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纯钛种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干细胞,疏水,骨髓,生物学,纳米,孔隙。
纯钛种植体论文文献综述
何福明[1](2019)在《纯钛种植体表面掺锶微纳米表面的制备和生物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纯钛种植体表面掺锶微纳米表面的制备、表征,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如正常兔子、骨质疏松兔子的动物实验以及老年大鼠动物模型的实验均证实掺锶表面可以促进新骨形成、种植体与骨组织直接接触率,以及抑制成脂作用。(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9)
许锦心,伍倩琪,黄丹丹,陈国栋[2](2019)在《淫羊藿苷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对喷砂大颗粒酸蚀纯钛种植体骨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研究淫羊藿苷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对喷砂大颗粒酸蚀纯钛种植体骨整合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卵巢获得骨质疏松模型,植入喷砂大颗粒酸蚀纯钛种植体后,用淫羊藿苷作用去势+淫羊藿苷组,等量生理盐水作用假去势组和去势组,观察测量种植体骨结合率、种植体螺纹区骨面积、松质骨区骨量。结果:叁个月后淫羊藿苷组和去势组与假去势组相比,体重具有显着差异。种植体植入后1个月,淫羊藿苷组种植体骨结合率、种植体螺纹区骨面积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有显着差异。植入后2个月、3个月,淫羊藿苷组种植体骨结合率、种植体螺纹区骨面积、松质骨区骨量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具有显着差异。结论:在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淫羊藿苷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与雌激素相近,能够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种植体螺纹区骨面积、宽度和骨板节,降低松质骨区骨量,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对喷砂大颗粒酸蚀纯钛种植体骨整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常尧仁[3](2018)在《纯钛及钛锆合金种植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纯钛(cpTi)种植体在口腔种植领域应用最为广泛,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钛锆合金(TiZr)作为一种新型合金材料,可有效弥补纯钛种植体的不足,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旨在系统地评估Ti及TiZr种植体(TiSLA,TiSLActive,TiZrSLA和TiZrSLActive)理化性能的差异对种植窝洞来源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通过喷砂酸蚀(Sandblasting and Acid-etching SLA)或亲水性喷砂酸蚀(Hydrophilic Sandblasting and Acid-etching SLActive)处理方式对IV级Ti和TiZr(13-17%Zr)合金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得到4种表面处理材料(Ti_(SLA),Ti_(SLActive),TiZr_(SLA),TiZr_(SLActive))对应于市售的SLA?,Roxolid?SLA?,SLActive?和Roxolid?SLActive?种植体表面材料(Institute Straumann AG,Basel,Switzerland)。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学显微镜(AFM),光学轮廓仪,亲水角,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以及拉曼光谱分析种植体表面特性,并分离培养种植窝洞来源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观察不同种植体表面对hBMSCs黏附,增殖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Ti_(SLActive)及TiZr_(SLActive)组表面接触角分别1.6+0.3 °和1.5+0.20 °,Ti_(SLA)及钛TiZr_(SLA)接触角分别为101.4+4.6 °和96.2+3.0 °。扫描电镜显示Ti_(SLA)及钛TiZr_(SLA)表面的纳米突起较少甚至缺如,Ti_(SLActive)及TiZr_(SLActive)表面的纳米突起则相对较多;Ti_(SLActive)表面纳米突起直径小且相对密集,TiZr_(SLActive)表面纳米突起直径大且相对分散。光学轮廓仪及AFM显示Ti_(SLActive)及TiZr_(SLActive)表面粗糙度均显着当大于Ti_(SLA)及钛TiZr_(SLA)(P<0.05)。拉曼光谱分折可见Ti_(SLA)表面仅存在非结晶型Ti0,而另3组均可见金红石型TiO_2特征峰,但表现为横向不均匀性,在拉曼位移610 cm~(-1)后4组拉曼光谱相似。亲水性喷砂酸蚀(SLActive)相比于喷砂酸蚀(SLA)表面具有更大的表面能与润湿性,且更能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以及成骨分化。结论:由于理化性能的差异,与SLA表面相比,SLActive表面对hBMSCs的生物学行为具有更为显着的影响。而Ti_(SLA)与TiZr_(SLA)以及Ti_(SLActive)与TiZr_(SLActive)之间并未表现出差异。(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12-01)
