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东[1]2004年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心功能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左心功能不全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项重要临床表现,是影响AMI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积极再灌注治疗可缩小梗死面积,是预防左心功能不全的关键,然而,在临床中,AMI患者即使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甚至血管再通,仍有较多患者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说明还有一些重要因素影响着患者的心功能。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 序贯入选我院1997年—2003年收治的接受溶栓治疗的首次AMI患者136例。其中,男1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58.1±10.7岁;下壁心肌梗死者59例,前壁心肌梗死者77例,合并右室AMI者15例,合并正后壁AMI者31例;平均住院日为19.7±13.9天;用尿激酶溶栓者121例,用链激酶溶栓者15例;溶栓再通者86例,占63.2%。根据院内心功能情况将患者分为二组,其中,心功能正常组(KillipⅠ级)96例,占70.4%, 心功能异常组(KillipⅡ、Ⅲ、Ⅳ级)40例,占29.4%。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日、发病距入院的时间、既往心绞痛病史、发病前48小时内心绞痛发作情况、合并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及心肌梗死部位情况、嗜烟史、入院时心率、血压、溶栓药物、溶栓距发病的时间、血管再通情况、血清肌酸磷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血脂及溶栓前后的心电图。测量的心电图指标包括:溶栓前和溶栓开始后2小时ST段总偏移值、总偏移值恢复百分比以及溶栓前ST段偏移导联数。先行组间比较,再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显着意义的变量有:年龄(P<0.001)、心绞痛病史(P=0.029)、合并糖尿病(P=0.040)、血清CK-MB酶峰值(P<0.001)和溶栓前ST段总偏移值(P=0.023)。AMI部位(P=0.098)和入院时舒张压(P=0.090)的P 值大于0.05且小于0.10。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纳入标准,P>.10为排除标准,共纳入4个变量,依次为:血清CK-MB酶峰值、年龄、溶栓前ST段总偏移值和入院时心率,OR值分别为5.241 (P<0.001)、2.973(P<0.001)、 2.992(P=0.006)、5.244(P=0.045)。
姚晓东, 王雄, 周宁[2]2004年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心功能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左心功能不全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一项重要临床表现,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再灌注治疗可缩小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但临床实践中,AMI患者即使在时间窗内积极行溶栓治疗,甚至血管再通,仍有较多病例院内发生的心功能不全,说明还存在其它的危险因素影响着患者的心功能。作者通过序贯入选的方法,对136例首次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将溶栓前ST段偏移总和值等心电图指标纳入分析变量,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中探讨影响该类患者院内心功能的因素,以便在入院早期用简便实用的方法分析患者病情,识别高危患者,进而指导AMI的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姚晓东, 王雄, 周宁[3]2006年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心功能的多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院内心功能状态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序贯入选1997~2003年收治的首次发生AMI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患者136例,其中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者40例,占2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溶栓前ST段偏移总和值、年龄和入院时心率是该组患者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241(P<0.001)、2.992(P=0.006)、2.973(P<0.001)、5.244(P=0.045)。总回归方程的χ2检验值为46.227,P<0.001,模型预测真实性为79.4%。结论定量评价上述临床指标有助于识别AMI发生后院内心功能不全发生的高危患者,以便施以治疗,改善预后。
杨国红[4]2009年在《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段的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近期预后进行分析,并对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功能不全和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救治策略,提高救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入选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因AMI住院并接受急诊PCI治疗的连续病例共73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年龄分为成年组(<50岁)老年前期组(50—70岁)和老年组(>70岁),对比分析各组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的差异;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分为心功能不全组和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分析两组中可能影响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按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脏事件分为有事件组和无事件组,比较分析两组中可能影响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入选的730例患者平均年龄61.75±10.81岁(29—87岁),其中成年组111例,占总数的15.21%;老年前期组416例,占总数的56.98%;老年组203例,占总数的27.71%。