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安全区论文-于镇滔,孙嘉良,齐天昊,程凯亮,韩莹莹

手术安全区论文-于镇滔,孙嘉良,齐天昊,程凯亮,韩莹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术安全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额垂体手术入路,垂体腺瘤,手术间隙,磁共振成像

手术安全区论文文献综述

于镇滔,孙嘉良,齐天昊,程凯亮,韩莹莹[1](2018)在《MRI重建图像对老年人经额垂体手术入路安全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容积重建技术在老年人群中测量经额垂体手术入路术中通过的重要结构及其围成的间隙,阐明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选择80例正常老年人群颅脑MRI图像,分为男女两组。多平面重建MRI图像,在重建图像上标记经额垂体手术入路中垂体的重要毗邻结构;在手术入路依次通过的间隙所在平面上,测量经额垂体手术入路所通过间隙的大小、边界、结构组成和空间范围等形态学参数。结果视神经间隙两侧边界的长度相等,平均为(11. 60±3. 75) mm;间隙的底边即在两侧视神经管颅口之间的蝶骨平面长度为(12. 88±6. 65) mm;视神经垂体柄间隙的前边即视交叉后缘至蝶骨平面中点长度为(11. 49±9. 64) mm;底边即垂体柄最下端至蝶骨平面中点长度为(10. 48±6. 70) mm;后边即垂体柄长度为(9. 94±6. 75) mm;垂体柄所在平面的灰结节颈内动脉间隙的两侧边界长度相等,平均为(15. 04±9. 75) mm;底边即两侧颈内动脉最内侧点的距离为(18. 85±8. 82) mm。男、女两组视神经间间隙、神经垂体柄间隙、垂体柄平面间隙各测量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MRI重建图像测量老年人群经额垂体手术入路的安全手术区域,即得到了手术入路通过的间隙大小、边界组成、边界长度、手术平面的位置等,阐明了经额垂体手术入路的安全区域。(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20期)

陈雨,袁锋[2](2015)在《肱骨近端手术安全区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尸体解剖测量,寻求肱骨近端手术安全区,为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取48具肩关节新鲜尸体标本,解剖观察肱骨近端的重要血管及神经,并测量相对于手术切口的标志性骨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肩峰下缘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55.4~66.2(60.2±2.2)mm,大结节顶点至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43.8~51.6(46.9±1.7)mm。大结节顶点至腋神经上缘的距离与肱骨长度的比值为0.147~0.161(0.154±0.0)。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前动脉上缘的垂直距离为55.8~66.7(60.6±2.1)mm,大结节顶点与旋肱前动脉上缘的垂直距离53.1~61.3(56.2±1.7)mm,大结节顶点至旋肱前动脉上缘的距离与肱骨长度的比值为0.178~0.194(0.185±0.0)。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后动脉上缘的垂直距离为56.8~68.1(61.3±2.1)mm,大结节顶点与旋肱后动脉上缘的垂直距离47.9~55.7(51.0±1.7)mm,大结节顶点至旋肱后动脉上缘的距离与肱骨长度的比值为0.160~0.176(0.167±0.0)。结论肩峰锁骨端下缘58.0~62.4 mm为腋神经走行区域;大结节下缘54.5~57.9 mm为旋肱前动脉走行区域;肩峰锁骨端下缘59.2~63.4 mm为旋肱后动脉走行区域。在上述3个区域手术操作时,要轻柔仔细,防止损伤神经血管。(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董海艳,杨静媛,李幼琼,刘帅辰,周建英[3](2015)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中后半规管安全区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的寻找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手术中切除后半规管的安全区域。方法 120例名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男72例,女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进行检测。结果用CT测量了5个参数:L1为横断面中通过总骨角与后半规管平行的线,L2是该横断面的正中矢状线。A是内听道后壁位于总骨角水平的点,B是L1和内听道后壁的交点。L3是冠状面上通过后半规管的线,L4是该冠状面的正中矢状线。点C是总骨角,点D是壶腹部,点E是位于后半规管所在平面的内听道后壁点。L1和L2的交角分别是右侧(41.76±5.64)°,左侧(43.40±5.25)°,P=0.003。点A、B的距离是(0.59±0.13)cm。L3和L4的交角分别是右侧(16.57±6.51)°,左侧(17.57±6.98)°,P=0.017。点C、D的距离是(0.60±0.05)cm。点E到直线CD的距离是(0.48±0.09)cm。结论本次研究所确定的安全区较以往更加精确,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5年24期)

