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及添加尿素对肉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影响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及添加尿素对肉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影响

吴孝兵[1]2003年在《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及添加尿素对肉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内源AA损失量(EAAL)是计算饲料AA真消化率的基础数据,其测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本试验应用简化一次注射法测定了强饲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日粮及添加0.1%尿素后肉鸡内源AA损失量。35只体重接近(1.5±0.08kg)的艾维茵肉仔鸡等分为七组,按每kg体重25g干物质(DM)强饲无氮日粮(NFD)、混合蛋白源的CP16%、CP18%、CP20%及CP16%+U(0.1%尿素)、CP18%+U、CP20%+U七种饲粮。强饲后立即皮下注射30uci/kg体重L-[4,5-~3H]Leu。于注射后第24hr采集每只鸡翅静脉血液2.0ml,用叁氯乙酸沉淀蛋白,制成去蛋白血浆样。连续无损收集每只鸡48hr内排泄物。测定饲粮、排泄物风干样中AA、CP含量及去蛋白血浆样中游离AA含量。测定排泄物及血浆样中放射性强度。根据一次注射法原理计算各组日粮时内源Leu损失量,然后利用NFD模式推算其他AA内源损失量。计算各组日粮AA及CP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 试验结果如下: 1 日粮CP水平(16%、18%、20%)对肉鸡EAAL无显着影响(P>0.05)。 NFD测得肉鸡内源∑AA为13666.40mg/kg DMI 48hr,实际含氮饲粮CP为16%、18%、20%时,简化一次注射法所测得内源∑AA分别为19503.21、16253.85、19529.10mg/kg DMI 48hr,较NFD时明显上升(P=0.057-0.075)。叁个蛋白质水平之间EAAL无显着差异(P>0.05),但CP18%时EAAL较CP16%和CP20%时有下降趋势(下降16.7%)。 2 不同CP水平时添加0.1%尿素对肉鸡EAAL无显着影响(P>0.05)。 在日粮CP16%、18%、20%时添加0.1%尿素,肉鸡内源∑AA分别为18545.13、18147.08、18977.26mg/kg DMI 48hr,相对于未添加时19503.21、16253.85、19529.10mg/kg DMI 48hr无显着变化(P>0.05)。 3 日粮CP水平为16%、18%及20%时,AA表观消化率呈二次变化曲线,以CP18%时最高(其中Ile、Lys、Pro、Ser、Colu和∑AA、∑NEAA差异显着,P<0.05);AA真消化率呈直线下降趋势(P>0.05)。添加0.1%尿素会降低叁种CP水平时AA表观和真消化率(P=0.045~0.080)。

