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编码论文_孙雪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换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感兴趣,视频,视频转换,区域,标准,线形,技术。

转换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孙雪红[1](2018)在《基于动态跳帧和运动矢量修正的视频转换编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无线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应的,也对视频图像的编码以及传输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实际生活中涉及到的视频数据量十分庞大,在结合实际需求进行视频转换编码的时候,有必要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降低数据传输信息量,减少时间分辨率。文章的研究过程中,基于当前视频转换编码的实际需求情况,以降低时间分辨率模型为参照依据,进行运动估值分析。基于降低时间分辨率模型进行动态跳帧研究,为更好的调整修正运动矢量的范围,还可以进行一定的动态运动矢量修正。为验证本文的观点,通过开展一定的仿真实验分析证实,锁提出的修正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图像的信噪比,获得了理想的转换编码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14期)

林学锋[2](2012)在《浅谈视频变码流的转换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视频的编码技术和转码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章介绍了码流的转换编码、图像编码、MPEG-4转换编码等最新技术,并对编码转换质量的控制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2年Z1期)

程相昱[3](2011)在《基于H.264/AVC的图标插入视频转换编码算法及软件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叁网融合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向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演进,互联网飞速发展、移动终端日趋多样化,以视频为核心的应用呈爆发式增长。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编码压缩效率高,网络适应性强,因此在广播电视领域和移动互联网都将有广泛的应用。视频显示终端形式多样、性能各异,支持解码的视频档次也存在广泛差异,因此视频转换编码成为视频应用中的核心技术,其中,基于数字版权、商业广告、应急通知等应用,在视频中插入图标、字幕等有广泛的需求。本论文针对在H.264/AVC码流中的图标插入应用,实现了一个基于编码参数重用的图标插入转换编码方案。本文比较了目前主流的H.264/AVC编码器的优缺点,选择通用计算平台上性能较好的x264编码器作为转码器编码端的解决方案,详细评估了x264各个模块的计算复杂度,提出通过编码参数重用节省掉模式判断和运动估计的计算量,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复杂度,并且可有效提高视频质量。论文介绍了无再损编码技术,在解码过程中关闭去块效应滤波,将解码未滤波的图像作为编码端输入,从而减少转码过程中信息的损失;图标插入后,对于图标区域和非图标区域,根据受图标插入影响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处理。论文论述了为转码器加入宏块帧场自适应支持,首先介绍为转码器加入宏块帧场自适应的必要性,然后介绍了H.264/AVC对场编码的支持、宏块帧场自适应编码的代码实现等。最后,根据一系列实验结果,评价转码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转码图像质量PSNR、码流的码率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转码算法可以优质高效得实现在H.264/AVC码流中图标插入的转换编码应用。最后,本文介绍了H.264/AVC图标插入转换编码系统的总体设计,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前端界面、网络传输、图标资源生成和管理等核心模块的软件开发工作。综上所述,本文基于H.264/AVC标准,详细研究了图标插入的转换编码算法,实现了一个H.264/AVC图标插入转换编码方案,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编码性能优化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1-12-01)

夏中超[4](2010)在《面向移动视频终端的视频转换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和多媒体通信的发展,不同网络上各种视频信息的交流需求在不断增加。由于网络和终端设备的多样性,编码得到的视频流不一定是最优的。当在具有不同的信道特征的网络上,向具有不同的计算和显示能力的用户终端传输视频流时,必须根据用户环境动态地调整视频流。视频转码通过改变视频的编码标准、码率和分辨率等格式,使经过处理后的视频流满足传输信道和解码器的特殊要求。视频转码需要解决两个常见的问题:第一,调整转码过程的计算复杂度,使其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第二,由于视频分辨率的降低,致使某些重要细节信息丢失会极大地影响用户的视觉感受,需要发展基于感兴趣区域(ROI)的视频自适应显示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视频编码原理后,对现有的视频转换编码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结合移动视频终端的特点,分别对空间分辨率转码算法和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视频转码技术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针对H.264/AVC空间分辨率缩减的视频转码,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运动矢量重估计算法。它利用原始视频流的运动矢量与下采样视频流的运动矢量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建模,得到下采样视频的运动矢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率失真性能的同时,计算复杂度明显降低。第二,针对在移动终端上播放足球视频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视频自适应显示方案。移动终端播放足球视频时,通常会受其屏幕尺寸小、分辨率低的制约,而易于导致细节信息丢失,从而影响视觉质量。在足球检测过程中,运用二维哈希表和图像分块检测技术,可快速、准确地追踪足球对象。此外,根据窗口大小和球员位置分别动态地调整感兴趣区域窗口的位置和大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足球区域定位准确,且很好地兼顾了处理速度和视频质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5-10)

