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炭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西焦炭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山西焦炭工业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先成旭[1](2019)在《延长结焦时间对不同配煤方案所炼焦炭质量影响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部分地区对炼焦煤使用量的限制以及高炉对焦炭质量要求的提高,有些焦化企业不得不通过优化配煤方案以及改变结焦时间来节约成本和稳定焦炭质量。通过常规配煤方案和在常规配煤的基础上增加3%焦煤的方案进行小焦炉实验,分析了配煤方案所涉各个煤种的性质和两种配煤方案在不同结焦时间下所炼焦炭的机械强度、焦炭热性质以及焦炭结构特征,探讨延长结焦时间对不同配煤方案所炼焦炭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常规配煤方案条件下,延长结焦时间至22h时,所炼焦炭的转鼓强度较大、热性质较好;延长结焦时间至24h时,所炼焦炭的落下强度较大。在常规配煤方案基础上增加3%焦煤的条件下,延长结焦时间至22h时,所炼焦炭的热性质较好;延长结焦时间至24h时,所炼焦炭的落下强度最大;结焦时间从18h延长至26h,所炼焦炭的转鼓强度变化不大。对比两种配煤方案,发现在常规配煤方案基础上增加3%焦煤后,延长结焦时间使得所炼焦炭的转鼓强度得到改善。通过对两种配煤方案所炼焦炭的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延长结焦时间至22h时,在常规配煤方案基础上增加3%焦煤后所炼焦炭的定向程度比常规配煤方案所炼焦炭要好,提高了其焦炭的落下强度和热性质,在常规配煤方案基础上增加3%焦煤后所炼焦炭相比于常规配煤所炼焦炭发生了明显的蓝移现象,其焦炭的机械强度和热性质得到一定的改善。因此延长结焦时间延长至22h时可以改善两种配煤方案所炼焦炭的转鼓强度和热性质;延长结焦时间至24h后,常规配煤方案所炼焦炭的转鼓强度和热性质开始下降,在常规配煤方案增加3%焦煤后提高配合煤的结焦性和粘结性,可以保证较好的转鼓强度和热性质,减缓下降的趋势。

周健[2](2019)在《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优质的铁矿石和焦炭等炼铁原燃料日渐匮乏,高炉生产的原燃料组成和结构复杂多变,给高炉稳定运行、煤气流合理分布和煤气高效利用以及高炉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以某钢铁厂2500 m3高炉原燃料特点和生产条件为对象,采用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结合该厂高炉生产实际情况和操作制度要求,对高炉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炉料组成及结构、高炉装料制度等对高炉煤气流分布以及煤气利用和炉料运行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研究。高炉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表明,烧结矿粒度较为均匀,粒度主要分布在5-25 mm,占烧结矿总量的86.2%,但是粒度小于5 mm的烧结矿含量相对较高,占比达到4.8%,不利于改善高炉料柱的透气性;受粒度均匀性和炉料含水率的影响,焦炭的自然堆角大于烧结矿的自然堆角,在高炉布料过程中,焦炭落点更靠近炉墙,容易发展边缘气流;烧结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烧结矿中Al2O3含量为2.90%,MgO含量为2.69%,由于两者含量相对较高,所以烧结矿的熔滴性和低温粉化性较差。综合考虑炉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特点,建立了料流轨迹模型,从而确定炉料的落点位置;通过对炉料堆角进行修正,在料流轨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料面生成模型和炉料下降模型。根据高炉设计参数和实际原燃料条件,利用炉料分布模型模拟计算不同布料矩阵对料面形状的影响,随着布料矿焦角的不断减小,矿焦平台逐渐向高炉中心移动,有利于发展边缘气流;当焦炭布料角度小于20°时,大量焦炭分布到炉喉中心,形成了类似中心加焦的效果,造成中心气流过分发展。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布料矩阵的最大矿石角度由40.5°减小到33°过程中,料面形状的变化趋势与数学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径向矿焦比在中心区域逐渐减小,结合煤气流速的分布情况,与当前炉料相匹配的布料矩阵为C339.25?37.25?362?342?312?25.5?O2392?37.25?362?34.25?32?;根据临界矿石批重和批重特征数的计算结果,为保证高炉煤气流合理分布和煤气能高效利用,矿石批重应控制在46.9-50吨,相应焦炭批重应控制在9.4-10吨左右,料线深度控制在1.2 m左右。生产实践验证表明,该厂的2500 m3高炉在应用这一装料制度后,煤气利用率由42%提高至45%,高炉失常次数由16次/月降低到8次/月,高炉运行状况得到改善。

王瑶[3](2019)在《基于遥感影像的山西省焦化企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焦化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40多年来,山西省焦化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促进了山西省经济的增长。但早期的焦化企业规模小,采用的炼焦技术落后,经营粗放,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导致其快速无序扩张,布局分散,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利于山西焦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山西省在2003年开始对全省的焦炭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整顿,焦化企业的污染排放受到严格管控。针对山西焦化企业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山西焦化行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2000-2016年山西焦化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时期内焦化企业的时空分布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焦化企业与其所在区域环境的空气质量与农作物产量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对认识山西省焦化企业发展,促进焦化企业的布局调整,实现焦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2000年、2007年与2016年三期4m分辨率的山西省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获取焦化企业的空间位置和占地面积等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ArcGIS、SPSS与Excel等软件,综合运用最邻近距离法、标准差椭圆法、核密度函数法、相关分析、K函数法与GIS的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2000-2016年山西焦化企业的时空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表明,山西焦化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分布较少。2.山西焦化企业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性,全省范围内聚集重心呈现出由南向南偏东方向位移的态势,主体分布趋势为东北-西南向,并在洪洞县、清徐县、襄垣县、河津市、孝义市、介休市与潞城市等地区形成了明显的集聚区。3.山西省焦化企业空间分布受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煤炭资源、交通干线与政府发展政策的影响。焦化企业主要聚集在坡度小于5°、海拔低于800m、地形起伏度小于20m的平川区,并且靠近主要道路与炼焦煤资源分布带存在高度重合。4.焦化企业对当地空气质量与农业种植区的农作物产量造成负面影响。其中,焦炭产量与综合空气指标、PM10、PM2.5、NO2、SO2和CO百分位数成显着正相关,与秋粮产量、谷类产量、薯类产量与豆类产量呈负相关。