刘锁珠[2]2007年在《低蛋白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对肉仔鸡生产及营养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了不同饲粮粗蛋白水平下添加色氨酸对肉仔鸡0~21、22~35、36~42日龄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甘油叁酯、尿酸、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并探讨了色氨酸、血清5~羟色胺与肉仔鸡饲粮采食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肉仔鸡不同饲粮蛋白水平添加色氨酸对饲粮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的排泄量和表观代谢率以及肉仔鸡死亡率的影响。试验1:选用960只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全期以饲粮粗蛋白和可消化色氨酸为试验因子,叁个阶段的5个试验处理(粗蛋白:可消化色氨酸)分别是:0~3周龄为21.0%:0.19%、19.5%:0.19%、19.5%:0.17%、18.5%:0.19%、18.5%:0.17%;4~5周龄为18.3%:0.15%、17.3%:0.15%、17.3%:0.12%、16.3%:0.15%、16.3%:0.12%;6周龄为16.8%:0.13%、15.8%:0.13%、15.8%:0.11%、14.8%:0.13%、14.8%:0.11%。于21、35、42日龄分别测定各阶段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和各阶段死亡率;测定0~21日龄腹泻率,并分析21日龄、42日龄血液生化指标。试验2:试验处理安排同试验1。选择60只健康肉仔鸡分五个处理,每个处理叁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以重复为单位分饲于笼中,于21日、35日、42日采用全收粪法,测定肉仔鸡在不同阶段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排泄量和表观代谢率。试验结果表明:0~21日龄、22~35日龄、36~42日龄肉仔鸡饲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从21.0%下降至19.5%、18.3%下降至17.3%、16.8%下降至15.8%对肉仔鸡日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影响均不显着(P>0.05)。通过比较,0~21日龄、22~35日龄、36~42日龄肉仔鸡饲粮粗蛋白水平及可消化色氨酸水平分别为19.5%、0.19%,17.3%、0.15%,15.8%、0.13%的处理对生产性能的负面影响最小(P>0.05)。0~21日龄肉仔鸡饲粮粗蛋白水平和可消化色氨酸水平分别为19.5%:0.19%时,肉仔鸡腹泻率最低;肉仔鸡在0~21日龄、22~35日龄、36~42日龄时的死亡率分别在饲粮粗蛋白水平为18.5%、17.3%和15.8%时为最低;适当降低饲粮蛋白水平能降低肉仔鸡的死亡率。血液中5~HT与肉仔鸡采食量之间的关系不确定。饲粮粗蛋白水平下降,肉仔鸡对饲粮中含N物质的排泄量下降,粗蛋白质的表观代谢率有增加趋势;添加色氨酸增加了肉仔鸡对饲粮中粗蛋白质的表观代谢率,但未达到显着程度(P>0.05)。21日龄饲粮粗蛋白水平从21.0%下降至18.5%,肉仔鸡对饲粮中含N物质排泄量下降14.8%;粗蛋白表观代谢率增加9.4%。35日龄饲粮粗蛋白水平从18.3%下降至16.3%,含N物质的排泄量下降6.4%;粗蛋白的表观代谢率增加10.1%。42日龄饲粮粗蛋白水平从16.8%下降至14.8%,肉仔鸡对饲粮中含N物质的排泄量下降14.4%;粗蛋白的表观代谢率提高7.5%。

瞿明仁[3]2005年在《泰和乌鸡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及消化率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我国着名的集观赏、药用及滋补于一身的泰和乌鸡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及消化率,为泰和乌鸡的营养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对促进泰和乌鸡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生长发育规律研究。选用186只泰和乌鸡,随机分为6组(重复),饲养至12周龄。每两周对称重、统计饲料、每组随机抽取1只屠宰,测定内脏器官的重量和a-淀粉酶及胰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1)0-4周龄呈指数形式增长:y=29.7759e~(0.4432x)(R~2=0.9878,n=180,P<0.01),5周龄后呈直线生长:y=-120.0910+72.5165X(R~2=0.9952,n=180,P<0.01)。(2)内脏器官的发育峰期在8周龄以前,各内脏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不一致。(3)a-淀粉酶、胰蛋白酶的活性(u/g食糜)8周龄随着周龄的增加而升高,但在0-6周龄期间升高缓慢,可能是泰和乌鸡前期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 第二部分为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及模式的研究。采用析因法得出了0-4、5-8、9-12周龄叁个阶段的氨基酸需要量及模式,建立了必需氨基酸生长、维持需要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胴体氮沉积量与体重存在极显着的线性相关:CN=66.4720+27.1761w,(R~2=0.9960,P<0.01,n=42)。(2)羽毛氮沉积量与体重存在极显着的幂函数关系:FN=0.8688W~(1.3892),(R~2=0.9831,P<0.01,n=42)(3)成年泰和公鸡(1.6kg)皮屑损失为213.41mg/d,肌酸肌酐排泄量为4.04mg/d;内源氮排泄量为246.10mg/d;维持的净蛋白质需要量数学模型为:PRM=11.24mg/gw~(0.75)。(4)每克增重中含胴体氮为27.1761mg/g。(5)泰和乌鸡早期氨基酸需要量低于肉鸡而稍高于后备母鸡。 第叁部分为蛋氨酸需要量和可消化需要量的研究。结果为:0~4周龄公鸡和母鸡蛋氨酸需要量均为0.44%,可消化蛋氨酸需要量均为0.41%;5~8周龄公鸡氨酸需要量为0.35%,可消化蛋氨酸需要量为0.33%,母鸡为0.31%和0.30%;9~12周龄公鸡蛋氨酸需要量为0.26%,可消化蛋氨酸需要量为0.25%,母鸡为0.24%和0.23%。 第四部分为对几种常规蛋白质饲料中氨基酸真消化率的研究。采用“TME”法,首次测定了不同性别的9周龄和12周龄泰和乌鸡对鱼粉、豆粕、菜粕、棉粕等4种最常用蛋白质饲料氨基酸真消化率。