梅双,刘晓琳,张晓燕,董福生[4](2018)在《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对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研究纯钛种植体表面喷砂-酸蚀(SLA)+生物矿化处理对骨结合和骨诱导能力的影响。研究方法:对纯钛表面进行SLA预处理,使用模拟体液(SBF)进行生物矿化处理,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矿化表面种植体并将其植入成年beagle犬下颌骨内,采用金属-骨组织联合磨片技术制备硬组织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计算骨矿化沉积率,硬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界面成骨情况,测量并计算骨结合指数和种植体周围骨钙化面积百分率。研究结果:SLA处理种植体表面可见网状多级孔洞结构,SLA+生物矿化处理形成大面积球状沉积物,动物实验示,生物矿化处理种植体表面的成骨方式为双向成骨,荧光标记和硬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测量结果显示种植体周围矿化沉积率、骨结合指数、种植体周围骨钙化面积百分率均高于其他组(P<0.01),新骨形成量最多,骨结合形成最快。研究结论:SLA+生物矿化处理纯钛种植体表面可促进骨结合、增加骨结合力。(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张雪健,邓悦,赵保东[5](2018)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微弧氧化处理纯钛种植体与喷砂酸蚀表面粗糙度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微弧氧化工艺(MAO)过程处理时间的控制,获得不同样本种植体,并与喷砂-酸蚀处理表面对比,观察其粗糙度差异。方法将50颗纯钛种植体随机分为A,B,C,D,E 5组,其中A,B,C 3组分别以MAO处理10min,20min,30min,D组进行喷砂-酸蚀处理,E组保留光滑机械表面,对样本进行表面粗糙度对比分析。结果 5个实验组的粗糙度值(Ra)分别为:1. 2818±0. 0410,1. 3560±0. 0437,1. 4930±0. 0478,2. 0116±0. 0323,0. 4410±0. 0065. A,B,C 3组两两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0. 01),C组Ra值最高。但与喷砂酸蚀表面粗糙度仍有差异。结论一定时间范围内MAO处理纯钛种植体表面粗糙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潍坊医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戴振宁[6](2018)在《3D打印多孔纯钛拟牙根种植体的制备和部分性能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口腔种植体作为一种颌骨内植入物,需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临床目前常用的纯钛种植体多为近似圆柱体的致密结构,一方面在后牙区即刻种植时,传统种植体因不符合拔牙窝的形状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另一方面传统种植体的纯钛结构较为致密,弹性模量远高于人体颌骨组织,在牙合力负载时容易出现应力屏蔽效应,长期以往容易造成周围颌骨吸收,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本研究拟利用3D打印技术,针对多牙根拔牙窝的形态特点,个性化定制可以弥补传统种植体缺陷的即刻种植体,通过有限元分析实验和部分体外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该新型种植体的性能特征。研究方法:(1)对患者的牙CBCT影像数据进行分离重建,得到与患者拔牙窝形态相符的叁维模型。在此叁维模型基础上设计种植体的多孔结构以及基台结构,并为多孔结构设置3种不同的孔隙率,分别为30%、50%、70%。(2)通过有限元分析实验分析在120.66N,垂直向加载。120.66N,颊舌向15°加载的工况条件下,3种不同孔隙率的多孔拟牙根种植体的应力分布以及周围松质骨、密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3)利用3D打印技术选择纯钛材料制作该种植体,并进行表面酸蚀喷砂处理。将3种不同孔隙率的多孔拟牙根种植体与人成骨样细胞MG63进行体外共培养,通过细胞毒性实验、DNA含量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qRT-PCR检测分析比较3种不同孔隙率种植体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多孔拟牙根种植体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模拟口腔受力条件下(F = 120.66 N,垂直加载/颊向15°加载/舌向15°加载)3种孔隙率种植体的应力分布总体较为平均。种植体弹性模量值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70%孔隙率种植体的弹性模量最接近颌骨组织。同时,松质骨的应力值随着种植体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70%孔隙率的种植体周围松质骨应力最小。体外生物相容性检测显示种植体不具有细胞毒性。人类成骨样细胞MG63在3种孔隙率种植体上均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效果。其中70%孔隙率种植体上的DNA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分化相关基因(OCN、OPN、Runx2、Col-1)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另外2种孔隙率的种植体(p<0.05)。研究结论:3种孔隙率的多孔拟牙根的种植体模型均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且种植体的孔隙率越高,周围松质骨应力越小,70%孔隙率种植体的弹性模量更接近人体颌骨组织。体外生物相容性测试显示,酸蚀喷砂表面处理的3D打印纯钛材料没有细胞毒性。MG63人成骨样细胞种植体能有效地粘附、增殖、分化,其中70%孔隙率的种植体更有利于MG63细胞的富集,具有更加优秀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14)
