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络膜新生血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管,脉络,新生,断层,因子,内皮,受体。
脉络膜新生血管论文文献综述
文小娟,蒋鹏飞,彭俊,李建超,周亚莎[1](2019)在《蛴螬提取物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中趋化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蛴螬提取物口服、滴眼两种给药途径对实验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组织的趋化因子受体3(chemokine receptor 3,CCR3)及其配体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sinophil activated chemotactic factor,Eotax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BN大鼠32只,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口服组、滴眼组,予以不同干预措施。采用YAG激光建立CNV大鼠模型,于造模后7、28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造模后28 d行免疫组化CCR3及其配体Eotaxin染色及其结果观察分析。结果 FFA检查显示:造模后7 d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造模成功;造模后28 d口服组与滴眼液荧光渗漏减少。CCR3及Eotaxin免疫组化结果示:口服组与滴眼组CCR3及Eotaxin含量较模型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与滴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蛴螬提取物两种给药途径均可抑制实验性CNV模型中CCR3及其配体Eotaxin的表达,从而抑制实验性CNV的形成。(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龚玉静,武炳慧,索琰,陆慧琴,曲晓瑜[2](2019)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和荧光素血管造影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回顾诊断为CNV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瘢痕期的病灶,共116眼,分析患者同期进行的OCTA和FFA检查的特征。结果 CNV在OCTA中表现为肾小球形的最多(占48.3%),其中病灶周围有黑晕的占64.3%;其次为美杜莎形(占36.2%),病灶周围有黑晕的占71.4%;最少的为枯树枝状CNV(占15.5%),其中病灶周围有黑晕的比例为22.2%。在FFA检查中,无源性渗漏和经典型渗漏占比分别为58.6%和41.4%,无源性渗漏中合并出血、渗出及色素紊乱者分别占50.0%、38.2%和35.3%。OCTA中表现为肾小球形合并周围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37.5%,表现为美杜莎形合并周围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25.0%,表现为枯树枝状且周围无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16.7%。结论与FFA相比,OCTA检查技术具有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优点。(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彭华,王维绮,刘兰,马珊,代超[3](2019)在《532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时间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激光术后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情况。方法取25只BN大鼠,50只眼,全视网膜镜下用半导体激光(波长532 nm)于视乳头下方作视网膜光凝,照射部位位于视乳头及髓线下方,以光凝后有气泡产生为击破Bruch膜的标志,激光参数:功率625~750 mW,时间0.1 s,光斑直径50μm,点数30~40。如果少量激光斑出血,以全网膜镜压迫止血,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观察激光7 d、14 d、21 d、28 d的CNV生成情况。结果 532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CNV动物模型的发生时间在7 d以内,7~21 d迅速进展,21~28 d达到峰值,CNV模型成模率(74.00%、78.25%),此后CNV达到稳定。结论 532激光诱导BN大鼠CNV具有较高的成模率及较短的成模时间,FFA检查可作为评价次方法的可靠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华英彬,吴培培,石德鹏,徐海峰[4](2019)在《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图像特征,探讨OCTA在CNV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的未经治疗的黄斑部Ⅰ型及Ⅱ型CNV患者的OCTA图像,观察不同类型CNV的OCTA图像特点,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不同类型CNV在OCTA图像上的异常血管面积。结果 31例31眼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19例、女12例;Ⅰ型CNV 17眼,血管构型较疏松,形状不规则,异常血管长、直,面积较大,为(1.565±1.400)mm~2;Ⅱ型CNV 14眼,血管分支浓密,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异常血管相对粗短,呈绒球状构型,面积较小,为(0.418±0.374)mm~2。Ⅰ型CNV和Ⅱ型CNV异常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不同类型的CNV有不同的OCTA图像特征,这些特征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所显示的特征一致。OCTA可作为CNV诊断、分型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朱寅,荣飞,沈毅飞[5](2019)在《柚皮素磷脂复合物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柚皮素磷脂复合物(NPC)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的影响。方法用氪激光光凝视网膜与脉络膜法制备脉络膜新生血管大鼠。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6组:正常组(0. 9%Na Cl)、模型组(建模后0. 9%Na Cl)、对照组(柚皮素20 mg·kg~(-1))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柚皮素磷脂复合物30,60,90 mg·m L~(-1)),每组20只。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脉络膜中SDF-1、CXCR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模型组、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SDF-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 94±0. 12,1. 62±0. 11和1. 06±0. 09;上述这3组的SDF-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7. 42±5. 67,47. 54±4. 06和30. 28±4. 06;上述这3组的CXCR4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 84±0. 06,1. 38±0. 07和1. 07±0. 05,上述这3组的CXCR4蛋白表达水平为70. 44±4. 59,60. 34±4. 36和45. 18±4. 09;上述这3组的的VEGF分别为1. 16±0. 06,0. 79±0. 07和0. 31±0. 05;上述这3组的MMP-2分别为1. 20±0. 07,0. 65±0. 09和0. 47±0. 08;上述这3组的MMP-9分别为1. 47±0. 05,1. 13±0. 06和0. 33±0. 04。高实验剂量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PC能够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DF-1/CXCR4通路和影响VEGF、MMP-2与MMP-9蛋白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马媛媛[6](2019)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脉络膜新生血管是一种病理改变,好发于黄斑区,病理性近视随着眼轴延长,产生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漆裂纹,是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形成的重要因素[1],患者以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为主要特征。光动力疗法为非侵入性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案之一[2],但有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血管再渗漏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再生,效果不理想[3]。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出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研究证实雷珠单抗、康柏西普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能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减轻渗漏,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徐晓玮,黎彪,邵毅[7](2019)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现有多种针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展的关键因素和过程的基因工程小鼠模型,以适应针对CNV过程不同研究要点的需求。