孙永刚[4]2010年在《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高峰期适宜蛋白、蛋氨酸需要量的确定及理想蛋白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研究了低能量水平下不同蛋白、蛋氨酸水平日粮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常规蛋品质以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通过模型拟合初步建立了高峰期海兰褐壳蛋鸡的理想蛋白模式。试验一:试验选用1200只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10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24只鸡,饲粮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选用蛋白、蛋氨酸作为两个试验因子,能量选用2600Kcal,蛋白、蛋氨酸各选用叁个水平:分别为15.3%,15.9%,16.5%和0.29%,0.34%,0.39%,对照组采用国标(2004)营养需要设计。实验结果表明:(1)蛋氨酸水平在0.29%-0.39% ,蛋白在15.3%-16.5%范围内变化时,对高峰期海兰褐壳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着(P>0.05)。(2)日粮能量浓度为2600kcal,海兰褐壳蛋鸡取得最佳生产性能的蛋白水平为16.5%,蛋氨酸含量为0.34%。试验二:在饲养试验结束后,从试验一每个处理的每个重复中选择4只健康、体况正常的蛋鸡,测定10种试验日粮的氨基酸真消化率和蛋白利用率。双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蛋白水平对蛋鸡食入氮和氮存留影响差异显着(P<0.05);不同蛋氨酸水平对蛋鸡氮排泄量、氮存留、氮存留效率影响差异显着(P<0.05);蛋白和蛋氨酸互作效应对蛋鸡食入氮和氮排泄影响差异显着(P<0.05),后者达到了极显着水平(P<0.01)。(2)叁种蛋白水平对精氨酸和丙氨酸的真消化率有显着影响(P<0.05);叁种蛋氨酸水平对甘氨酸、蛋氨酸、酪氨酸的真消化率影响差异显着(P<0.05);蛋氨酸和蛋白的互作效应对各个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影响均不显着(P>0.05)。试验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下不同蛋白、蛋氨酸水平日粮对鸡蛋常规蛋品质及内容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蛋氨酸水平在0.29%-0.39%之间,蛋白水平在15.3%-16.5%范围内变化时,对鸡蛋的常规蛋品质以及蛋内营养物质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试验四:通过分析胴体、羽毛和鸡蛋的氨基酸组成,采用数学模型法,得出了海兰褐壳蛋鸡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假定模型中赖氨酸为100,则主要的氨基酸比例为: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112: 88: 78: 92: 116: 43: 54: 92: 151: 94: 41: 100。

李海艳[5]2011年在《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赖氨酸适宜需要量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了在低能量水平下不同赖氨酸水平日粮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并采用析因法建立了高峰期海兰褐壳蛋鸡的理想蛋白模式。试验一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将720只22周龄健康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24只鸡,试验期60天。试验饲粮采用玉米-豆粕型日粮,能量选用10.89 MJ/kg (2600Kcal/ kg),5个赖氨酸水平:0.65%、0.70%、0.75%、0.80%、0.85%。对照组采用国标(2004)营养需要设计,能量为11.29 MJ/kg(2700 Kcal/ kg),赖氨酸水平为0.75%。结果表明:赖氨酸水平在0.70%~0.75%变化时,对高峰期海兰褐壳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着(P>0.05),0.70%水平赖氨酸组蛋鸡的生产性能较好。从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来看,本试验研究产蛋高峰期(23~31周龄)海兰褐壳蛋鸡日粮在10.89 MJ/kg的能量浓度下赖氨酸水平在0.70%时最好。试验二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品质及蛋内营养物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品质及蛋内营养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赖氨酸水平在0.65%~0.85%范围内变化时,对蛋品质以及蛋内营养物质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蛋品质及蛋内营养物无显着影响。试验叁低能量水平下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氮存留率和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影响在饲养结束后,随机选择140只健康、体况正常的商品蛋鸡,分成7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进行代谢试验。6组试验日粮,1组无氮日粮。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结果表明:(1)试验2组具有最高的氮存留量、最好的日氮平衡,在这两方面试验5组最低(P<0.05),其余各组间无差异显着性(P>0.05);对照组氮存留效率最好,试验2组接近最高氮存留效率(P>0.05),试验5组最差(P<0.01)。(2)各组的总氨基酸消化率都在85%以上,其中试验2组的总氨基酸消化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3组的总氨基酸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即含0.70%的赖氨酸水平日粮可改善日粮的日氮平衡和氨基酸平衡,使整个氨基酸的利用率提高,从而使氮的沉积率增高。试验四海兰褐壳蛋鸡的理想氨基酸模式的确定通过分析蛋鸡维持、产蛋和体增重的氨基酸组成,得出了海兰褐壳蛋鸡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假定模型中赖氨酸为100,则主要的氨基酸比例为: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赖氨酸= 63:36:26:75:101:94:112:97:54:139:100