马瑞,高勃,吴江[7](2017)在《纯钛种植体表面新型复合涂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效应影响的体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初步评估新型钛种植体复合涂层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以包载rhBMP-2,SDF-1和OPG的双层纳米微球为基础,采用振荡渗涂交联法在微弧氧化纯钛表面构建新型功能性复合涂层。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与不同试件(新型钛种植体涂层试件、微弧氧化涂层试件、光滑纯钛试件)共培养,分别采用ALP染色、定量分析以及茜素红染色评估各组试件对BMSC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ALP染色结果显示:光滑组染色最浅,微弧氧化组与涂层组染色较深,且涂层组染色略深于微弧(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7-10-22)
张晶,杨国利,王慧明[8](2017)在《纯钛表面载LAMA3涂层在种植体-牙龈生物学封闭形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种植义齿要在口腔环境中获得长期的稳定,不仅需要稳固的种植体-骨整合,种植体-牙龈上皮结合界面作为生物屏障在抵御病原体入侵中也极为重要。与天然牙-结合上皮界面相似,种植体周围上皮主要依靠内基板和半桥粒附着在种植体表面。内基板中的重要组(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7-10-13)
周宏志[9](2017)在《种植体纯钛表面改良微弧氧化膜层对骨组织生物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20世纪60年代Branemark教授提出种植体“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理论,首次进行了人工种植牙的修复并且获得成功,为现代口腔种植奠定理论基础。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牙列缺失和牙列缺损的患者在有关种植牙修复方面的选择越来越被认可,从而使得种植体的运用在口腔临床医学中越来越得到普及。随着口腔种植技术发展逐渐成熟,由此而带来的是纯钛种植体表面处理工艺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越趋成熟。纯钛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因为经过种植体表面改性后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粗糙度、亲水性的表面膜层,但纯钛在常温下形成的钝化膜却不能提升骨整合作用,也达不到缩短骨整合的时间的目的。因此临床上为使种植体表面获得良好的有利于骨结合的表面活性,通常需要对种植体进行表面改性。以便获得更高的骨结合比率以及骨结合面积。种植体表面特性受到亲水性、表面形态、粗糙度、表面能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也是影响种植体-骨结合生物学过程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40年中,纯钛种植材料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无论在生物安全性还是长期稳定性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得到验证,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微弧氧化(Micro-arcOxidation,MAO)是阳极氧化技术的一种,通过调解电压电流可以改变表面微孔孔径的大小和膜层厚度,可形成微米级和纳米级的多微孔结构,进而形成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表面能、粗糙度的微弧氧化陶瓷膜,这种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的表面结构有利于成骨细胞的接触、铺展和增殖,进而促使新骨在种植体表面的沉积。20世纪30年代初期,有研究者成功的将微弧氧化表面应用于口腔种植体的表面改性处理上。研究者们将MAO改性后的种植体与未处理组植入犬的下颌骨相比较可知:MAO组能够明显提升种植体周围的骨再生以及内植物一骨组织的界面稳定性能力。相似的研究也证实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结合强度经MAO技术改性后显着提高,同时证实亲水性表面能促进细胞早期的理化黏附,从而进一步探讨成骨细胞在亲水性表面的增殖、分化,这些生物学行为的表达以及其具体的成骨机制为骨结合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也有研究证实,较高种植体的成功率有赖于种植体的表面粗化和化学表面改性。微米级和纳米级表面结构特性是种植体表面粗化后的主要形貌,骨和种植体的机械嵌合力的提升取决于微米级形貌;而对于影响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周围骨与种植体的结合则取决于纳米级形貌。