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论文_杨延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力学,应力,残余,纳米,多孔,教学改革。

弹塑性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延华[1](2019)在《基于弹塑性力学的厚壁钢板弯曲成形预测与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钢级厚壁钢板弯曲成形弹塑性变形行为,基于高钢级管线钢X80板材拉伸变形行为,建立了以比例极限为分界的X80钢板弹塑性应力-应变模型。当应变ε不超过比例极限εp时,应力与应变呈比例关系,而当应变ε超过比例极限εp时,应力与应变呈幂函数关系。结合弯曲成形参数,推导出高钢级厚壁板材弯曲成形残余应变以及残余变形的理论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弯曲试验验证。结果表明:3组间距(2l=200、260及320 mm) 3组下压量(d=10、20和30 mm)共9组验证试验测得的残余应变和残余变形与理论预测模型结果较为接近,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4%和9. 3%,验证了厚壁钢板弯曲变形理论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马连华,潘小东,杨庆生[2](2019)在《含纳米椭球孔洞的多孔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细观力学模型研究了纳米多孔材料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分析了界面效应、夹杂尺寸对纳米多孔材料均匀化的弹塑性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含一般旋转椭球孔洞的纳米多孔材料,采用Mori-Tanaka细观模型给出了含界面弹性、孔洞形状和尺寸的有效弹性参数的显式表达式,重点分析了纳米孔洞形状和尺寸对材料有效弹性参数的影响。另外,采用基于场扰动和应力二阶矩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了界面效应、椭球孔洞尺寸、形状对材料单轴弹塑性拉伸-压缩和屈服面等力学行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胥国祥,胡庆贤,刘彬,刘川,蒲娟[3](2019)在《面向焊接专业特点的弹塑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为例,对弹塑性力学课程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及评价措施进行改革探索;突出专业特色和工程应用背景,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及其能力有机结合;同时引入网络教学平台及模拟仿真技术,为切实提高焊接专业弹塑性力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59期)

张阁[4](2019)在《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弹塑性力学分析及有限元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输介质的多样化和运输环境的复杂化对管道的强度、耐蚀性和耐高温性等相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金属复合管采用液压成形制造,管件胀形压力均匀并可通过基管和衬管的几何参数和力学性能参数精确计算。而且液压成形生产的双金属复合管有着内表面无擦伤和破坏现象,壁厚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或耐磨损性能,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长处,被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机械和管道领域。但是复合管液压成形影响因素众多,如果工艺参数选用不当,在工程实践中常常会造成结合强度不够、鼓包失稳和胀裂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液压成形的精确实现和复合管产品质量的提升。传统的通过多次试制复合管的方法会增长改进周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导致生产成本增多。本文结合理论研究方法与有限元模拟方法,以X70/316L双金属复合管为研究对象,对其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改进了当量屈服强度的图解方法,基于位移协调条件和平面应变假设,对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进行弹塑性力学分析,获得了胀形压力和残余接触应力之间的理论解析式,确定了基管仅发生弹性变形和基管发生微量塑性变形两种情况下的胀形压力的选择区间,并进行了验证。建立了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的有限元模型。基于该模型研究并揭示了成形参数对液压双金属复合管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胀形压力的增大,衬管内壁周向回弹量稍有下降,而基管周向的回弹量则逐渐上升,基管内壁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前的回弹量上升速率大于发生塑性变形后的上升速率;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压力呈线性增大趋势。随着初始间隙的增大,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的回弹量之差逐渐减小,管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逐渐下降。随着衬管壁厚的增大,基管内壁和衬管外壁的回弹量之差稍有减小,管壁之间的残余接触应力略有增加。而基管和衬管之间的摩擦条件对复合管的变形、回弹和残余接触应力影响较小。残余接触应力和回弹作为试验指标,对胀形压力、初始间隙、衬管壁厚叁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分析,可知残余接触应力的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胀形压力、衬管壁厚、初始间隙;回弹的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依次是胀形压力、初始间隙、衬管壁厚。最后综合考虑残余接触应力和回弹两个评价指标,确定胀形压力为170MPa、初始间隙为2mm、衬管壁厚为3mm为最优工艺参数组合。(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9)