董思[4](2015)在《给大脑手术划出安全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上百万的脑损伤引发的语言损伤案例,如果他们检测时能够得到准确的术前语言区定位,那么术后出现语言损伤的概率将大大降低,进而减少由此产生医疗和康复费用。作为今年深圳市新增的18个“孔雀团队”之一,由谭力海教授带领的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脑疾病与(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5-11-24)

程松苗[5](2014)在《关于后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的手术安全区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重建技术关节镜下胫骨隧道的手术安全区。方法总结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关节镜下诊治的含后交叉韧带断裂多发韧带损伤的48例患者,男33例,女15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岁,左膝29例,右膝19例,陈旧35例,新伤13例。研究通过AM AL PM入路关节镜下解剖安全区技术不破坏后纵隔重建后交叉韧带。(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亚洲运动医学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10-20)

刘佳,孙善全,倪卫东,蒋电明,高仕长[6](2012)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螺钉固定手术安全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骶髂关节周围解剖和CT重建进行研究,明确骶髂关节前路钢板螺钉固定的安全区。方法选15具成人尸体骨盆,做以下测量:L4、L5神经前支到骶髂关节线的水平距离及到骶骨翼的垂直距离;L4、L5神经根从椎间孔到真骨盆缘的长度及其中点直径;在CT冠状位二维重建中测量:骶髂关节切线与矢状面的夹角;骶髂关节骶骨侧宽度。结果 L4、L5神经根从上到下距离骶髂关节线的距离逐渐减小,最宽处分别为(2.1±0.2)cm和(2.6±0.2)cm,最窄处分别为(1.2±0.2)cm和(1.5±0.2)cm;L4神经根距离骶骨面的垂直距离从上到下也是逐渐减少,最高处约10 mm,最低处则紧贴骨膜,L5神经根前支则全长紧贴于骨膜;从出椎间孔到真骨盆边缘L4神经根的长度为(7.4±0.8)cm,其中点直径为(2.7±0.8)mm;L5神经根的长度为(3.9±0.5)cm,其中点直径为(7.3±1.4)mm;CT重建中观察结果:骶髂关节面与矢状面的角度约为30度;骶髂关节线到椎管外侧缘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减少,最宽处3.3 cm,最窄处2.3 cm;到椎间孔外侧缘的距离较为恒定,约2 cm;结论骶髂关节前路钢板螺钉的安全区:钢板应置于骶髂关节的中、上部,上钢板向骶骨侧剥离不超过2.5 cm,下钢板向骶骨剥离不超过1.5 cm,螺钉内倾30°植入。(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刘佳[7](2012)在《骶髂关节前路钢板螺钉固定手术安全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骶髂关节周围应用解剖和影像解剖研究,明确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的手术安全区及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骶骨侧螺钉的安全数量,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并应用于临床验证其安全性及可行性。实验分为以下叁部分:1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手术安全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骶骨侧不同螺钉数量的安全性研究。3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1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手术安全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骶髂关节应用解剖研究选15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做以下测量:L_4、L_5神经根前支到骶髂关节线的水平距离及到骶骨翼的垂直距离;L_4、L_5神经根前支从椎间孔到真骨盆缘的长度和中点直径等。