有研究指出,纳米级形貌进一步发挥生物学活性是在微米级形貌提供的机械嵌合力的基础上,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普遍认为微米级与纳米级形貌结合更有利于种植体的骨结合这一观点。使用四硼酸钠作为电解液,通过微弧氧化技术而获得的具有微纳米双层结构的“脑回形”形貌TiO2膜层。有研究者已经证实该多孔氧化膜微观形貌由微米级沟槽和纳米级孔洞组成,且分布均匀,内应力较小,膜层界面结合强度高,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呈现出典型的微纳米双重结构特征,而且膜层微观裂纹相对较少。相比传统火山口形貌微弧氧化膜层具有超强的亲水性。为了兼顾氧化膜的亲水性和结合力,在膜层形成过程中未使微米级沟槽布满整个表面,亦未使纳米级孔洞生长过多过深。二氧化钛具有叁种同质异相体,它们分别是锐钛矿相、金红石相和板钛相,本文制备的TiO2膜层属于金红石相,锐钛矿相含量较少。也有研究表明:Ti-OH集团在微弧氧化膜表面形成,Ti-OH集团在金红石相要比在锐钛矿相含量较多,所以更能激发羟基磷灰石的形成,促进了成骨。本文侧重于经微弧氧化技术入手,制备具有微米级和纳米级孔径的不同于传统火山口形貌的具有“脑回形”形貌的TiO2膜层,通过对这样膜层的制备和论证,探讨其与骨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与众所周知的SLA表面形貌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证明此种新型种植体能够加速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缩短种植义齿的修复时间;增加种植体与骨结合面积,构建种植体表面功能性牙周组织,延长种植义齿的使用时间,为新型种植体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有良好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前景。研究目的以四硼酸钠微电解液,通过微弧氧化技术,调节电解液参数,制备具有微纳米级别的“脑回形(cortex-like)”形貌二氧化钛(TiO2)膜层。并通过动物实验在兔股骨髁部植入种植体来评价具有“脑回形(cortex-like)”形貌的二氧化钛(TiO2)膜层的骨-种植体结合的能力。从而评价具有新型微弧氧化表面形貌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内容1.将纯钛制作成小钛片,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微弧氧化法制备的具有“脑回形”形貌的表面MAO(cortex-like)、大颗粒喷砂酸蚀SLA表面)处理的纯钛片的表面理化性质,从而评价具有“脑回形(cortex-like)”形貌的微弧氧化处理方法作为种植体表面处理方法的可行性。2.设计制作螺纹型种植体,进行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分别将MAO(cortex-like)、SLA处理方法处理的种植体植入兔了一股骨髁部,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Micro-CT检测,从而检测“脑回形”形貌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作为种植体表面处理工艺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3.通过动物实验对比具有“脑回形”微弧氧化膜MAO(cortex-like)和SLA表面种植体螺纹内的新骨骨量形成情况(包括:骨结合率(BIC%)、骨结合面积(BA%)、骨矿化率测定(MAR)),检验微弧氧化膜的骨引导性能。从而检验微弧氧化膜MAO(cortex-like)处理的种植体在活体内的骨结合情况。第一部分两种表面处理纯钛试样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材料和方法将生物医用TA2纯钛棒用数控线切割机床CNC经过粗车和精车,磨削和加工,制成直径20mm、厚度为1mm纯钛圆片样品,用200~800目碳化硅砂纸逐级打磨,随后分别依次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荡洗各20分钟,室温下干燥后分组,再分别进行微弧氧化MAO(cortex-like)和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SLA)。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各组钛片表面微形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检测钛片表面晶相结构,X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EDS)检测钛片表面相对元素含量,DektakXT台阶仪(探针式表面轮廓仪)检测其粗糙度Ra和Rq,用OCAH200型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样品表面接触角并用Owens二液法计算表面能。结果1.扫描电镜下SEM两组钛表面的表面性质:“脑回形”微弧氧化表面(MAO cortex-like)TiO2膜层,该多孔氧化膜微观形貌由微米级(3~5μm)沟槽和纳米级(80~200nm)孔洞组成,且分布均匀,呈现出典型的微纳米双重结构特征。SLA组呈现波浪状形貌,大小为30X40μm,SLA组微坑由2~5μm大小构成,喷砂与酸蚀过程分别在样品表面形成一级孔洞(10~40μm)和二级孔洞(2~3μm),从而构成了双重结构,增加了样品表面的比表面积。2.表面粗糙度Ra和Rq值:微弧氧化组MAO(cortex-like)Ra值1.09μm,Rq值1.40μm,对照组SLARa值1.25μm,Rq值1,72μm,统计学分析表明,无显着性差异,P>0.05。3.X射线能谱仪(EDS)表明:SLA表面只有Ti元素,微弧氧化形成了氧化膜,因而有大量O元素存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可知:微弧氧化表面MAO(cortex-like)样品表面主要由Ti02(金红石相)组成,只含有少量锐钛矿相,SLA表面只检测到Ti元素。