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儒学困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儒学,困境,儒家,内圣外王,推己及人,哲学,礼制。
儒学困境论文文献综述
王硕[1](2019)在《儒学现代化的前置性问题与困境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在农耕文明时代提供了一套很实用的以家族管理为重点的形而下社会管理制度,这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儒家形而上宗教层面的不足;但是现代工商业文明冲击了传统儒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土壤,儒家传统的制度之礼大多数在现代社会失去原初作用;形而上学瓶颈、现代化冲击、国民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是当代中国儒家复兴的"叁重困境",当代儒家复兴,既体现了对现代性的反思,又有走偏的一面。儒家未来有这么几种可能的结果:发展为佛教或基督教等"彼岸世界"描述得很详细的"纯宗教"的附庸,或者发展为一种以宗教形式表达的民族主义,并把中华民族带进极端情绪,或者发展为一种"角色伦理学",或者发展为纯学术理论,或者发展为一种生活情趣。(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洪卫[2](2018)在《当代儒学发展的机遇与困境——从政治儒学与诸价值理念关系视角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根据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对生存意义世界重新探求的关切,以及近代以来关于中国建构民族政治共同体文化基础的思考之趋向,因此这一儒学的当代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以蒋庆先生为代表的当代政治儒学偏重于秩序尤其是天道秩序的关怀,强调礼制秩序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先天的不平等,从而引发了其所理解的秩序架构与自由平等价值之间的碰撞,而根据蒋庆所经常引征的托克维尔的论述,身份平等却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此外,如果按照蒋庆礼制秩序的理解,法治作为现代社会存在基础的地位就会失落,义务与权利之间的内在同一性也会失调,而我们认为,梁启超的公德观念及其建构反而是传统与现代衔接、义务与权利并进和维护秩序连续性与建构法治社会的共同条件。(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8年05期)
王鹏[3](2018)在《论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传统儒学知行困境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知行关系的探讨,是传统儒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漫长的儒学发展史上,传统儒学对知行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智慧,但在知行先后、知行分合、知行轻重与知行难易问题上却始终存在论争,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解答,以至陷入困境。马克思的学说与传统儒学虽然没有时间上的交集,但是由于中西方知行问题本质的相似性,因此,马克思实践哲学在解决了西方传统哲学知行问题的同时,也逻辑地解决了中国传统儒学的知行问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实践哲学与中国传统儒学在知行问题上的逻辑“相遇”。马克思在对西方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的批判中,发现了实践这一解决知行问题的关键,他在批判继承西方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正确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从而彻底地、科学地解决了知行关系问题,实现了对传统儒学知行困境的超越。马克思实践哲学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儒学的知行困境,既是因为它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在理论深度上超越了以往的旧哲学;同时也是因为马克思实践哲学理论广度和理论高度的超越性,它的宽广的世界视野与崇高的人类理想使其能够超越民族和时代的限制,回答和解决了历史和现实的重大问题。总之,马克思实践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科学而完整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它在理论深度、理论广度、理论高度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这也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精神实质,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丰富和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6-01)
李风华[4](2017)在《自由主义儒学的困境:基于政治观与群己观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学与自由主义的关系是儒学进路上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自由主义儒学的发展脉络作出梳理,不难发现,其政治观与群己观需要加以特别关注。在政治观方面,自由主义儒学试图将儒学与西方自由民主嫁接起来,但分析表明,这一路径并非儒学的唯一选择,儒学可能更亲近于社会主义民主。群己观方面,由于儒学主张群体本位、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的有机构建,它与自由主义的冲突是无法调和的。(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7年06期)
姜磊,房梦蝶[5](2017)在《“为己之学”的二重性与当代儒学发展困境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的"为己之学"贯穿整个儒学的发展历程,由孔子提出,经孟子、荀子、朱子等大儒反复论证已经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但其仍未摆脱"内圣外王"的二重性。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流行着一种说法,以列文森为代表,他们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封建制度的瓦解,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越来越没落,中国知识分子的说服力和活力正在迅速下降,儒学的现代命运已经定型。列文森等人的说法是否成立还值得探讨,但儒学的辉煌不在、影响消退是不争的事实。现代人多对儒学存有偏见,认为其是封建糟粕、是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的意识形态,其实不然,儒学的真正血脉是"内圣外王"之道,所以思考儒学发展困境问题应回归儒学真正的精神内核。(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7年01期)
