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破片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破片,火器,创伤,力学,损伤,弹道学,有限元。
破片伤论文文献综述
王敬夫[1](2018)在《猪颌面部复合组织高速破片伤致伤机理的有限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破片伤是指爆炸性武器在爆炸时产生的投射物击中机体后产生挤压、撕裂、震荡以及瞬时空腔效应等对机体结构和功能造成的损伤。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改变,由爆炸性武器产生的高速破片已经成为造成参战人员和战区平民伤亡的最主要因素。以往研究高速破片创伤弹道学特点的方法主要依赖于采用生物组织模拟靶材料和在实验动物体内布置测量仪器等,其局限性在于实验成本较高、测量位点及方向有限、数据采集困难以及动物伦理学争议,大大限制了对高速破片致伤机制的深入研究。本实验基于一种新型的动力加载平台,采用形态优化的标准化破片对实验猪下颌部致伤,利用有限元数字模拟技术对猪下颌复合组织高速破片伤进行动态仿真,模拟不同致伤条件下其动态损伤过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动物实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建立科学性、可靠性、经济性俱佳的标准化颌面部高速破片伤有限元模型。本研究将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具备高速破片的致伤因素的颌骨高速破片伤的数字化模型并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其生物力学特征,使其更接近于真实致伤情况,有利于更准确的分析致伤机制和伤情特点,为高速破片伤的模拟实验进一步提供计算机模拟模型。实验方法:实验首先利用CT叁维扫描技术对新鲜离体猪头进行扫描,获取新鲜离体猪头的原始影像学数据,再将数据在医学图像控制软件MIMICS中进行编辑,精确选取实验所需区域,对该区域进行优化处理并进行叁维重建。随后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中对叁维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前处理,对模型进行实体化并划分网格,形成了猪头部实体化模型。运用二级轻气炮加载圆柱状破片对新鲜离体猪头进行毁伤,通过控制加载装置设定不同速度的破片进行实验,并测量碰撞时下颌角区加速度与髁突部应变等生物力学数据。以相同的致伤条件在有限元软件中对毁伤过程进行模拟,采集生物力学数据并与毁伤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实验一:本实验首先通过薄层CT对新鲜离体猪头进行扫描,利用MIMICS软件将猪头部CT数据中的猪下颌复合组织分离出来并进行了叁维重建,生成了猪下颌复合组织叁维模型,该模型尺寸与实物标本接近,解剖结构清晰,模型外形光滑,无严重畸变,细节保存完好。实验二:高速度破片击中新鲜离体猪头下颌后可见破片均未穿透猪头,在软组织表面形成近似圆形伤道,直径大于圆柱状破片直径,伤道大致呈圆柱状,伤口周围可见烧伤样改变。位于下颌角区的加速度测试仪未发生松动、脱落。位于下颌升支应变片粘贴牢固,无松动,导线完整性良好,无折断、损坏。叁维重建下颌骨后显示骨损伤均呈入口小出口大,无论入口与出口外形均为不规则形态,破片残留于对侧颌骨骨组织内。实验叁:通过有限元动态仿真高速破片击中猪下颌复合组织过程,碰撞过程与毁伤实验相似,对比实验与模拟骨损伤面积,无论伤道入口还是出口实验损伤面积均较模拟较大。对比加速度波形图可知,在入射方向上加速度峰值实验与仿真仍有一定差距,但是波形以及趋势拟合度较好,都为碰撞起始时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加速度,沿入射方向来回波动并逐渐衰减。实验结论:1、通过薄层CT对动物标本进行扫描利用医学影像软件直接进行叁维重建并实体化所得到的模型外形逼真、结构清晰,同时提高了建模速度与建模精确性。2、通过二级轻气炮加载破片对新鲜离体猪头进行毁伤,准确测得各项生物力学数据,准确性较高,可为颌面部高速破片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3、本研究在建模时将软组织材料与骨组织相复合,实现了高速破片毁伤生物体动态过程的仿真,且符合性较好、真实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敬夫,贾骏麒,田磊,李进,钱秉文[2](2018)在《猪颌面软硬复合组织破片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与有效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猪下颌复合组织破片伤叁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数字化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拍摄叁维CT获取猪颌面部复合组织数字化信息,在Mimics 15.0中进行叁维重建;设计直径与高度同为5.5 mm的圆柱体破片为致伤物,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加载加速度为831、1 120、1 536 m/s的破片撞击猪右侧下颌角区,模拟致伤过程和损伤的结果。