杜文广[4](2017)在《民用洁净焦炭制备和煤气组成调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用散煤燃烧释放的颗粒物(PM)、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是雾霾的主要成因之一。雾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及危害,已成为公众及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民用散烧煤清洁化势在必行。煤焦化产业产能过剩、焦炉煤气潜力有效利用差,已导致许多企业闲置、效益下降。借助煤焦化产业制备民用洁净燃料就显现出其重要性。煤焦化产物焦炭着火点高、火焰长度短、续燃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难于直接用于民用燃烧;焦炉煤气富氢少碳,无法经济高效合成化学品或富集甲烷。针对存在的问题,本课题提出以两步高效固硫及减氮脱硝、催化助燃、自主增碳、还原磁化耦合富集甲烷等为核心,进行民用洁净焦炭制备及煤气组成调制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本文主要选取山西、陕西和青海等地不同种类的煤,引入CaCO3、CaO、Fe3O4、钾长石等不同类型的多功能添加剂或复合添加剂,通过高温干馏(热解)制得民用洁净燃料。分别在高温反应炉、铁箱装置、工业化焦炉等不同规模装置上,考察了钙基类型及Ca/S摩尔比对高温干馏煤气组成及H2/CO摩尔比以及洁净焦炭固硫率的影响规律、Ca/S摩尔比对洁净焦炭高温燃烧固硫率的影响规律,并在实验室水平管式炉及不同民用燃具上考察与比较了民用洁净焦炭及其它煤基民用燃料燃烧污染物的排放特性。采用XRD、BET、XPS、TG-MS、TG-DSC和TPR等表征手段对研究样品物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GC和烟气分析仪分别对干馏煤气组成和燃烧烟气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并探讨了煤高温干馏过程中煤气组成调制、洁净焦炭制备与应用中两步固硫减氮脱硝机理。同时采用课题组自制搅拌流态化气-固相反应装置,进行焦炉气低温磁化赤铁矿富集磁铁矿和甲烷的实验。这些已为民用洁净焦炭制备及煤气组成调制关键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碳酸盐类添加剂在高温干馏过程中分解成CO2与炽热C之间气化反应生成的CO,来调制煤气组成及H2/CO摩尔比;利用碳酸盐类在高温干馏过程中分解成的CaO与煤炭中硫高温分解成的一部分H2S和Fe S间反应生成的CaS来完成热解中固硫;利用洁净焦炭中存在的CaO与燃烧形成的SO2间反应生成的CaSO4,和洁净焦炭中存在的CaS氧化成的CaSO4两种方式来完成燃烧中高效固硫;利用焦炉气中H2和CO低温还原磁化赤铁矿富集磁铁矿和CH4,所有这些反应过程热力学是可行性的。(2)碳酸盐类添加剂的加入使煤炭高温干馏形成的热解煤气总量增加,特别是煤气组分CO及CO2量急剧增加,并随Ca/S摩尔比的增加煤气中H2/CO摩尔比显着下降。煤炭高温干馏的同时,CaCO3会分解生成CaO和CO2。CO2在干馏煤气中与炽热的C发生气化反应生成CO,导致高温干馏煤气总量和煤气组成中CO、CO2量增加。CaO的催化作用主要是提高煤干馏过程中挥发物的裂解以及焦炭结构的部分分解。碳酸盐类添加剂加入入炉煤的量的计算公式为:(3)引入多功能钙基复合添加剂的配合煤,经高温干馏后制备的洁净焦炭中,硫的形态主要为CaS和有机硫。钙基添加剂的类型和Ca/S摩尔比对制备的洁净焦炭中总硫含量和固硫率影响是不同的。复合添加剂中,钙基添加剂使制备的洁净焦炭中全硫含量增加。加入CaCO3添加剂制备的洁净焦炭具有较好的固硫率,并随着Ca/S摩尔比的增加,固硫率逐渐增加,最佳Ca/S摩尔比为2。钙基添加剂一方面促进了煤中有机硫高温分解为H2S,并以CaS形式被固定在焦炭中;另一方面使Fe S2热解形成的Fe S转化成CaS被固定在洁净焦炭中。复合添加剂中Fe3O4对煤中有机硫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复合添加剂中的Fe和Ca对焦中氮分解成挥发性氮具有催化作用。引入多功能钙基复合添加剂的配合煤在高温干馏过程中,具有合理固硫、减氮效果。(4)民用洁净焦炭具有良好的燃烧固硫效果。当Ca/S摩尔比为1.5时,其固硫率接近100%。燃烧温度对洁净焦炭固硫率的影响规律与固硫添加剂在燃烧过程中形成CaSO4产物热稳定性有关。当燃烧温度低于1050℃,洁净焦炭固硫率在99%以上。高温干馏处理降低了洁净焦炭燃烧污染物氯、汞及芳香烃类的含量。助燃剂的引入使洁净焦炭具有与其它传统煤基民用燃料相近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依据着火级别判断标准(着火温度600℃≥Ti>400℃时为易燃煤)和着火稳燃特性的指数判别民用洁净焦炭为易燃性且燃烧较好的煤基燃料。洁净焦炭的CRI在4858%之间,相比冶金焦炭具有较好的反应性。民用洁净焦炭高温燃烧过程中SO2、NOX、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浓度低。民用洁净焦炭高效固硫的原因是:一方面有机硫燃烧释放的SO2被焦炭中的活性CaO捕获后氧化成CaSO4;另一方面煤高温干馏过程焦炭中形成的CaS氧化成CaSO4。民用洁净焦炭有效降低NOX释放的途径是:将洁净焦炭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NOX被CO和C还原成N2,而洁净焦炭中Ca和Fe元素对上述过程具有显着催化作用。不同于传统燃煤固硫,洁净焦炭高温燃烧过程中具有高效固硫、脱硝效果。(5)广灵式赤铁矿中铁的主要物相为赤铁矿和褐铁矿,而和其矿物关系密切的为石英砂。经H2低温还原磁化作用,赤铁矿晶粒转变成磁铁矿晶粒,晶粒明显长大,且具有明显的变晶粒状聚集结构、壳层带状聚集结构。虽然磁铁矿晶粒中包裹着脉石杂质,但其嵌布粒度较大。铁品位28.63%的赤铁矿在450℃下,H2还原磁化30min后获得磁铁矿,在磁场强度为0.156T的条件下进行磁选,可获得铁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6.99%和61.93%的精矿粉。模拟焦炉气通过低温赤铁矿还原磁化后的形成的气体为富甲烷气,经过分离N2就可以得到甲烷浓度较高的合成天然气。(6)民用洁净焦炭工业化制备工艺成熟可靠,制备出的洁净焦炭产品质量稳定。民用洁净焦炭于2016年进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民用煤燃烧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指南(试行)》优质煤替换类型名单,进行推广。目前民用洁净焦炭工业化生产量达100万吨,主要替代民用散煤,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罗东[5](2017)在《高堆密度下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焦炭质量预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捣固炼焦工艺作为一种具有弱黏结性煤配入比例高、配煤成本低和焦炭冷态强度高等优点的炼焦技术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前后,我国捣固炼焦产能将占焦炭总产能的50%左右。