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面强度论文_李伟,关学伟,戴培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面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强度,结构,损伤,巴东,节理,机制,粗糙度。

结构面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关学伟,戴培志[1](2019)在《某水电站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预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水电站岩体抗剪强度试验成果,采用Hoek-Brown对该类结构面抗剪强度进行了预测分析,Hoek-Brown法预测结果与点群中心法的峰值强度平均值、残余强度平均值较为相近;同时采用线性、多项式等方式进行拟合,从拟合结果可知在一定的正应力条件下,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不是直线型发展的,在结构面试验中一定要注意曲线所代表的参数选值和界定范围及环境。对结构面抗剪性能的预测及分析,可为类似试验工程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8期)

荀晓慧,魏玉峰,符文熹,张斌[2](2019)在《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MTS叁轴试验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尝试在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MTS)上对无充填岩石节理试件进行叁轴试验,该试验方法可利用一个结构面试样获得多组抗剪强度数据,克服了结构面直剪试验取样困难、试验结果离散性大等缺点,方法更为简单、快速。在此基础上,除对每一试件的试验结果按线性Mohr-Coulomb准则获得摩擦角和内聚力外,还对比分析了线性Mohr-Coulomb准则拟合、幂函数拟合和非线性Barton公式拟合结果,并对提出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最后分析了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幂函数拟合和Barton公式拟合能够反映岩石节理剪切强度的非线性特征,优于Mohr-Coulomb准则;当0.01<σ_(nj)/JCS<0.3时,幂函数拟合和Barton公式拟合岩石结构面剪切强度比较可靠,而当σ_(nj)/JCS>0.3时获得的剪切强度偏高。(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7期)

王天亮,王海航,王鸥,何亚梦,冯卓鑫[3](2019)在《粉土与凹槽结构面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粉土与结构面抗剪强度规律以及更好地模拟结构面粗糙效果,在不锈钢试块表面设计了不同规格、数目凹槽.通过凹槽数量的变化表征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变化.利用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对粉土-钢板接触面进行了剪切试验,定量分析了温度、接触面凹槽规格和数量对接触面抗剪强度及其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土面相互作用强度显着增长,剪切强度参数增加.常温试验条件下,光滑结构面对于土面作用强度有一定的衰减作用,土面抗剪强度随着法向应力增加而增大.不同规格凹槽面对于土面作用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相应凹槽数量的增加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同时,当作用面法向应力较低时,随着凹槽数量的增加,剪切面土体表现出一定的剪胀性,应变软化现象显着.(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超[4](2019)在《基于天然叁维不规则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应力及尺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实际工程表明,岩体破坏主要是由于岩体结构面破坏引起的。岩体结构面剪切特性,尤其是结构面抗剪强度应力效应和尺寸效应对于岩体结构面物理力学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叁维不规则结构面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开展了天然叁维不规则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应力效应和尺寸效应研究。本文结合叁维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制作与原岩结构面一致的结构面面板,利用自制的一体化模具制作了46组结构面模型试样,通过多功能岩土体接触破损测试系统开展了室内直剪试验,分析了法向应力、结构面粗糙度以及尺寸对结构面峰值及残余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采用MetraSCAN?手持式叁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原岩获取其表面形态,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结构面面板,结合自行研制的一体化模具制得3种不同尺寸以及粗糙度的结构面模型试样。2.通过不同法向应力下的结构面破坏模式试验可知,结构面在低法向应力下主要发生爬坡和爬坡啃断破坏,在中高法向应力下主要以啃断以及完全啃断破坏为主。3.通过对3种不同粗糙度结构面在全应力范围内开展直剪试验可知,同一粗糙度的结构面,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结构面峰值和残余抗剪强度也随之增大;在低法向应力范围内,结构面在同一法向应力作用下其峰值和残余抗剪强度随着JRC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在高法向应力范围内无明显规律;结构面峰值剪切位移均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4.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结合Photoshop软件处理,获得不同法向应力下结构面剪损面积的变化规律,由试验结果可知,结构面的上盘剪损面积总体要小于下盘剪损面积,且剪损面积占比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5.通过对同一粗糙度3种不同尺寸的结构面在3种不同法向应力级别下进行直剪试验可知,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尺寸效应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期刊2019-06-10)

