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光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学,动态,层析,肿瘤,布朗,偏振,调制器。
动态光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秉尧,张艳婷,林秋萍,王磊,黎思娜[1](2019)在《基于空间频域滤波高动态光学投影层析的斑马鱼叁维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频率滤波的多曝光融合的高动态投影层析叁维成像方法,实现了活体斑马鱼(17 mm×4 mm,最大厚度为2.33 mm,最小厚度为0.29 mm)的叁维结构成像.通过相机采用不同曝光时间记录系列吸收图像,将每张图像取变换到频域去除低频后,将各张滤波后迭加并逆傅里叶变换回空域,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终获得高动态图像.在每个投影角度获得这种高动态吸收投影图像,进行滤波反投影算法重建,获得高动态的整条斑马鱼叁维结构信息.实验成像结果表明,这种空间频率滤波多曝光融合的高动态光学投影层析叁维成像研究,可以获得复杂结构更丰富的空间信息,对斑马鱼等模式生物早期胚胎生长发育进程进行监测和定量评估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黄云,刘永泓,辛学刚[2](2019)在《高频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在体监测裸鼠黑素瘤的动态发展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监测皮肤黑素瘤生长过程中的成像效果。方法将20只4周龄的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6)与对照组(n=4)。实验组:将0.2 mL A375人源皮肤黑素瘤细胞悬液经皮下种植于裸鼠背部;对照组:将等量的培养液经皮下种植于裸鼠背部。自接种后起,每天对裸鼠进行大体观察、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以及OCT成像,对所得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并记录肿瘤成瘤时间、肿瘤大小、体积、长径、厚径等信息,接种后第24天解剖裸鼠,切取肿瘤块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皮肤黑素瘤接种成功率为87.5%,结果经HE染色证实。OCT比高频超声更早探测到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在高频超声图像中可见点状或带状强回声信号,在OCT图像中出现真皮上层的扁平化,并且在高频超声与OCT中,CNR均逐步增强(P<0.05)。生长曲线图显示,与高频超声相比,OCT对厚径的测量更灵敏,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OCT可在体监测皮肤黑素瘤的动态发展过程,且在不同发展阶段,成像效果不同。高频超声和OCT在肿瘤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影像学表现,可在研究肿瘤动态发展过程中,对不同影像模态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徐伟伟,张黎明,李鑫,杨宝云[3](2019)在《基于宽动态目标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相机在轨辐射定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场地辐射定标方法难以覆盖遥感器动态范围的问题,提出基于多种反射率呈线性的宽动态目标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相机在轨辐射定标方法。以地面同步的实际测量代替气溶胶散射特性假设,采用线性回归法分离宽动态目标反射辐射与程辐射、地-气耦合辐射及暗电流等背景辐射,在简化辐射传输计算的同时降低对背景环境的要求,实现星载高分辨率遥感器全动态范围定标与响应线性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光学卫星相机基于宽动态目标的在轨辐射定标方法的不确定度小于3.6%,与反射率基法定标结果之间的差异小于5.5%,反演的地物反射率及辐亮度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均小于6%,验证了在轨辐射定标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以满足复杂环境条件下高精度在轨定标的应用需求。(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孙佳,李晓婷,张来运,杨磊,李竹林[4](2019)在《扩散加权成像与光学成像评价小鼠胃癌移植瘤体内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和光学成像观察小鼠胃癌移植瘤模型的动态变化,评价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演变。材料与方法体外培养胃癌BGC-823细胞株悬液,建立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各5只。分别于第5、9、13、17、21、25、28天和第7、10、14、21、28、35、42天记录T1WI和T2WI序列中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的大小变化,测量DWI-ADC值的动态变化。