目前对捣固炼焦工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弱黏结性煤的配入量和炼焦煤的堆密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方面,而对于堆密度对炼焦煤在结焦过程中的黏结性能和膨胀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堆密度对炼焦煤的黏结性能、膨胀性能和体积变化趋势的影响,对扩大炼焦煤资源、优化配煤结构、延长焦炉使用寿命和稳定捣固炼焦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对单种煤进行5 kg炼焦实验,综合分析堆密度对单种煤焦炭的灰分、硫分、气孔率、冷态强度和热态性能的影响,然后对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高堆密度下胶质层指数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了堆密度对单种煤的黏结性能、膨胀性能和体积变化趋势的影响,再结合以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和煤岩配煤理论来设计配煤方案,进行配合煤5 kg捣固炼焦实验,并对所得焦炭样品进行冷态强度和热态性能分析,最后将在捣固密度下测定的捣固胶质层最大厚度(Yd)运用到捣固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中,以配合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黏结指数(G)和捣固胶质层最大厚度(Yd)为自变量,分别以焦炭的冷态强度(M10,M25)和热态性能(CRI,CSR)为因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捣固密度下的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F检验和误差分析。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在高堆密度下测定的炼焦煤的胶质层指数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炼焦煤在相应堆密度下的黏结性能、膨胀性能和体积变化趋势。(2)高堆密度对气煤、1/3焦煤、肥煤和焦煤的黏结性能均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且对气煤、1/3焦煤和焦煤的改善效果要优于肥煤,对瘦煤的改善效果较差,几乎可以忽略。(3)所建立的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与传统的Vdaf-G-Y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准度,对CRI、CSR和M25的预测相对误差均有所减小,其减小幅度分别为15.3%、20.7%和11.9%。

丁明洁,陈思顺,陈新华,赵静康[6](2013)在《中国焦化工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炭焦化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其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建设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中国焦化工业出现多亏少赚的局面,其表面繁荣的背后却蕴含着复杂的矛盾。笔者综合大量调研信息,分析了中国焦化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更新理念、创新技术、加强化产、以化养焦"对策,供相关决策者参考。

武幸凤[7](2013)在《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0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由于传统山西工业对于能源的巨大利用,而山西省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由于历史、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和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山西环境污染程度之重,由污染、生态等问题造成的问题和矛盾相当突出,山西省也因此被冠以全国污染之最的“黑帽”。巨大的污染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持续性,使得近年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资源与能源供应的限制,因此急需研究适合山西省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通过结合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与原理对煤炭的低碳化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处理与模型分析,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研究适合山西省煤炭的低碳化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道路。

汪敏[8](2011)在《基于SCP分析框架的山西焦化产业现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焦化产业是山西省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是为冶金产业服务的重要基础能源原材料产业,在山西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山西焦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以及资源利用率低等等。尤其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以后,焦炭市场需求萎缩,价格急剧下滑,焦化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而且,由于山西长期以来只重“焦”而忽略了“化”,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环境污染。山西焦化企业总体效益不高,焦化产业前景堪忧。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分析山西焦化产业的整体市场状况、产业集中度以及需求情况,分析山西焦化产业所存在的问题,并为山西焦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路。首先,论文介绍了文章的理论基础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形成及发展。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山西省焦化产业的现状,其中介绍了山西焦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山西焦化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成本优势等,通过比较分析近几年山西省焦炭的产量、外调量及出口量来探讨山西省焦炭在全国的比重和地位,并比较分析了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焦炭发展情况,还研究分析了目前山西焦化产业面临着市场萎缩以及上下游产业的挤压等困境。再次,文章着重结合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来分析研究山西焦化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通过分析市场集中度、进入及退出壁垒、市场需求来探讨山西焦化产业的市场结构;通过对定价及兼并重组行为的分析来探讨山西焦化产业的市场行为;通过对资源配置率及供给行为的分析来探讨山西焦化产业的市场绩效。最后,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山西焦化产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不合理、产品单一等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山西焦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山西焦化产业的现状,尤其是运用SCP的分析框架来探讨山西焦化行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能呈现一个比较清晰的山西焦化产业现状,并希望提出的一些对策建议能为山西焦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陈桂莲[9](2010)在《我国焦炭出口法律规制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焦炭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据着巨大的比例,出口量的浮动变化直接决定了世界市场上焦炭的价格,正是由于这种影响力使得中国在世界焦炭市场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多年来,随着我国的焦炭出口量快速增长,价格不断上扬,中国焦炭企业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频繁的贸易摩擦等不良的后果,给焦炭行业的发展制造了很多障碍。