骶髂关节影像解剖研究在CT冠状位二维重建中测量:骶髂关节切线与矢状面的夹角;骶髂关节骶骨侧宽度及上下缘角度、骶髂关节的长度等。2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骶骨侧不同螺钉数量的安全性研究(1)在MIMICS中模拟手术对15例骨盆标本进行CT平扫,将层厚为2mm的CT扫描数据带入MIMICS10.0软件中,模拟在骶髂关节前方用两块Zimmer重建钢板固定,其中骶骨侧置入的螺钉数量为两枚,明确其可行性。(2)在骨盆标本上模拟手术将15例骨盆标本的左侧骶髂关节定义为A组,在骶骨侧拧入两枚螺钉;右侧为B组,在骶骨侧拧入一枚螺钉。测量钢板内侧缘到L_4、L_5神经根前支的距离,然后作骨盆前后位、入口位、出口位X线摄片,观测骶骨侧螺钉是否进入骶髂关节内。3骶髂关节前路钢双板固定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选择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患者5例,行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骨盆后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固定骨盆前环损伤。术后随访时间为4-12月,观察患者双下肢长度、有无骶髂关节疼痛和叩痛,有无L_4、L_5神经根损伤的表现。术后每2-3月摄骨盆平片,观察有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情况、有无再移位。结果1骶髂关节前路钢板螺钉固定手术安全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1)骶髂关节应用解剖研究L_4、L_5神经根前支到骶髂关节线的距离从上到下是逐渐减小的,最宽处分别为(2.1±0.2)cm和(2.6±0.2)cm,最窄处分别为(1.2±0.2)cm和(1.5±0.2)cm。L_4神经根距离骶骨前表面的垂直距离从上到下也是逐渐减小的,最高处约10mm,最低处贴近骨膜,L_5神经根前支则全长紧贴于骨膜。从出椎间孔到真骨盆边缘L_4神经根的长度为(7.4±0.8)cm,其中点直径为(2.7±0.8)mm;L_5神经根的长度为(3.9±0.5)cm,其中点直径为(7.3±1.4)mm。(2)骶髂关节影像解剖研究CT重建中测量骶髂关节面与人体矢状面的角度约30度;骶髂关节线到椎管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减少,最宽处3.3cm,最窄处2.3cm;到椎间孔的距离较为恒定,约2cm。骶髂关节上下缘向内成角(78±3)度,骶髂关节线的长度为(4.6±0.3)cm。2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骶骨侧不同螺钉数量的安全性研究(1)在MIMICS中模拟手术MIMICS模拟显示骶骨侧植入两枚螺钉是可行的,模拟螺钉的进钉角度范围为29度-53度,平均(35±6)度。(2)在骨盆标本上模拟手术左侧上、下钢板可在L_4神经根深面安全穿过,而上、下钢板内侧缘至L_5神经跟前支的距离分别为(3.0±1.4)mm和(1.5±1.0)mm。右侧上钢板至L_4、L_5神经根前支距离分别为(5.0±1.1)mm和(10.3±1.3)mm,下钢板至L_4、L_5神经根前支距离则分别为(2.7±0.5)mm和(5.0±1.1)mm。骨盆摄片提示:左侧上钢板无螺钉进入骶髂关节,下钢板有4例靠骶骨外侧的螺钉进入骶髂关节;右侧上下钢板骶骨侧螺钉均未进入骶髂关节。3骶髂关节前路钢双板固定在不稳定骨盆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所以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术后随访:双侧下肢等长,骶髂关节后方无压痛和叩痛,双侧膝关节伸直肌力对称,双侧踇趾背伸肌力对称,双侧小腿痛、触觉对称。术后6个月后,患者行走步态正常,无跛行。骨盆摄片显示骶髂关节前路钢板螺钉固定位置良好,螺钉未进入骶髂关节及是S1椎管,钢板螺钉无移位和断裂。结论1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固定的手术安全区:钢板应置于骶髂关节的上部和中部,上钢板在骶骨侧剥离不超过2.5cm,下钢板向骶骨剥离不超过1.5cm;骶骨侧螺钉向内倾略大于30度,向下指向真骨盆方向;两钢板向内成角50-60度。2用双钢板在骶髂关节进行固定时,上钢板骶骨侧拧入两枚螺钉,下钢板骶骨侧拧入一枚螺钉是安全的,理论上可以增加固定的稳定性。3在手术安全区内,成角放置骶髂关节前路双钢板,在骶骨侧上钢板拧入两枚螺钉、下钢板拧入一枚螺钉进行固定安全有效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2-03-01)

