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形象传播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象,国家,策略,视域,媒体,公信力,网络。
国家形象传播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夏临[1](2019)在《“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短视频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时长短、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的短视频以其丰富的视听表达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力量。本文探析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短视频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发现其传播语言策略主要有诉诸幽默和诉诸感性,以及通过生动的镜头语言来塑造国家形象;其传播内容策略主要有通过平民生活视角透视和谐国家形象,通过中国特色风景画面打造丰满的国家形象,通过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打破传播障碍。"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短视频的传播策略是打造多元形态媒体的交互立体传播渠道,传统专业媒体引领国家形象传播方向,社交媒体拓展国家形象传播广度。(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1期)
黄帝[2](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形象广告的传播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形象广告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形象塑造和信息传播活动,是一种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特殊广告形式",一带一路"作为覆盖亚欧非大陆的重大倡议和历史性工程必将为我国国家形象广告的传播和推广开辟广阔舞台。然而国家形象广告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广告,其在传播过程中应采用整合传播、精准传播、软传播等多样化的传播策略,避免在对外传播实践中走弯路、走错路。(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0期)
黄静[3](2019)在《国际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央视春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坚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与此同时,我国的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我国特有的综合性文艺活动,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辐射范围最广的文化认同平台。外媒对于央视春晚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评价。因此,本文试图以央视春晚为例,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当下国家形象传播从文化角度提供新的思考。(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28期)
陈琰[4](2019)在《叙事策略、国家形象与价值传播——2018“一带一路”国际电影系列的文本内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度"一带一路"国际电影交流研讨活动,各国选送了一批电影新作,这些作品从多个侧面展现出各国丰富的形象世界,同时也显现出"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对本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与表达策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越南、印度选送的两部影片,通过对两部影片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所经历的历史发展路径,两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正是中国电影曾经面对和正在面对着的。通过分析两国在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和解决策略,同时对应当下中国电影在国家形象创作和传播中遭遇的问题,形成思考并寻找解决的路径,为中国电影人建构起属于本国特有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9年03期)
梁洁[5](2019)在《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术语翻译策略及传播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形象,作为国际竞争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到了战略性高度。中国的政治历来是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政府通过政治文献和言辞来阐明政策,表达政治立场和观点,展示各个侧面国家形象。中国政治术语是中央政治文献或党和政府在处理内政外交等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形式、特定含义并富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和表述。其翻译更是担任着反映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状态、促进国际交往与合作、传播国家良好形象的重要使命。由于政治术语的独特性,其翻译的质量不仅影响中国观点内涵的准确表达和对外传播,读者的接受与认同,更关乎积极正面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目前我国政治术语翻译研究多采用个案分析从各种翻译理论角度研究翻译问题及其策略。本文主要运用国家形象理论和拉斯韦尔的传播理论,强调了国家形象和受众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受众会根据自身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接受与其认知相近的形象。国家形象传播,主要探讨一个国家政治精英和公众对他国的印象,包括五大要素,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和传播效果,而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包括译者,原文,译文,读者和受众接受;政治术语翻译活动的传播者归根结底就是翻译的主体,传播内容是通过翻译策略所实现的翻译内容,而受众和国家形象是其影响因素,传播效果是翻译和国家形象传播的最终归宿,这两理论的结合可为政治术语的翻译研究提供跨学科和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视角。政治术语的翻译,一方面是为传递国家政策理念,另一方面正是为了传播国家积极形象。本文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17个议题中,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国防、外交等多方面,分别抽取广泛应用、意义深远的共198条政治术语为研究对象,从国家形象传播视角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讨政治术语翻译的主体、策略及传播效果。首先,根据其操作模式,即活动发起、内容选择、译者配备分析了翻译主体特征;其次,翻译内容的研究主要基于其翻译策略,即基于国家形象分析其翻译的总倾向,主要是遵循政治对等和异化为主,还是以读者为导向,强调交际传播功能;并列表定量研究不同策略下所选术语的多种翻译方法的比重,并定性分析方法选择的原因及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相关新闻报道及政治精英评价和海外报纸语料库词频分析受众对中国政治在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改变和接受认可情况及其传播效果对国家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术语的选取、译者配备和译文呈现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国家机构翻译特征。翻译策略趋向“以我为主”,即异化为主,主要有音译,直译和创造性翻译,其中直译所占的比重最大,体现了我国积极主动传播中国声音,构建中国政治话语体系。但同时为贴近国外受众的需求,提高传播效果,灵活运用增译,减译,解释性翻译和加注等翻译方法,但无论哪种翻译策略,目的都是在讲好中国故事,建构积极正面国家形象。此外,海外媒体等对中国政治的态度多由消极转变为中立,事关国家重大政策理念的政治术语已渐为海外受众所认可接受,但大多数传播效果仍待加强,应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以更好传播当代中国形象。