为了给焦炭行业造就一个有利的出口环境,在保证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出口中的贸易争端,有必要针对焦炭出口环节和制度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国家调控的角度出发,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今后阶段调控焦炭出口的解决对策,建立完善的焦炭出口法律规制制度。鉴于这种现状,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当前我国焦炭出口所面临的国际出口环境以及加强对焦炭出口进行调控的必要性。我国作为世界上出口焦炭最多的国家,在当代工业发展迅速的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由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环境的保护,不断关闭境内的焦炭企业,致使国际焦炭价格持续走高,焦炭所带来的利润吸引了国内大量的企业蜂拥而起,造成了中国焦炭行业整体性的产能过剩,并由此所带来的严重的环境破坏与贸易纷争对国家加强焦炭出口宏观调控的呼声越来越高。第二部分是针对国家现有的法律规制制度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足之处。为了调控焦炭市场,我国现在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和部门规章,如《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焦炭进出口配额管理办法》等。现行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对焦炭行业的调控只是一般性的调控的手段和方式,在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时也表现除了其不足的一面。例如,政策性法律引导的缺失、出口定价制度的缺乏、出口许可和配额制度的不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缺陷、焦炭出口市场规制制度的软弱性以及没有一个对出口企业环境评价制度等等,这都对现行的焦炭出口市场法律规制提出了挑战。第三部分从比较法角度剖析主要是美国和欧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相关产品进行出口时的法律制度以及对我国相关制度的构建的借鉴意义。但欧美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和措施,政府对原材料出口的调控政策,各种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仍然值得我们去借鉴。第四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焦炭法律制度的对策。要明确国家对于焦炭出口的政策,积极引导该行业发展。对于国内,在制定政策时要倾向于满足国内市场,遵循产业分工明确、有利于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则进行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设施,促进资本融合,延伸产业链条,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并对整个产业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引导;在出口中,要建立焦炭贸易战略,争取在中国建立起国际焦炭交易中心,掌握焦炭价格的“话语权”;对现有制度,要健全焦炭出口的行业准入制度和配额制度,建立企业环境评价制度和出口企业奖惩制度。通过这些分析,本文得出唯有在国家实施合理有效的法律规制制度的条件下,保证焦炭的合理有序出口,才是当前的正确选择。

闫二旺,张艳平[10](2010)在《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分析山西焦化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焦炭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和山西省八大焦化工业园区的现状特征,提出了实行外延产业链型和规模转化型相结合的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组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从而建立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新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山西焦炭工业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西焦炭工业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延长结焦时间对不同配煤方案所炼焦炭质量影响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
        1.1.1 我国煤炭资源概述
        1.1.2 我国炼焦煤现状分析
    1.2 配煤炼焦
        1.2.1 配煤的目的与意义
        1.2.2 配煤原理
    1.3 煤的显微特征研究
        1.3.1 煤的显微组分
        1.3.2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及其分布
    1.4 焦炭强度的研究
    1.5 影响焦炭强度因素
        1.5.1 炼焦煤性质的影响
        1.5.2 装炉煤预处理的影响
        1.5.3 炼焦工艺的影响
    1.6 焦炭结构的研究
        1.6.1 焦炭显微结构的研究
        1.6.2 其它研究手段对焦炭结构的研究
    1.7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1.7.3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原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部分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仪器
    2.2 煤样和焦球的采集与制备
    2.3 煤质分析
    2.4 煤的显微特征分析
        2.4.1 粉煤光片的制备
        2.4.2 煤的显微组分的测定
        2.4.3 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及分布的测定
    2.5 小焦炉试验
    2.6 焦炭质量的测定
        2.6.1 焦炭工业分析
        2.6.2 焦炭机械强度与热强度的测定
    2.7 焦炭结构的测定
        2.7.1 焦炭显微结构的测定
        2.7.2 其它研究手段对焦炭结构的测定
第三章 原料煤与配合煤分析
    3.1 原料煤分析
    3.2 配合煤分析
第四章 延长结焦时间对两种配煤方案所炼焦炭质量的分析
    4.1 焦炭工业分析
    4.2 焦炭落下强度分析
    4.3 焦炭DI转鼓强度分析
    4.4 焦炭热性质分析
第五章 延长结焦时间对两种配煤方案所炼焦炭结构的分析
    5.1 焦炭显微结构的分析
        5.1.1 焦炭的光学组织分析
        5.1.2 焦炭气孔参数分析
        5.1.3 焦炭显微结构与热性质的关系
    5.2 其它研究手段对焦炭结构的分析
        5.2.1 焦炭的X-射线衍射分析
        5.2.2 焦炭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5.2.3 焦炭的拉曼光谱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简介
        1.1.1 装料制度
        1.1.2 送风制度
        1.1.3 造渣制度