同时采用二级轻气炮发射同形态30CrMnSi合金破片致伤离体猪头下颌角区,测量实际损态、面积和致伤时颌骨加速度,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当破片速度分别为831、1 120、1 536 m/s时下颌骨损伤入口面积实验结果比数值模拟分别大13.4%、23.6%和22.3%,出口面积分别大18.7%、23.0%和26.5%,加速度峰值分别小16.7%、15.3%和14.6%。结论:成功建立了猪下颌复合组织破片伤数字化模型,其伤情数值模拟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吻合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建民[3](2017)在《小破片伤的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中爆炸性武器的应用逐渐增多,且爆炸性武器的破片向小质量化发展,因此,小破片伤日益增多,成为现代战争战伤处理的重点与难点。小破片的致伤机制具有投射物致伤效应的一般规律性,小破片伤具有伤口与伤区多、伤口小、非贯通伤多等特点,其救治一方面要遵循火器伤救治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注重小破片伤本身的损伤特点。以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非关键部位的小破片伤多以保守治疗为宜。(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12期)
高志明,周继红,张岫竹,张良,邱俊[4](2013)在《猪下肢高速叁角破片伤后血生化变化与脏器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猪下肢高速叁角破片伤后血清生化改变与脏器损伤的特点。方法长白猪12只,体质量(35.5±5.7)kg。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 g叁角破片弹致猪右后肢股骨外侧5 cm处火器伤。观察动物生命体征及伤道情况,于伤前、伤后1、6、24、48 h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渗透压(OSM)值,动物于伤后48 h活杀,行脏器大体和光镜病理观察。结果伤后48 h内动物生命体征较平稳(P>0.05)。伤后1 h血清中ALT、AST、CR、BUN、CK、LDH即出现显着升高(P<0.05),并持续到伤后48 h(P<0.01);血清OSM值进行性降低(P<0.05)。大体病理解剖见66.7%的动物肺出现点片状出血、水肿或不张等,光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水肿液,肺泡壁破裂等;心、肝、肾、肠道等未见明显器质性病理损伤。结论肢体高速叁角破片伤后,可引发明显的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引起全身多种脏器的损害,其中肺是最为敏感的脏器。(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胡维[5](2011)在《菠萝蛋白酶对高速破片伤清创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采用高速破片对兔、羊、猪的后肢肌肉软组织进行致伤,建立一种局部伤情稳定性高、可重复性好的高速破片伤动物模型,用于评价菠萝蛋白酶对高速破片伤的清创疗效。2.提出一种更为简便的高速破片伤清创方法:切开伤道,在伤道内局部使用菠萝蛋白酶,开放引流并延迟缝合。在猪后肢软组织高速破片伤模型中研究并证实菠萝蛋白酶的清创疗效。3.研究菠萝蛋白酶对高速破片伤伤道微环境的改善作用,阐明其促进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1.采用兔、羊各4只,分别为A、B组。猪8只,随机平均分为C、D组。采用“五叁”式滑膛枪发射球形破片(枪口速度约850m/s,质量0.375g)致伤A、B、C组动物后肢软组织,相同方法发射圆柱形破片(枪口速度约950m/s,质量0.87g)致伤D组动物,通过观察局部伤情、伤道组织病理分区、细菌量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变异系数(CV)评价模型伤情的稳定性。2.体外实验中,取正常肌肉组织和伤道内失活肌肉组织,置于不同浓度的菠萝蛋白酶溶液中。通过检测组织失重和酶溶液中的总游离氨基酸释放量,研究酶溶液的选择性组织水解作用。体内实验中,取中国长白猪15只,高速球形破片致伤后随机分为5组:手术清创组(E组)、伤道切开组(I组)、菠萝蛋白酶清创组(B组)、伤道切开+菠萝蛋白酶清创组(IB组)以及对照组(C组)。通过检测伤道组织细菌量、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伤道愈合时间,评价各组的清创效果。3.取中国长白猪12只,高速球形破片致伤后随机分为3组:伤道切开组(I组)、伤道切开+菠萝蛋白酶清创组(IB组)以及对照组(C组)。通过检测伤道组织血流量、组织氧分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伤道愈合时间,研究菠萝蛋白酶对高速破片伤伤道微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1.所有伤道均为单纯软组织贯通伤。B、C组伤道入、出口面积和伤道容积等局部伤情指标的稳定性优于A、D组。伤道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典型高速破片伤的组织病理学分区,其中C组的稳定性优于其他3组。细菌量检测显示伤道组织污染程度较重,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伤道组织内TNF-?