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手术论文_彭文骏,倪叶彬,王丽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脏外科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心脏外科,延续性,机器人,手术,损伤。

心脏外科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彭文骏,倪叶彬,王丽雅[1](2019)在《流程化进阶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手术病人围术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流程化进阶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手术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7月—2018年8月某科室心脏手术病人25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选取2018年9月—2018年10月心脏手术病人25例为进阶组,运用流程化进阶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前血清清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6 min步行距离(6 MWD)等。[结果]两组病人出院前血清清蛋白、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阶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流程化进阶管理模式使工作内容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有利于病人早期康复,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3期)

朱珊珊,杨磊,文淑娟[2](2019)在《全程护理干预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通常在心脏外科手术后需要通过机械通气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提高生存率。但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容易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加重原有病情,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据报道,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可达10%~65%,致死率高达50%~([1,2])。近年来,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显着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好~([3])。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全程护理干预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曾秋芸,李秋红,田雪冰[3](2019)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观察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温保护,观察组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体温、凝血功能、感染发生率、总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输液量以及尿量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凝血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给予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可缩短麻醉拔管时间,减小术中体温变化及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显着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1期)

佘琼琼[4](2019)在《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心脏外科,在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择期手术者118例,按照护理方案差异,分组各59例,观察对照组(展开传统护理),以及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其预防行为分值,与康复知识掌握度,高出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其危险因素达标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促进心脏康复。(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7期)

韩盖宇,陈晓霞,刘小民,秦芳琼,张善娟[5](2019)在《手术体位对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病人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斜仰卧位和传统斜仰卧位对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病人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进行腔镜心脏手术病人163例,其中采用传统斜仰卧位,即右侧手臂上抬固定位的86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改良斜仰卧位,即右侧手臂位于躯干同侧稍后方的77例病人为观察组。手术前后比较两组上肢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及运动功能情况(采用Quick DASH运动评分量表)。[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右上肢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P<0. 05)。[结论]改良斜仰卧位在腔镜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可减少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同时保证病人手术中舒适与安全。(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9年17期)

许红凤[6](2019)在《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及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传统心脏外科手术和借助机器人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尤其是手术台多机械臂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和多杆连续体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当前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易操作、高效化和高鲁棒性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9年09期)

刘晓燕[7](2019)在《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当下,医疗服务的能力与质量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医务人员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因此为了向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医务工作优化方式。方法选取我院168例心脏外快手术治疗患者,被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字啊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延续性护理方法,最终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P<0.05,两组的最终数据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4期)

阮欢[8](2019)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2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02月至2019年01月,所有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融入护理措施中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具有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1期)

刘炜,余琼,张翠荣,饶美英,唐燕华[9](2019)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等容血液稀释与富血小板分离在体外循环血液保护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富含血小板血浆分离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患者的血液效果的研究。方法 60例在ECC下行心内直视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进行PRP分离)经颈静脉采集自体行PRP分离,分离贫血小板和红细胞立即回输患者体内,PRP等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Ⅱ组(不进行PRP分离)经颈静脉放血待体外循环后回输体内;Ⅲ组不进行上述任何血液保护措施,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_1),采血后10 min(T_2),ECC开放后10 min(T_3),输自体血后10 min(T_4),患者出手术室时(T5),术后24 h(T6)6个时间点抽取血标,测定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i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栓弹力图(TEG)和血小板功能(PLT)分析仪,测定T_1和T5两个时间点的凝血速率(CR)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 Hct值:3组各个时间与T_1相比,T_2、T_3均降低(P<0.05或P<0.01),但Ⅰ组T_2下降不明显;3组组间比较,Ⅰ组T_2、T_3比Ⅱ组高(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t值:3组各时间与T_1比较均降低(P<0.05或P<0.01);3组组间比较,T_1和T6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和T_3时Ⅰ组低于Ⅱ组,Ⅱ组低于Ⅲ组(P<0.05),T_4时Ⅰ组显着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CR和PF:Ⅰ组T5时恢复至T_1水平,Ⅱ组T5时较T_1时显着降低(P<0.01);Ⅲ组T5时较T_1显着降低(P<0.01)。Ⅰ组T6时胸引量和红细胞输入量显着少于Ⅱ、Ⅲ组。结论富含血小板血浆分离比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患者具有更有效的血液保护,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比不进行上述任何血液保护措施,可减少血液有型成分及血浆凝血因子的破坏,可以明显减少围手术期的异体血制品用量。而且栓弹力图(TEG)能够检测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异常出血原因及指导合理使用血制品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4期)

薛瑾虹,胡淑芹,陈蕾,何荃,孙凌霜[10](2019)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更好地认识、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筛选出AKI患者及非AKI患者,记录病例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575例,术后发生AKI的患者177例(30.78%),AKI组病死率显着高于非AKI组(10.17%vs 0.5%,P<0.001)。心脏术后AKI主要发生在术后24h内,且以AKI 1期为主。AKI 1期、2期及3期发生率分别为19.13%(110/575)、5.22%(30/575)、6.43%(37/575),各期死亡率分别为2.72%(3/110)、10.00%(3/30)、32.43%(12/37),叁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循环手术(OR=1.436,95%CI1.168~1.765)、高龄(每增加10岁)(OR=1.623,95%CI 1.168~2.009)、既往心脏手术史(OR=7.807,95%CI 1.338~45.563)、术前胱抑素C高水平(OR=3.576,95%CI 1.39~9.197)、围术期感染(OR=1.436,95%CI 1.168~1.765)、心肺旁路时间(每增加30 min)(OR=1.457,95%CI 1.077~1.971)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后AKI发生率为30.78%,AKI组患者死亡率较非AKI组显着增加,应警惕其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本文来源于《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心脏外科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通常在心脏外科手术后需要通过机械通气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提高生存率。但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容易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加重原有病情,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据报道,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可达10%~65%,致死率高达50%~([1,2])。近年来,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显着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好~([3])。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全程护理干预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脏外科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1].彭文骏,倪叶彬,王丽雅.流程化进阶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手术病人围术期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

[2].朱珊珊,杨磊,文淑娟.全程护理干预在心脏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9

[3].曾秋芸,李秋红,田雪冰.术中综合保温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4].佘琼琼.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5].韩盖宇,陈晓霞,刘小民,秦芳琼,张善娟.手术体位对腔镜心脏外科手术病人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

[6].许红凤.心脏外科手术机器人研究及应用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9

[7].刘晓燕.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阮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9].刘炜,余琼,张翠荣,饶美英,唐燕华.心脏外科手术中等容血液稀释与富血小板分离在体外循环血液保护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9

[10].薛瑾虹,胡淑芹,陈蕾,何荃,孙凌霜.心脏外科手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材料表面生物黏附阶段发展示意图弯曲状态下纳米带上同一点的拉曼谱图孔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套带法阻闭上下腔静脉心脏外科手术病人尿液HNL/NGAL...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血压管理流程...

标签:;  ;  ;  ;  ;  ;  ;  

心脏外科手术论文_彭文骏,倪叶彬,王丽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