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土木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萱,周翠玲[1](2021)在《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文章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主要包括设计选题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设计背景、传统方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融合的设计方法、按照计划环节展开的灵活多样的设计过程、以综合形象呈现的毕业设计成果等。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在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土木工程科技人才、缓解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张健,张焱,童小龙,封士明[2](2021)在《基于工程信息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土木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模式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该文分析了土木专业教学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工程信息化实践教学基地,对土木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模式进行分析和实践研究。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现代化实验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建设,健全科学管理模式;跟踪学科技术发展,创新实验教学内容等方法,为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土木专业人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梁承龙[3](2020)在《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建筑行业伴随我国经济的繁荣与腾飞,已经实现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着和突出,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建筑行业的崛起,也由此吸引了更多学生选择土木工程专业,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如何培育新型土木工程人才,以此来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成为当下高职院校的首要育人任务。本文针对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个人见解,以供参考与借鉴。
严珊,任宏伟,张振雯[4](2020)在《大学生对国防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培养的认知程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采用网上问卷的方式对450余名建筑工程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了对国防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培养的认知程度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数据可知当代大学生掌握国防素质教育基础知识不足,认为学校在专业培养中融入国防素质教育的投入程度有待提高。而与之相对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于能够在学校中接受高质量、有专业针对性的国防素质教育,提升自己在国防建设方面的个人竞争力的愿望非常强烈。由此,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为学校能够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的步伐,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与国防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专业培养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高秀清[5](2020)在《“新工科”高职水利土木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研究——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水利土木专业群由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专业组成。基于教育部高职专业建设标准、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一校一品"建设构建、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建立跨学科、多领域的"新工科"水利土木工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1+X"证书,实现"三全育人"及"三教改革",促进传统学科的专业结构向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工科"转型。
刘昕鹤,张明月[6](2020)在《论土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文中指出本文就土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对于专业教师的具体实践技能需要,并从院校和教师两方面提出了培养土木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可行性方案。
谷音,罗素蓉,张挺[7](2020)在《从德国高等教育看工程认证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发展,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而高等教育作为人才输送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介绍了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详细阐述了德国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学习模拟与评价体系,并与中国工程认证下的土木工程教育现状进行了比较,探讨中国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与国际工程认证目标的差距,并提出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改革建议。
刘清越[8](2019)在《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受到政治、经济、技术、思想、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开始了由传统工匠向近代建筑师的转变。本文以首都门户、北方经济贸易中心的近代天津为切入点,选取近代时期在天津开展职业实践的中外建筑师为研究主体,通过对历史档案等一手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借助分类比较、信息数字化、实地调研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螺旋式职业化发展进程,总结了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化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建筑师职业化对天津近代建筑设计行业带来的冲击和产生的影响,为我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当代建筑师职业发展提供参考。论文第2章分中西方两条主线,对中国古代传统工匠体系的传承发展和西方近代职业建筑师的演进历程分别进行了梳理,是对中西方建筑师不同的职业起源和形成的概述。第3章从建筑思想、建筑技术、建筑教育和建设管理模式这四个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影响最大,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四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理清各自的发展阶段、转变内容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为下文进一步的分析、论述做好背景铺垫。