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达论文-胡静怡

杨树达论文-胡静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杨树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曾运乾,杨树达

杨树达论文文献综述

胡静怡[1](2019)在《联苑学人杨树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今联苑名家可分两类,一曰才人,一曰学人。才人作品才气横飞,工丽典雅,奇思妙语,领异标新;学人作品则气脉贯通,学殖深厚,行文简洁,要言不烦。杨树达,字遇夫,长沙人,清秀才,精文字训诂之学,驰名海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有《积微居联钞》行世。遇夫先生乃名副其实之学人,《积微居联钞》中所有的作品均极富学人联之(本文来源于《老年人》期刊2019年08期)

曾庆炳[2](2019)在《《积微翁回忆录》所见杨树达金文研究资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积微翁回忆录》中有不少杨树达金文研究的资料,对全面了解杨氏金文研究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杨树达的金文研究之路、杨氏对金文题跋的修订和补充、散见的杨氏金文研究、同期学人对杨氏金文研究的评价、杨氏对其他学者金文研究的评价、对《杨树达先生着述要目》的补充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回忆录》所反映的杨树达金文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字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杨树达,陈松长[3](2019)在《岳麓书院藏杨树达手稿》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达身后手稿大部分在一九六二年被北京中国书店收藏,所剩残稿由其后人捐给岳麓书院。本编将这部分手稿整理出版,编为十卷。内容包括:甲骨卜辞研究、青铜器铭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学、文献学、方言、研究索引等。从这批手稿中可考察杨树达治学路径和治学精神,亦可与其已出版之相关着述相互参考。(本文来源于《新阅读》期刊2019年03期)

杨树达,陈松长[4](2019)在《岳麓书院藏杨树达手稿》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十册岳麓书院博物馆馆藏精品2018年11月出版16开精装全套定价:1380元杨树达身后手稿大部分在一九六二年被北京中国书店收藏,所剩残稿由其后人捐给岳麓书院。本编将这部分手稿整理出版,编为十卷。内容包括:甲骨卜辞研究、青铜器铭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学、文献学、方言、研究索引等。从这批手稿中可考察杨树达治学路径和治学精神,亦可与其已出版之相关着述相互参考。(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05期)

杨树达,陈松长[5](2019)在《岳麓书院藏杨树达手稿》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十册岳麓书院博物馆馆藏精品杨树达着陈松长整理2018年11月出版16开精装全套定价:1380元杨树达身后手稿大部分在一九六二年被北京中国书店收藏,所剩残稿由其后人捐给岳麓书院。本编将这部分手稿整理出版,编为十卷。内容包括:甲骨卜辞研究、青铜器铭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学、文献学、方言、研究索引等。从这批手稿中可考察杨树达治学路径和治学精神,亦可与其已出版之相关着述相互参考。(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04期)

曾庆炳[6](2019)在《杨树达遗诗二首》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晚年更号耐林翁,湖南长沙人,是我国着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文献学家和史学家。杨树达不以诗名世,所作诗文不多,但有深厚的国学功力,偶事吟咏,风格典雅,别具韵味。周邦式曾赞曰:"胸罗雅故自超然,余事为诗亦可传。方驾(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9年01期)

曾庆炳[7](2018)在《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的出版叁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的出版颇为曲折。1952年《积微居金文说》出版的时候,陈、于二序因故未能刊出,出版酬金也有困难。《积微居金文余说》的审查让杨树达颇为不满,虽多方努力,但在其生前却未能出版。(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郑林华[8](2018)在《一生以学术报国为追求的杨树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经批评王安石、王夫之和王闿运不懂文字学,又批评晚清湘学诸家对于古文字学、音韵学"实未得其分毫也,偶一举及,其疵病立见矣"。章太炎的话虽然刻薄,但堂堂的湘学大师"不识字",难免遭士林嘲笑,也难怪湖南的年轻一代学者要引以为耻。当时,一个湖南青年在日记中写道:"太炎先生尝云叁王不通小学,谓介甫、船山、湘绮也。叁人中,湘士居其二。余昔在北京,曾与星笠(即曾运乾)谈及此。余谓此时吾二人皆游于外,他日仍当归里教授,培植乡里后进,雪(本文来源于《湘潮》期刊2018年09期)