亢金涛,吴琼,唐辉明,胡新丽,范亮亮[5](2019)在《岩石/结构面劣化导致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强度劣化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结构面劣化导致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强度劣化的作用机制是揭示叁峡库区库岸消落带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强度渐进劣化机理和评价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关键问题.以叁峡库区典型"易滑岩组"巴东组第二段红色系列的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岩组为研究对象,考虑干湿循环条件下岩石/结构面参数劣化,开展了软硬互层岩体单轴压缩数值试验,分析了软岩/硬岩/层面劣化对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单轴压缩强度劣化的贡献度及其与岩层倾角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层倾角条件下,软岩/硬岩/层面劣化对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单轴压缩强度劣化的影响有明显区别,以软岩/硬岩/层面劣化对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单轴压缩强度劣化的贡献度为依据,将岩层倾角全范围划分为软岩控制区、软岩-硬岩-层面共同控制区、沿层面滑移失稳破坏区和硬岩控制区,揭示了岩石/结构面劣化导致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强度劣化的作用机制及其受岩层倾角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库岸消落带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强度渐进劣化机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郭牡丹,殷粉芳[6](2018)在《含非贯通结构面岩体强度损伤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前期对含共面结构面岩体强度损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含非贯通结构面岩体强度损伤的规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不同方案情况下61个试样的峰值强度,分析岩桥倾角、结构面摩擦系数、围压、连通率和结构面倾角对损伤系数的影响,给出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推导计算含非贯通结构面岩体的强度损伤经验公式。利用该公式能够准确的判断岩体强度的损伤程度,更好的评价岩体工程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许飞,滕伟福,李恒[7](2018)在《某小区岩质边坡含软弱夹层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细粒土室内直剪试验,并在剪切试验下研究了不同的粗粒含量(0%、20%、40%、60%)、不同含水率(12%、18%、20%)以及不同厚度(2、5、8mm)的软弱夹层土抗剪强度参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常规直剪试验测得的软弱夹层土的粘聚力C偏高,内摩擦角φ偏低,常规小直剪测得的综合摩擦系数f值高于软弱夹层土在岩块中的表现。便携式直剪的剪切强度随含水率增加逐渐降低,小直剪的剪切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中间界限含水率值为18%;两种试验方法对粘聚力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含水率的增加使内摩擦角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相同的法向应力下,随着厚度的增加,剪切强度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并随着厚度的增加,摩擦系数f大体呈逐渐减小趋势,当厚度超过一定值(大概8mm)后,摩擦系数f趋于稳定随着粗粒含量的增加,剪应力大体都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较大法向应力下,剪应力值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莫林飞[8](2018)在《双齿型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应力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是衡量岩体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锯齿型结构面作为一种典型的岩体结构面,成为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其抗剪强度与表面形态、法向应力和结构面尺寸等因素有关。但是,国内外文献对单齿型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应力效应做出了相关研究,而对于双齿型结构面的应力效应和尺寸效应开展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了十几组不同锯齿形态的双齿型结构面模板,利用研制的模具制作出相应的模型试样,进行了系列法向应力下双齿型结构面的直剪试验,并利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不同锯齿形态的双齿型结构面直剪试验模型,分析了锯齿参数、法向应力和结构面尺寸对峰值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开展了不同锯齿参数(齿宽、齿距、齿数、齿高)下的锯齿型结构面直剪试验,发现在啃断破坏中,峰值抗剪强度随齿宽和齿数的增大而增大,随齿距的增大而减小,与齿高无关。2.双齿型结构面的破坏模式与法向应力和锯齿参数相关。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结构面试样的爬坡啃断破坏和啃断破坏依次发生,而未出现爬坡破坏;齿高越大,爬坡啃断破坏发生时对应的法向应力越小;齿宽越大,啃断破坏发生时对应的法向应力越大。3.平直型结构面的峰值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呈线性增长,应力效应不显着。双齿型结构面的峰值抗剪强度和峰值摩擦角均存在应力效应,即随着法向应力增加,峰值抗剪强度呈非线性增加,但增加速率减小;而峰值摩擦角呈现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规律。4.通过对不同尺寸的双齿型结构面进行直剪试验可知:随着双齿型结构面尺寸的增加,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减小,存在较明显的尺寸效应。5.基于PFC2D数值模拟软件,采用结构面上下盘依次填充和颗粒赋值的方法建立了数值模型,进行了双齿型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的研究,并和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应力效应规律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浙江科技学院》期刊2018-05-30)