第4章首先根据群体的来源和供职机构的不同,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进行分类。然后选取了其中八个最为典型的中外建筑设计开发机构,通过整理、归纳每个机构的运营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类型、实践作品以及机构中所涉及的中外建筑师的生平经历,清晰地描绘出天津近代建筑师在职业实践中显现出的群体轮廓和个体形象。第5章对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包括职业注册制度确立表现出的法制化特征,建筑师职责范围明确表现出的责任化特征,建筑师执业规范增强表现出的规范化特征,以及建筑师行业组织创立表现出的团体化特征。第6章总结了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的发展规律,以及对天津近代建筑设计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李斌[9](2017)在《双重视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工程教育双重视角下,结合邵阳学院城乡建设学院土木专业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推动土木工程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曹明莉[10](2017)在《基于“过程培养”模式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改革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并探索各"驻点"的关联性;进而提出基于"过程培养"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经实践验证,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行之有效,富于创新价值和推广意义。
二、关于土木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土木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多元化的设计题目 |
3 传统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融合的设计方法 |
4 毕业设计过程的展开模式 |
4.1 双向选择的开题 |
4.2 灵活多样的进展过程 |
5 设计成果的呈现形式 |
6 结语 |
(2)基于工程信息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土木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1 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激励政策 |
1.2 深入研究多元化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模式 |
2 土木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模式 |
2.1 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提供支撑 |
2.2 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体系 |
2.3 跟踪技术发展,创新实验教学内容 |
2.4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完善现代化实验教学体系 |
2.5 构建基于实习基地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
2.6 完善实验考核,保证教学质量 |
3 结语 |
(3)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校企合作的时代背景 |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2.1 公开招聘合作单位,保证合作数量及质量 |
2.2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 |
2.3 建立实习基地,实施纵向+横向多维实习模式 |
2.4 院校与企业协同制定毕业设计内容、成果要求 |
3 结束语 |
(4)大学生对国防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培养的认知程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一)调查研究对象 |
(二)调查过程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1.调研对象性别结构及所处年级 |
2.土木专业学生对于我国国防以及世界军事格局的关心度 |
3.军民融合战略对国家及国民的影响 |
4.学生认为我国周边存在的安全威胁 |
5.学生认为自己对军民融合的了解程度及了解渠道 |
6.学生对军事工程的了解程度及毕业后投身军民融合的可能性分析 |
7.学生认为军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应符合的要求及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
8.土木专业学生认为军民通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
二、总结和建议 |
(一)土木专业学生有了解军民融合战略相关知识的意愿 |
(二)学校参与军民融合战略的氛围营造是必要的 |
(三)多渠道开展知识普及,打破土木学生对于国家军事普遍不关心现状 |
(四)学校应着眼未来,根据军民融合战略人才需求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五)充分利用辅导员队伍,在土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入军民融合内容 |
(六)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中应突出对学生军民融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
三、结语 |
(5)“新工科”高职水利土木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研究——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定位 |
(一)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服从国家政策导向 |
(二)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服务北京乡村振兴 |
(三)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是双高建设“一校一品”的组成部分 |
二、北京对水利土木工程专业群高职人才需求分析 |
(一)近五年毕业生就业单位分析 |
(二)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基础 |
(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人才需求领域分析 |
三、“新工科”高职水利土木专业群核心课程构建 |
(一)建设思路 |
(二)核心课程确定 |
1.核心课程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培养 |
2.教育部相关专业建设标准核心课程 |
(三) “新工科”水利土木工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构建 |
四、“新工科”水利土木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特点 |
(一)通过核心课程体系实现“三全育人”及“三教改革” |
(二) 体现新时代、“新工科”的跨学科、多领域特点 |
(三)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高职人才创新创业培养 |
(四)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模块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体制机制保障是基础 |
(二)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与“一带一路”建设 |
(三)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服务乡村振兴 |
(四)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促进专业结构调整 |
(6)论土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必要和紧迫性 |
1.土木工程专业特征的需要。 |
2.工程类教育发展的需要。 |
3.土木工程专业社会功能的需要 |
二、土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
1.土木专业教师来源短缺。 |
2.工程实践锻炼机会有限。 |
3.高校考评审机制缺陷。 |
三、院校方培养土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措施 |
