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纳功率流论文-王晓乐,孙玲玲,高阳,杨明月

导纳功率流论文-王晓乐,孙玲玲,高阳,杨明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纳功率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圆柱壳体,隔振,导纳,功率流

导纳功率流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乐,孙玲玲,高阳,杨明月[1](2015)在《圆柱壳体基础隔振系统导纳功率流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圆柱壳体基础上动力装置隔振问题,建立复杂振源激励、多弹性支承、柔性圆柱壳体多维耦合传递矩阵力学模型。基于经典薄壳理论和模态迭加原理,同时计及奇偶模态响应,给出两端剪力薄膜支撑各向同性圆柱壳体的点导纳解析表达式,以导纳矩阵形式表征不同激励组分与速度响应的交叉耦合关系。考虑弹性支承的多维波动效应,运用子结构导纳法推导整体系统的功率流传递方程。研究表明:振源垂向、横向激励力与倾倒力矩诱发的隔振器纵向及弯曲谐振是中高频域系统功率流提高的主要原因;力矩激励对于柔性壳体基础功率流传输具有重要影响;壳体基础的径向弯曲振动在整个系统能量传递中占据支配地位,与其相关的弯曲机械波是主要结构声源。所用建模分析方法具有模块化延拓性,旨在为系统结构参数优化及后续的主被动一体化控制策略确立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史冬岩,孔令成,石先杰,石兴保[2](2013)在《导纳理论的隔振系统功率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双层隔振系统对于抑制结构振动非常有效.通过建立的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导纳法以及划分子系统的方法,推导了隔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并计算了传递到系统的功率流.通过分析传递的功率流,研究了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验证了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并研究了双层隔振系统中基板的阻尼比和刚度参数对于振动传递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对双层隔振系统功率流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隔振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赵芝梅,王敏庆[3](2012)在《板壳结构振动功率流的子结构线导纳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子结构点导纳方法分析铺壳耦合结构振动特性时,需要将衔接线划分为一系列的点进行求解,较为烦琐。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改进的子结构线导纳方法。首先建立了铺板和圆柱壳的耦合振动模型;然后采用模态展开法分别求解铺板和圆柱壳的机械线导纳,得到振动传递方程中的线导纳矩阵;最后求解耦合振动方程分析铺板与圆柱壳的振动功率流特性。将结果分别与ANSYS和AutoSEA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文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在宽频带内有效地计算板壳耦合结构的振动功率流特性,且求解过程简单,适于线衔接复杂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2年08期)

行晓亮,王敏庆,宛敏红[4](2008)在《基于导纳功率流方法的动力吸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动力吸振器对单自由度隔振系统吸振的导纳功率流理论模型,以主振系在整个吸振频带消耗的净功率为控制目标,通过数值仿真对动力吸振器结构参数变化对单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吸振器的加入对隔振系统共振区的振动有显着抑制作用,在动力吸振器各结构参数中阻尼比、调谐比对隔振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行晓亮,王敏庆,盛美萍,刘小勇[5](2007)在《基于导纳功率流方法的柱壳隔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环形柱壳隔振系统进行了动力学简化,并通过电-力类比关系给出了力学类比线路图。以输入到外壳的振动功率为控制目标,运用导纳功率流方法,对柱壳结构隔振系统进行了振动特性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隔振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0-17)

行晓亮,王敏庆,盛美萍,刘小勇[6](2007)在《基于导纳功率流方法的柱壳隔振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环形柱壳隔振系统进行了动力学简化,并通过电-力类比关系给出了力学类比线路图。以输入到外壳的振动功率为控制目标,运用导纳功率流方法,对柱壳结构隔振系统进行了振动特性研究,并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隔振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10-17)

张蔚波,于复生,刘辉,李凡冰,宋现春[7](2007)在《导纳法与模态法结合的复杂系统功率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功率流的研究方法对柔性多维耦合系统从子系统的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将子结构导纳法与模态综合法结合,提出了预测一般耦合系统功率流的公式。子系统数据可以通过有限元模型或实验模型提供。与单纯的模态综合方法不同,由于得到矩阵的大小和使用的模态数无关,可解决大模型中的计算精度与模型阶数的矛盾。该模型可方便地研究各子系统参数对于耦合系统的功率流传递特性与损耗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07年09期)