和IL-6水平在伤后24h内呈逐渐升高趋势,血浆中TNF-?和IL-6水平变化与之类似,但整体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伤后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程度。2.体外实验中,在相同浓度的酶溶液条件下,伤道内失活组织水解比正常组织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10 mg/mL的菠萝蛋白酶溶液可迅速水解伤道失活组织,对正常组织几乎没有作用。体内实验中,伤道切开+菠萝蛋白酶清创组的伤道组织细菌量与手术清创组相当,显着低于伤道切开组、菠萝蛋白酶清创组以及对照组(p<0.05)。伤道切开+菠萝蛋白酶清创组的伤道愈合时间也更短。3.在伤道切开+菠萝蛋白酶清创组中,伤道组织血流量和氧分压的恢复显着快于伤道切开组和对照组(p<0.05)。伤后48、72小时,伤道切开+菠萝蛋白酶清创组的组织TNF-α水平显著低于伤道切开组和对照组(p<0.05)。与其他两组比较,伤道切开+菠萝蛋白酶清创组的组织TGF-β含量也更高(p<0.05)。伤道切开+菠萝蛋白酶清创组的伤道愈合时间更短。结论:采用“五叁”式滑膛枪发射0.375g,射速约850m/s球形破片射击猪后肢,建立的高速破片伤动物模型,伤情稳定,可重复性好,适用于高速破片伤药物清创的疗效评估。菠萝蛋白酶可有效水解、清除高速破片伤伤道内的坏死组织,极大地简化了清创操作。菠萝蛋白酶清创可有效改善高速破片伤伤道微环境,有利于组织修复,促进伤道的愈合。(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1-05-01)
许川,李兵仓[6](2011)在《爆炸破片伤的机制、特点及早期外科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破片和冲击波是爆炸性武器造成人体损伤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爆炸性武器逐渐向着弹体材料非金属化、弹片低能化和致伤效应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爆炸破片伤伤情特点更加复杂,同时给外科处理也带来了新的困难。本文对爆炸性武器产生的破片对人体造成损伤的机制、损伤特点和早期外科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刘大维,高志明,张岫竹,代维,王旭辉[7](2010)在《猪后肢高速叁角破片伤致肺损伤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猪后肢高速叁角破片伤致肺损伤的伤情特点。方法长白猪12只,体重30~40kg。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g叁角破片弹致伤,瞄准猪右后肢外侧臀股二头肌中心处射击。观察记录动物伤道情况,伤后48h解剖观察肺脏大体及光镜改变。结果肢体高速破片伤后,有8只(66.7%)动物肺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片状或点状出血。出血较重的部位伴有肺水肿、局灶性肺不张,部分可见气管内血性泡沫样液体。光镜下见肺间质出血,肺泡破裂融合,白细胞浸润。总体伤情为轻、中度肺损伤,心、肝、脾、肾、肠等未见明显损伤。结论肺是猪后肢高速叁角破片伤时远达效应的主要靶器官,提示治疗原发伤的同时,应注意保护肺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10年06期)
高志明[8](2010)在《猪坐骨神经高速叁角破片伤损伤特点与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是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医疗花费巨大。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于电生理等神经功能检查,其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但通常需连续观察数月以上,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急需寻找新的较为理想的形态学诊断方法,以早期明确诊断,提高救治水平。周围神经火器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神经损伤,在战时发病率高达15%以上。现代高速、高能爆炸性武器发展迅猛,其产生的不规则破片具有初速快,伤道复杂,瞬时空腔压力大,能量传递高等特点,易导致广泛而复杂组织损伤,同时其具有较高远达效应发生率,全身损害重。相对于传统低速火器伤而言,高速不规则破片所致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伤情复杂,神经损伤的准确定性和定量难度大。