的另外两个小分支。结论 2017年广州H3N2流感病毒HA蛋白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表现遗传多态性,特别是在抗原性上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异。在基因进化上表现为多样性和复杂性,呈现多分支进化特点。因此有必要密切监测流行毒株的进化趋势,以期及时对疫苗株的匹配性进行有效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唐小敏,叶绪芳,戴丽芳,任刚,王寅寅[8](2018)在《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贵州省2014-2017年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采用Vero/SLAM细胞分离麻疹病毒,提取病毒核酸,经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H基因全序列,对序列测定、拼接,分析基因特征。结果共获得83株H基因全序列的麻疹病毒分离株,均为H1a基因型,且有2个明显分支(Cluster A和Cluster B)。分离株H基因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8%-100%和98.0%-100%;与H1a基因型参考株(China93-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8.9%和98.2%-98.7%;与中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1%-94.5%和94.5%-95.2%。分离株均在第240氨基酸位点由丝氨酸变异为天冬酰胺(S-N),第243氨基酸位点由精氨酸变异为甘氨酸(R-G),处于Cluster A簇中的病毒株第397氨基酸位点由脯氨酸变异为亮氨酸(P-L)。结论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优势流行株为H1a基因型,且不同病毒传播链持续循环;麻疹病毒H蛋白基因的主要氨基酸位点未发生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8年06期)
高艳,焦阳,张玉松,张士尧,顾琳[9](2018)在《北京市朝阳区2013-2016年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3-2016年北京市朝阳区麻疹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H)基因特征。方法对2013-2016年分离获得的H1基因型麻疹病毒进行核酸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基因,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与中国S191疫苗株、China93-2/H1a参考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分离获得49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麻疹病毒H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与氨基酸同源性在分离株之间分别为97.7%-100%和98.0%-100%;在分离株与S191疫苗株之间分别为94.0%-94.6%和94.4%-95.3%。49株分离株H蛋白的SLAM、Nectin4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无变异;CD46受体结合位点发生481Tyr→Asn变异;7个半胱氨酸残基高度稳定;B细胞抗原决定簇发生240Ser→Asn和243Arg→Gly变异; 240Ser→Asn变异使第五个糖基化位点缺失。12株麻疹病毒分离株形成独立分支,与其余37株分离株相比其H蛋白存在6个氨基酸变异。结论北京市朝阳区H1基因型麻疹病毒H基因比较稳定,麻疹病毒分离株形成两个循环分支,且其中一个分支存在一定变异,需进一步加强麻疹病原学监测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8年06期)
彭力荇,姚伟珍,张华,冯梓来,雷洁贞[10](2018)在《2011-2016年云浮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与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1-2016年云浮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化特征及抗原表位变异特征。方法收集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通过MDCK细胞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按时间顺序选取19株云浮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毒株,对HA基因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13株参考毒株相应序列比较,用Bio Edit5.0、MEGA6.0软件构建HA基因系统进化树,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 19株毒株HA核苷酸序列高度相似;进化树可分为叁大分支,各具基因特征。在19株毒株HA中发现45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其中有6个高频变异位点:P100S、S202T/N、S220T、I338V、E391K、S468N;发生在抗原决定簇上的变异位点有位于Sa区的N142S、G172E、S179N、K180Q,Sb区的S202T/N和Ca区S220T;2016年分离的3株毒株中,抗原决定簇发生了Sa区S179N和K180Q、Sb区S202T和Ca区S220T变异。结论云浮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在某些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突变,抗原决定簇Sa、Sb和Ca区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2016年云浮地区可能出现了新甲型H1N1流感新变异株。(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20期)
血凝素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广州和东莞市宠物犬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的情况进行病原鉴定和分析,为监测CD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防治犬瘟热(CD)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从表现CD症状的犬只中鉴定了17份CDV阳性样本,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这些野毒株的血凝素(H)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17株CDV的H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4%~100.0%和97.5%~100.0%,与Onderstepoort、Lederle和Convac等疫苗株相比,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3%~91.5%和89.4%~90.8%。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7株CDV野毒株均属于AsiaⅠ型,与疫苗株的分支较远;本研究鉴定的野毒株已进化形成9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结论】AsiaⅠ型CDV仍为该地区的流行基因型,基因型较稳定,但与疫苗株相比形成了一定的进化距离和出现了大量的变异。因此,继续监控CDV在犬群中的进化,掌握其遗传变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凝素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刘媛,王文博,何怡蓓,邹自英,朱紫衣.成都某部一起感染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
[2].林希,刘若寒,郝香琪,郑清栩,陶攀.广东地区犬瘟热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9
[3].李多,徐闻,伏晓庆,罗春蕊.2017年云南省乙型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及其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J].病毒学报.2019
[4].李多,徐闻,伏晓庆,罗春蕊.2017年云南省流感病毒监测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
[5].王蓉,焦素黎,顾文珍,倪红霞.2017年宁波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6].彭小川,靳远,胡明达,周江林,周静.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基因适应性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位点突变规律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19
[7].曹蓝,鲁恩洁,陈艺韵,马钰,李魁彪.2017—2018年广州市H3N2流感病毒流行及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8].唐小敏,叶绪芳,戴丽芳,任刚,王寅寅.贵州省2014-2017年麻疹病毒分离株血凝素基因特征[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
[9].高艳,焦阳,张玉松,张士尧,顾琳.北京市朝阳区2013-2016年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
[10].彭力荇,姚伟珍,张华,冯梓来,雷洁贞.2011-2016年云浮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与变异[J].现代预防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