蔡毅[9](2018)在《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与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体结构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形态和规模的物质分界面或不连续面,如裂隙、层面、断层等。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影响岩体整体力学特性。结构面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快速且准确地定量评价结构面粗糙程度,进而结合结构面粗糙程度估算其峰值抗剪强度,最终服务工程实践。因此,结构面粗糙度评价与峰值抗剪强度估算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目前,已有的粗糙度评价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描述结构面起伏形貌特征,但亦存在一定不足,即现有粗糙度评价参数通常存在物理意义不明确、未与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建立较强联系等不足。然而,符合结构面剪切破坏机制,且与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建立较强联系的粗糙度评价参数,或可更好地服务于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模型的构建。鉴于结构面粗糙度评价与其峰值抗剪强度估算研究的重要性,及现有相关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本文针对定法向荷载作用下完全吻合的岩体结构面,基于一定假设(即假设结构面的法向应力较低以致其以剪胀效应为主进行破坏),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结合结构面剪切破坏机制,先后提出2种结构面粗糙度评价参数——投影面积百分比(记为PAP)与抗剪切力之比(记为SFR),并通过实例分别展示PAP与SFR的评价过程,对比其它粗糙度评价方法,研究它们的评价效果;其次,根据30组人工模拟岩体结构面的点云数据及直剪试验数据,基于JRC-JCS模型,分别构建含有PAP、SFR的符合莫尔库伦形式的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新模型,并将新模型应用于11个天然岩体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的估算,对比分析新模型的应用效果;最后,以鸡尾山滑坡为例,针对强风化的软弱夹层结构面(滑动面),分别应用基于PAP、SFR的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模型研究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并评价滑坡稳定性。根据以上研究思路开展了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与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模型的研究,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基于PAP的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方法的研究。基于一定假设由力学分析证明,岩体结构面潜在接触部分的抗剪强度与其在垂直于剪切方向的面的投影面积存在一定函数关系;进而提出了结构面粗糙度评价参数PAP。PAP指岩体结构面的所有潜在接触部分在垂直于剪切方向的面的投影面积与结构面水平投影面积之比。PAP不仅反映了结构面在剪切方向上的几何形态,更与结构面抗剪强度存在一定函数关系。基于PAP评价人工模拟岩体结构面AD1、AD2及AD3的粗糙程度,结果表明:PAP可表征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的各向异性及点间距效应;此外,新方法分别与Grasselli法、反算法获得的粗糙度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此亦佐证了PAP的合理性。(2)基于SFR的结构面粗糙度评价方法的研究。基于Patton模型推导了岩体结构面叁维模型中单个“齿面”的抗剪强度估算公式,借鉴反算法之思想,提出了结构面粗糙度评价参数SFR。SFR指岩体结构面所有潜在接触部分可提供的抗剪切力之和,与其水平投影面可提供的抗剪切力之比(假设结构面及其水平投影面的残余摩擦角一致)。应用实例分析表明:(1)针对已出版文献选取的64条结构面轮廓线,分别基于SFR与反算法获得的粗糙度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与坡度均方根Z_2相比,64条轮廓线的SFR与JRC_(back)(由反算法获得的轮廓线粗糙度系数)的线性相关性更强;(2)针对6组人工模拟岩体结构面5级法向荷载下的SFR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FR可表征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的各向异性及点间距效应;同时,各结构面相同剪切方向的SFR随法向荷载的增大而减小,此与反算法评价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具有相似规律;对比基于SFR、Grasselli法与反算法的结构面粗糙度评价结果表明,此3种方法的粗糙度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与Grasselli法对比,基于SFR与反算法获得的粗糙度评价结果具有更强的线性相关性。(3)基于PAP、SFR的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模型的研究。为直观地反映结构面粗糙程度对峰值剪胀角的影响,并更好地被工程技术人员理解,明确了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新模型应符合莫尔库伦准则的基本形式;结合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并符合莫尔库伦准则形式的JRC-JCS模型,根据6组(共30个)人工模拟岩体结构面表面形态测量数据及其直剪试验数据,提出了分别考虑PAP、SFR的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模型,即PAP模型与SFR模型;针对30个人工模拟岩体结构面试样,其峰值抗剪强度试验值τ_(test)与估算值τ_(PAP)、τ_(SFR)(由PAP模型、SFR模型估算)均具有强线性相关性,且抗剪强度估算值τ_(PAP)、τ_(SFR)与实验值τ_(test)相对误差平均值δ_(avg)分别为7.06%、6.87%。(4)PAP模型及SFR模型的应用效果研究。针对11个天然岩体结构面试样进行叁维激光扫描和直剪试验,分别应用PAP模型、SFR模型与Grasselli模型估算各结构面试样对应直剪试验条件(即直剪试验的法向荷载与剪切方向)的峰值抗剪强度,结果表明:11个天然岩体结构面试样的峰值抗剪强度试验值τ_(test)与估算值τ_(PAP)、τ_(SFR)(由PAP模型、SFR模型估算)均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且抗剪强度估算值τ_(PAP)、τ_(SFR)与实验值τ_(test)相对误差平均值δ_(avg)分别为16.33%、15.32%;对比Grasselli模型,PAP模型、SFR模型获得的抗剪强度估算结果更接近试验值。(5)基于PAP、SFR的鸡尾山滑坡滑动面(强风化软弱夹层结构面)粗糙程度研究。分别基于PAP、SFR评价滑动面的3个结构面样品(S6~S8),结果表明:针对同一结构面样品,基于PAP、SFR获得的粗糙度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且S6~S8的粗糙度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亦具有一致性,即S6~S8均在x轴正方向附近的粗糙程度最低(x轴正方向为野外通过擦痕及阶步判断的结构面样品受剪切方向)。