王红梅[6]2005年在《0~6周龄肉仔鸡苏氨酸需要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不同苏氨酸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生理生化指标和免疫机能的影响,以确定0~3 和4~6 周龄肉仔鸡日粮适宜苏氨酸水平。选用360 只1 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 肉公雏,随机分成5 组,每组6 个重复,每重复12 只鸡。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配制日粮,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花生粕型,5 个试验日粮苏氨酸水平0~3 周龄为0.53%(基础日粮)、0.60%、0.67%、0.70%和0.73%;4~6周龄为0.49%(基础日粮)、0.55%、0.61%、0.64%和0.67%。结果如下:1. 本试验测得的0~3 和4~6 周龄肉仔鸡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80.74%和77.55%。计算得到的0~3 和4~6 周龄肉仔鸡基础日粮可消化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3%和0.49%。2. 日粮苏氨酸水平显着影响肉仔鸡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基于肉仔鸡生长性能确定的肉仔鸡日粮可消化苏氨酸水平0~3 周龄为0.60%,4~6 周龄为0.61%。基于肉仔鸡胴体品质确定的4~6 周龄肉仔鸡日粮可消化苏氨酸水平为0.61%~0.64%。可以看出,本试验日粮梯度中肉仔鸡最佳胴体品质的苏氨酸需要量高于最佳生长性能的需要量。3. 基于血清生化、血清激素和血脂多项指标的研究表明,肉仔鸡日粮中适宜的可消化苏氨酸水平0~3 周龄为0.60%~0.67%,4~6 周龄为0.61%~0.64%。4. 日粮中补充苏氨酸可促进0~3 和4~6 周龄肉仔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改善其机体的免疫机能。从0~3 和4~6 周龄肉仔鸡免疫指标和生长性能指标比较可知,本试验日粮梯度中最佳免疫机能的苏氨酸需求量高于最佳生长性能的需要。5. 通过拟合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估测的肉仔鸡日粮苏氨酸水平如下:基于平均日增重估计的苏氨酸水平0~3 周龄为0.641%,4~6 周龄为0.651%。基于料重比估计得苏氨酸水平0~3 周龄为0.635%,4~6 周龄为0.592%。基于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估测的4~6 周龄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92%、0.624%、0.614%和0.623%。