第二部分两种种植体表面处理后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M i cro-CT分析材料和方法将纯钛棒通过数控机床加工成为规格Φ3.3 × 10.0mm螺纹型种植体,共计36颗。实验组为微弧氧化组MAO(cortex-like)18颗,对照组为SLA设计18颗(喷砂+酸蚀),将处理后的种植体分别在丙酮、无水乙醇、去离子水中超声荡洗10分钟,放置于去离子水中存储,干燥,包装,采用25.0kGy γ射线消毒12h备用。将所有种植体分别植入18只新西兰兔的股骨髁部,分4周组和8周组,所有兔子均给予茜素红和钙黄绿素进行双色示踪标记,手术后每组有2只兔子死掉,其余兔子的精神状态良好,无创口裂开、炎症、感染等的发生。有效种植体数目为每组14颗(MAO=14,SLA=14),共计28颗。在术后4周和8周分两次分别处死7只实验动物,处死前第13和14天,连续2d皮下注射茜素红(30mg/kg),处死前第3和第4天皮下注射钙黄绿素(5mg/kg),进行双色荧光标记。Micro-CT检测:截取含种植体的股骨髁部标本2cmX2cmX2cm。修整后以0.9%生理盐水冲洗,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液固定,Micro-CT(MicroXCT-400,Xradia,USA)的工作条件如下:360°旋转,电压80V,功率8W,曝光时间4s,分辨率18.7um,厚度26.5 um,固定在10%甲醛中对2组的带种植体骨块样本逐一扫描,进行叁维重建。选择感兴区域内(region of interesting,ROI)的连续100张(高度2mm)重建影像以DICOM格式导出数据并使用CTAN软件进行分析。确定为沿种植体轴向半径1.5mm的圆圈,分析骨小梁形态学参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测定数据均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检验标准为0.05,P<0.05被认为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结果感兴区域为种植体周围的松质骨区域,两种植体的横截面及纵截面的Micro-CT剖面图可见:实验组MAO(cortex-like)4W时骨小梁附着更为致密,有明显的骨结合,SLA组相对而言骨小梁较细小,稀疏,骨结合较少,8W时两种处理方法均可见到粗大,致密骨小梁形成,可见明显骨结合,骨小梁参数分析如下:随着愈合周期的延长,种植体周围新骨沉积率有增高的趋势,MAO组和SLA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值,骨小梁数量(Tb.N)均增加,骨比表面积BS/BV,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值下降,第4周时,BV/TV,SMI,BS/BV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BV/TV,Tb.N,Tb.Sp,BS/BV,值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AO高于SLA组,其他4W及8W形态学参数组内,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充分说明具有“脑回形”微弧氧化表面(MAO cortex-like)的种植体在早期诱导骨结合上具有一定的作用。第叁部分种植体-骨整合界面的荧光标记测量及组织学分析材料和方法骨矿化率测定(MAR):将样本骨块固定、脱水、做塑料两次包埋后,带种植体骨块做切片,荧光显微镜(OLYMPUS BX51)下观察双色荧光标记,使用随机软件DP2-BSW将两种荧光图片呈现在一张图片上,Image 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照片上螺纹及其周围红色荧光标记线外缘(茜素红)与绿色荧光标记线外缘(钙黄绿素)之间的最大距离,测量5次取平均值,再按公式计算:骨矿化速率(Mineral Apposition RatesMARμm/d)=双色荧光带间距/10.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定量学分析:进行双色荧光标记检测之后,再将样本通过甲苯胺蓝进行染色,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微弧氧化(MAO cortex-like)与SLA组表面的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成骨状况,通过计算种植体与骨组织接触的百分率来评估骨结合BIC%情况,使用EXAKT300CP切片机(德国)切割出厚度150-200 μm的骨磨片,再使用EXAKT400磨片机(德国),逐级磨至30 μm厚的磨片,甲苯胺蓝染色10分钟,光学显微镜(OLYMPUS BX51)下分别拍摄10倍、40倍/50倍、100倍、200倍图像,应用IPP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骨-种植体结合率(BIC%)和新骨形成面积(BA%)。骨-种植体结合率(Bone-implant contact,BlC)=(骨-种植体接触长度/种植体总长度)x1 00%;种植体周围骨面积(Mineralized bone area,BA)=(螺纹内骨面积/螺纹内总面积)x100%。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测定数据均采用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标准为0.05,P<0.05被认为统计学上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骨矿化沉积速率(MAR)的检测:骨矿化速率(μm/d)=双色荧光带间距/10(天)。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脱钙含种植体骨磨片可见,茜素红标记带为红色条带,钙黄绿素标记为绿色条带。4周组,实验组双色荧光带较粗,绿色条带与种植体接触。MAO(MAO-cortex-like)组荧光矿化速率为(4.22 ± 1.27)μm/d。