总之,从国家形象传播角度探究政治术语机构翻译及策略和传播效果,不仅能准确传递中国治国理念、内外政策,为将来政治话语翻译和中国政治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借鉴,更有助于传播新时代积极正面中国形象。(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田东明[6](2019)在《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也在日渐频繁,合作与竞争的领域与程度都在不断加深。国家形象作为国家在国际间事务的名牌,作用显现尤为重要,好的国家形象在政治对抗中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在经济合作中得到更公正的待遇,在文化交流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可以说国家形象作为国家软实力,其作用不逊色于任何国家硬实力。鉴于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普遍给予了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媒介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016年G20杭州峰会的举行、2019年二青会的举办等等无一不在展现着新时代下中国的面貌和风采。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积极发展沿线国家合作双赢关系,打造经济共同体;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尊重任何国家的主权完整等等,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上正在重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接受。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解读国际形象的理论内涵,分析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家形象体系建立的基础和支撑元素,从自我构建和他者构建的哲学角度阐述了各支撑元素对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的影响侧重点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我国国家形象传播新目标以及传播维度。通过对G20峰会中国家形象建立与传播分析,本文依托分析结果提出了具体改善我国国家形象的措施。首先,我国要聚焦媒介事件,积极参与媒介事件,借助媒介事件的关注度更快更直接的传播我国的国家形象。聚焦媒介事件的核心目标是争夺话语权来为自己意识形态的表达创造更大的空间,在媒介事件参与中努力展示我国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形象,以改善更广泛认识客体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认识。其次,提高我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公信力,注重领导人形象构建与传播,积极展示我国强而不霸、维护秩序的国家形象。再次,加强文化投入,包容文化冲突,通过文化交流展现我国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形象传播路径的多样化,多方位构建国家形象。(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3-10)
段辉琴,陆俊[7](2019)在《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策略分析——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合作与交流的持续深入,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越来越成为国家与媒体关注的重点问题。毋庸置疑的是,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等方面的形象塑造有助于强化国家软实力,进而在国际交流与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既包括国内政府与媒体的塑造与传播,也包括国外政府与媒体的塑造与传播。因此要想推动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正面展开,国家与媒体应当进一步开展(本文来源于《新闻记者》期刊2019年03期)
胡万钦,户可英[8](2018)在《网络视域下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的好坏不仅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外交,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以西方媒体为代表的传播势力长期丑化中国形象,致使"中国威胁论""中国崛起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健康发展。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提供了便利。因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塑造好形象、传播真形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及网络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3期)
韦笑,潘攀[9](2018)在《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基于2017年CGTN海外社交媒体的中国报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CGTN在全球第一大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上的主页为研究对象,梳理CGTN如何通过其Facebook主页中的新闻报道构建中国形象,探讨其社交媒体传播策略和效果。在此基础上既能对我国外宣媒体在社交媒体的表现进行总结,也能通过受众反馈获取其阅读心理,为优化外宣媒体在社交媒体的对外传播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8年19期)
刘全莉[10](2018)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与传播内容建构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我国电影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从传播内容角度提出国家形象建构策略。(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8年19期)
国家形象传播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形象广告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形象塑造和信息传播活动,是一种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特殊广告形式",一带一路"作为覆盖亚欧非大陆的重大倡议和历史性工程必将为我国国家形象广告的传播和推广开辟广阔舞台。然而国家形象广告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广告,其在传播过程中应采用整合传播、精准传播、软传播等多样化的传播策略,避免在对外传播实践中走弯路、走错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形象传播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夏临.“讲好中国故事”主题短视频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探析[J].视听.2019
[2].黄帝.“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形象广告的传播策略[J].视听.2019
[3].黄静.国际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央视春晚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
[4].陈琰.叙事策略、国家形象与价值传播——2018“一带一路”国际电影系列的文本内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9
[5].梁洁.国家形象视阈下政治术语翻译策略及传播效果研究[D].江南大学.2019
[6].田东明.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7].段辉琴,陆俊.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策略分析——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J].新闻记者.2019
[8].胡万钦,户可英.网络视域下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
[9].韦笑,潘攀.社交媒体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策略——基于2017年CGTN海外社交媒体的中国报道分析[J].传媒.2018
[10].刘全莉.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与传播内容建构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