田思怡[9](2018)在《杨树达先生的两汉史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达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着名的国学大师,早在20世纪二叁十年代时,他就在语言学、文字学等领域颇负盛名。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史学领域的成就也很大,特别是在两汉史学研究上,他被陈寅恪先生称为“汉圣”。他的治学渊源是根植于清代朴学的传统,以考证古书为主,但他所生活的年代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民国。所以在学风上,既有扎实严谨的一面,又可窥见其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思路与方法。然而,近些年,研究他语言学、文字学的着作层出不穷,而在史学领域,却鲜有人问津。对他的史学研究成果挖掘得还不够深入全面,这是与其史学地位极不相称的,所以本文以他在两汉史学上的研究为题,对他的研究成果、治学方法等进行初步探究。本文涉猎了杨树达先生相关两汉史学研究的全部着述,对他的两汉史学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文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杨先生的生平事略和他的治学背景,他的治史受到了乾嘉考据史学、湖湘学术传统以及清季“新学”思想的影响;本文的重点章节放在杨树达先生两汉史学成果的介绍以及他的治学思想方法上,杨先生的两汉史学成就包括他对《汉书》《后汉书》等史部志乘、《淮南子》《盐铁论》等两汉诸子学的勘正、两汉社会史的研究叁个方面的内容;杨先生的史学思想虽没有系统的理论,既有清代朴学家们一贯相承的传统思想,也有他超越前人的地方;关于他的治史方法,杨先生曾多次提到过他的学术研究研究方法是继承了段王之学,同他们一样,先生在治史上也用到了文字训诂、制度考证、疏理前人旧注等方法,但同时,时代的进步也给他的方法带来了革新,例如他在考证古籍时善用文法修辞来分析。杨先生的两汉史学研究同众多学者的学术研究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足,但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所导致,在史学研究上,随着史料有新发现,史观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先生的终究还是瑕不掩瑜,学术研究本就要不断修正与开拓,这样才能保证学术保持源源不断的动力,不断进步。(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侯倩[10](2018)在《杨树达《虚词释要》讲义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杨树达任职清华学校时期的讲义《虚词释要》是《词诠》的前身,该稿本素未被学界所关注,故而有研究介绍之必要。通过对杨树达日记、回忆录等文献的考证,可以勾勒《虚词释要》的学术背景和成书旨趣。与《虚词释要》相比,《词诠》在体例上有很大改进,增注了词类和词位;《词诠》重视语法作用的说明,且对古代特殊的语法现象随宜指出;在讲义的基础上,《词诠》于词下义项或增补,或删除,或抽换例句,并统一进行了书面语雅化。《虚词释要》是《词诠》成书史的重要一环,有助于研究杨树达在虚词领域学术思想与方法的演进。(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18年02期)

杨树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积微翁回忆录》中有不少杨树达金文研究的资料,对全面了解杨氏金文研究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杨树达的金文研究之路、杨氏对金文题跋的修订和补充、散见的杨氏金文研究、同期学人对杨氏金文研究的评价、杨氏对其他学者金文研究的评价、对《杨树达先生着述要目》的补充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回忆录》所反映的杨树达金文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树达论文参考文献

[1].胡静怡.联苑学人杨树达[J].老年人.2019

[2].曾庆炳.《积微翁回忆录》所见杨树达金文研究资料[J].中国文字研究.2019

[3].杨树达,陈松长.岳麓书院藏杨树达手稿[J].新阅读.2019

[4].杨树达,陈松长.岳麓书院藏杨树达手稿[J].出版广角.2019

[5].杨树达,陈松长.岳麓书院藏杨树达手稿[J].出版广角.2019

[6].曾庆炳.杨树达遗诗二首[J].书屋.2019

[7].曾庆炳.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的出版叁题[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8

[8].郑林华.一生以学术报国为追求的杨树达[J].湘潮.2018

[9].田思怡.杨树达先生的两汉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10].侯倩.杨树达《虚词释要》讲义探析[J].文献.2018

标签:;  ;  

杨树达论文-胡静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