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谱能量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光密度,光谱分布,生长
光谱能量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舒国平[1](2017)在《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Oryzasativa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机械化插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手段。实现机械化插秧,育秧是关键,秧苗素质直接影响机械秧质量。其次,人工光水稻栽培是水稻生产中一项新的栽培技术,室内种植水稻在调控种植茬数、研究水稻环境胁迫响应、水稻育种、繁殖、改良和种质资源更新等方面具有环境可控优势。但在室内种植水稻,种植的环境参数还噬待研究和优化,如何选择适宜的光密度和光谱是关系人工光水稻全生育期栽培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本研究选用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人工光照条件下,研究了:(1)光密度对水稻秧苗生长和素质的影响;(2)光密度和光谱分布对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图寻找室内水稻育秧及水稻栽培适宜的光密度和光谱分布,本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光密度显着地影响着水稻秧苗的生长和素质。结果发现:秧苗生长前期RBG400处理的株高最高,但光密度的变化对秧苗最终的株高影响不显着,RBG350和RBG400处理的茎粗显着高于RBG250、RBG300和W320处理;RBG350处理的干鲜重显着大于RBG250、RBG300和W320;RBG350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而RBG400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在叁叶期,RBG350处理的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到四叶期时,RBG400处理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RBG350处理的Pn、Gs、Ci和Tr均显着大于其他处理。2.光密度显着地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果发现:株高随光密度和生长阶段的变化动态变化,至灌浆期RBG450和RBG650株高较RBG550和W550处理高;RBG550处理的茎蘖数最多,促进分蘖早发,提高有效成穗率,其剑叶长、宽和厚度及叶面积均最大。在分蘖期,随着光密度的增大,Pn显着增大,RBG处理的Pn均大于W550处理,而至孕穗期则相反,W550处理的Pn则显着大于RBG处理,但RBG处理的Pn无显着差异。RBG550处理的Fv/Fm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均最大,有高的光合潜能,其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最大,而W550处理的结实率最大。3.光谱显着地影响着水稻的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结果发现:R660+W处理的株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B460+W显着低于其他处理,R660+W和B440+W处理的分蘖数最多,但R660+W处理明显促进分蘖早发,有利于形成有效分蘖;添加红光处理的植株株型比添加蓝光处理的株型更紧凑,R660+W处理的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使其叶片光合速率更高。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含添加蓝光处理的Pn、Gs和Ci上均较大。在成熟期之前,添加红光的处理在叶片和茎鞘中干物质积累量较多,且R660+W和R630+W处理的叶片物质输出率及转换率均显着高于B460+W和B440+W处理,但B440+W处理的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较高,与R630+W处理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无显着差异;R660+W处理的千粒重和穗粒数较大,产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B460+W和B440+W处理的结实率较高,但千粒重较小,其产量显着低于R660+W处理。研究表明,过低光密度的红蓝绿LED复合光均不利于秧苗生长,350-400 μmol m-2 s-1光密度的红蓝绿LED复合光可能更适合于培育壮苗。在可控的人工环境下550 μmol m-2 s-1的红蓝绿LED复合光不限制水稻的生长及产量形成,在红蓝绿LED复合光的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白光是否会提高结实率进而提升产量值得探究;R660+W及B440+W光谱分布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对于适宜水稻栽培的精准光谱分布,还需要选用大量的样本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李悟杰,滕光辉,付少明,李志忠[2](2017)在《不同农用LED灯的光谱能量分布对水培生菜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工厂中,人造光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光谱能量分布是人造光源性能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分析两种不同LED灯的光谱特性,来评价其对生菜生长的影响,通过试用,确定生菜栽培中光环境调控策略。