1.以政策与制度为导向 |
(1)教师的来源方面。 |
(2)教师培训制度方面。 |
(3)职称评定与教学考核制度方面。 |
(4)教师激励制度方面。 |
(5)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制度方面。 |
2.搭建校内外工程实践平台 |
(1)鼓励专业教师申报横向课题。 |
(2)拓展校内土木专业教师工程实践渠道。 |
(3)建立校企合作长期性和经常性机制。 |
四、土木专业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提高措施 |
1.改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 |
2.改变科研工作方向。 |
3.参加职业资格考试。 |
结语 |
(7)从德国高等教育看工程认证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目标和模式 |
二、专业课程设置 |
三、教学方法 |
四、学习模式及评价体系 |
五、工程实践环节 |
六、对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的建议 |
(8)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范围 |
1.5 概念界定 |
1.6 既有研究综述 |
1.6.1 天津近代建筑史研究 |
1.6.2 我国近代建筑师、建筑设计机构研究 |
1.6.3 我国近代建筑师执业状况研究 |
1.6.4 既有研究不足 |
1.7 研究方法 |
1.8 创新点 |
1.9 研究框架 |
第2章 中西建筑师的职业起源和形成 |
2.1 中国清朝以降工匠体系的传承 |
2.1.1 皇家工官制度 |
2.1.2 民间匠籍制度 |
2.2 西方近现代职业建筑师的发展 |
2.2.1 建筑师职业角色的演进 |
2.2.2 建筑师培养方式的转变 |
2.2.3 行业组织和职业注册制度的建立——以英国为例 |
2.3 小结 |
第3章 中国近代建筑师职业引入的社会背景 |
3.1 观念转变——近代建筑思想的更新 |
3.1.1 从消极避让到主动学习 |
3.1.2 从机械模仿到辩证思考 |
3.1.3 传统样式与现代风格的碰撞 |
3.2 技术支撑——近代建筑技术的升级 |
3.2.1 西方建筑技术的早期引入 |
3.2.2 西方建筑技术的全面接受 |
3.2.3 中西建筑技术的本土融合 |
3.3 人才培养——近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创建 |
3.3.1 西方教育制度的引入 |
3.3.2 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制度的形成 |
3.3.3 天津近代建筑教育的发展 |
3.4 制度确立——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形成 |
3.4.1 租界对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引入(1860-1902) |
3.4.2 华界对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探索(1902-1928) |
3.4.3 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确立(1928-1937) |
3.4.4 天津近代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1937-1949) |
3.5 小结 |
第4章 天津近代建筑师群体的构成和职业实践 |
4.1 天津近代建筑师群体的构成 |
4.1.1 近代建筑师群体来源 |
4.1.2 近代建筑师群体供职机构 |
4.2 外国开发建设机构与建筑师在津的早期开拓 |
4.2.1 先农公司(工程部) |
4.2.2 义品公司(设计部)和沙德利工程司 |
4.3 中外建筑师在津的职业实践 |
4.3.1 “合伙经营型”建筑设计机构 |
4.3.2 “独立经营型”建筑设计机构 |
4.4 小结 |
第5章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的特征表现 |
5.1 法制化——建筑师的职业制度 |
5.1.1 民国时期的初步确立 |
5.1.2 日伪时期的短暂停滞 |
5.1.3 民国末期的快速发展 |
5.1.4 解放初期的过渡转换 |
5.2 责任化——建筑师的职责范围 |
5.2.1 项目协调 |
5.2.2 许可申请 |
5.2.3 施工监督 |
5.2.4 安全鉴定 |
5.3 规范化——建筑师的执业规范 |
5.3.1 收费标准 |
5.3.2 工作流程 |
5.3.3 工程文件 |
5.4 团体化——建筑师的行业组织 |
5.4.1 学术团体 |
5.4.2 同业公会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语 |
6.1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的规律 |
6.1.1 阶段性的发展 |
6.1.2 多方面的转变 |
6.1.3 进程中的不足 |
6.2 天津近代建筑师职业化进程对天津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 |
6.2.1 促进了设计思想的多元发展 |
6.2.2 推动了建筑技术的长足进步 |
6.2.3 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储备人才 |
6.2.4 提供了有借鉴性的管理制度 |
6.3 研究未尽事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双重视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当前土木工程教育现状 |
1.1 培养目标不明确 |
1.2 课程体系不完善 |
1.3 教学方法不丰富 |
1.4 教师队伍不强大 |
2 双重视角下土木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 |
2.1 培养目标的完善 |
2.2 课程体系的重建 |
2.3 教学方法的革新 |
2.4 教师队伍的建设 |
2.5 职业素养的培育 |
3 结语 |
(10)基于“过程培养”模式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过程培养”模式的特色 |
2 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全过程驻点分析 |
驻点1:选题与查阅文献。 |
驻点2: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 |
驻点3: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 |
驻点4: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 |
驻点5:答辩。 |
3 实施效果 |
4 结语 |
四、关于土木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卓越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J]. 王萱,周翠玲. 安徽建筑, 2021(12)
- [2]基于工程信息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土木专业大学生创新活动模式研究与实践[J]. 张健,张焱,童小龙,封士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23)
- [3]基于校企合作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梁承龙. 科技视界, 2020(30)
- [4]大学生对国防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培养的认知程度调查研究[J]. 严珊,任宏伟,张振雯.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5]“新工科”高职水利土木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研究——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 高秀清.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0(05)
- [6]论土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J]. 刘昕鹤,张明月.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07)
- [7]从德国高等教育看工程认证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J]. 谷音,罗素蓉,张挺. 高等建筑教育, 2020(02)
- [8]天津近代建筑师的职业化进程研究[D]. 刘清越. 天津大学, 2019(06)
- [9]双重视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J]. 李斌. 科教导刊(下旬), 2017(21)
- [10]基于“过程培养”模式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改革与实践[J]. 曹明莉.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