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流泥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河流泥沙,泥沙资源,江湖治理,水沙调控
河流泥沙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姚仕明,周银军[1](2019)在《我国河流泥沙资源利用的发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泥沙在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之前,曾经给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危害。随着社会的进步,河流泥沙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逐渐被开发与利用。对我国河流泥沙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内容包括河流泥沙资源的基本属性、利用方式、利用现状及发展历程,并对河流泥沙资源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河流泥沙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开展有关研究有助于推动泥沙学科的创新,拓展泥沙学科的服务功能。随着泥沙资源利用的实施和深化,今后应加强泥沙资源利用方向与途径、泥沙资源利用技术与设备、泥沙资源利用平台与模式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杨俊[2](2018)在《浅析山区河流泥沙成因对泥沙测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泥沙资料是重要的基本水文资料之一,用途非常广泛。在进行流域规划、水库闸坝设计、防洪、灌溉放淤、河道治理、城市供水和水利工程管理运用等工作时,都需要掌握泥沙资料。通过对山区河流泥沙来源及洪水成因分析,对水文测站悬移质泥沙测验方法,悬移质泥沙测验受泥沙成因影响的各要素关系特点及测次布置,作了简要介绍;有利于水文测站收集到完整的,推求各时期输沙量和含沙量及其特征数值的泥沙数量及泥沙变化过程的资料,为各应用部门提供基本数据。(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8年S1期)
杨帆[3](2018)在《河流泥沙检测技术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泥沙问题不仅胁迫着河道系统的安全与健康,也影响着沿岸的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治沙的前提是河流泥沙的检测。我国河流具有两个特点: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许多问题,也给河道防洪、沿岸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文章从泥沙运动形式入手,通过研究悬移质泥沙、推移质泥沙、河床质泥沙以及泥沙颗粒的物质形态及运动规律,结合现有的理论和实验支持,得出泥沙的检测方法,为河流泥沙的合理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刘金[4](2018)在《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河流泥沙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详细分析了Mann-Kendall秩序相关法和距平累计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对大凌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和输沙特性的影响变化情况,然后对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输沙变化量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大凌河流域多年来的平均输沙量表现出显着的降低趋势,人类活动和降雨是引起河流输沙减少的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下水土保持措施引起的大凌河流域输沙变化量存在较大差异,且1980年之后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引起输沙衰减的关键性因素,水土保持措施对大凌河流域的输沙影响较为显着的时间段在每年的8、9月份。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大凌河流域采取科学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建立相关的水土治理制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李兴金[5](2018)在《新疆渭干河部分流域河流泥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木扎提河、卡普斯浪河及克孜尔河3条河流1980—2010年31年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之和为883×104t,3条河流的年径流量之和占到渭干河部分流域年径流量86%以上,3条河流的悬移质输沙总量可以代表全流域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总量。根据流域泥沙的观测资料情况,对新疆渭干河部分流域河流含沙量的分布及输沙量、悬移质输沙量、河流输沙量的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8年02期)
孙亚东[6](2018)在《探究河流泥沙与淤积防治方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随着河水的不断流动,河流里的泥沙会不断淤积,淤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灾难,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河流泥沙淤积和防治工作,做到对相应的泥沙淤积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本文站在河流泥沙与淤积防治的角度进行阐述,对其来源、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可以为我国河流泥沙以及淤泥防治工作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2018年03期)