崔春义,赵九野,刘海龙,张鹏[5](2019)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弹塑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探讨四步疑问法和应用导向的"弹塑性力学"课程教学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章节具体内容选择典型力学模型,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讲解和研讨学习,培养学生的力学计算能力。(本文来源于《航海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潘小东[6](2019)在《含纳米孔洞或夹杂的非均匀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含纳米孔洞或夹杂的非均匀材料的力学性能正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纳米尺度下的界面弹性以及界面滑动等弱界面效应对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论文采用细观力学方法重点研究纳米多孔铝和石墨烯片/氧化石墨烯片增强陶瓷这两类典型的纳米非均匀材料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分析了界面弹性、夹杂尺寸以及不完美界面对材料均匀化的弹塑性力学性能的影响。具体完成的工作如下:(1)本文给出了预测含旋转椭球夹杂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性能的细观力学模型和基于场扰动和应力二阶矩的评估塑性力学性能的细观力学模型。以闭孔多孔铝为例,通过与有限元模拟对比研究,验证了细观力学模型预测材料宏观弹塑性力学行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针对含一般旋转椭球孔洞的纳米多孔材料,考虑椭球纳米孔洞的随机分布和孔洞表/界面弹性,采用Mori-Tanaka细观模型给出了含表/界面弹性、孔洞形状和尺寸的有效弹性参数的显式表达式,重点分析了纳米孔洞形状和尺寸对材料有效弹性参数的影响。另外,采用基于场扰动和应力二阶矩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了界面弹性、椭球孔洞尺寸、形状对材料单轴弹塑性拉伸-压缩和屈服面等力学行为的影响。(3)针对石墨烯片/氧化石墨烯片增强的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考虑纳米片状夹杂随机分布和弱界面效应(不完美界面),采用Mori-Tanaka细观模型给出了含界面滑动参数的有效弹性参数的显式表达式,对比研究了石墨烯片和氧化石墨烯片对弱界面陶瓷复合材料宏观弹性参数的影响。同时,采用基于场扰动和应力二阶的细观力学模型对比研究了石墨烯片和氧化石墨烯片对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刻画弱界面效应的界面滑动参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勇勇,肖革胜,李志刚,树学峰[7](2019)在《基于微纳米压入法提取无铅焊料合金弹塑性力学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微纳米压入法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无铅焊料合金SnAg3.5的弹塑性力学性能,分别采用圆柱形压头及两种不同锥角压头对无铅焊料合金进行压入测试:基于圆柱形压头测试过程中接触面积恒定的特点得到了无铅焊料的弹性模量,进一步采用塑性应变梯度理论对两种锥角压头的测试结果予以修正并通过数值模拟反分析得到相应的特征应力值,同时基于压入特征塑性应变与压头锥角的关系式得到两种不同锥角压头下的特征应变值,在此基础上经求解方程组得到焊料合金的初始屈服应力与应变强化因子,进而得到了焊料合金的幂强化弹塑性本构关系.该方法剔除了压入尺度效应的影响并保证了所得本构关系的唯一性,给出了一种通过原位压入测试表征金属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力学季刊》期刊2019年01期)

王振军,田亮,蔡长春,余欢,徐志锋[8](2019)在《CF/Al复合材料横向拉伸渐进损伤与弹塑性力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真空压力浸渗制备的单向碳纤维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CF/Al复合材料),采用细观力学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其横向拉伸损伤演化和断裂力学行为,并分析了界面对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基体合金延性损伤和界面内聚力损伤本构所建立的细观单胞有限元模型,可以实现CF/Al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弹塑性力学响应的计算和预测。复合材料横向拉伸时先后发生界面损伤、界面失效以及基体损伤累积与失效现象,界面损伤脱粘并诱发基体塑性损伤和失效是导致复合材料横向断裂的主要机理。增加界面强度有利于提高横向拉伸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界面刚度对极限强度影响不大,但增加界面刚度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横向拉伸弹性模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平,周国宝,孙凯[9](2019)在《对于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的改革设想——以弹塑性力学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生(在读与毕业)的反馈,总结了目前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中,弹塑性力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领域入手,对现有的一些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改变与修正。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比较有效,能够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与动力;另外,本文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对业界同行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18期)

胡效东,刘宁,祁祥松,王建鹏[10](2019)在《基于弹塑性力学的精馏釜结构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弹性力学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由于设备结构不连续处存在较大的应力奇异性,使得计算结果与设备实际所承受的应力不相符。针对某精馏釜的实际设计和结构,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通过建模、划分网格、施加载荷与约束,分析该精馏釜的应力分布,并对其壁厚和加强筋结构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弹塑性力学的计算结果可靠,设计壁厚小于传统方法设计方法,符合ASMEVIII-2-2015《压力容器建造另一规则》要求。(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弹塑性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细观力学模型研究了纳米多孔材料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分析了界面效应、夹杂尺寸对纳米多孔材料均匀化的弹塑性力学性能的影响。针对含一般旋转椭球孔洞的纳米多孔材料,采用Mori-Tanaka细观模型给出了含界面弹性、孔洞形状和尺寸的有效弹性参数的显式表达式,重点分析了纳米孔洞形状和尺寸对材料有效弹性参数的影响。另外,采用基于场扰动和应力二阶矩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了界面效应、椭球孔洞尺寸、形状对材料单轴弹塑性拉伸-压缩和屈服面等力学行为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延华.基于弹塑性力学的厚壁钢板弯曲成形预测与试验验证[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马连华,潘小东,杨庆生.含纳米椭球孔洞的多孔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3].胥国祥,胡庆贤,刘彬,刘川,蒲娟.面向焊接专业特点的弹塑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9

[4].张阁.双金属复合管液压成形弹塑性力学分析及有限元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5].崔春义,赵九野,刘海龙,张鹏.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弹塑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航海教育研究.2019

[6].潘小东.含纳米孔洞或夹杂的非均匀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D].河北大学.2019

[7].刘勇勇,肖革胜,李志刚,树学峰.基于微纳米压入法提取无铅焊料合金弹塑性力学参数的研究[J].力学季刊.2019

[8].王振军,田亮,蔡长春,余欢,徐志锋.CF/Al复合材料横向拉伸渐进损伤与弹塑性力学行为[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9].刘平,周国宝,孙凯.对于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的改革设想——以弹塑性力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

[10].胡效东,刘宁,祁祥松,王建鹏.基于弹塑性力学的精馏釜结构优化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裂纹劣化及受力图线性抗力假设梯形抗力假设镰刀形抗力假设简化平面力学模型叁种加载方式

标签:;  ;  ;  ;  ;  ;  ;  

弹塑性力学论文_杨延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