        1.1.4 热制度
    1.2 装料制度和煤气流分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煤气流的形成和分布及检测手段
        1.3.1 煤气流的形成
        1.3.2 煤气流的分布类型
        1.3.3 合理的煤气流分布
        1.3.4 煤气流分布检测手段
    1.4 装料制度的发展及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4.1 布料设备的发展历程
        1.4.2 无钟炉顶的布料方式
        1.4.3 装料制度对高炉冶炼的影响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原燃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3 原燃料的物理性质分析
        2.3.1 烧结矿和焦炭的粒度分布
        2.3.2 烧结矿和焦炭的自然堆角
    2.4 原燃料的冶金特性分析
        2.4.1 焦炭的工业分析和高温反应性分析
        2.4.2 模拟焦炭在高炉内的高温行为
        2.4.3 烧结矿的低温粉化性和熔滴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炉料分布数学模型建立
    3.1 引言
    3.2 数学模型
        3.2.1 料流轨迹模型
        3.2.2 炉料堆角修正
        3.2.3 料面生成模型
        3.2.4 炉料下降模型
    3.3 模型应用
        3.3.1 模拟条件
        3.3.2 料面形状迭代
        3.3.3 不同布料矩阵的模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合理装料制度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3 布料矩阵对炉料分布的影响研究
        4.3.1 布料矩阵对料面形状的影响
        4.3.2 布料矩阵对径向O/C的影响
    4.4 合理矿石批重和料线深度的研究
        4.4.1 临界批重的计算
        4.4.2 批重特征数计算
        4.4.3 料线深度对炉料堆尖位置的影响
    4.5 装料制度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研究
        4.5.1 布料矩阵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
        4.5.2 批重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
    4.6 合理装料制度的应用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基于遥感影像的山西省焦化企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遥感图像解译方法研究
        1.3.2 焦化工业研究综述
        1.3.3 工业企业布局时空变化研究
        1.3.4 工业布局影响因素研究
    1.4 研究内容、框架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地形地貌概况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1.4 焦化企业发展概况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1 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与处理
        2.2.2 焦化企业信息数据来源
        2.2.3 其他数据来源及处理
    2.3 研究方法
        2.3.1 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
        2.3.2 平均最邻近距离
        2.3.3 标准差椭圆法
        2.3.4 核密度函数法
        2.3.5 相关分析法
        2.3.6 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K函数)
        2.3.7 缓冲区分析
3 山西省焦化企业遥感解译
    3.1 焦化企业遥感影像解译
        3.1.1 准备工作
        3.1.2 建立解译标志
    3.2 解译结果
    3.3 解译精度验证
4 山西省焦化企业时空分布特征
    4.1 焦化企业数量与焦炭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4.2 焦化企业时空分布形态和集聚特征
        4.2.1 山西省焦化企业空间分布模式分析
        4.2.2 山西省焦化企业的核密度分析
    4.3 焦化企业分布方向性差异和发展趋势
5 焦化企业时空分布影响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5.1 山西省焦化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5.1.1 地理因素
        5.1.2 交通因素
        5.1.3 煤炭资源因素
        5.1.4 政府政策
    5.2 焦化企业对环境的影响
        5.2.1 焦化企业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5.2.2 焦化企业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及发表论文

(4)民用洁净焦炭制备和煤气组成调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1.1 民用散煤亟待治理
        1.1.1 雾霾及其形成概述
        1.1.2 雾霾的治理关键--管控好散烧煤
    1.2 煤基民用燃料的应用和环境效益
        1.2.1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1.2.2 煤炭利用与环境生态
        1.2.3 民用燃料在能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1.3 煤基民用洁净燃料生产及应用现状
        1.3.1 类型
        1.3.2 生产
        1.3.3 应用
    1.4 煤基民用洁净燃料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1 煤炭热解过程中气体构成、硫化物及氮化物的迁移变化
        1.4.2 煤基固体燃烧过程中固硫及脱硝
        1.4.3 煤炭热解气的综合利用
        1.4.4 煤基固体洁净燃料燃烧特性
    1.5 民用散烧煤洁净化治理途径
        1.5.1 煤改气
        1.5.2 煤改电
        1.5.3 城镇化集中供热
        1.5.4 民用洁净燃料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论文的选题及意义
        1.6.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原料、设备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2.1.1 实验原料
        2.1.2 化学试剂、药品及气体
        2.1.3 实验样品制备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3 实验过程及方法
        2.3.1 煤高温热解
        2.3.2 洁净焦炭高温燃烧及污染物排放
        2.3.3 焦炉煤气低温还原磁化赤铁矿及磁选
    2.4 分析方法及表征手段
        2.4.1 化学分析方法
        2.4.2 仪器分析与表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民用洁净焦炭联产焦炉气的自主增碳方法及机理
    3.1 引言
    3.2 自主调节焦炉煤气组成及氢碳摩尔比热力学分析
    3.3 配煤中Ca/S摩尔比对热解煤气组成的影响
        3.3.1 配煤中Ca/S摩尔比对高温热解成焦率的影响
        3.3.2 热解煤气中有效组分H2、CO及CH4的变化