李学俭[7]2008年在《β-甘露聚糖酶对断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选取断乳仔猪为研究对象,通过β-甘露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为β-甘露聚糖酶的系统开发利用、在仔猪断乳阶段饲料中的应用及适宜添加剂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特进行如下五个试验:试验一,选用健康的28日龄杜×长×大叁元杂交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第1组即对照组、第2组、第3组、第4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β-甘露聚糖酶0、0.025%、0.05%、0.1%。研究不同水平的β-甘露聚糖酶对断乳仔猪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消化道酶活和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以确定最宜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断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1.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断乳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2.可以降低饲料成本2-7%,提高经济效益。3.除了对日粮中钙、磷的消化率影响不显着外(P>0.05),可以显着提高其它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P<0.05),4.可以显着地提高肠道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P<0.05),对肠道脂肪酶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5.就生产性能的影响而言,β-甘露聚糖酶的最宜添加量为0.05%。试验二,在试验一选出最宜添加量的基础上,选取150头健康的28±2日龄杜×长×大叁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组1为基础日粮组,组2和组3为0.05%β-甘露聚糖酶和抗生素合用组,分别降低日粮能值80kcal/kg和100kcal/kg,组4和组5分别在降低日粮能值80kcal/kg和100kcal/kg基础上仅添加0.05%β-甘露聚糖酶。以研究0.05%β-甘露聚糖酶在断乳仔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的有效能值。试验结果表明:1.0.05%β-甘露聚糖酶在断乳仔猪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可以代替饲料能值80-100kal/kg。2.β-甘露聚糖酶和抗生素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试验叁:试验一进行时,于仔猪断奶前、断奶后即试验期的第一周、第二周、第叁周、第四周末采血测定仔猪猪瘟抗体、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断乳仔猪生化指标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断乳仔猪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1.可以显着提高血清T_4和IGF-1水平(P<0.05),对血清T_3没有显着性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仔猪的生长。2.可以显着提高血清SOD、GSH-PX和T-AOC酶活力,降低血清MDA产量(P<0.05),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氧化能力。3.可以显着提高血清IgA、IgG水平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对血清IgM影响不显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体的细胞免疫机能。4.对血清GPT、GOT活性没有产生影响,显着降低血清LDH、CK酶活力(P<0.05),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仔猪的断乳应激。5.可以显着提高猪瘟抗体效价(P<0.05),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机体的体液免疫机能。6.可以显着提高血清AKP活力和血糖浓度,显着提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P<0.05),从而促进了机体内蛋白的沉积。对血清尿素氮没有显着性影响。7.对血清脂类的影响不显着(P>0.05),但一定程度上能调节机体脂类的代谢,加快脂肪的消化吸收,降低体内胆固醇的沉积。试验四:试验一结束当天上午每重复随机选取1头健康仔猪屠宰,立即取出相应的肠段,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断乳仔猪肠道菌群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表明断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1.可以提高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0.05)。2.可以显着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的pH值(P<0.05)。3.可以显着提高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P<0.05);提高了回肠的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但差异不显着。4.综合β-甘露聚糖酶对肠道菌群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0.05%β-甘露聚糖酶的效果好于其它两个剂量。试验五:于试验一基础上进行,于试验的第14天,28天分别在早、中、晚收集每重复组新鲜粪便各50g混合均匀后,放置冰盒中,迅速运至实验室-20℃下保存以供DNA提取→菌群DNA的PCR扩增→DGGE分析。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断乳仔猪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断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1.试验前期可以显着提高DGGE图谱中条带数目和多样性参数H'(P<0.05),试验后期可以提高DGGE图谱中条带数目和多样性参数H',但差异不显着(P>0.05)。2.β-甘露聚糖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断乳应激所引起的细菌种类和数量的减少。本研究结论是,断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β-甘露聚糖酶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其中0.05%β-甘露聚糖酶在提高生产性能方面最好;其生产性能的提高是通过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机体免疫机能而实现的。

钟志勇[8]2012年在《不同组合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和内容物酶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了在精粗比为2:8的日粮中添加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建立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模型,同时结合江西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实验室前期试验,得出两个理想组合;采用体内法,研究不同组合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功能及内容物酶活的影响。试验分叁个部分:试验一: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精粗比为20:80的基础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果寡糖及大豆寡糖,叁种功能性寡糖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80%、1.00%和1.20%。结果表明:日粮添加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pH值无显着影响(P>0.05),但显着增加培养液总VFA浓度和MCP浓度(P<0.05);每日微生物N产量也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建立的微生物生长效率与功能性寡糖添加水平之间的二次曲线模型,当甘露寡糖添加水平为1.17%时,微生物生长效率最大,为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合成微生物N59.72g;当大豆寡糖添加水平为1.03%时,微生物生长效率最大,为每千克可消化有机物合成微生物N59.50g。综合本试验和前人试验结果,得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性寡糖组合。试验二和试验叁: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功能性寡糖组合对锦江黄牛瘤胃瘤胃发酵功能和内容物酶活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体况良好,体重为300±2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生长期锦江黄牛,采用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法,分叁期试验,第一期为对照期,不添加寡糖,第二期和第叁期分别为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GT1和组合GT2。每期为14天,过渡期14天(饲喂对照期即基础日粮)。结果表明:添加功能性寡糖组合对瘤胃液的pH值影响不大,能提高锦江黄牛瘤胃液中NH3-N浓度和VFA浓度,降低瘤胃液中MCP浓度,提高瘤胃液中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总脱氢酶活性,未见提高瘤胃液中蛋白酶活性。以添加GT2(0.8%甘露寡糖+1.2%果寡糖+1.0%大豆寡糖)效果较好。