本文利用LI-1500和Ava Spec-USB 2采集红蓝LED(R:B=9:1)、白红LED(W:R=5:1)的两种LED灯,在距灯管边缘20、40、60cm处的光照强度和光谱分布曲线,了解其光谱能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红蓝光LED灯光谱分布极不均匀,在距灯管边缘20,40,60cm处,R:B分别是2.1:1,10.7:1,77.9:1,3点平均R:B为8.9:1。而白红LED灯在每一点光谱分布基本均匀。将两种光源应用于实际生菜种植中,分析光源的耗电量和电能利用效率,对比生菜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光谱分布对植物工厂生菜生长的影响。种植结果表明,白红LED灯耗电量小于红蓝LED灯,但是电能利用效率反而高。白红LED灯照射下的生菜形态(除叶片数)、生物量积累均显着高于红蓝LED,而红蓝LED照射下的生菜叶绿素a/b却显着高于白红LED。上述结果说明,光谱分布的一致性对生菜种植影响显着,光谱分布是否一致是光源选择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周世文,李瑞宁,刘晓英,焦学磊,徐志刚[3](2017)在《光谱能量分布对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影响。[方法]以浸泡24 h的大豆胚尖为材料,依次接种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伸长培养基和生根壮苗培养基中,试验的光谱组合处理为:80%红光(660 nm)+20%蓝光(R_(660)B)、80%红光(630 nm)+20%蓝光(R_(630)B)、66.8%红光(660 nm)+16.6%蓝光+16.6%黄光(R_(660)BY)、66.8%红光(630 nm)+16.6%蓝光+16.6%黄光(R_(630)BY)、66.8%红光(660 nm)+16.6%蓝光+16.6%绿光(R_(660)BG)、66.8%红光(630 nm)+16.6%蓝光+16.6%绿光(R_(630)BG),以荧光灯(W)为对照。光密度设置为50μmol·m~(-2)·s~(-1),光/暗时间为12 h/12 h。[结果]复合光谱中660 nm红光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和伸长,促进再生苗的干质量和根系活力的增加以及气孔的发育。630 nm红光有利于再生苗根系的伸长和叶绿素的积累。在红蓝光的基础上添加黄光有利于丛生芽芽数的增加,促进再生苗主根直径、根系活力、干质量的增加,以及气孔的发育。添加绿光则显着促进气孔频数的增加。[结论]复合光谱有利于大豆胚尖丛生芽的诱导和再生苗的生长,R_(660)BY处理可以作为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适宜光谱处理。(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周世文[4](2016)在《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大豆和金线莲再生体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参与并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形态建成和生理反应过程。随着对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深入,光谱能量分布已经作为重要的影响因子广泛应用于对组织培养中的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和各种反应机理的研究中。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采用钠灯、白炽灯及日光灯等传统人工光源对植物进行补光,但其光谱分布不可控,不能符合植株生长发育的需求,并且存在耗能大,费用高,对植物的生物能效低等缺点。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作为一种新型的光源,可以发射出具有不同光谱能量的光源,并且可以进行可控调整,对研究组培植物的光形态建成和各种生理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波长精确、散热少、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近年来采用LED作为光源研究光照对组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很少有系统性报道组培植株整个再生体系对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响应的研究。本文首先综述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且对大豆和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以及LED在组培中的应用前景等做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大豆和金线莲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大豆和金线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大豆再生体系建立以及金线莲组培再生体系的LED光谱组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研究中,不同比例的红蓝组合光谱对大豆胚尖再生体系影响的研究表明,高比例的红光促进了丛生芽的诱导,有利于根数的增加、根的增粗、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干物质积累,并且促进了气孔的生长和张开。