        3.3.3 热解煤气中酸性气体和不饱和烃组分的变化
    3.4 工业化焦化生产过程中焦炉煤气组成变化
    3.5 煤炭高温干馏自主调节煤气氢碳比机理和补碳获取合成气方法
    3.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民用燃料洁净焦炭高温干馏(热解)固硫及减氮性能
    4.1 引言
    4.2 煤炭高温干馏过程固硫热力学分析
    4.3 钙基添加剂对煤炭高温干馏形成的焦炭物相及硫化物形态的影响
        4.3.1 钙基添加剂对煤炭高温干馏形成的焦炭物相的影响
        4.3.2 钙基添加剂对煤炭高温干馏形成的焦炭硫化物形态的影响
    4.4 钙基添加剂类型及含量对煤炭高温干馏过程中焦炭固硫率的影响
    4.5 不同规模热解装置上煤高温热解固硫率效果
        4.5.1 工业焦化条件下铁箱实验
        4.5.2 工业化焦炉试验
    4.6 煤炭高温热解过程中复合添加剂对洁净焦炭固硫减氮机理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民用燃料洁净焦炭高温燃烧特性及固硫脱硝性能
    5.1 引言
    5.2 民用燃料洁净焦炭高温燃烧固硫的热力学分析
    5.3 民用燃料洁净焦炭高温燃烧过程中固硫的影响因素
    5.4 民用燃料洁净焦炭高温燃烧特性
        5.4.1 煤基民用燃料洁净焦炭工业、元素分析及氯、重金属含量分析
        5.4.2 煤基民用燃料燃烧特性
        5.4.3 煤基民用燃料洁净焦炭的反应性
    5.5 民用燃料洁净焦炭高温燃烧烟气释放特性
        5.5.1 煤基民用燃料样品燃尽率
        5.5.2 煤基民用燃料样品燃烧释放特性
    5.6 民用燃料洁净焦炭的环境效果
        5.6.1 大型煤基民用燃料燃具
        5.6.2 小型煤基民用燃料燃具
        5.6.3 洁净焦炭推广情况及社会、环境效益
    5.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焦炉气低温磁化赤铁矿富集甲烷的研究
    6.1 引言
    6.2 焦炉煤气还原赤铁矿热力学分析
        6.2.1 氢气还原赤铁矿反应热力学分析
        6.2.2 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反应热力学分析
        6.2.3 甲烷还原赤铁矿反应热力学分析
        6.2.4 焦炉煤气还原赤铁矿反应热力学分析
    6.3 赤铁矿矿石物相组成及结构构造
        6.3.1 赤铁矿矿石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组成
        6.3.2 赤铁矿矿石的物相结构构成
    6.4 赤铁矿还原磁化性能
        6.4.1 H_2、CO、CH_4及焦炉气气氛下赤铁矿的还原性能
        6.4.2 H_2气氛下赤铁矿的还原磁化性能
    6.5 还原磁化对精矿粉磁选的影响
        6.5.1 磁选工艺条件的选择
        6.5.2 还原磁化温度对磁铁矿磁选的影响
    6.6 焦炉煤气还原磁化赤铁矿富集甲烷
    6.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和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高堆密度下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焦炭质量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炼焦煤资源的现状
        1.1.1 炼焦煤资源的特点
        1.1.2 炼焦煤的生产方式
    1.2 捣固炼焦
        1.2.1 捣固炼焦的基本原理
        1.2.2 捣固炼焦的工艺特点
        1.2.3 捣固配煤技术
    1.3 胶质层指数
        1.3.1 胶质层指数测定原理
        1.3.2 胶质层指数测定的影响因素
        1.3.3 胶质层指数的应用
    1.4 煤岩配煤
        1.4.1 煤岩组成
        1.4.2 煤岩学的应用
    1.5 焦炭
        1.5.1 焦炭质量评价
        1.5.2 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设备与仪器
    2.2 实验原料
    2.3 原料的预处理
    2.4 主要实验方案
    2.5 煤质分析
    2.6 5kg试验焦炉炼焦实验
    2.7 焦炭性质分析
        2.7.1 焦炭的工业分析及全硫测定
        2.7.2 焦炭的气孔率测定
        2.7.3 焦炭的冷态强度检测
        2.7.4 焦炭的热态性能检测
第3章 单种煤的性质分析及炼焦实验
    3.1 单种煤的性质分析
        3.1.1 单种煤的工业分析及全硫分析
        3.1.2 单种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分析
        3.1.3 单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析
    3.2 单种煤炼焦实验
        3.2.1 堆密度对单种煤焦炭的灰分和硫分的影响
        3.2.2 堆密度对单种煤焦炭的气孔率的影响
        3.2.3 堆密度对单种煤焦炭的冷态强度的影响
        3.2.4 堆密度对单种煤焦炭的热态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堆密度下单种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及分析
    4.1 高堆密度下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的建立
    4.2 不同堆密度下单种煤的胶质层指数
        4.2.1 高堆密度对气煤的胶质层指数的影响
        4.2.2 高堆密度对1/3焦煤的胶质层指数的影响
        4.2.3 高堆密度对肥煤的胶质层指数的影响
        4.2.4 高堆密度对焦煤的胶质层指数的影响
        4.2.5 高堆密度对瘦煤的胶质层指数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捣固胶质层指数在焦炭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5.1 配煤方案
    5.2 配合煤的性质分析
        5.2.1 配合煤的工业分析及全硫分析
        5.2.2 配合煤的黏结性和结焦性分析
        5.2.3 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析
    5.3 焦炭的性质分析
        5.3.1 焦炭的工业分析及全硫分析
        5.3.2 焦炭的冷态强度和热态性能分析
    5.4 配合煤的性质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5.4.1 配合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5.4.2 配合煤的黏结指数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5.4.3 配合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5.5 捣固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5.5.1 捣固胶质层指数分析
        5.5.2 预测模型的建立
        5.5.3 预测模型的显着性检验
        5.5.4 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6)中国焦化工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焦化工业问题分析
    1.1 炼焦煤资源逐渐缺乏, 焦化工业受上游炼焦煤价格的影响
    1.2 产品结构单一, 受下游钢铁工业发展形势的制约
    1.3 焦炭产能过剩, 行业整体开工率低, 造成投资和产能的巨大浪费
    1.4 能耗高, 污染重, 面临环境条件和国家政策的制约
    1.5 大型焦化企业少, 工业集中度低, 抗风险能力差
