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生花褶伞论文_黄红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沼生花褶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菌丝体,培养基,亲缘,原种,孢子,毒性,条件。

沼生花褶伞论文文献综述

黄红英[1](2007)在《沼生花褶伞rDNA的ITS序列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运用PCR技术,以rDNA的ITS区为分子指标,首次对我国沼生花褶伞的核糖体DNA中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沼生花褶伞和紧缩斑褶菇的ITS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和分析,序列同源性高达84.3%,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黄红英[2](2004)在《沼生花褶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发现于湖南长沙的我国新记录种——沼生花褶伞为实验材料,利用菌种分离技术、光镜技术、电镜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毒理实验技术、电生理等技术手段,对沼生花褶伞的生物学特性和毒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内容:沼生花褶伞的生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菌种分离培养,菌丝体及子实体荧光染色方法的建立,子实体的栽培,对植物和动物的毒性研究,毒素的分离和鉴定,获得了如下的结果: 1.通过野外生态调查和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沼生花褶伞进行了生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沼生花褶伞是一种群生的草腐生菌,在相对稳定的生态条件下,子实体发生适宜温度26~32℃,相对湿度50~80%,降雨量30%以上,温度是主导因子。每年在春末夏初高温阵雨之后为盛生长期。担孢子为柠檬状,表面光滑,黑色,菌褶菌丝有锁状联合,褶缘囊状体发达。 2.以碳源、氮源、温度、PH值单因子实验设计培养条件,对沼生花褶伞菌丝体进行培养。通过对菌丝体直径测定及生长势分析,优化筛选出沼生花褶伞菌种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牛粪汁培养基:蔗糖20g,蛋白胨10g,K_2HPO_41g,KH_2PO_40.5g,MgSO_4.7H_2O 0.5g,琼脂20g,加发酵牛粪浸出液至1000ml,最适温度为28℃,最佳PH值为7.8,并证明蛋白胨,尿素为最佳氮源,蔗糖和玉米粉为最佳碳源。 3.利用核荧光染料Heochst33258和隔膜荧光染料Clacolour white对沼生花褶伞菌丝体及子实体进行复合染色。Calcour white在沼生花褶伞菌丝体观察过程中的最佳浓度0.0005%,而核荧光染料Hoechst33258的最佳PH为7.0,最佳浓度为10μg/ml。爬片2/5菌丝体的核荧光染色为最佳。 4.通过组织分离,无菌操作切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小块组织,(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4-09-01)

黄红英,魏宝阳,龚庆芳,陈作红[3](2004)在《沼生花褶伞粗毒的毒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花褶伞粗毒液对美洲蜚蠊进行腹腔注射、小鼠脑室注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蛙心灌流实验 ,检测了该粗毒液的毒性 .结果表明 ,花褶伞粗毒对昆虫毒性不明显 ,对哺乳动物有一定毒性 ,可能含有神经致幻毒素裸盖菇素和一些拟胆碱成分(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黄红英,陈作红[4](2004)在《沼生花褶伞人工栽培技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成功栽培出了沼生花褶伞(Panaeolus paludosusCleland)的子实体。结果表明,母种制备用粪草培养基,原种用麦粒菌种培养基为佳,而栽培时则用堆制发酵的粪草,采用层播法播种发菌。(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04年02期)

黄红英,傅岚,张平,陈作红[5](2004)在《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纯培养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不同培养基、碳、氮源、温度和pH值对于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培养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的最佳培养基是粪草培养基 ,蔗糖和玉米粉是最好的碳源 ,蛋白胨和尿素是最好的氮源 ,最适温度为 2 6~ 30℃ ,最适pH值为 7 0~ 9 0。(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04年01期)

张平,黄红英,陈作红[6](2003)在《沼生花褶伞担孢子萌发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沼生花褶伞担孢子萌发的条件 ,结果表明 :其担孢子在水中即可萌发 ,但在含有粪草提取液的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更高 ;适宜的萌发温度为 30~32℃ ;另外还需要较高的培养基湿度。(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03年03期)

沼生花褶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发现于湖南长沙的我国新记录种——沼生花褶伞为实验材料,利用菌种分离技术、光镜技术、电镜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毒理实验技术、电生理等技术手段,对沼生花褶伞的生物学特性和毒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内容:沼生花褶伞的生态学和组织学特征,菌种分离培养,菌丝体及子实体荧光染色方法的建立,子实体的栽培,对植物和动物的毒性研究,毒素的分离和鉴定,获得了如下的结果: 1.通过野外生态调查和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沼生花褶伞进行了生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沼生花褶伞是一种群生的草腐生菌,在相对稳定的生态条件下,子实体发生适宜温度26~32℃,相对湿度50~80%,降雨量30%以上,温度是主导因子。每年在春末夏初高温阵雨之后为盛生长期。担孢子为柠檬状,表面光滑,黑色,菌褶菌丝有锁状联合,褶缘囊状体发达。 2.以碳源、氮源、温度、PH值单因子实验设计培养条件,对沼生花褶伞菌丝体进行培养。通过对菌丝体直径测定及生长势分析,优化筛选出沼生花褶伞菌种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牛粪汁培养基:蔗糖20g,蛋白胨10g,K_2HPO_41g,KH_2PO_40.5g,MgSO_4.7H_2O 0.5g,琼脂20g,加发酵牛粪浸出液至1000ml,最适温度为28℃,最佳PH值为7.8,并证明蛋白胨,尿素为最佳氮源,蔗糖和玉米粉为最佳碳源。 3.利用核荧光染料Heochst33258和隔膜荧光染料Clacolour white对沼生花褶伞菌丝体及子实体进行复合染色。Calcour white在沼生花褶伞菌丝体观察过程中的最佳浓度0.0005%,而核荧光染料Hoechst33258的最佳PH为7.0,最佳浓度为10μg/ml。爬片2/5菌丝体的核荧光染色为最佳。 4.通过组织分离,无菌操作切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小块组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沼生花褶伞论文参考文献

[1].黄红英.沼生花褶伞rDNA的ITS序列测定及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07

[2].黄红英.沼生花褶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毒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

[3].黄红英,魏宝阳,龚庆芳,陈作红.沼生花褶伞粗毒的毒性实验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黄红英,陈作红.沼生花褶伞人工栽培技术试验[J].食用菌.2004

[5].黄红英,傅岚,张平,陈作红.沼生花褶伞菌丝体纯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4

[6].张平,黄红英,陈作红.沼生花褶伞担孢子萌发条件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3

论文知识图

沼生花褶伞粗毒对蟾蜍坐骨神经腓...沼生花褶伞粗毒对蛙心灌流标本的...萌发率随温度变化曲线模糊控制器原理框图

标签:;  ;  ;  ;  ;  ;  ;  

沼生花褶伞论文_黄红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