对照组SLA双色荧光带较细,绿色条带尚未接触种植体,间距较实验组近,荧光矿化速率为(3.99 士± 0.85)μm/d。经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实验组的矿化速率高于对照组(P=0.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周组,实验组MAO(MAO-cortex-like)和对照组SLA的矿化速率分别为(5.11 ± 1.14)m/d和(4.17 ± 1.17)μm/d(P=0.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可见红色和绿色荧光接触种植体。充分说明:具有超亲水性种植体的微弧氧化表面主要作用表现在成骨早期增加成骨细胞对种植体表面的粘附从而新生骨质,对新骨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对成骨中后期的骨矿化速率无明显的影响。充分说明MAO(cortex-like)具有与SLA 一致的成骨效果。2.骨结合率(BIC%和骨接触面积BA):经甲苯胺蓝染色可知:新形成的骨质为深蓝色,4W时,MAO(cortex-like)组:新生骨小梁较细长,可见新生骨小梁不仅沿着种植体螺纹腔斜壁爬行,在离基骨远的螺纹腔凹槽底壁,也有较多新骨生成,接触成骨较SLA组更明显.SLA组可见种植体表面有少量新骨生成。8W时MAO(cortex-like)组和SLA组种植窝骨壁均可见大量新形成的哈弗氏系统,接触成骨和距离成骨非常明显,骨小梁比8W时明显增粗.3.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4W时的实验组(MAO)和对照组(SLA)的BIC%(51.16%vs48.61%)(P=0.253)和BA%(38.04%vs36.93%)(P=0.458)相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W时实验组(MAO)和对照组(SLA)BIC%(63.24%vs55.99%)(P=0.065).和 BA%(49.43%vs44.42%)(P=0.335)的差距缩小,但相比较P>0.05.MAO(cortex-like)组骨结合指数以及骨结合面积高于SLA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骨皮质区4W时的实验组(MAO)和对照组(SLA)的 BIC%(56.57%vs52.63%)(P=0.197)和 BA%(24.78%vs 23.12%)(P=0.208)相比较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W时实验组(MAO)和对照组(SLA)BIC%(61.00%vs58.70%)(P=0.229).和 BA%(35.86%vs34.24%)(P=0.499)的差距缩小,但相比较 P>0.05.MAO(cortex-like)组骨结合指数以及骨结合面积高于SLA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脑回形”微弧氧化膜层能够在早期促进骨结合,新骨形成;这与骨矿化沉积率MAR验证结果相一致,也说明MAO(Cortex-like)在早期诱导成骨上可以达到与SLA 一致的骨结合效果。结论1.从仿生学角度提出了超亲水性微纳米双重结构膜层设计思想,并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金属表面成功制备出具有超亲水性的微纳米双重结构的Ti02膜层,这对于生物医用钛材料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工程价值。2.模拟苔藓叶子的表面结构,设计并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高粗糙度)的微纳米双重(或多重)结构的TiO2膜层,扫描电镜可见:由微米级(3~5 μm)沟槽和纳米级(80~200nm)孔洞组成,具有类似苔藓的仿生结构,且分布均匀,属于典型的微纳米双层结构,膜层的横截面可见内部管道交通支。所以具有极好的亲水性,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3.提出了一种关于微纳米双重结构的TiO2膜层的微弧氧化形成机制,这对于丰富和完善微弧氧化膜形成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为主动控制微弧氧化膜层的微观形貌提供理论指导。将螺纹型种植体的表面制备成这种具有微纳米双重结构的膜层(大脑皮质样形貌)的种植体,并植入动物体内,观察种植体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形成。4.对具有“脑回形”表面的(Cortex-like)种植体植入后进行双荧光标记(茜素红和钙黄绿素),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具有“脑回形”表面的(cortex-like)种植体早期的成骨效果明显,新骨形成显着,BIC%和BA%统计学显示与SLA相比较均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实验证明:无论在早期还是后期“脑回形”微弧氧化膜层均可以达到与SLA相似的骨整合效果.(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9-10)
吴玉禄[10](2017)在《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形态优化设计与制备及其理化特性和骨整合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种植体是直径小于3.0mm的种植体,主要用于解决缺牙区近远中距离较小,或颊舌向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修复需求。微种植体修复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不适感低等优点。然而,微种植体的成功率较低,五年成功率约为83.9%-89%。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纯钛微种植体的机械强度低,在行使咀嚼功能时,折断风险较高;微种植体表面积小,与骨组织接触面积小,骨结合强度低,造成微种植体的松动和脱落。