因此对高速不规则小破片所致周围神经损害的伤情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早期准确诊断方法,对于提高周围神经高速投射物伤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猪后肢高速叁角破片伤所致坐骨神经及全身损伤的特点,研究猪坐骨神经及高速叁角破片伤后神经及伤道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 HRCT)影像学改变特征,以及HR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HRCT叁维重建及CT灌注成像(Perfusion CT,PCT)在周围神经火器伤早期诊断中准确性及可行性,CT灌注成像在伤道分区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以期寻找有效的周围神经及软组织火器伤早期诊断方法,为提高周围神经及软组织高速火器伤诊治水平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猪坐骨神经高速叁角破片伤特点采用53式滑膛枪,0.37g叁角破片弹,射距40cm,初速773.1±12.4m/s,分别射击坐骨神经干及旁2cm,制备稳定的猪坐骨神经高速叁角破片伤直接伤和间接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h、24h及48h测定猪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及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伤前、伤后1h、6h、24h及48h肝肾功、心肌酶谱变化。动物于伤后48h解剖,观察神经大体、光镜及透射电镜下病理改变,以及伤道和体腔脏器大体及组织病理改变。2. HRCT在猪坐骨神经高速叁角破片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采用64排容积CT于伤前、伤后1h、24h及48h对猪下肢进行平扫及灌注成像。分析正常及伤后猪坐骨神经HRCT多平面重建、叁维重建显像特点及其测量的神经解剖学参数与大体解剖的一致性;结合肌肉、脂肪组织CT灌注成像,分析正常神经CT灌注成像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特点,以及伤后上述指标变化与神经损害程度的关系。3.猪后肢高速叁角破片伤后伤道软组织CT灌注成像特点及其在组织活性判定中的价值分别选定垂直于原发伤道0-3mm(A区)、5-8mm(B区)、10-13mm(C区)处组织选取约6mm大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进行灌注,分析伤前、伤后1h、24h及48h时其TDC、BF、BV、MTT、PS变化特点及与病理学改变的关系,寻找敏感而准确的早期软组织活性判定指标。主要结果和结论1.本研究所致的猪坐骨神经高速投射物直接伤和间接伤模型稳定,合乎实验要求。此模型造成伤道入口面积为破片本身的30倍,局部组织损伤严重,挫伤区与震荡区交错存在;伴有明显远隔脏器损害,肺损伤率达64.2%,远高于制式弹头及钢珠弹;其他脏器虽无明显器质性损伤,但伤后1 h血清中ALT、AST、Urea、CREA、CK、LDH等酶学指标即出现显着升高,且48h均显着高于正常值。因此,在治疗原发损伤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各器官功能情况,防治并发症的产生,改善患者预后。2.高速叁角破片所致神经直接伤断裂率高,髓鞘及轴索严重变性,损伤范围广,损伤近端CMAP及MCV严重下降甚至无法测出。间接伤亦可导致神经出现形态学及功能改变,出现混合性损伤,损伤程度与神经和原发伤道距离相关。坐骨神经高速破片伤后损伤近端CMAP改变与病理损害程度基本一致;伤后48h神经损伤远端CMAP即出现显着下降,提示神经出现华勒变性。电生理检查能早期分辨神经有无器质性改变,但不能完全分辨神经病理损害的具体类型。3. MPR在同一层面显示了猪坐骨神经出梨状肌至胫腓神经分叉处整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叁维重建可显示神经及与股骨等重要组织的空间位置关系,CT所测得坐骨神经各部位横径、前后径、截面积均与大体解剖学一致(P>0.05),打破了传统的CT无法对周围神经显像的观点,为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基础。伤后MPR及叁维重建可显示神经与伤道位置关系,神经断裂、肿胀、受挤压、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肌间隙变化情况以及神经与毗邻组织整体损害特点,与病理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综合运用MPR及叁维重建等后处理技术,可提供多平面、多方位的整体神经显像,提高神经损伤诊断准确率。4.在正常猪坐骨神经CT灌注成像中,灌注曲线为低平或平缓的上升曲线,CT均值为-21.17±5.71HU ,显着高于脂肪而低于肌肉(P<0.01) ; BF值2.54±1.24 ml/min/100g,显着低于肌肉和脂肪(P<0.01);BV值0.88±0.25 ml/100g,显着高于脂肪(P<0.01) ; MTT值23.46±0.30s ,远慢于肌肉和脂肪(P<0.01) ; PS值1.71±0.52 ml/min/100g,显着高于脂肪(P<0.01)。神经与脂肪、肌肉组织在CT灌注成像中的显着差异为神经的识别奠定了基础。高速叁角破片伤后各时间点神经TDC、BV、BF、PS值均较伤前出现不同程度上升,MMT显着缩短,CT灌注指标变化幅度与病理损害程度有关。神经CT灌注成像从神经微循环的角度反映神经病理损害程度,为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5.猪后肢高速叁角破片伤后伤道CT灌注成像的特点为:A、B、C区TDC均较伤前下降,其中A区下降最为显着,B区次之,组间差异显着;A区BF、BV、PS值均较伤前出现显着下降,提示毛细血管容量及流量均下降,有功能的毛细血管量减少,B、C区BF、BV、PS值却较伤前出现升高;MTT均出现显着缩短,组间无显着差异。经病理证实A、B、C区分别对应挫伤区、挫伤区与震荡区交错并存区、震荡区。猪后肢高速叁角破片伤后伤道旁软组织微循环的改变出现早而敏感,通过PCT可以早期监测软组织的微循环灌流情况,从而提示软组织活性程度。其中TDC、BF、BV、PS四项指标对软组织活性早期判定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0-05-01)