而高比例的蓝光具有相反的效应,不利于大豆胚尖丛生芽的诱导和生根苗的生长。红蓝比例为4比1(RB41)处理是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最适宜红蓝配比组合光谱。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对大豆胚尖再生体系影响的研究表明,含有660nm红光的光谱组合有利于胚尖丛生芽芽数的诱导和芽的伸长,并且能促进生根苗的形态建成、干物质积累、根系发育和气孔的发育。含有630nm红光的光谱组合能促进茎的增粗和根系的伸长,有利于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和气孔频数的增加。在红蓝组合光的基础上添加黄光有利于胚尖丛生芽芽数的增加,有利于大豆生根苗茎粗的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和根系发育,并且对气孔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添加绿光促进生根苗植株和根的伸长,有利于叶绿素含量的增加。660nm的红光与蓝光黄光的组合(R660BY)可以作为最适宜的豆胚尖再生体系的光谱组合。2.光密度对大豆组培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在丛生芽的诱导中,40μmol·m-2·s-1处理组下平均芽数最高,平均芽长以60μmol·m-2·s-1处理组最佳,但50μmol·m-2·s-1处理组下总芽数最多,并且50和60μmol·m-2·s-1处理组有利于丛生芽的伸长。50μmol·m-2·s-1可以作为最适宜的丛生芽诱导光密度。光密度对大豆生根苗的研究中,40μmol·m-2·s-1处理组下的主根数最高。50μmol·m-2·s-1有利于株高的伸长、干物质的积累、气孔的生长。茎粗在以60和70μmol·m-2·s-1处理下最佳,并且60μmol·m-2·s-1下主根长、主根粗和根系活力最佳,叶绿素含量和气孔面积最大。70μmol·m-2·s-1处理组下叶片气孔受到光抑制。低光密度会显着增加叶片气孔的数量。50和60μmol·m-2·s-1可以作为最适宜的生根苗光密度。3.在不同红、蓝和远红光光谱能量分布对金线莲丛生芽诱导影响的研究中,在红光的基础上添加远红光或蓝光有利于丛生芽的诱导和生长,但低比率的R/B会降低丛生芽的芽数、芽粗、干重和壮苗指数,抑制可溶性蛋白和淀粉的合成,但能够提高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低比率的R/Fr能显着提高丛生芽的长度和芽粗,而高比率的R/Fr能显着促进丛生芽芽数的增加,并且添加远红光能够促进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在红光中添加远红光与在红光中添加蓝光更有利于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红光与远红光比例为2比1(RFr21)可以作为最适宜的金线莲丛生芽诱导光质。4.在金线莲壮苗生根的研究中,不同比例的红蓝组合光谱对金线莲壮苗生根影响的研究表明,红光促进叶面积的增大、茎的伸长、促进干鲜重的积累、有利于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的合成,并且促进叶绿素的积累。而蓝光则增加了茎粗、有利于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并且增大了叶绿素a和b的比值,气孔小但长宽比较大数量多。较高的红光或蓝光都会降低根的数量。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对金线莲壮苗生根影响的研究表明,660nm的红光与蓝光和3000K白光的组合(R660BW3000)更有利于叶片的生长、茎的伸长和干鲜重的积累,并且提高了根系的活力,有利于金线莲的生长,但630nm的红光与蓝光和3000K白光的组合(R630BW3000)具有相反效果,不利于金线莲的生长。茎粗则以630nm的红光与蓝光和黄光的组合(R630BY)处理最大。黄光和630nm的红光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在红蓝组合光上添加黄光或绿光促进了可溶性糖、蔗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合成,添加白光促进了淀粉的合成。叶绿素含量以660nm的红光与蓝光和3000K白光(R660BW3000)和630nm的红光与蓝光和6000K白光(R630BW6000)处理组最佳。气孔长以R660BW3000最大,气孔宽以660nm的红光与蓝光和6000K白光(R660BW6000)和660nm的红光与蓝光和黄光(R660BY)处理最佳,气孔面积以R660BW6000处理最佳,660nm的红光更有利于气孔的增大。而绿光和630nm的红光能够增加气孔数量。总之,R660BW3000可以作为较适宜的金线莲壮苗生根光谱组合。5.在光密度对金线莲壮苗生根影响的试验中表明,低光密度不利于叶片的生长、降低了根系活力、抑制了淀粉的合成,但促进了茎和根的伸长、有利于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的积累。高光密度则促进了叶片的增多、增加了茎粗、提高了根系活力、促进了淀粉的合成,但过高的光密度则减少了根的数量、降低了叶绿素a、b的比值。并且过高或过低的光密度都会抑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蔗糖的积累。试验表明50μmol·m-2·s-1处理组可以作为金线莲壮苗生根较适宜的光密度。6.综上所述,6(R660BY)可以作为大豆胚尖丛生芽再生体系的最适宜光源,有利于提高丛生芽伸长率,促进壮苗生根;50μmol·m-2·s-1可以作为最适宜的大豆丛生芽诱导光密度,50和60μmol·m-2·s-1可以作为最适宜的大豆生根苗光密度;RFr21有利于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和生长,R660BW3000有利于金线莲的营养生长及移栽成活;光密度为50μmol·m-2·s-1的复合光谱可用于金线莲的组织培养。