(1)叁组患者吸烟史、饮酒史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患者、冠心病史、陈旧心梗史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高血压、脑卒中和贫血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成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年龄增长,AMI患者首发症状表现典型胸痛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组前壁心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年龄的增长,AMI患者的脉压差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心率快于其它两组,老年组WBC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老年组和老年前期组血K明显高于成年组,老年组血Na明显减低,成年组TG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老年组GLU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BUN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HGB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年龄的增长,单支病变比例逐渐减少,叁支病变比例逐渐增多,IRA为右冠脉所占比例逐渐增多,术前血流TIMI 0级者逐渐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A为LAD的所占比例成年组明显多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成年组所用支架直径大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所选用支架长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随着年龄增长,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应用的比例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叁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LVEF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前期组和老年组LVEDD明显高于成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心力衰竭、肺感染和死亡的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叁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消化道出血所占比例在老年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糖尿病、肺感染、陈旧心梗、术前血流TIMI 0级、多支病变、心率、脉压、LVEF、WBC、HGB、BUN、GLU、LDL-c、CK峰值、CK-MB峰值和∑STI是住院期间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率、CK-MB峰值、入院GLU和∑STI为住院期间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STI、高血压、肺感染、高脂血症、多部位梗死、WBC、Fgb、Cr、GLU、CK峰值、CK-MB峰值、HGB、Na、Cl、多支病变、IRA为LAD、发病-球囊扩张时间和术后无复流是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GLU、Fgb、CK-MB峰值、多支病变、IRA为LAD、发病-球囊扩张时间和术后无复流为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老年AMI患者,症状多不典型,院内心脏事件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预后不良。原因可能与伴随疾病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脉压差大、白细胞计数高、应激性血糖升高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可以通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早期监测,预防AMI的发生,对于已发生AMI的患者,积极干预以防止心脏事件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预后。2.年龄、心率、CK-MB峰值、入院GLU和∑STI为住院期间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龄、入院时GLU、Fgb、CK-MB峰值、多支病变、IRA为LAD、发病-球囊扩张时间和术后无复流为AMI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杨国红, 王伟[5]2009年在《PCI干预的AMI患者院内心功能不全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序贯入选2000~2007年收治的首次发生AMI并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730例,按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不全组和心功能正常组,分别比较血压、血脂、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30例患者中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者251例,占34.38%。年龄、入院时的心率、CK-MB峰值、入院时血糖和∑STI是AMI患者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01(P=0.006)、1.172(P=0.042)、1.839(P=0.015)、2.111(P<0.001)、1.996(P=0.021),总回归方程的χ2值为26.227,P<0.001,模型预测的真实性为76.8%。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定量评价识别AMI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以便早期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郭兰燕, 张敏霞, 胡淼阳, 杨华, 刘兵[6]2019年在《CRT术后极短期心功能改变与中长期反应性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通过复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术后极短期内的心脏超声,评估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效果以及与CRT术后中长期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行CRT-P/D,术后平均5 d内(简称术后)复查了心脏彩超、心电图、脑钠尿肽前体(pro-BNP)等相关检查,且完成起搏器门诊首次随访(随访1,平均术后2个月)和二次随访(随访2,平均术后6个月),包括心脏彩超、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的18例患者。结果 18例入选患者平均随访6个月时,4例(22%)为超反应,7例(39%)为无反应,11例(61%)为有反应(包括超反应)。CRT有反应和无反应组在性别、年龄、扩心病、心脏大小和心功能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CRT有反应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随访1和随访2的LVEF均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而无反应组以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分析提示术后LVEF与随访1和随访2的LVEF值显着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BMI)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术后极短期心功能LVEF值的变化与CRT术后中长期的反应性可能相关。
参考文献:
[1].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心功能的多因素分析[D]. 姚晓东. 山西医科大学. 2004
[2].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心功能的多因素分析[C]. 姚晓东, 王雄, 周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叁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4
[3].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院内心功能的多因素分析[J]. 姚晓东, 王雄, 周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
[4]. 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临床特征及近期预后多因素分析[D]. 杨国红. 天津医科大学. 2009
[5]. PCI干预的AMI患者院内心功能不全的多因素分析[J]. 杨国红, 王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
[6]. CRT术后极短期心功能改变与中长期反应性的相关性[J]. 郭兰燕, 张敏霞, 胡淼阳, 杨华, 刘兵. 心脏杂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