许川,李兵仓,张良潮,康建毅,陈渝斌[9](2009)在《猪颅脑破片伤叁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猪颅脑破片伤的有限元模型,为颅脑破片伤的致伤过程、致伤机理、致伤特点进行数字模拟提供基础。方法首先采用新鲜离体猪头1只,用64排CT扫描,扫描层距离0.625mm,获取Dicom数据,将Dicom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猪颅脑叁维模型,在有限元前处理软件ANSA中(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9-09-25)
高志明,张岫竹,刘大维,王旭辉,林井副[10](2009)在《猪坐骨神经高速叁角破片伤早期电生理特点与神经损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探讨高速破片伤所致猪坐骨神经损伤早期电生理改变特点,并结合病理学检查评估电生理检查在周围神经高速破片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长白猪14只,采用初速为773.1±12.4m/s的0.37g叁角破片弹,瞄准右后肢外侧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中点附近射击,于伤前、伤后1h、24h、48h测定损伤两侧运动神经传导功能,分别以腓肠肌与胫骨前肌为记录点;以在伤后48h将动物麻醉后放血活杀,对坐骨神经行大体解剖观察,并取损伤部及损伤近远端刺激点处神经(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9-09-25)
破片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猪下颌复合组织破片伤叁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该数字化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拍摄叁维CT获取猪颌面部复合组织数字化信息,在Mimics 15.0中进行叁维重建;设计直径与高度同为5.5 mm的圆柱体破片为致伤物,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加载加速度为831、1 120、1 536 m/s的破片撞击猪右侧下颌角区,模拟致伤过程和损伤的结果。同时采用二级轻气炮发射同形态30CrMnSi合金破片致伤离体猪头下颌角区,测量实际损态、面积和致伤时颌骨加速度,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当破片速度分别为831、1 120、1 536 m/s时下颌骨损伤入口面积实验结果比数值模拟分别大13.4%、23.6%和22.3%,出口面积分别大18.7%、23.0%和26.5%,加速度峰值分别小16.7%、15.3%和14.6%。结论:成功建立了猪下颌复合组织破片伤数字化模型,其伤情数值模拟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吻合性较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片伤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敬夫.猪颌面部复合组织高速破片伤致伤机理的有限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
[2].王敬夫,贾骏麒,田磊,李进,钱秉文.猪颌面软硬复合组织破片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与有效性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
[3].王建民.小破片伤的特点及救治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7
[4].高志明,周继红,张岫竹,张良,邱俊.猪下肢高速叁角破片伤后血生化变化与脏器损伤[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
[5].胡维.菠萝蛋白酶对高速破片伤清创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1
[6].许川,李兵仓.爆炸破片伤的机制、特点及早期外科处理[J].创伤外科杂志.2011
[7].刘大维,高志明,张岫竹,代维,王旭辉.猪后肢高速叁角破片伤致肺损伤特点[J].西南国防医药.2010
[8].高志明.猪坐骨神经高速叁角破片伤损伤特点与早期影像学诊断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0
[9].许川,李兵仓,张良潮,康建毅,陈渝斌.猪颅脑破片伤叁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C].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2009
[10].高志明,张岫竹,刘大维,王旭辉,林井副.猪坐骨神经高速叁角破片伤早期电生理特点与神经损害研究[C].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