陈晓利[8](2007)在《结构声振特性分析的导纳功率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种子创新基金资助。 导纳功率法结合了导纳和功率流的思想,能很好的反映结构内部振动能量的分布,以及结构之间的振动能量分配和功率流传输特性,但其计算尚需开展大量工作,离工程应用仍有一定距离,本文就针对导纳功率流法在结构振动与声辐射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而展开探讨。 弹性圆柱壳体以及加筋圆柱壳体是船舶、水下航行器、航空飞行器、建筑结构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研究它的振动能量传输特性对研究复杂结构的振动及声辐射特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应用导纳功率流法可以得到圆柱壳体以及加筋圆柱壳体在外激励力作用下的任意振动特性。 如果没有进行声辐射的研究,那么关于结构声振特性的探讨是不完善的,因为在实际情况中,相对于结构振动的幅值以及振动能量的分布与传输来说,辐射到周围空间中声能量的大小同样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详细探讨了板、壳结构在空气介质中的声辐射,得到了结构辐射效率的导纳表述式,相对于经典计算公式来说,改进后的公式大大提高了其在临界频率附近辐射效率的预测粘度。 应用导纳功率流法研究复杂结构的振动特性是发展导纳功率流理论的动力与目标,本文在复杂结构振动特性研究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应用异纳功率流法研究了由两个半无限长圆柱壳组合而成的耦合圆柱壳体,以及由两个薄板垂直组合而成的L型板的振动特性,得到了在简谐力激励作用下,子结构在耦合处耦合作用的分布,以及结构上各点的振动响应。所获得的结论对于今后更复杂结构的振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以一些典型结构以及复杂耦合结构为研究对象,解决了应用导纳功率流法对其进行结构振动与声辐射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物理概念明确、应用灵活等特点,适用于工程计算,可以用于不同结构的振动特性以及声辐射的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07-03-01)

刘鹏辉,张勋疆[9](2006)在《基于四端参数分析的弹性基础隔振系统的导纳功率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四端参数分析导纳功率流方法,研究板梁结构的振动功率流。由于梁和基础的弹性,输入系统和进入基础的功率流出现许多共振峰值,通过四端参数法的导纳功率流分析对比分析得到增大梁的弹性模量、梁高度,基础弹性模量、基础高度,以及减小隔振器刚度和损耗因子有利于减小进入基础的功率流。(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颜松,盛美萍,陈晓利[10](2006)在《多源激励下浮筏隔振系统导纳功率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子力学统计分析模型,使用导纳功率流的方法研究了隔振系统的振动响应和振动功率流特性,并通过数值方法分析了筏体和隔振器参数变化对传递到基础结构功率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基础厚度、减小系统中耦合元件的耦合刚度和增大筏体质量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传递功率流。(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06年04期)

导纳功率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双层隔振系统对于抑制结构振动非常有效.通过建立的双层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导纳法以及划分子系统的方法,推导了隔振系统的传递矩阵,并计算了传递到系统的功率流.通过分析传递的功率流,研究了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验证了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并研究了双层隔振系统中基板的阻尼比和刚度参数对于振动传递的影响.通过数值方法对双层隔振系统功率流进行了分析和计算,为隔振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纳功率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乐,孙玲玲,高阳,杨明月.圆柱壳体基础隔振系统导纳功率流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15

[2].史冬岩,孔令成,石先杰,石兴保.导纳理论的隔振系统功率流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

[3].赵芝梅,王敏庆.板壳结构振动功率流的子结构线导纳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2

[4].行晓亮,王敏庆,宛敏红.基于导纳功率流方法的动力吸振系统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

[5].行晓亮,王敏庆,盛美萍,刘小勇.基于导纳功率流方法的柱壳隔振系统研究[C].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6].行晓亮,王敏庆,盛美萍,刘小勇.基于导纳功率流方法的柱壳隔振系统研究[C].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7].张蔚波,于复生,刘辉,李凡冰,宋现春.导纳法与模态法结合的复杂系统功率流特性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7

[8].陈晓利.结构声振特性分析的导纳功率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9].刘鹏辉,张勋疆.基于四端参数分析的弹性基础隔振系统的导纳功率流[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

[10].颜松,盛美萍,陈晓利.多源激励下浮筏隔振系统导纳功率流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

标签:;  ;  ;  ;  

导纳功率流论文-王晓乐,孙玲玲,高阳,杨明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