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样论文_张鹏,梁励玮,陈昕薇,任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浆细胞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胞,树突,肿瘤,免疫,膀胱,尿路,病理。

浆细胞样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梁励玮,陈昕薇,任勇[1](2019)在《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尿路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上皮癌(plasmacytoid/signet-ring cell urothelial carcinoma,PU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病例进行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74岁,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成片、浸润性生长,侵及膀胱壁平滑肌组织,瘤细胞间缺乏黏附性,细胞往往单个散在、孤立性存在,也可形成松散的巢团或条索样结构,肿瘤细胞核偏位,胞浆丰富嗜酸性,类似浆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表达尿路上皮相关标记物GATA3、P63、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7、Uroplakins和浆细胞标记物CD138。结论尿路PUC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细胞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临床预后差,应与普通尿路上皮癌及其他变异型相区别,避免因误诊而影响治疗。(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陆云龙,邱晓妹,徐如意,李杰[2](2019)在《Vimentin阳性的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版 WHO 分类中将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分为不同亚型[1],其中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lasmacy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PUC)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罕见尿路上皮癌亚型,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约100例,但PUC通常不伴有Vimentin阳性表达。本文报道一例Vimentin阳性的PUC,推测Vimentin阳性可能提示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讨论其临床病理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晶,李艳秋,黄长征[3](2019)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叁例临床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武汉协和医院收治的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3例临床病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3例患者(男2例,女1例)均以皮肤表现为首发症状,表现为淡红色丘疹、结节、斑块,组织病理均显示真皮及皮下可见弥漫浸润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可见核分裂象,表皮未受累;免疫组化显示CD4,CD56,CD123均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悦昕,陈喜雪[4](2019)在《自行消退的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报告1例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女,33岁,孕32+1周。全身多发紫红色结节及斑块1个月,无痛痒,外周血WBC及单核细胞均增多。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散在紫红色结节及斑块,表面光滑,质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全层胶原束间单个核细胞浸润,可见核异形。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Ⅱ级,粒系0.27,红系0.29,单核细胞比例偏高,原幼单细胞占0.31,可见Auer小体。外周血涂片:单核细胞比例偏高,可见中幼粒细胞。免疫组化示CD56(+)及CD4部分(+)。诊断: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未行任何治疗,剖宫产后皮损、血象及骨髓象均暂时好转。3个月后病情复发,进展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液科行CLAG方案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枫,左英熹,陆爱东,王峰蓉,张乐萍[5](2019)在《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5例病例系列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BPDCN患儿,截取患儿的一般资料、起病年龄、确诊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和随访资料。结果 5例BPDCN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2例,女3例,诊断年龄8~14岁。中位随访时间37(15~51)月。5例患儿起病时均有皮肤受累,皮肤外受累器官包括肝脾、淋巴结、椎体、外周血,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5例患儿均经皮肤或骨髓病理检查确诊,均表达CD4、CD56和CD123,均无特异性基因表达,1例染色体核型检测异常。诱导化疗采用ALL或NHL方案,均诱导缓解,2例NHL方案巩固化疗中出现局灶复发。5例患儿后续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无病存活4例,1例为治疗相关死亡,5例患儿均无疾病相关死亡。结论儿童BPDCN临床侵袭性弱于成人,诱导化疗敏感,后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桑书军,胡蕊,张欢欢,毕富赫,李颜君[6](2019)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常累及皮肤、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预后极差~([1])。该肿瘤于1994年被ADACHI等~([2])首次报道,曾被命名为自然杀伤细胞肿瘤等多种名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对该肿瘤的分类(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周蓓蓓,闫敢,李明,李海,张智弘[7](2019)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BPDC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38岁和71岁。前者就诊时全身多发性皮肤病损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表面呈淡红色至紫红色的斑疹、斑块和皮下结节;另1例无皮肤病损,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组织形态学显示,真皮和皮下及淋巴结内可见小~中等大小幼稚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化:前者肿瘤细胞CD123、CD4、CD56、CD43和TdT(+);后者肿瘤细胞CD123、CD4和CD43(+),CD56和TdT(-)。结论 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常见皮肤累及,其次为骨髓、外周血以及淋巴结。该病预后差,应注意与其他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相鉴别。(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吴彦龙,傅斌,朱科,黄铭川,贺伟航[8](2019)在《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62岁,因"尿频2个月余,加重3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症状,伴尿痛,夜尿增多,偶见肉眼血尿,期间一直在外院予抗炎等处理,3周前上诉症状加重。患者既往身体状况一般,高血压病史12年,吸烟史40余年。查体:双肾区无明显隆起,未触及包块,双肾区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双输尿管走行区及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未触及包块。CT示:双肾盂及双侧输尿管扩张积水,其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膀胱壁增厚,以后壁及两侧壁增厚显着,增厚(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程炜[9](2019)在《233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系统性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血液系统肿瘤,常以频繁的皮肤受累为首发特征,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预后不良,由于该病发病率低,目前缺乏前瞻性数据支持治疗选择及预后模型。研究目的:总结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索年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对预测BPDCN患者生存结局及复发的作用,用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期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加深我们对BPDCN这种罕见恶性肿瘤的了解。研究对象与方法:我们在Pubmed数据库对BPDCN病例报道进行系统性检索,最后筛选出18篇文献共报道BPDCN病例233例,其中41例未成年患者(≤18岁),192例成年患者。通过筛选已报道的BPDCN病例,回顾性分析比较成年组和未成年组BPDCN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治疗方案的反应,生存结果和疾病预后。结果:(1)在诊断时BPDCN患者受累器官的分布在未成年和成年患者中存在差异:皮肤病变(70.73%vs 87.50%,P=0.007)在成年患者中更常见,无皮肤表现仅累及血液器官(26.38%vs 11.46%,P=0.010)在未成年患者中比例更高。血液器官的受累提示更差的预后(P=0.032)。(2)比较不同的化疗方案的完全缓解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化疗方案高于急性髓性白血病方案(85.92%vs 58.06%,P=0.002)和淋巴瘤化疗方案(85.92%vs 63.93%,P=0.003)。(3)年龄是独立影响预后的因素:与成年患者比较,未成年患者对治疗的完全缓解率(89.19%vs 59.76%,P<0.001)、中位总生存时间(24[2-156]月vs12[1-82]月,P<0.0001)明显优于成年患者,复发率(18.19%vs 94.90%,P<0.001)明显低于成年患者。(4)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可以增加成年患者平均总生存(OS)时间(ALL-Like vs HSCT方案OS比较:24月vs 40月,P=0.0111),但在未成年患者中未明显受益(P=0.9629)。结论:(1)对成年和未成年BPDCN患者,ALL-like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于AML和淋巴瘤化疗方案。(2)自体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改善成年患者的生存预后,优先推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未成年患者初次缓解后不推荐立刻移植。(3)年龄为BPDCN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成年患者的预后远差于未成年患者。(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谭洋,杨佳然,陈庆圆,张新华[10](2019)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造血前体细胞恶性肿瘤,常以皮肤受累起病~([1])。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专家将其作为一种单独类型归入急性髓系白血病及相关前体细胞肿瘤类别中~([2])。本文报道1例BPDCN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左腰部皮肤包块半年并渐增(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浆细胞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版 WHO 分类中将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分为不同亚型[1],其中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lasmacy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PUC)是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罕见尿路上皮癌亚型,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约100例,但PUC通常不伴有Vimentin阳性表达。本文报道一例Vimentin阳性的PUC,推测Vimentin阳性可能提示患者具有更差的预后。讨论其临床病理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浆细胞样论文参考文献