申红彬,吴保生[7](2018)在《冲积河流泥沙输移幂律函数指数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冲积河流泥沙输移幂律函数关系与不平衡输沙理论是对河道不平衡输沙同一物理现象的不同描述,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比较研究发现:对于恒定均匀流不平衡输沙过程,当输沙位于近平衡态时两者含沙量导函数表达式具有一阶近似等价性,当输沙远离平衡态时前者含沙量导函数中隐含考虑有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的变化。基于两者等价性,推导建立了幂律函数指数计算表达式,表明指数随泥沙沉速、单宽流量和沿程距离而变化,且随着输移距离的增大呈指数衰减。基于前者含沙量导函数表达式结构特点,分析建立了相应泥沙恢复饱和系数变化的计算表达式。综合以上成果,改进提出了一种变幂指数的泥沙输移幂律函数计算模型。对库里·阿雷克沉沙池沿程断面输沙指数及含沙量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距离过水断面输沙指数的变化规律是合理的,含沙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基本符合。(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8年02期)
董耀华[8](2018)在《河流泥沙10组分界粒径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界理论和分界阈值等方面,对泥沙分类、球体泥沙沉速、单矿质泥沙、黏粒溶胶、泥沙絮凝、泥沙触变、淤积初始干密度、沙波初始形态、推移质悬移质、床沙质冲泻质等冲积河流泥沙10组分界粒径(分界阈值上界为2.0 mm、下界为0.001 mm)进行了概述,给出了10组分界粒径的特性表和"谱系表"。10组分界粒径的本质核心是粗沙与细沙的划分;基于属性分类方法,10组分界粒径可划分为主要基于泥沙特性(第Ⅰ类),依赖于泥沙与水流两者特性(第Ⅱ类),依赖于泥沙、水流和河床演变叁者特性(第Ⅲ类)3种类型;基于确定性分类方法,又可划分为分界意义明确和分界阈值确定(A类)、分界意义明确性较差或者分界阈值确定性较弱(C类)、介于两者之间(B类)3种类型。归纳提出了粗沙与细沙分界粒径、分界粒径与临界流速、泥沙沉速与起动流速等有关河流泥沙分界粒径的讨论问题和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提升了河流泥沙分界粒径的系统性和重要性,建立了泥沙"微观"特性与河流"宏观"特性之间的联系。(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8年02期)
底瑛棠[9](2017)在《河流泥沙对水环境的作用研究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河流的泥沙问题持续受到重视。泥沙对水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多方面都有体现,本文主要从泥沙对水体中磷的迁移转化、重金属及有毒物质、营养性污染物可能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及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等方面做出概述,阐明泥沙与水体污染物之间不可忽视的相互作用,从而对水环境质量评价及水污染控制工作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7年26期)
伍云华[10](2017)在《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泥沙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是青海省重点经济开发区,盆地内矿产资源丰富,潜在经济价值巨大。盆地内河流泥沙对于河流的水情及河流的变迁有着重要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河床的变化,造成水库、渠道的淤积,给防洪、灌溉、供水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和制约柴达木盆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泥沙长期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与分析,掌握柴达木盆地河流泥沙特性和变化规律,为该地区防洪规划、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河流泥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泥沙资料是重要的基本水文资料之一,用途非常广泛。在进行流域规划、水库闸坝设计、防洪、灌溉放淤、河道治理、城市供水和水利工程管理运用等工作时,都需要掌握泥沙资料。通过对山区河流泥沙来源及洪水成因分析,对水文测站悬移质泥沙测验方法,悬移质泥沙测验受泥沙成因影响的各要素关系特点及测次布置,作了简要介绍;有利于水文测站收集到完整的,推求各时期输沙量和含沙量及其特征数值的泥沙数量及泥沙变化过程的资料,为各应用部门提供基本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流泥沙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军,姚仕明,周银军.我国河流泥沙资源利用的发展与展望[J].泥沙研究.2019
[2].杨俊.浅析山区河流泥沙成因对泥沙测验的影响[J].陕西水利.2018
[3].杨帆.河流泥沙检测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4].刘金.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河流泥沙变化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
[5].李兴金.新疆渭干河部分流域河流泥沙分析[J].地下水.2018
[6].孙亚东.探究河流泥沙与淤积防治方法对策[J].环渤海经济了望.2018
[7].申红彬,吴保生.冲积河流泥沙输移幂律函数指数变化规律[J].水科学进展.2018
[8].董耀华.河流泥沙10组分界粒径述评[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8
[9].底瑛棠.河流泥沙对水环境的作用研究概述[J].科技经济导刊.2017
[10].伍云华.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泥沙特性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