张耀东[8](2012)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的解剖学因素。方法对30具尸体60肩进行解剖学研究,并对旋肱前动脉以及腋神经的相关走向与其标记物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对本实验研究的带钢板的肱骨近端,其体表观察结果显示螺钉与肱骨颈平行,并位于肱骨头中央,测量时可见钢板置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方5mm处,结节间沟后方约5mm处,同时当结节间沟与钢板前缘的距离为12.9mm时,其螺丝方向中移;男女尸体标本测量相关指标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实施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时应当根据旋肱前动脉以及腋神经的相关走向避免对其造成损伤,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05期)

杨成刚,杨茂伟,李元洲,李继超[9](2011)在《跟骨骨折外侧手术入路安全区解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划定国人跟骨外侧手术入路解剖学相对安全区,从应用解剖学角度,解剖观察跟骨外侧的血供,了解标准的跟骨外侧延长切口对跟骨外侧血供的影响为临床医师手术中安全操作提供依据,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自踝关节20cm以上截肢的经10%福尔马林腐固定成人下肢足踝部标本40侧(左20,右20),除外下肢血管性疾病,骨关节畸形、骨关节疾病。解剖出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暴露5-10CM,结扎主要分支,应用注射器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对每个标本足部可触及的解剖标志用marker笔进行标记,在外侧找到可触及的体表解剖标记点,A点是外踝尖,B点是跟骨结节后上角,C为足跟顶点,D为第五跖骨基底,E为外踝下方腓骨延长线的足底标记点。测量AB、AC、AD、AE之间的距离,并做AB、AC、AD、AE连线。将AB、AC、AD、AE按照测量的距离四等分。连接AB、AC、AD、AE等分点连线,并延伸至踝关节上方2cm、4cm处。依照等分点确定连线由外踝依次向外确定为1、2、3、4区。在跟骨外侧逐层解剖:第一层,皮下浅筋膜暴露小隐静脉、腓肠神经、以及腓肠神经的重要分支跟外侧神经,测量并标记他们在各分区中的位置。第二层,去除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后继续向深层解剖,暴露跟外侧动脉,测量其位置及走形,标记在各分区中的位置。第叁层,暴露外踝下方腓骨长短肌腱鞘,测量其长度、走形,标记在各分区中的位置。结果:足后部的后外下部为跟外侧动脉供应,跟外侧动脉沿途发出众多分支,支配沿途软组织和皮下组织,在远端及跟骰关节和第五跖骨基底附近,与跗外侧动脉相互发出吻合支,交错支配跟骨及其外侧软组织,共同形成跟骨外侧丰富的动脉血管网。跟外侧动脉位置较恒定,位于跟骨结节上方,来源为腓动脉。本次解剖的10具标本中,均为腓动脉终末支,发出点位于外踝尖上方12—34mm处。该动脉于跟骨结节和外踝尖连线交叉处的血管直径为0.9—1.3mm。于跟骨结节水平距跟腱前缘距离为6—15mm,跟外侧动脉形成后,沿跟骨内后上方进入跟骨外侧,紧贴跟骨后方和外侧壁,呈弧型走向第V跖骨基底部,与跗外侧动脉形成主要血管网,沿途发出许多分支与踝外侧动脉和跗外侧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在跟骨外侧壁发出直径大于0.5mm直径的分支3-4条,支配跟骨外侧部分和后方足底,是跟骨外侧后方皮肤唯一的动脉。结论:1.跟外侧动脉是跟骨外侧最主要的供应血管,与腓肠神经及腓骨长短肌腱距离恒定。2.在AB线后1/2 AC线后1/3的区域为跟骨入路相对安全区,靠后一些更安全。3.跟外侧动脉与腓肠神经走形位置恒定,可以依照肥肠神经的位置间接判定跟外侧动脉的位置。(本文来源于《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26)