林家虎[6](2017)在《熊十力的“内圣外王”思想述论——兼论现代新儒学“开出说”的理论困境与未来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传统儒学"内圣外王"历史困境的解构性认识和近代"中体西用""西化"思潮与现代社会危机的反思基础上,熊十力通过"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建构,实现了传统儒学"内圣"开"外王"思想进路的现代重建。他的"内圣外王"思想也成为现代新儒学"内圣开出新外王"思想文化纲领的理论原型,在现代新儒学发展史上具有枢纽性的意义。但是,自熊十力以来,现代新儒学"内圣开外王"思想在"外王"层面却建树有限,因为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在客观历史实践层面的解决。只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在现代生活实践的具体展开中,儒家的"内圣"心性之学才能真正地开显出民主与科学的"新外王"。这一生活实践的维度,应是现代新儒学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7年01期)
万勇华,万光军[7](2016)在《儒学推己及人之可能、困境与未来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己及人是儒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方面,是君子在推,前提是自觉认同群体、努力维护群体。推己及人问题包括在性质上推与不推、及与不及,在内容上是推优还是推劣,在方向上是顺推还是逆推,在方式上是平等推还是差等推。儒学十分重视推己及人,作了多方面的理论思考和现实努力。相对于墨家的视人如己和基督教的爱人如己而言,儒学中的推己及人需要在逆推上加以扩展,在平等推甚至优等推上加以提升。(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6年09期)
尹英[8](2016)在《安乐哲:儒学是解决全球困境的重要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学被桑德尔视为一种资源《社会科学报》:桑德尔的着作在中国受到关注和传播,在您看来,桑德尔的思想会给中国哲学带来哪些影响和启发?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之间的互动和关系的?安乐哲:桑德尔对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在寻找一种能够(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5-12)
马云志,张江波[9](2016)在《当代儒学复兴何以可能——儒学复兴之困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学代表了两千多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首先是源于内部冲突的凸显,使儒学面对现实问题显得力不从心,加之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让儒学在西方文化的压力下转为弱势。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如何"相反相成"地处理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同样是儒学必须直面的难题。(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沈小勇[10](2016)在《儒学现代转化的理想、困境与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回眸百年儒学创生之路,现代新儒家在儒学现代化方面的努力既有学思成就也有不足教训,但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我们今天在推动传统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程中仔细反思和深刻总结。总体来看,他们的文化复兴理想可贵,但是也存在着至少叁大困境:一是因为过分强调"民族性"的价值传承,而使现代性这样的"时代性"问题无法得到合理解释和机制落实;二是因为过分注重"超越性"价值的抉发,而忽视了"世俗性"这样的现代性本质问题;叁是因为过分突出了地方知识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现代性的普遍价值和意义所在。这些困境的存在恰恰反映了转型期知识分子在超越秩序与世俗秩序以及超越价值与世俗价值之间的紧张状态和文化焦虑。(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儒学困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代儒学复兴的根据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对生存意义世界重新探求的关切,以及近代以来关于中国建构民族政治共同体文化基础的思考之趋向,因此这一儒学的当代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是,以蒋庆先生为代表的当代政治儒学偏重于秩序尤其是天道秩序的关怀,强调礼制秩序的重要性,强调人的先天的不平等,从而引发了其所理解的秩序架构与自由平等价值之间的碰撞,而根据蒋庆所经常引征的托克维尔的论述,身份平等却恰恰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此外,如果按照蒋庆礼制秩序的理解,法治作为现代社会存在基础的地位就会失落,义务与权利之间的内在同一性也会失调,而我们认为,梁启超的公德观念及其建构反而是传统与现代衔接、义务与权利并进和维护秩序连续性与建构法治社会的共同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学困境论文参考文献
[1].王硕.儒学现代化的前置性问题与困境反思[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李洪卫.当代儒学发展的机遇与困境——从政治儒学与诸价值理念关系视角的考察[J].文史哲.2018
[3].王鹏.论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传统儒学知行困境的超越[D].华北电力大学.2018
[4].李风华.自由主义儒学的困境:基于政治观与群己观的分析[J].求索.2017
[5].姜磊,房梦蝶.“为己之学”的二重性与当代儒学发展困境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
[6].林家虎.熊十力的“内圣外王”思想述论——兼论现代新儒学“开出说”的理论困境与未来走向[J].学术界.2017
[7].万勇华,万光军.儒学推己及人之可能、困境与未来走向[J].学术交流.2016
[8].尹英.安乐哲:儒学是解决全球困境的重要资源[N].社会科学报.2016
[9].马云志,张江波.当代儒学复兴何以可能——儒学复兴之困境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6
[10].沈小勇.儒学现代转化的理想、困境与冲突[J].济宁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