周维仁[9]2004年在《兔日粮尿素氮利用机理及其应用》文中指出为进一步研究兔对尿素氮的利用能力和尿素氮在兔体内的代谢途径,也为安全有效地在兔饲粮中使用尿素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设计了叁个阶段的实验研究和应用试验。 1.~(15)N标记尿素在兔体内消化吸收及利用机理的研究 选择3月龄体重2.5kg的雄性新西兰白兔,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通过兔的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兔在叁种状态下(正常食粪、切除盲肠和禁食粪)尿素氮在体内的氮平衡状况,测定其消化率和利用系数,并对在兔体内形成蛋白质沉积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形态与分配进行分析。基础日粮含粗蛋白16%,尿素添加量为1%,兔每天采食量定量120g。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食粪兔、切除盲肠兔和禁食粪兔等叁种状态下:(1)尿素氮在兔体内氮平衡值分别为98.3±12.4、93.4±0.2和38.1±1.3g/d/只,分别占食入尿素氮的18.2±1.85%、17.2±0.5%和7.2±1.8%:(2)日粮尿素氮的表现消化率和利用系数分别为87.8±1.4%、20.7±8.4%;91.4±0.2%、18.8±5.4%和85.5±6.7%、8.0±0.4%;(3)血液中标记尿素氮存在比例为90.6%、89.2%和72.2%; (4)胃和小肠内容物中标记尿素氮存在比例为70.4%、63.8%;65.0%、29.4%和9.8%、14.7%;其它组织器官(胃、小肠、盲肠、大肠、肝脏、叁角肌)总平均则分别为74.1%、69.9%、66.2%;(5)~(15)N标记尿素氮在正常食粪兔和禁食粪兔盲肠内容物中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分别为78.5%和64.4%。可见,尿素氮的表现消化率差异很小,说明尿素很容易分解,其真消化率可能更高。尽管试验兔体内的氮平衡均表现为正平衡,但相差很大,正常食粪兔最高,禁食粪兔最低,切除盲肠兔仅略低于正常食粪兔。兔对尿素的利用系数也有相似的情形。从兔对尿素氮的利用系数20.7%来看,兔对尿素氮有较高的的利用率,显然这归结于兔的盲肠微生物和它的食粪习性的作用。因为兔在禁食粪状态下,其尿素氮的利用率大幅下降到8.8%,仅为正常食粪兔的38.6%。切除盲肠后的兔经过一个月的术后康复后,由于兔的食粪习性恢复使得切除盲肠兔对尿素氮的利用接近正常食粪兔。兔在上述叁种状态下~(15)N标记氮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比例,血液中均比组织器官中高,且叁种状态下组织器官之间的百分比差异较小,这与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代谢强度不同有关。消化道中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15)N标记氮比例以盲肠内容物最高,在正常食粪兔高达78.5%,这主要是盲肠微生物代谢的结果。胃和小肠内容物中~(15)N标记氮以蛋白质存在的比例,由兔日粮尿素氮利用机理研究及其应用于食粪行为正常食粪兔和切除盲肠兔都较高,禁食兔则很低,与食粪兔相比下降86%和77%,说明胃肠内容物中部分来自盲肠,进一步证明了盲肠微生物在兔的营养中的重要作用。 2.豚酶抑制剂对兔尿素氮利用的影响 本试验旨在通过兔的尿素急性中毒试验了解兔对尿素的耐受能力,并在不同日粮尿素水平和不同豚酶抑制剂乙酞氧肪酸(acctohydrox田nic acid,AHA)水平条件下研究它们对兔血液生化指标、盲肠代谢指标和对兔生长的影响。试验分四部分进行。 实验1巧只体重Zkg左右的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叁组,分别一次性用尿素灌胃4.59//只,9留只和13.5创只,约占兔正常采食量的3%、6%和9%。高剂量组兔均出现中毒症状,全身蜷伏发抖,并有两只试验兔死亡.中、低剂量组兔未出现临床中毒症状。灌入尿素后,兔血液中的氨氮浓度和尿素氮浓度迅速上升,l,J·时左右达到峰值,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氛酶(GPT)也同时升高。中毒死亡时的兔血清氨氮和尿素氮的值分别为21.4mg几和IO82.2lmg几,GOT和GPT的值分别为28.18和70.05卡门氏单位。 实验2选用20只青年期(2.5月龄、体重1.gKg)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成4组。以低蛋白(CP=l 0.12%)日粮为对照组,在此日粮基拙上分别添加1%、2%和3%尿素,组成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77%、15.22%和17.41%的n、111、W组试验组日粮。30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兔的日增重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但各试验组中有随日根尿素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以3%尿素组最大,平均日增重为26.0士4.69。血液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氛氮、尿素氮浓度随兔采食后的时间的推移先逐渐上升,然后再趋平稳;对照组和试验组11、111、IV组平均氨氮浓度分别为7.22士0.43mg几、5.65土o.47mg几、7.30士o.34mg几和9.36士o.39mg几:平均尿素氮浓度分别为165.54士2.49mg几、203.54士3.09mg几、189.04士5.81mg几和207.38士8.80mg几,各组氨态氮水平基本稳定在一个正常范围内,而尿素氮水平各试验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极显着(P<0.01);GOT和GPT平均活性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实验3选用20只青年期(2月龄、体重约L3Kg)发育良好健康无病,未经尿素适应的新西兰雄兔,随机分为4组:I组饲喂基础日粮、n组饲喂低蛋白+3%尿素日粮、m和W组为在n组日粮基演出上加脉酶才印制剂(AHA),添加量分别为10mg服g和20mg爪g,30d饲养试验表明,各组间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添加豚酶抑制剂的m、W组日增重都比11组高,但比工组低。血液生化指