(6)基于PAP模型、SFR模型的鸡尾山滑坡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研究。根据S6~S8在剪切方向的粗糙度评价结果,分别应用PAP模型、SFR模型估算不同法向荷载下滑动面的峰值抗剪强度,进而根据莫尔库伦准则计算滑动面的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及摩擦角)。结果表明,基于PAP模型及SFR模型获得的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较接近,并均介于前人提出的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此外,结合本文获得的滑动面抗剪强度参数(其它滑坡岩体及结构面物理力学性质参考已出版文献),分别应用关键块体理论及数值模拟技术分析鸡尾山滑坡稳定性,结果均显示滑坡处于非稳定状态,符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佐证了基于PAP模型及SFR模型估算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可靠性。(7)粗糙度评价参数PAP与SFR的对比分析。首先,PAP与SFR的相近之处:(1)PAP与SFR均具有明确物理意义与力学基础,且均与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存在一定联系;(2)本文基于PAP与SFR获得的多个结构面样品粗糙度评价结果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3)本文基于PAP模型与SFR模型获得的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估计值与试验值均较接近。其次,PAP与SFR的不同之处:(1)与多数现有粗糙度评价方法类似,PAP仅基于几何形态即可评价结构面在指定剪切方向的粗糙程度;(2)借鉴反算法之思想,SFR综合考虑结构面几何形态、力学特性及其所受法向荷载,以评价结构面在指定剪切方向的粗糙程度;(3)试验结果表明,与PAP相比,基于SFR与反算法获得的粗糙度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稍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宇[10](2018)在《非贯通结构面剪切破坏机制及抗剪强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体不是均匀的,内含许许多多的结构面,工程岩体的失稳和破坏通常都是由岩体内部结构面的张开、闭合和扩展贯通所引起。非贯通结构面岩体由节理和岩桥组成,节理的破坏和岩桥的破坏共同组成非贯通结构面岩体的破坏。节理和岩桥对非贯通结构面岩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各自发挥什么作用,节理和岩桥变形破坏、发展有什么规律,以及岩桥对剪切破坏面强度有何影响,这些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工程中一般采用Jennings加权平均强度准则计算值作为非贯通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实际上,试验测得的峰值抗剪强度往往比Jennings加权平均强度准则预测值小。这是由于Jennings预测值是按岩桥未破损情况考虑的,实际上非贯通结构面达到峰值抗剪强度时岩桥已经破损,岩桥破损对非贯通结构面抗剪强度究竟有何影响目前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因此,深入研究非贯通结构面贯通破坏机制并建立抗剪强度模型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室内模型试验为载体,研究线连通型非贯通结构面和面连通型非贯通结构面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非贯通结构面破坏机制及破坏模式,分析岩桥力学性质弱化并建立抗剪强度模型。该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综合考虑相似材料的选取原则,以32.5R复合型矿渣硅酸盐水泥作为胶结材料,以连续级配的中粗砂作为集料,以减水剂、复合早强剂作为添加剂配制了类岩石材料。(2)依据线连通率和面连通率概念,将非贯通结构面分为线连通型非贯通结构面和面连通型非贯通结构面两种类型,并设计了4种不同连通率的线连通型和面连通型非贯通结构面。(3)总结了制作非贯通结构面模型试样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终选择先利用水泥砂浆制作组合小块体,再将组合小块体紧密结合之后在外面二次浇筑水泥砂浆这个方法来制作模型试样。(4)研究了非贯通结构面试样整个剪切过程的变形和强度特性。根据法向变形曲线,试样中的节理在法向应力作用下会完全压密,节理和岩桥共同承担剪力。进一步分析切向变形曲线发现,随着切向位移的增加,初始阶段,切向应力几乎以线弹性的方式增加,当剪切应力接近峰值时,曲线呈小幅度放缓,直到达到峰值剪应力,试样整体破裂,剪应力迅速下降至某一数值便基本稳定下来,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波动。可以将切向变形曲线分为4个阶段:线弹性阶段、峰值阶段、峰后阶段和残余强度阶段。当剪切应力达到峰值抗剪强度后,剪应力迅速降低,说明试样具有很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5)对非贯通结构面进行力学分析,研究岩桥破坏机制,将岩桥微元破坏方式分为拉张破坏和剪切破坏,修正了lajtai岩桥拉张破坏理论,新的岩桥拉张破坏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岩桥的初裂和张拉裂纹的扩展。(6)结合岩桥微元的两种破坏方式,根据试样剪切过程中裂纹出现的位置和裂纹性质,将非贯通结构面破坏模式分为拉剪复合型和直接剪切型。分析非贯通结构面破坏模式的影响因素,发现节理连通率对试样的破坏模式影响较大。随着连通率减小,试样破坏模式由直接剪切型转为拉剪复合型。(7)将实测抗剪强度参数与Jennings加权平均值对比分析,发现Jennings加权值大于实测值,印证了岩桥力学性质弱化概念。发现等效粘聚力弱化程度较大,等效内摩擦角弱化程度较小。且随着连通率减小,试样岩桥等效粘聚力弱化程度加大。(8)对岩桥的粘聚力进行一定折减,得到新的非贯通结构面抗剪强度模型。对修正后的强度模型进行验证,发现公式预测值与试验数据成果平均误差为5.2%,最大误差为9.4%,吻合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结构面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尝试在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MTS)上对无充填岩石节理试件进行叁轴试验,该试验方法可利用一个结构面试样获得多组抗剪强度数据,克服了结构面直剪试验取样困难、试验结果离散性大等缺点,方法更为简单、快速。在此基础上,除对每一试件的试验结果按线性Mohr-Coulomb准则获得摩擦角和内聚力外,还对比分析了线性Mohr-Coulomb准则拟合、幂函数拟合和非线性Barton公式拟合结果,并对提出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最后分析了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幂函数拟合和Barton公式拟合能够反映岩石节理剪切强度的非线性特征,优于Mohr-Coulomb准则;当0.01<σ_(nj)/JCS<0.3时,幂函数拟合和Barton公式拟合岩石结构面剪切强度比较可靠,而当σ_(nj)/JCS>0.3时获得的剪切强度偏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面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关学伟,戴培志.某水电站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预测及分析[J].山西建筑.2019