[1].张鹏,梁励玮,陈昕薇,任勇.膀胱浆细胞样/印戒细胞尿路上皮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

[2].陆云龙,邱晓妹,徐如意,李杰.Vimentin阳性的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3].张晶,李艳秋,黄长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叁例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

[4].张悦昕,陈喜雪.自行消退的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

[5].张枫,左英熹,陆爱东,王峰蓉,张乐萍.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5例病例系列报告[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9

[6].桑书军,胡蕊,张欢欢,毕富赫,李颜君.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报道[J].检验医学.2019

[7].周蓓蓓,闫敢,李明,李海,张智弘.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8].吴彦龙,傅斌,朱科,黄铭川,贺伟航.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9

[9].程炜.233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系统性回顾[D].南昌大学.2019

[10].谭洋,杨佳然,陈庆圆,张新华.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J].肿瘤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转染Adxsi-CMV-Pdx1联合细胞因子诱导人...浆细胞样分化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瘤细胞大都有明显的浆细胞样特...肿瘤细胞为单一小圆核细胞,偶可见浆肠道MALT型淋巴瘤伴明显浆细胞样浆细胞样细胞,间质大量黏液

标签:;  ;  ;  ;  ;  ;  ;  

浆细胞样论文_张鹏,梁励玮,陈昕薇,任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