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组站论文_赵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编组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编组站,作业,机车,驼峰,包络,效率,组织。

编组站论文文献综述

赵伟[1](2019)在《微型钢管桩在编组站驼峰基础中的加固设计与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型钢管桩对既有铁路编组站驼峰基础进行加固,增加基础承载力,减小其沉降,以达到列车通过减速器时走行正常。文章通过对微型钻孔灌注桩容许承载力检算,承台和地基基础检算,推算出微型钢管桩数量。同时对微型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为今后类似铁路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张小强,安迪[2](2019)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通过信息、设备、人员的共享、集成、集中,实现了编组站运输生产指挥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综合自动控制系统。在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员设置、减轻劳动强度、卡控作业安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全路编组站应用的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 (CIPS)系统和Synthetic Automation of Marshalling (SAM)系统,简要分析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了近几年来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选型设计、开通准备、功能完善、日常维护、实际应用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完善建议。相关方案和建议对丰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系统使用效果、完善系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9年11期)

游艳雯[3](2019)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路网性编组站运营效率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路网性编组站作为铁路运输企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和运输过程的关键节点,其运营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路网运输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水平。在阐述我国路网性编组站运营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路网性编组站运营效率评价模型,从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生产投入3个方面构建路网性编组站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地求解多个编组站的技术效率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技术无效单元的对策,为提高编组站作业效率、提升全路运输组织效率效益研究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吴正琪,唐善强[4](2019)在《让路网性编组站能力充分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路网性编组站,贵阳南站紧密结合“叁保叁增”攻坚战要求,把确保运输安全和物流畅通作为当前头等任务,结合实际提出了“全站大干苦干四个月,全力以赴保安全、保稳定、增运量、增效益”的工作要求。10月7日,该站创下单日办理车辆数达17199辆的历史新高。(本文来源于《人民铁道》期刊2019-10-17)

赵永亮[5](2019)在《铁路编组站作业效率影响因素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组站作为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生产单位和运输环节中的主要节点,担负着大量货物列车的到发、解体、编组作业任务,对保障路网畅通和提高运输效率起着关键作用。在阐述铁路编组站主要作业流程与分类的基础上,从车流到达不均衡、编组站解编效率不高、工种间作业衔接不紧密等3个方面,分析铁路编组站作业效率影响因素,提出提升铁路编组站作业效率对策,即:应对车流到达不均衡,提高编组站解编效率,加强工种间协调衔接,不断提升编组站作业能力,打通路网运输的限制瓶颈。(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9年S1期)

李瑞辰,姚宇峰,蒋元华[6](2019)在《基于LeNet-5的编组站站内机车车号识别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组站内机车车号的识别问题一直制约着本务机车综合管控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针对机车车次,机车类型自动识别问题进行研究。改进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Le Net-5的识别算法,并收集了大量机车车次图像素材,通过图像预处理后,使用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形成适用于机车车次识别的网络模型,通过使用python语言与.NET平台实现了机车车次识别系统的设计。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机车车号的识别达到了较高的识别水平。目前,车号识别系统已在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北站试验,高清图像素材从车站高清货检系统处获取,识别效果良好,为实现智慧型编组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王恩会,刘晶[7](2019)在《HXN3B型机车实现编组站内调机自动化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适用于HXN3B型机车,能够对CCB-Ⅱ型制动系统进行控制,实现编组站内调机驼峰推峰遥控控制方法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周心怡,寇玮华[8](2019)在《基于多品种流网络的双向编组站配流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安排与进行编组站的车流组织工作,对提高整个铁路路网的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品种流方法,从网络的角度对双向编组站的配流问题进行研究,选取车流在双向编组站"到、解、集、编、发"等各个技术作业的起止点以及其他特殊等待时间的起止点,作为多品种流网络的源点、汇点及转运点;在相互关联的节点间设置连接弧,以表达车流具体的技术作业过程;将双向编组站的配流过程转化为一个多品种流网络,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综合运输》期刊2019年09期)

苏靖棋[9](2019)在《俄罗斯Luzhskaya编组站无人驾驶调车机车操作技术与原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所有运输领域都在积极发展无人驾驶技术。人类在无人机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目前正在努力制造无人驾驶汽车。制造无人驾驶列车更为复杂,这与列车制动距离大以及要求车载传感器在合理范围内识别障碍物2个方面有关。本文将介绍俄罗斯Luzhskaya编组站中无人驾驶调车机车的操作技术与原理。(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9期)

张志红[10](2019)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口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通辽站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项目的工程实施,研究SAM系统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实现系统外部接口规范统一,有助于提升SAM系统项目实施效率。(本文来源于《铁道通信信号》期刊2019年08期)

编组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通过信息、设备、人员的共享、集成、集中,实现了编组站运输生产指挥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综合自动控制系统。在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员设置、减轻劳动强度、卡控作业安全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目前全路编组站应用的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 System (CIPS)系统和Synthetic Automation of Marshalling (SAM)系统,简要分析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了近几年来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选型设计、开通准备、功能完善、日常维护、实际应用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完善建议。相关方案和建议对丰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提升系统使用效果、完善系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编组站论文参考文献

[1].赵伟.微型钢管桩在编组站驼峰基础中的加固设计与施工[J].安徽建筑.2019

[2].张小强,安迪.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综合运输.2019

[3].游艳雯.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路网性编组站运营效率评价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

[4].吴正琪,唐善强.让路网性编组站能力充分释放[N].人民铁道.2019

[5].赵永亮.铁路编组站作业效率影响因素与对策[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

[6].李瑞辰,姚宇峰,蒋元华.基于LeNet-5的编组站站内机车车号识别系统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9

[7].王恩会,刘晶.HXN3B型机车实现编组站内调机自动化应用的研究[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9

[8].周心怡,寇玮华.基于多品种流网络的双向编组站配流问题[J].综合运输.2019

[9].苏靖棋.俄罗斯Luzhskaya编组站无人驾驶调车机车操作技术与原理[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10].张志红.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口规范[J].铁道通信信号.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铁路主要救援列车分布图初期方案编组站分布图近期方案编组站分布图重点铁路枢纽-图10-7 天津铁路枢纽示意图编组站网络环境缩略模型右边编组站各时段温度直方图

标签:;  ;  ;  ;  ;  ;  ;  

编组站论文_赵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