例如针对CNV过程中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VEGF_(164) RPE65转基因、Tet/VMD2/VEGF等;ApoE过表达小鼠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中自发性CNV形成机制的重要模型;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变化相关的Ccl2/Cx3cr1缺陷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吻合过程可见于SOD1~(-/-)老化、Vldlr ~(-/-)定向突变等;继发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可见于Cp~(-/-)Heph~(-/Y)敲除小鼠等。这些基因工程小鼠的主要优点为诱导快,发生时间短;与CNV病理生理学关联强,可比较CNV各种生物学成分,便于对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与人类CNV关联密切,为人类CNV治疗评估提供研究手段等。但其也有不足,如诱导率低、发生CNV眼的百分率低、面积小;常发视网膜增生性瘤性病变,对CNV研究造成了一定干扰。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模型并适当修改相应实验参数。(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高鸽,孙娜,姜媛,郑波[8](2019)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应答反应,分析应答差异及CNV的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确诊为CNV的患者52例(55眼),所有患眼在治疗前及随访中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及OCTA检查。一方面按照CNV病因分组,观察不同病因CNV治疗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另一方面按照CNV形态及视网膜层间有无积液分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差异。结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并发CNV、特发性CNV治疗前后BCVA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理性近视合并CNV及脉络膜炎合并CNV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组及CNV血管细小且视网膜层间有积液组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NV血管粗大且视网膜层间无积液组治疗前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CNV对抗VEGF治疗的应答存在差异,CNV的形态学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新生血管的活动性及成熟性,有助于预测抗VEGF治疗的应答反应。(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王爽,段素芳,牛秉轩,张轲,李晓鹏[9](2019)在《康柏西普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康柏西普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7周龄的雄性BN大鼠,采用多波长氪激光对豚鼠左眼行视网膜光凝,制作CNV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康柏西普组和高剂量康柏西普组;于造模后7 d、14 d注射康柏西普,并在造模后21 d进行右眼眼底彩照、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检测CNV发生率及渗漏面积,使用FITC灌注脉络膜铺片测量CNV面积,使用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结构,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表达情况。结果除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荧光点数、CNV发生率外,相比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CNV渗透面积,荧光素渗漏面积,脉络膜结构损伤程度,视网膜中HIF-1α、AKT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显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比模型组,康柏西普组大鼠上述各指标显着降低,高剂量康柏西普组上述各指标显着低于低剂量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康柏西普可以抑制脉络膜视网膜中HIF-1α、AKT和VEGF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由氪激光光凝眼底而产生的实验性CNV生长。(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莫静,曾司彦,周海英,李志华,魏文斌[10](2019)在《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对病理性近视继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诊断价值。设计诊断方法评价。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临床诊断的病理性近视CNV患者40例。方法患者接受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A检查。以FFA诊断为金标准,计算OCTA诊断病理性CN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Kappa检验评价OCTA与FFA对病理性近视CNV活动性判读的一致性。主要指标敏感性、特异性、Kappa值。结果 OCTA诊断病理性近视CNV的敏感性为96.7%,特异性为100%。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理性近视CNV活动性判读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02(P<0.001),一致性程度中等。结论 OCTA能够高敏感高特异性的判定病理性近视性CNV,但对病理性近视CNV活动性的判断与FFA一致性中等。(眼科,2019,28:265-268)(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9年04期)
脉络膜新生血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方法回顾诊断为CNV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瘢痕期的病灶,共116眼,分析患者同期进行的OCTA和FFA检查的特征。结果 CNV在OCTA中表现为肾小球形的最多(占48.3%),其中病灶周围有黑晕的占64.3%;其次为美杜莎形(占36.2%),病灶周围有黑晕的占71.4%;最少的为枯树枝状CNV(占15.5%),其中病灶周围有黑晕的比例为22.2%。在FFA检查中,无源性渗漏和经典型渗漏占比分别为58.6%和41.4%,无源性渗漏中合并出血、渗出及色素紊乱者分别占50.0%、38.2%和35.3%。OCTA中表现为肾小球形合并周围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37.5%,表现为美杜莎形合并周围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25.0%,表现为枯树枝状且周围无黑晕的病灶占经典型渗漏的16.7%。结论与FFA相比,OCTA检查技术具有非接触性、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的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论文参考文献
[1].文小娟,蒋鹏飞,彭俊,李建超,周亚莎.蛴螬提取物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中趋化因子受体3及其配体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龚玉静,武炳慧,索琰,陆慧琴,曲晓瑜.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和荧光素血管造影的特征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3].彭华,王维绮,刘兰,马珊,代超.532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时间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4].华英彬,吴培培,石德鹏,徐海峰.不同类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J].眼科新进展.2019
[5].朱寅,荣飞,沈毅飞.柚皮素磷脂复合物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6].马媛媛.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
[7].徐晓玮,黎彪,邵毅.脉络膜新生血管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9
[8].高鸽,孙娜,姜媛,郑波.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前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9
[9].王爽,段素芳,牛秉轩,张轲,李晓鹏.康柏西普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9
[10].莫静,曾司彦,周海英,李志华,魏文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价值的研究[J].眼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