朱乃锋,张睿,陈云丰,陆叶,何鸿陶[10](2011)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解剖学数据,为寻求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成人尸体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肱骨近端旋肱前动脉、腋神经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前动脉上缘垂直距离为(5.1±0.2)cm(4.6~5.5 cm)、小结节顶点与旋肱前动脉上缘垂直距离为(2.5±0.2)cm(2.0~3.0 cm)、旋肱前动脉的横径为(2.6±0.2)mm(2.2~3.1 mm)、旋肱前动脉与肱骨干长轴的夹角为(14±4)°(5~22°)、肩峰前下缘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6.3±0.5)cm(5.2~7.0 cm)、大结节顶点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5±0.2)cm(3.2~4.1 cm)、腋神经与肱骨干长轴垂线的夹角为(22±7)°(8~37°)、叁角肌前外1/3间隙处腋神经横径为(4.2±0.8)mm(3.7~5.5 mm)。结论本研究得出了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上方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安全区,以避免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损伤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期刊2011年02期)

手术安全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测量,寻求肱骨近端手术安全区,为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探讨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取48具肩关节新鲜尸体标本,解剖观察肱骨近端的重要血管及神经,并测量相对于手术切口的标志性骨结构之间的距离。结果肩峰下缘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55.4~66.2(60.2±2.2)mm,大结节顶点至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43.8~51.6(46.9±1.7)mm。大结节顶点至腋神经上缘的距离与肱骨长度的比值为0.147~0.161(0.154±0.0)。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前动脉上缘的垂直距离为55.8~66.7(60.6±2.1)mm,大结节顶点与旋肱前动脉上缘的垂直距离53.1~61.3(56.2±1.7)mm,大结节顶点至旋肱前动脉上缘的距离与肱骨长度的比值为0.178~0.194(0.185±0.0)。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后动脉上缘的垂直距离为56.8~68.1(61.3±2.1)mm,大结节顶点与旋肱后动脉上缘的垂直距离47.9~55.7(51.0±1.7)mm,大结节顶点至旋肱后动脉上缘的距离与肱骨长度的比值为0.160~0.176(0.167±0.0)。结论肩峰锁骨端下缘58.0~62.4 mm为腋神经走行区域;大结节下缘54.5~57.9 mm为旋肱前动脉走行区域;肩峰锁骨端下缘59.2~63.4 mm为旋肱后动脉走行区域。在上述3个区域手术操作时,要轻柔仔细,防止损伤神经血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术安全区论文参考文献

[1].于镇滔,孙嘉良,齐天昊,程凯亮,韩莹莹.MRI重建图像对老年人经额垂体手术入路安全区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2].陈雨,袁锋.肱骨近端手术安全区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骨科杂志.2015

[3].董海艳,杨静媛,李幼琼,刘帅辰,周建英.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手术中后半规管安全区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4].董思.给大脑手术划出安全区[N].深圳商报.2015

[5].程松苗.关于后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的手术安全区临床观察[C].第十叁届亚洲运动医学大会论文汇编.2014

[6].刘佳,孙善全,倪卫东,蒋电明,高仕长.骶髂关节前路钢板螺钉固定手术安全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

[7].刘佳.骶髂关节前路钢板螺钉固定手术安全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2

[8].张耀东.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

[9].杨成刚,杨茂伟,李元洲,李继超.跟骨骨折外侧手术入路安全区解剖的研究[C].东北叁省第二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暨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叁届年会吉林省护理学会骨科护理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

[10].朱乃锋,张睿,陈云丰,陆叶,何鸿陶.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

标签:;  ;  ;  ;  

手术安全区论文-于镇滔,孙嘉良,齐天昊,程凯亮,韩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