因此,LED光谱能量分布对大豆和金线莲的再生体系具有显着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大豆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金线莲的生产及研究当中。(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晓英,吴丹,焦学磊,刘宇倩,徐志刚[5](2015)在《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是实现水稻工厂化育秧的重要保障。[方法]以白光为对照(CK),采用LED调制红蓝光谱分布,设置红蓝1∶1(1R1B)、红蓝3∶1(2R1B)、红蓝红(R1BR2)、红蓝红绿(R1BR2G)处理,光合光量子通量密度(PPFD)均为320μmol·m-2·s-1,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工厂化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LED光处理的水稻株高、叶面积、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大于CK处理。1R1B处理的水稻株高、地上部鲜质量、SOD活性都显着小于2R1B处理;在R1B处理的基础上添加短波红光或短波红光和绿光,秧苗的茎粗、叶面积、白根数、干质量及SOD、APX、GR活性等指标都大于2R1B处理;R1BR2处理的鲜质量、干质量、可溶性蛋白等指标都大于R1BR2G处理。[结论]水稻秧苗偏好红光,且添加短波的红光或绿光有利于秧苗生长,生物量积累较多,秧苗长势较好。(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问涛[6](2015)在《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大豆和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并参与了植物体中生理反应的诱发及生长发育的控制过程。目前,光谱能量分布作为重要物理影响因子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植物光形态建成及各种反应机理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主要光源是荧光灯,但其光谱分布不能完全符合植株生长需求,发热量大,生物能效较低,导致很大程度上的电能损耗和浪费。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可以发射出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光源,可用较低的成本调控植株的光形态建成,并且体积较小、波长较精确、散热较少、寿命较长。近年来,运用LED研究光照对组培植物生长影响的报道很多,但很少系统报道组培植株从愈伤阶段、组培苗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对不同光照的响应,特别是离体开花方面。本文首先综述了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光调节模式,大豆和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LED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前景等。并在此基础上以大豆和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大豆再生体系建立以及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和离体开花的LED光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下胚轴再生体系中,630 nm红光有利于两个品种大豆愈伤生物量的积累,3000 K荧光灯、黄光以及红蓝绿(R_(660)BG)可作为南农99-6愈伤及丛生芽诱导的光源,3000 K荧光灯、红蓝绿和红蓝黄(R_(660)BG和R_(660)BY)可作为辽鲜1号愈伤及丛生芽诱导的光源。在子叶节再生体系中复合光谱中630 nm红光会抑制丛生芽之间相互伸长,而660 nm红光能显着缓解相互抑制作用,并且有利于丛生芽形态生长、叶绿素合成和干物质积累以及生根苗形态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发育。添加绿光或黄光均抑制丛生芽相互之间的伸长,且添加黄光抑制更强,添加绿光可促进丛生芽的叶绿素合成、干物质积累及生根壮苗,添加黄光可提高菜用大豆蔗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之,R_(660)B适宜用作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阶段的光源,有利于提高丛生芽伸长率,后续的丛生芽生长和生根阶段可在R_(660)B适当添加绿光。2.在光密度对大豆组培苗生长影响的试验中表明,在红蓝光60μmol·m~(-2)·s~(-1)光密度处理下,大豆子叶节再生丛生芽多,伸长率高,并且丛生芽的长度、茎粗和生物量积累达到最佳状态;在红蓝绿光60 μmol·m~(-2)·s~(-1)光密度处理下,大豆生根苗茎粗、主根长度、生物量积累、根冠比、根系活力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40 μmol·m~(-2)·s~(-1)光密度处理下丛生芽生物量积累、生根苗茎粗、主根长、根系活力、根冠比以及光合色素、蔗糖、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较低,而70 μmol·m~(-2)·s~(-1)光密度处理下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且气孔出现关闭现象,植物已开始自我保护状态。结果表明:过低或过高的光密度均不利于大豆组培苗的生长,本试验筛选出的适宜光密度为 60 μmol·m~(-2)·s~(-1)。3.