对BGC-823细胞进行荧光质粒转染,对移植瘤进行动态光学成像,计算平均光子数。以末期HE染色的组织病理为依据,比较DWI-ADC及光学成像反映肿瘤变化特征的差异。结果皮下移植瘤与原位移植瘤在观察期间均呈渐进性增大。皮下移植瘤始终呈膨胀性生长,原位移植瘤于第28天后呈浸润性生长。两种移植瘤平均ADC值均表现为先下降,继而稳定,最后略升高;平均光子数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两种移植瘤ADC值曲线转折点的出现均早于各自光学曲线。原位移植瘤的微小转移灶在MRI与光学成像中均未显示。结论 DWI-ADC与生物发光成像均可于早期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提示肿瘤内活性成分的变化;且DWI-ADC的敏感性高于生物发光成像。(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曾亚光,罗佳雄,韩定安,熊红莲,王雪花[5](2019)在《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提出一种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HDOA)方法来实现活体生物样本血管造影成像.该方法通过设置高动态范围曝光时间,依据动态积分效应和吸收效应以实现高动态积分时间调制.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同时获得各级血管清晰的造影图像,还能消除样品厚度不均、吸收系数不同对成像造成的影响.论文以仿体和活体金鱼为样品,通过实验验证了HDOA方法根据动态积分调制效应和吸收效应,能有效实现各级血管同时成像.(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乔凯,黄石生,智喜洋,孙晅,赵明[6](2019)在《光学卫星在轨动态场景实时匹配方法及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在轨卫星图像动态范围偏窄、直方图集中、灰度层次不够丰富、暗场景图像细节分辨能力不强的问题,提出一种卫星在轨动态场景实时匹配方法。首先,研究云检测和基于直方图特性的大气程辐射预估方法,消除它们对场景高、低动态测量的影响,并结合测光相机与成像相机辐射响应关系的标定,通过测光相机最多2次拍摄地面场景,实现场景动态范围的实时测量;然后,针对地面场景动态范围通常超出相机动态的问题,设计并提出了基于高亮度和低亮度匹配的相机与场景动态范围匹配方案,同时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相机在轨参数解算方法。最后,通过无人机飞行试验对匹配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根据实时拍摄的地面景物合理地设置相机积分级数和增益,实现相机与场景动态范围的最佳匹配,有效灰阶提升优于100%,信息熵提升优于40%。(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期刊2019年03期)
王德田,吕恒星,高鹏,李生福,朱礼国[7](2019)在《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同时测量生物样品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近红外光对于大多数生物样品具有较高的穿透深度,因此近红外光谱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医学、化工、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等领域的无损检测,但是多局限于生物样品的光学性质测量,即光吸收测量.利用最新研制的近红外光扩散相关谱系统和采用脂肪乳作为生物样品的替代物,同时测量了国产30%脂肪乳的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约化散射系数约为303 cm~(-1),吸收系数约为0. 037 cm~(-1),30%脂肪乳稀释为0. 85%(体积比)浓度后的布朗扩散系数约为8. 40×10~(-9)cm~2/s,根据Stokes-Einstein关系可推算出脂肪乳的颗粒半径约为253 nm;研究了脂肪乳随时间演化特性,在七天时间内约化散射系数上升106%,布朗扩散系数下降到63%,研究表明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系统的光强衰减可以获得生物样品的光学特性(约化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利用光强随时间的波动可以获得生物样品的动态特性(布朗扩散系数),因此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生物样品的性质变化,为生物样品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尹胜涛[8](2019)在《基于液晶的动态可调谐等离激元光学器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其独一无二的特性,等离激元受到科研界的广泛关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指的是金属表面自由振荡的电荷和入射电磁波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混合型激发态。在该作用下,自由电荷与电磁波发生集体振荡,因此产生了许多有趣且独特的性质。近年来,关于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Plasmonics)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在与其他研究领域的互相合作中,表面等离激元光子学也浮现了许多新的研究分支。