    1.6 焦化企业区域分布不合理, “北炭南运”
    1.7 技术研发和专业研发机构的缺失
2 中国焦化工业走出困境的对策
    2.1 煤焦化工的技术进步比新兴工业的兴建更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2.2 强化焦炉煤气及煤焦油的深加工利用, 以化养焦
    2.3 焦炉煤气综合有效利用是传统的中国焦化工业与新型煤化工技术的联接点
    2.4 煤焦油加工基本产品的二次精细精加工是煤焦油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2.5 加强煤焦化工的能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节能降耗
    2.6 加强煤焦化工技术研发相关的专业机构的建设,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2.7 长远规划, 保护现有优势产能, 避免出现更大的产业和产品结构矛盾
3 结论与展望

(7)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
        1.2.1 研究方法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2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基础
    2.1 人地关系理论
        2.1.1 决定论
        2.1.2 非决定论
    2.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产业发展理论
    2.4 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2.4.1 经济外部性理论
        2.4.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3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现状分析
    3.1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状况
    3.2 制约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3.2.1 产业结构
        3.2.2 能源结构
        3.2.3 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条件
    3.3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
        3.3.1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3.3.2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3.3.3 发展低碳经济是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3.3.4 发展低碳经济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3.3.5 发展低碳经济是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4.1 理论假设
        4.1.1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假设
        4.1.2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情况关系假设
        4.1.3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 GDP 关系假设
        4.1.4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关系假设
    4.2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4.3 实证分析
5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5.1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5.1.1 健全山西省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5.1.2 构建政府、市场与企业“二位一体”化的监管体制
    5.2 推进能源高效清洁转化
        5.2.1 高效清洁发展煤电
        5.2.2 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升级示范
    5.3 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
    5.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5 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5.5.1 加快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建设
        5.5.2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5.6 建立山西省特色的低碳经济能源体系
        5.6.1 建立开源式能源结构体系
        5.6.2 完善节流式能源发展体系
        5.6.3 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
    5.7 增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项目资助

(8)基于SCP分析框架的山西焦化产业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变
    2.1 产业组织理论的萌芽
    2.2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1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2.2.2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2.3 芝加哥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2.3 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2.3.1 可竞争市场理论
        2.3.2 交易费用理论
        2.3.3 博弈论的运用
第三章 山西焦化产业的现状分析
    3.1 焦化产业的介绍
        3.1.1 焦化产业的含义
        3.1.2 中国的总体焦炭消费状况
    3.2 山西省焦化产业的发展历程
        3.2.1 山西省焦化产业的发展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
        3.2.2 山西焦化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3.3 山西省焦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分析
        3.3.1 资源优势
        3.3.2 区位优势
        3.3.3 成本优势
        3.3.4 规模优势
    3.4 山西省焦炭在全国的比重和地位
        3.4.1 2005-2009年山西省焦炭产量
        3.4.2 山西省焦炭2005-2009年外调量
        3.4.3 山西省焦炭2005-2009年的出口量
        3.4.4 山西省是中国冶金焦和铸造焦的生产供应基地
    3.5 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焦炭发展情况
        3.5.1 美国
        3.5.2 日本
        3.5.3 中国
    3.6 山西省焦炭行业面临的困境
        3.6.1 由于高关税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山西焦炭市场在严重萎缩
        3.6.2 上游炼焦煤价格攀升,焦化企业成本增加
        3.6.3 下游钢铁企业的减产限产,挤压了焦化企业的生存空间