在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影响的试验中表明,复合光谱中的630 nm红光能加快铁皮石斛组培苗茎的伸长并促进植株提早进入成花阶段,660 nm红光更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生物量的积累,蔗糖的转运和花器官的生长发育,添加白光更有利于铁皮石斛组培苗在营养生长期的生物量积累,植株生根壮苗和移栽成活以及茎部食用品质,添加黄光有利于蔗糖在植株成花阶段的转运、花器官的发育和类胡萝卜素在花瓣中的积累。红蓝白(R_(660)BW)有利于铁皮石斛营养生长,尤其是提高茎部品质,而红蓝黄(R_(660)BY)有利于石斛离体开花及花部生长发育。4.光密度对铁皮石解组培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50 μmol·m~(-2)·s~(-1)处理下铁皮石斛组培苗蔗糖、淀粉含量、净光合速率、茎粗、根系活力和生物量积累量均达到最优。低光密度下,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和叶面积显着增大,而茎粗、叶厚及生物量积累均较低。高光密度下植株通过增加叶片厚度、减小叶面积、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速率、增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适应性反应来使自身生理生态反应免受高光密度光照的破坏。综上所述,R_(660)B适宜用作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阶段的光源,有利于提高丛生芽伸长率,R_(660)BG可用于后续的丛生芽生长和生根阶段的光源;光密度为60μmol·m~(-2)·s~(-1)的复合光谱可用于大豆组织培养;R_(660)BW有利于铁皮石斛营养生长及移栽成活,尤其是提高茎部的品质,而R_(660)BY有利于石斛离体开花及花部生长发育;光密度为50 μmol·~(-2)·s~(-1)的复合光谱可用于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因此,LED光谱能量调控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大豆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铁皮石斛的生产及研究中。(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杨秀,郝洛西,林怡[7](2014)在《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SPD)对步行空间障碍物探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步行空间照明场景的模拟实验,让被试观察正前方距离4m远处的观察点,并在叁分之一秒内探测场景中不同偏离角度的障碍物情况,以获得LED光源SPD对于障碍物探测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地面平均照度为5lx、10lx和20lx的亮度环境中,LED光源的SPD对障碍物探测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且500nm以下蓝光含量更高的6500K色温LED光源对于障碍物的探测最有利,4000K次之,2700K最不利。实验还说明光源SPD对线上视觉没有影响,而对于周边视觉有影响,且随着探测角度的变大,光源SPD的影响作用越明显。(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刘兰娇[8](2014)在《红外辐射源能量光谱分布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论述了红外光谱仪、辐射源、辅助光路系统等构成的测试装置进行红外辐射源能量光谱分布测试的方法。论文中给出了常温和加热时的测试结果,并讨论了常温下红外辐射源能量光谱分布测试性能。(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4年33期)
杨立超[9](2014)在《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荆芥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是影响植物生长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形态建成、物质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光通过调控各种光受体影响植物的生长,而光受体主要受光质、光密度和光周期等条件制约。根据植物的需要,LED可进行发光光谱的精确配置,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适宜的人工光源。本研究以荆芥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荆芥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荆芥设施栽培的LED光谱。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光谱对荆芥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红:蓝=1:1处理下,荆芥生长健壮、叶绿素含量高、光合速率高、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高、生物量最大;绿光、黄光处理的荆芥生长缓慢、生物量很低,不适合荆芥的生长。红:蓝=1:1比单色光和荧光灯更适合荆芥的设施栽培。2.不同比例红蓝光谱对荆芥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红:蓝=3:1处理下,荆芥生长旺盛、叶绿素含量高、生物量高、胡薄荷酮和薄荷酮的绝对产量最高。红:蓝=1:3处理下,荆芥的胡薄荷酮相对含量最高。不同比例红蓝光谱对荆芥可溶性糖蛋白和抗坏血酸(Vc)含量影响差异不显着。