现已接踵报道了等离激元光子学在传感器,光学隐身,超分辨率成像以及表面拉曼增强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另外,许多其他的潜在应用也在不断的开发和探索中。对于等离激元光子学器件的研究与设计,目前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普通的等离激元微纳结构是一种无源被动的器件,其光学特性在设计加工的过程中已经被界定好了,对于同样的输入,输出是固定不变的。这一点极大地限制了其潜在应用,若需要更改输出,则需要制造另一个类似器件,这需要额外时间和成本上的投入。因而催生了一个新的科研方向—可调等离激元光子学。该领域借助于能够对某些激励产生响应的活性介质,在器件制造之后可以实现可重构功能。许多主动可控介质已被用于构建有源等离激元光子学器件,包括半导体、石墨烯、分子机器、弹性聚合物等。这其中,由于双折射效应、低阈值及多驱动方法等特点,液晶(Liquid Crystal,LC)从其它材料中脱颖而出。液晶的双折射区域能够从可见光跨越到微波波段。并且液晶的取向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温度、电场、光波、声波等方法来控制。另外,作为全有机物质,液晶可以大量地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合成。液晶也几乎可以与所有重要的光电材料有效兼容。这些优势使得液晶成为可调等离激元光学器件优质的候选材料。将液晶与表面等离激元器件相结合,我们能够设计出性能更优越的动态可调谐等离激元光学器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的可调谐等离激元波导滤波器,并对其滤波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该滤波器由带有纳米腔的金属-介电层-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结构组成。在纳米腔中填充双折射液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来改变纳米腔的有效折射率,从而使滤波器可调。利用时域耦合模理论(Coupled Mode Theory,CMT)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进一步分析了其可调谐滤波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纳米腔和波导内部损耗的情况下,共振波长随纳米腔折射率的增加而发生线性红移,耦合效率超过65%。这种可调滤波器在高密度集成电路中有许多潜在应用。(2)理论上提出了两种可重构手性超表面吸收器,并对其手性光学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手性超表面吸收器均为MIM结构,能够较强地吸收一种自旋态的圆偏振光,并反射相反的自旋态光,形成较强的圆光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CD)效应。在两种手型超表面结构中,一种是利用内部手性机制,利用双折射液晶作为介电层,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来改变入射光的自旋态,从而改变CD效应的方向及大小。仿真结果表明,当液晶分子从0°重新排列到90°时,CD效应的方向会发生翻转。另一种是通过改变入射光方向的外部手性机制来调整CD效应的大小和方向。我们所提出的手性超表面吸收器设计简单紧凑,有利于集成,可重构的手性吸收器在生物检测/传感、偏振成像和光通信等领域有很多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高源[9](2019)在《矢量光束的高效动态生成及其在光学微操纵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光场振幅、相位、偏振等参数的高效、精确调控,其中矢量光束因其特殊的非均匀偏振态分布特性逐渐成为该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根据矢量光束产生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矢量光束生成方式分为腔内生成与腔外生成两种方式。通过腔内方法产生的矢量光束能量转化效率高,但模式单一固定,无法灵活改变;通过腔外方法,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灵活、动态产生不同模式的矢量光束,但能量转化效率低。本文就如何克服腔外生成方式中能量转化效率低的弊端,如何在腔外生成方式中实现对矢量光场进行振幅、相位、偏振的全矢量任意调控两个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工作:首先,我们提出了两种基于空间光调制器上分屏复用技术的矢量光束高效生成方案。第一种是利用侧向位移分光棱镜进行分束、合束的离轴生成方法。该方法在保证光场调控自由度与调控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矢量光束生成中的分束、合束过程,实现了矢量光束的高效生成,生成效率达30%以上;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偏振分光棱镜的同轴生成方法。在该方法中,我们使用超高清GAEA-2新型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其上共有3840x2160像素、单个像素尺寸3.84微米,可以对入射光进行更为精确的相位调控。我们将偏振分光棱镜放置于一个菱形环路干涉系统中,使得入射的基模光束被偏振分光棱镜分束后,在空间光调制器上进行相位调制,最后再经由同一个偏振分光棱镜合束生成矢量光束。