第四章 山西省焦化产业的SCP分析
    4.1 山西省焦化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4.1.1 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类型
        4.1.2 市场集中度分析
        4.1.3 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4.1.4 市场需求分析
    4.2 山西焦化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4.2.1 定价行为分析
        4.2.2 兼并重组行为分析
    4.3 山西焦化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4.3.1 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4.3.2 供给能力分析
第五章 山西焦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粗放型增长模式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5.2 产业布局不合理且产业集中度不高
    5.3 工艺装备水平低且清洁生产技术落后
    5.4 产业链短且产品结构单一
    5.5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和环境污染严重
第六章 山西省焦化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层面
        6.1.1 严格按照《焦化行业准入条件》,推进焦化行业科学发展
        6.1.2 做好焦化行业的总量控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6.1.3 优化调整产业布局,促进焦化产业优化升级
    6.2 行业层面
        6.2.1 建立焦化行业市场信息化建设
        6.2.2 积极发挥焦炭期货的价格指导作用
        6.2.3 充分发挥山西焦化行业协会的作用
        6.2.4 增强焦化行业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6.2.5 培养焦化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
    6.3 企业层面
        6.3.1 推进焦化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6.3.2 推进焦化企业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之路
        6.3.3 努力推进焦化行业技术升级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我国焦炭出口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我国焦炭出口法律规制概述
    1.1 我国焦炭出口概述
    1.2 我国焦炭出口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1.2.1 控制产能规模
        1.2.2 减少环境污染
        1.2.3 减少贸易纷争
2 我国焦炭出口法律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焦炭出口法律制度现状
    2.2 我国焦炭出口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2.2.1 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2.2.2 没有建立统一的出口定价制度
        2.2.3 出口许可和配额制度的局限性
        2.2.4 焦炭市场准入制度的缺陷
        2.2.5 缺失焦炭出口市场规制制度
        2.2.6 没有建立出口企业环境评价制度
3 美国和欧盟相关产品出口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
    3.1 美国相关产品出口法律制度
        3.1.1 相关产品出口法律制度
        3.1.2 相关产品出口法律制度的作用
    3.2 欧盟相关产品出口法律制度研究
        3.2.1 相关产品出口法律制度
        3.2.2 相关产品出口法律制度的作用
    3.3 对我国的借鉴
        3.3.1 完善有关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
        3.3.2 制定资源行业发展规划
        3.3.3 加强资源开发和出口的监管
        3.3.4 注重环境保护对资源出口的影响
4 完善我国焦炭法律规制制度的对策
    4.1 立法方面的完善
        4.1.1 要建立倾向于满足国内市场的原则
        4.1.2 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实行优胜劣汰的原则
        4.1.3 遵循产业分工明确、促进竞争优势的原则
        4.1.4 发展规模经济原则
        4.1.5 完善焦炭期货制度
        4.1.6 保持行业的稳定发展原则
    4.2 健全焦炭出口行业准入制度
    4.3 完善出口许可和出口配额制度
    4.4 完善企业环境评价制度
    4.5 建立出口企业奖惩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模式
二、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改造思路
    (一) 山西省建设八大焦化工业园区
    (二) 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外延型产业链型。
        2、规模转化型。
三、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改造的对策
    (一) 健全法律法规, 创新监督机制
    (二) 加快技术进步, 推行清洁生产
    (三) 建立焦炭联盟, 形成规模优势
    (四) 完善园区服务平台, 促进企业之间合作

四、山西焦炭工业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延长结焦时间对不同配煤方案所炼焦炭质量影响规律的研究[D]. 先成旭.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7)
  • [2]2500 m3高炉装料制度优化及其对煤气分布的影响研究[D]. 周健. 重庆大学, 2019(01)
  • [3]基于遥感影像的山西省焦化企业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 王瑶.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4]民用洁净焦炭制备和煤气组成调制关键技术研究[D]. 杜文广. 太原理工大学, 2017(01)
  • [5]高堆密度下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焦炭质量预测中的应用[D]. 罗东.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1)
  • [6]中国焦化工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丁明洁,陈思顺,陈新华,赵静康. 现代化工, 2013(08)
  • [7]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研究[D]. 武幸凤. 山西财经大学, 2013(10)
  • [8]基于SCP分析框架的山西焦化产业现状分析[D]. 汪敏. 山西大学, 2011(06)
  • [9]我国焦炭出口法律规制研究[D]. 陈桂莲. 山西财经大学, 2010(03)
  • [10]山西省焦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建设[J]. 闫二旺,张艳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1)

标签:;  ;  ;  ;  ;  

山西焦炭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