不同比例红蓝光谱下,荆芥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荧光灯处理。因此,不同比例红蓝光谱中,红:蓝=3:1更适合荆芥的设施栽培。3.不同光密度对荆芥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光密度200 μmolm-2 s-1下的荆芥生长健壮、叶绿素含量高、生物量高、胡薄荷酮和薄荷酮绝对产量最高,而硝酸盐含量较低。光密度300 μmolm-2 s-1下的荆芥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的含量最高。光密度100 μmolm-2 s-1下的荆芥胡薄荷酮相对含量最高。因此,光密度200 μmolm-2 s-1更适合荆芥的设施栽培。综上所述:不同的光谱能量分布对荆芥生长的影响不同,红蓝组合光优于单色光,适宜的光密度更利于荆芥的生长。因此,我们得到结论:荆芥在红:蓝=3:1,光密度200 μmolm-2 s-1条件下生长状态最佳。LED光谱调控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荆芥的设施栽培中。(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9-01)
郝洛西,杨秀,林怡[10](2014)在《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SPD)对步行空间颜色识别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间视觉条件下,人眼视网膜内的锥状细胞依然活跃,使得颜色识别也是人行空间照明中的重要视觉作业。本文通过步行空间照明场景的模拟实验,在4m的距离下辨认四对色卡的颜色,以获得人行道路中LED光源SPD对于颜色识别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适应亮度环境分组中,色温对颜色识别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性,4000K色温时对颜色识别的准确率均为最高,且判断误差也最小,而2700K和6500K均次之。实验获得了色温对于识别单个颜色的影响情况。(本文来源于《照明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光谱能量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植物工厂中,人造光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光谱能量分布是人造光源性能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分析两种不同LED灯的光谱特性,来评价其对生菜生长的影响,通过试用,确定生菜栽培中光环境调控策略。本文利用LI-1500和Ava Spec-USB 2采集红蓝LED(R:B=9:1)、白红LED(W:R=5:1)的两种LED灯,在距灯管边缘20、40、60cm处的光照强度和光谱分布曲线,了解其光谱能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红蓝光LED灯光谱分布极不均匀,在距灯管边缘20,40,60cm处,R:B分别是2.1:1,10.7:1,77.9:1,3点平均R:B为8.9:1。而白红LED灯在每一点光谱分布基本均匀。将两种光源应用于实际生菜种植中,分析光源的耗电量和电能利用效率,对比生菜形态、生物量积累和叶绿素含量,分析光谱分布对植物工厂生菜生长的影响。种植结果表明,白红LED灯耗电量小于红蓝LED灯,但是电能利用效率反而高。白红LED灯照射下的生菜形态(除叶片数)、生物量积累均显着高于红蓝LED,而红蓝LED照射下的生菜叶绿素a/b却显着高于白红LED。上述结果说明,光谱分布的一致性对生菜种植影响显着,光谱分布是否一致是光源选择的重要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谱能量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舒国平.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
[2].李悟杰,滕光辉,付少明,李志忠.不同农用LED灯的光谱能量分布对水培生菜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
[3].周世文,李瑞宁,刘晓英,焦学磊,徐志刚.光谱能量分布对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7
[4].周世文.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大豆和金线莲再生体系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
[5].刘晓英,吴丹,焦学磊,刘宇倩,徐志刚.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5
[6].问涛.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大豆和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
[7].杨秀,郝洛西,林怡.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SPD)对步行空间障碍物探测的影响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4
[8].刘兰娇.红外辐射源能量光谱分布测试研究[J].科技资讯.2014
[9].杨立超.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荆芥生长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
[10].郝洛西,杨秀,林怡.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SPD)对步行空间颜色识别的影响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