因此,提高微种植体的机械强度、增加其骨接触面积是解决微种植体临床应用受限的关键问题。晶粒细化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等通道挤压技术是细化晶粒的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使用等通道挤压技术制备超细晶纯钛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微种植体的螺纹形态进行优化增加其骨接触面积,然后制备出优化形态的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对其破坏强度、疲劳强度及耐腐蚀性能等理化性能进行研究,最后将微种植体经表面处理后植入兔股骨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对其周围骨组织形态、骨整合性能及骨结合强度进行分析,为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共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形态优化设计及制备1.超细晶纯钛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室温下,对粗晶纯钛进行四道次BC路径等通道挤压处理,挤压速度4mm/min,然后观察其微观组织结构并测试其力学性能。透射电镜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超细晶纯钛材料的晶粒细化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0nm。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细晶纯钛的维氏硬度由粗晶纯钛的1499MPa提高为2488MPa,拉伸和压缩屈服强度分别为682MPa和700MPa,较粗晶纯钛的拉伸和压缩屈服强度分别提高51%和53%,同时保留了粗晶纯钛良好的延伸率和弹性模量。2.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形态优化设计及制备使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对直径2.5mm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的螺纹高度和距离进行双变量优化,以微种植体的表面积、周围骨组织中的最大等效应力以及微种植体强度值预判等因素确定优化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微种植体的螺纹形态对周围骨组织应力及骨接触面积具有明显影响。当螺纹高度为0.3mm,螺纹距离为0.67mm时,微种植体周围皮质骨和松质骨上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分别下降28%和33.1%,微种植体骨接触面积增加了19%,且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强度预估值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然后,使用数控机床制备出精度符合研究要求的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第二部分: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理化性能的研究1.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破坏强度实验按照ISO14801种植体破坏强度实验标准,制作破坏强度实验装置。在微种植体上加工钴铬合金冠,冠的旋转中心与模拟骨水平面距离为11mm,载荷方向与微种植体长轴夹角为30°。研究结果表明,直径2.5mm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的破坏强度值为327.85±21.18N,显着大于粗晶纯钛微种植体对照组的破坏强度值197.39±11.49N,强度值提高66%。使用超细晶纯钛制作微种植体能够显着提高微种植体的机械强度。2.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疲劳强度实验按照ISO14801种植体疲劳强度实验标准,对微种植体的疲劳强度进行测试,载荷施加形式为正弦曲线,最小载荷为最大载荷的10%,加载频率为10Hz。结果表明,超细晶纯钛和粗晶纯钛微种植体载荷循环数为106次时的载荷值分别为150N和90N,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的疲劳强度明显优于粗晶纯钛微种植体,其疲劳强度能够满足临床修复要求。3.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材料耐腐蚀性能实验在不同p H值和氟离子浓度下,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超细晶和粗晶纯钛的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等耐腐蚀性能参数进行测试,并对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进行观察。腐蚀电流和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在中性唾液环境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两种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下降,超细晶与粗晶纯钛的耐腐蚀性能相似。在酸性唾液环境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两种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下降,高氟离子浓度时,超细晶纯钛的耐腐蚀性能优于粗晶纯钛。腐蚀形貌和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晶纯钛表面的腐蚀产物少于粗晶纯钛。