在同轴条件下,我们在实验中生成了经典柱对称矢量光束、多偏振奇点矢量光束以及高阶Poincare球上对应点的椭圆偏振分布等不同类型矢量光束,其中经典径向偏振光的生成效率已达到45%以上。两种新方法与传统的矢量光束腔外生成方法相比,光束产生效率均有数量级上的提高。其次,我们研究了矢量光束在焦场设计中的应用,基于完美涡旋思想与焦场逆向设计方法设计生成了圆形、正方形、“8”字形等具有完美相位梯度的不同类型焦场,并将它们运用到光学微操纵实验中,捕获并驱动直径3.2微米的聚苯乙烯小球沿特定轨迹进行运动。我们通过对正方形、“8”字形焦场中轨道奇点的修正,提高了焦场对粒子操控的稳定性。最后,我们根据已有焦场叁维空间中的标量光束整形技术,独立调控两个偏振正交分量振幅、相位的叁维分布后让两者共线迭加,提出了在焦场叁维空间中的矢量光束整形方法。根据此方法我们在实验中产生了倾斜圆环、叁维阿基米德螺旋线、二维圆环与叁维阿基米德螺旋线嵌套分布等不同类型焦场案例。(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崔文楠,张涛,孙浩,刘石神,黄夏阳[10](2019)在《一种基于DMD的双波段高动态光学仿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波段高速成像载荷半物理仿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双波段复合高动态场景仿真方法,重点解决双波段共轴成像系统在实验室环境下高速仿真的难题,详细论述了系统方案和高帧频驱动实现方法,搭建了光学仿真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实现了可见光和短波红外共轴光学复合仿真,视场20°,复合精度3个像元,8位图像仿真频率为400帧。仿真系统可用于验证光学载荷对目标探测与跟踪的性能,解决外场试验成本高昂的问题,提高光学载荷的技术成熟度。(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动态光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在监测皮肤黑素瘤生长过程中的成像效果。方法将20只4周龄的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6)与对照组(n=4)。实验组:将0.2 mL A375人源皮肤黑素瘤细胞悬液经皮下种植于裸鼠背部;对照组:将等量的培养液经皮下种植于裸鼠背部。自接种后起,每天对裸鼠进行大体观察、小动物高频超声成像以及OCT成像,对所得图像进行量化分析,并记录肿瘤成瘤时间、肿瘤大小、体积、长径、厚径等信息,接种后第24天解剖裸鼠,切取肿瘤块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皮肤黑素瘤接种成功率为87.5%,结果经HE染色证实。OCT比高频超声更早探测到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在高频超声图像中可见点状或带状强回声信号,在OCT图像中出现真皮上层的扁平化,并且在高频超声与OCT中,CNR均逐步增强(P<0.05)。生长曲线图显示,与高频超声相比,OCT对厚径的测量更灵敏,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和OCT可在体监测皮肤黑素瘤的动态发展过程,且在不同发展阶段,成像效果不同。高频超声和OCT在肿瘤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影像学表现,可在研究肿瘤动态发展过程中,对不同影像模态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光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秉尧,张艳婷,林秋萍,王磊,黎思娜.基于空间频域滤波高动态光学投影层析的斑马鱼叁维成像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2].黄云,刘永泓,辛学刚.高频超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可在体监测裸鼠黑素瘤的动态发展过程[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徐伟伟,张黎明,李鑫,杨宝云.基于宽动态目标的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相机在轨辐射定标[J].光学学报.2019
[4].孙佳,李晓婷,张来运,杨磊,李竹林.扩散加权成像与光学成像评价小鼠胃癌移植瘤体内动态变化[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5].曾亚光,罗佳雄,韩定安,熊红莲,王雪花.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英文)[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6].乔凯,黄石生,智喜洋,孙晅,赵明.光学卫星在轨动态场景实时匹配方法及试验[J].中国光学.2019
[7].王德田,吕恒星,高鹏,李生福,朱礼国.利用近红外扩散相关谱同时测量生物样品光学特性和动态特性[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8].尹胜涛.基于液晶的动态可调谐等离激元光学器件设计[D].山东大学.2019
[9].高源.矢量光束的高效动态生成及其在光学微操纵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9
[10].崔文楠,张涛,孙浩,刘石神,黄夏阳.一种基于DMD的双波段高动态光学仿真技术[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