贺强,杨高波,张兆扬[5](2009)在《针对移动视频终端的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快速转换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针对移动终端,基于感兴趣区域(ROI)的快速转换编码方案。首先,根据移动终端的显示尺寸,在视频服务器端利用视觉关注度模型从H.264视频流自动地检测出ROI。然后,在代理服务器端根据ROI转换编码生成适合于移动终端的视频流。此外,针对此转码体系提出了一种快速模式选择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可在降低网络占用带宽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主观视觉效果,并且计算量小。(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贺强[6](2009)在《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视频转换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人们对无线视频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移动视频终端浏览视频,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受到无线网络带宽的约束,难以满足高分辨率视频的带宽要求;其次,由于移动视频终端的显示屏尺寸有限,分辨率较低,现有的视频节目不能简单地直接提供给它们。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视频转换编码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对现有的视频转换编码技术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移动视频终端的特点,通过引入视觉关注度模型,分别从空间分辨率转码和帧率转码两个角度,对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视频转换编码算法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对基于视觉关注度的建模方法进行了归纳和分析。视觉关注度模型从视频图像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等方面模拟人的视觉响应和感知,是一种有效的视频内容表征方式。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感兴趣区域的缩减空间分辨率视频转换编码算法。首先,根据移动终端的显示尺寸,基于视觉关注度模型,在视频服务器端对H.264视频流逐帧的检测出感兴趣区域。然后,根据感兴趣区域在代理服务器端转换编码生成适合于移动视频终端浏览的视频流。为降低计算复杂度,针对此转码体系提出了一种快速模式选择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网络占用带宽,同时获得较好的主观视觉效果,并且计算量小。第叁,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关注度的跳帧转换编码算法。根据目标信道带宽和目标码率获得滑动窗的长度,在滑动窗内利用压缩域的码流信息通过视觉关注度进行跳帧选择,再对保留的关键帧进行重编码得到新的视频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跳帧算法能保留更多的关键帧,有效地减少了视觉抖动,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9-04-28)

Brendon,Mills[7](2009)在《转换编码技术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方法是解决普遍存在的视频浏览问题的关键视频内容的快速发展给消费者及内容提供商带来大量的挑战与机会。特别是互联网及移动视频的增长正在为视频产生、传输和使用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对于服务提供商,如果能够利用各(本文来源于《今日电子》期刊2009年01期)

王磊[8](2008)在《MPEG-2到AVS视频转换编码码率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音、视频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编码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应用于不同领域的MPEG-1、MPEG-2、MPEG-4、H.26x等国际编码标准以及我国自主开发的AVS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相继出台。为了适应用户终端的多样性以及网络自身的传输特性,需要将已压缩的视频码流进行转换,即转换编码,以实现网络间的资源共享。将经过压缩的视频数据进行远程传输时,需要考虑网络拥塞、信道带宽及终端处理能力。码率控制策略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编码端的编码参数,保证信道正常传输,并获得尽可能好的图像质量。作为对视频转换编码及码率控制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对转换编码结构以及MPEG-2和AVS视频编码标准建议的码率控制策略进行了介绍。接着,对影响输出码率的因素和码率控制中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提出新的码率控制算法打下基础。论文在分析两个编码标准特点和解码信息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MPEG-2到AVS转换编码的码率控制算法。包括:帧层比特分配策略优化,即根据解码信息,给不同复杂度的帧分配不同编码比特数;宏块层目标编码比特数实现算法,即利用ρ域线性源模型建立量化与比特率准确关系。最后,结合AVS编码标准建议的码率控制策略及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实现了输出码率的有效控制。课题组开发了将MPEG-2标准的DVD码流转换为AVS标准TS流的视频转换编码系统。本文第二部分总结了已完成的基于DirectShow的AVS TS流播放器软件开发工作,包括一路AVS节目音视频流的分割模块和AVS视频流解码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8-06-01)

刘亚杰,王晖,陶钧,沙基昌,姜志宏[9](2007)在《OpTrans:一个率失真优化的MC-EZBC转换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伸缩性视频转换编码算法是大型分层视频组播系统层次化代理自适应机制的核心技术.好的转换编码算法不仅要满足拥塞速率控制的要求,而且要使分层视频组播流中的增强层数据以率失真优化的方式进行截断,以提高接收者的接收效能.本文对可伸缩叁维小波编码算法MC-EZBC视频转换编码的联合率失真目标函数和优化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率失真优化的MC-EZBC转换编码算法及其分层速率控制方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了联合率失真优化后的转换编码码率控制方法比原有的按顺序截断方法可提高平均视频质量PSNR0.3-0.5dB,进而可优化大型分层视频组播系统的整体效能.(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07年12期)

李桂苓,王立[10](2007)在《转换编码技术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转换编码技术研究概况和应用领域,总结了同类和异类转换编码主要技术及其工程实现途径,指出了转换编码需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影响目标码流质量的因素及其评价准则。(本文来源于《电视技术》期刊2007年07期)

转换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视频的编码技术和转码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文章介绍了码流的转换编码、图像编码、MPEG-4转换编码等最新技术,并对编码转换质量的控制提出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换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孙雪红.基于动态跳帧和运动矢量修正的视频转换编码方法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8

[2].林学锋.浅谈视频变码流的转换编码[J].企业技术开发.2012

[3].程相昱.基于H.264/AVC的图标插入视频转换编码算法及软件实现[D].天津大学.2011

[4].夏中超.面向移动视频终端的视频转换编码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

[5].贺强,杨高波,张兆扬.针对移动视频终端的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快速转换编码[J].通信学报.2009

[6].贺强.基于感兴趣区域的视频转换编码研究[D].湖南大学.2009

[7].Brendon,Mills.转换编码技术的进展[J].今日电子.2009

[8].王磊.MPEG-2到AVS视频转换编码码率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

[9].刘亚杰,王晖,陶钧,沙基昌,姜志宏.OpTrans:一个率失真优化的MC-EZBC转换编码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

[10].李桂苓,王立.转换编码技术述评[J].电视技术.2007

论文知识图

两视点叁维视频处理的系统框架图全并行模数转换器全并行ADC所有比较器...串并转换时序图位同步时钟产生逻辑电路二维视频处理的系统框架图增益误差与输出码值的关系

标签:;  ;  ;  ;  ;  ;  ;  

转换编码论文_孙雪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