4.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材料表面处理后的形貌特征按照课题组优化的喷砂酸蚀参数对超细晶和粗晶纯钛进行表面处理。喷砂处理使用Al2O3颗粒,压力为0.6MPa,距离10mm,时间15s;酸蚀处理使用混合酸,酸蚀温度为80℃,时间为5min。然后使用叁维形貌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其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的超细晶和粗晶纯钛具有喷砂形成的一级结构和酸蚀形成的二级结构,超细晶和粗晶纯钛表面的粗糙度Sa分别为1.67±0.18μm和1.74±0.15μm,均为适宜的种植体表面粗糙度范围。第叁部分: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骨整合性能的研究1.微种植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骨结合性能分析使用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微种植体动物模型,植入位点为富含松质骨的股骨远心端。将经过表面处理的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植入兔股骨,术后X线检查结果表明,微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愈合良好,未见骨吸收。术后2个月取材,对包含微种植体的股骨组织进行Micro-CT扫描,并结合骨硬组织切片VG染色,对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超细晶纯钛优化形态微种植体与粗晶纯钛优化形态微种植体的骨组织形态学统计结果无区别,优于超细晶纯钛标准形态微种植体。组织学结果表明,超细晶和粗晶纯钛微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2.微种植体骨结合强度实验对微种植体进行拔出强度实验,超细晶纯钛优化形态微种植体的拔出力(422.50±50.29N)显着大于超细晶纯钛标准螺纹微种植体(302.50±34.09N),与粗晶纯钛优化形态微种植体的拔出力(413.17±36.06N)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形态优化后微种植体的骨结合强度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纯钛种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研究淫羊藿苷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对喷砂大颗粒酸蚀纯钛种植体骨整合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卵巢获得骨质疏松模型,植入喷砂大颗粒酸蚀纯钛种植体后,用淫羊藿苷作用去势+淫羊藿苷组,等量生理盐水作用假去势组和去势组,观察测量种植体骨结合率、种植体螺纹区骨面积、松质骨区骨量。结果:叁个月后淫羊藿苷组和去势组与假去势组相比,体重具有显着差异。种植体植入后1个月,淫羊藿苷组种植体骨结合率、种植体螺纹区骨面积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有显着差异。植入后2个月、3个月,淫羊藿苷组种植体骨结合率、种植体螺纹区骨面积、松质骨区骨量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具有显着差异。结论:在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淫羊藿苷的抗骨质疏松作用与雌激素相近,能够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种植体螺纹区骨面积、宽度和骨板节,降低松质骨区骨量,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对喷砂大颗粒酸蚀纯钛种植体骨整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钛种植体论文参考文献
[1].何福明.纯钛种植体表面掺锶微纳米表面的制备和生物学评价[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许锦心,伍倩琪,黄丹丹,陈国栋.淫羊藿苷在骨质疏松状态下对喷砂大颗粒酸蚀纯钛种植体骨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9
[3].常尧仁.纯钛及钛锆合金种植体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
[4].梅双,刘晓琳,张晓燕,董福生.表面生物矿化处理对纯钛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5].张雪健,邓悦,赵保东.不同时间条件下微弧氧化处理纯钛种植体与喷砂酸蚀表面粗糙度对比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8
[6].戴振宁.3D打印多孔纯钛拟牙根种植体的制备和部分性能检测[D].南方医科大学.2018
[7].马瑞,高勃,吴江.纯钛种植体表面新型复合涂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效应影响的体外研究[C].第十一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7
[8].张晶,杨国利,王慧明.纯钛表面载LAMA3涂层在种植体-牙龈生物学封闭形成中的作用[C].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7
[9].周宏志.种植体纯钛表面改良微弧氧化膜层对骨组织生物活性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7
[10].吴玉禄.超细晶纯钛微种植体形态优化设计与制备及其理化特性和骨整合性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