王秦晋[10]2004年在《大米粉在黄羽肉鸡日粮中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精大米加工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产生的加工副产品——大米粉为试验材料,以黄羽肉鸡为试验动物,采用实验室分析法、消化代谢试验法,对大米粉的常规营养成分、代谢能、17 种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进行了测定,通过饲养试验对大米粉部分替代玉米饲喂黄羽肉鸡的饲养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测定黄羽肉鸡对大米粉的代谢能和氨基酸消化率的同时,采用去盲肠与不去盲肠两种试鸡,探讨盲肠对大米粉的代谢能和氨基酸消化率测定结果的影响。根据分析测定及饲养试验结果,从大米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代谢能含量、17 种氨基酸含量及消化率、大米粉部分替代玉米饲喂黄羽肉鸡的饲养效果四个方面,对大米粉作为家禽能量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结果如下:1. 大米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为:DM 87.26%、CP 14.93%、EE 4.92%、ASH 7.27%、CF 0.208%、NFE 59.93%、Ca 0.094%、P 1.623%;氨基酸含量为:Asp 1.27%、Thr 0.5792%、Ser 0.7136%、Glu 2.236%、Pro 0.6418%、Gly 0.6679%、Ala 0.8134%、Cys 0.2121%、Val 0.7076%、Met 0.3001%、Ile 0.51%、Leu 1.079%、Tyr 0.5882%、Phe 0.6944%、Lys 0.6465%、His 0.4465%、Arg 1.053%;GE 16.47MJ/kg。大米粉可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钙和磷含量均高于玉米,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是玉米的171.6%、178.0%,但蛋白质中Met+Cys 比例较玉米低,钙磷比例不佳,作为家禽的一种饲料原料时,应注意平衡必需氨基酸及钙磷等矿物质。2. 用去盲肠鸡测定大米粉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真代谢能(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高于用正常鸡的测值(P>0.05)。去盲肠鸡的内源能测值高于正常鸡(P>0.05)。建议用正常鸡的测定值表示大米粉饲料的代谢能。以黄羽肉鸡测定的大米粉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真代谢能(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分别为12.92MJ/kg(3.09kcal/kg)、14.01 MJ/kg (3.35 kcal/kg)、14.98MJ/kg (3.58 kcal/kg)和12.19 MJ/kg (2.91 kcal/kg);能量表观代谢率、氮校正表观代谢率、真代谢率和氮校正真代谢率分别是68.6%, 74.39%, 79.51%, 64.71%。大米粉的总能与玉米相近,为16.45MJ/kg(3.94 kcal/kg),能量代谢率不及玉米,代谢能仅相当于玉米的95.7%。做为能量饲料,大米粉代谢能稍低于玉米、糙米和碎米,优于稻谷和米糠。3.去盲肠鸡测定的大米粉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均高于正常鸡,其中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达显着水平(P<0.05),真消化率均高于正常鸡,丙氨酸和酪氨酸达显着水平(P<0.05)。两种试鸡测定的大米粉的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去盲肠鸡的大多数内源氨基酸排泄量高于正常鸡(P>0.05)。本试验建议用正常鸡的测定值表示黄羽肉鸡对大米粉的氨基酸消化率。