[2].荀晓慧,魏玉峰,符文熹,张斌.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MTS叁轴试验方法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3].王天亮,王海航,王鸥,何亚梦,冯卓鑫.粉土与凹槽结构面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9

[4].陈超.基于天然叁维不规则岩石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应力及尺寸效应研究[D].浙江科技学院.2019

[5].亢金涛,吴琼,唐辉明,胡新丽,范亮亮.岩石/结构面劣化导致巴东组软硬互层岩体强度劣化的作用机制[J].地球科学.2019

[6].郭牡丹,殷粉芳.含非贯通结构面岩体强度损伤规律研究[J].江苏建筑.2018

[7].许飞,滕伟福,李恒.某小区岩质边坡含软弱夹层结构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8

[8].莫林飞.双齿型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应力效应研究[D].浙江科技学院.2018

[9].蔡毅.岩体结构面粗糙度评价与峰值抗剪强度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

[10].张宇.非贯通结构面剪切破坏机制及抗剪强度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低速冲击引起的基体开裂和分层剪切变形曲线边坡失稳时的塑性区域贯通图各组加固试件的Kc-dc/dN关系曲线平板太阳能集热器仿真模型(黑线)和R-Ag-CMS-ex(灰线)氮气吸...

标签:;  ;  ;  ;  ;  ;  ;  

结构面强度论文_李伟,关学伟,戴培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