黄羽肉鸡对大米粉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平均为;72.37%,真消化率平均为82.40%。大米粉的真氨基酸消化率低于一级玉米和糙米,高于<WP=6>米糠。除精氨酸、胱氨酸、酪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真消化率高于二级玉米外,其它氨基酸真消化率低于二级玉米。除组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和缬氨酸真消化率高于稻谷外,其它氨基酸真消化率低于稻谷。由此可见,大米粉的氨基酸消化性不及玉米和糙米,但优于稻谷和米糠。4. 大米粉可利用胱氨酸、亮氨酸含量稍低于一级玉米,分别是玉米的99.1%和96.6%,其它可利用氨基酸含量及可消化氨基酸总量均明显高于一级、二级玉米、稻米和糙米。除可利用异亮氨酸、赖氨酸和缬氨酸,大米粉的可利用氨基酸含量高于米糠。上述结果表明,大米粉蛋白质、氨基酸的营养价值优于玉米、稻米、糙米和米糠。以大米粉作为家禽的能量饲料,与玉米、稻米、糙米和米糠相比,更有利于改善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5. 选择叁周龄黄羽肉鸡576 只,随机分为四个处理组,每组4 个重复,每重复36 只鸡,进行为期5 周的饲养试验,研究大米粉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处理一为对照组;处理二:大米粉替代对照组中25%的玉米;处理叁:大米粉替代对照组中50%的玉米;处理四:以大米粉和玉米为能量饲料按可消化氨基酸配制日粮(大米粉替代玉米的百分比为36%)。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用大米粉代替25%玉米可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50%和36%代替组降低了生产性能,但36%代替组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黄羽肉鸡日粮中大米粉代替玉米的最佳量在25~36%之间。

参考文献:

[1].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及添加尿素对肉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影响[D]. 吴孝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2]. 低蛋白饲粮中添加色氨酸对肉仔鸡生产及营养代谢的影响[D]. 刘锁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3]. 泰和乌鸡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及消化率研究[D]. 瞿明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5

[4]. 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高峰期适宜蛋白、蛋氨酸需要量的确定及理想蛋白模式的研究[D]. 孙永刚. 河南农业大学. 2010

[5]. 低能量水平下产蛋鸡赖氨酸适宜需要量研究[D]. 李海艳. 河南农业大学. 2011

[6]. 0~6周龄肉仔鸡苏氨酸需要量的研究[D]. 王红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7]. β-甘露聚糖酶对断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D]. 李学俭. 沈阳农业大学. 2008

[8]. 不同组合的功能性寡糖对锦江黄牛瘤胃发酵和内容物酶活的影响[D]. 钟志勇. 江西农业大学. 2012

[9]. 兔日粮尿素氮利用机理及其应用[D]. 周维仁.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10]. 大米粉在黄羽肉鸡日粮中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应用研究[D]. 王秦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及添加尿素对肉鸡内源氨基酸损失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