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潜影形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化学,化学,空穴,科学,电荷,受体,施主。
潜影形成论文文献综述
朱延好[1](2007)在《浅谈胶片潜影的形成与显影》一文中研究指出胶片感光乳剂层中的感光物质卤化银在受到光辐射后,产生光化学反应,卤化银微晶中的电子和离子发生交替独立的重复迁移,而形成显影中心,无数个显影中心,构成潜影。经显影剂的作用,还原成可见影象(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07年03期)
李新政,谢英明,阎晨光,马银峰[2](2005)在《化学增感中心促进卤化银潜影形成的理论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化学增感中心的特点,采用经典近似,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硫加金化学增感中心的存在有利于卤化银感光材料潜影的形成,并借助于理想模型,通过简化因子计算了硫加金增感中心的有效电荷数z(0.42)、光电子在增感中心上的停留时间τ(1.4ns)及捕获中心的半径R(0.59nm)和截面积S(1.1×10-14cm2)等相关参数。(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国红,夏培杰[3](2003)在《卤化银颗粒潜影形成过程中的空穴转换和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 ,在研究提高卤化银乳剂潜影形成效率的化学增感技术时 ,都侧重于对光生电子的行为和过程研究 ,而对孪生的正空穴的走向关注甚少 .这种思路近年来有所改变 ,逐渐从如何把电子与空穴有效分离转变为如何对空穴的有效利用上 ,即把空穴通过化学方法转换成电子(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03年05期)
夏培杰,国红,姚林辉,赵文芳[4](2002)在《潜影形成过程中的空穴及其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 ,在研究卤化银体系的潜影形成效率时 ,在如何对待和处理光生空穴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突破传统思路并具有开拓性的方法 ,我们把它称之为“空穴 电子转换”法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寻找或设计一种“化学转换器” .这种转换器既能捕获空穴 ,消除或减少潜影形成过程中由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造成的电子损失 ,又能经过它的转换产生并释放出额外电子或某种电子载体 (如自由基 )促进潜影的形成 ,起到一举两得显着提高卤化银乳剂感光度的作用 .本文对当前已有的 3种化学转换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望引起国内科学家的密切关注(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02年01期)
夏培杰,国红,姚林辉,赵文芳[5](2001)在《潜影形成过程中空穴的作用及其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卤化银微晶曝光时与内光电子同时产生的正空穴是造成潜影形成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正空穴是光电子的复合损耗,潜影衰退以及低照互易率失效等消极作用产生的根源.采用现代电子-空穴分离技术,如双结构微晶及掺碘乳剂制备技术,潜影形成的效率也只能达到20%左右.最近,在如何对待和处理光生空穴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突破传统思路并具有开拓性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之为“空穴-电子转换”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寻找或设计一种“化学转换器”.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本文来源于《中国感光学会第六次全国感光(影像)科学大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1-10-01)
赵井泉,夏培杰[6](1991)在《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潜影形成机理 Ⅲ.化学增感对潜影形成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前文的潜影形成模型,对化学增感乳剂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如下:(1)硫增感引入大的浅陷阱,可增加敏度与改善低照互易律失效;其空穴陷阱的作用则不是很有效。(2)金增感除了减小可显影中心的尺寸和增加抗氧化能力外,还应有另外的增感机理。Ag_2经金强化可以部分地转化为可显影中心。(3)还原增感斑与尺寸相同的曝光产生的银斑性质相同,曝光时大部分还原增感斑被破坏掉了,只有极少数有机会长大。还原增感斑的两个重要作用:提高了形成潜影的概率;消耗空穴或光解溴,使颗粒中的净剩电子增多。二者对潜影形成都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1991年04期)
JORDAN,MALINOWSKI,夏培杰[7](1991)在《潜影形成理论的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们对照相过程机理的考虑,基本上仍然受1938年提出的Mott和Gurney理论的支配。这个理论所以能取得成功和经久不衰是由于在当时,把潜影的形成作为一种固态反应来考虑的思想是具有创见性的。 在固体物理的概念最为流行的年代里,Mott和Gurney着重指出了光激电子和它们完全靠静电吸引力被流动的填隙银离子中和所起的作用。他们全然忽视了光激空穴的作用,认为在卤化银晶体的内部,空穴是不能流动的。在他们的原始论文中,Mott和Gurney承认,“如果空穴可以流动”而且可以与填隙银离子竞争电子而发生中和反应的话,那么整个假设的模型就将“崩溃”。为此,根据Mott和Gurney的设想,专门设计了许多实验来(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1991年02期)
J.W.米契尔,赵文芳[8](1989)在《含有多价阳离子的潜影形成的基元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作者在前一篇文章中已讨论了不含多价阳离子杂质的AgBr微晶,在吸收能量小于3eV的光子后形成潜影的基元过程。采用的理论模型中,Ag_2、Ag_2O和Ag_2S分子提供给体中心,并且在未灰化和未曝光的颗粒中没有任何受体中心。在给体中心,激子或直接(本文来源于《感光材料》期刊1989年04期)
J.W.Mitchell[9](1988)在《潜影形成的浓集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潜影形成的Mitchell浓集理论是在1957年至1958年间首次提出的,距今刚好叁十年。Mitchell理论与Gurney-Mott和Hamilton理论的主要差别在于潜影生长时所发生的事件顺序不同。在Gurney-Mott理论中,导带电子是由随机的扩散移动过程扩散到陷阱位置,然后陷阱电子再把一个填隙银离子(Ag_0~+)吸引到电子所在的位置,(本文来源于《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期刊1988年04期)
J.W.米契尔,季素雪[10](1987)在《潜影形成浓集理论的基元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在以前的论文中,已经讨论过AgBr晶体在吸收了具有足够生成自由电子—空穴对能量的光子后,继而发生潜影形成基元步骤的顺序问题。本文将扼要论述潜形成浓集理论中基元步骤的顺序问题,对象是用Ag_2、Ag_2O和Ag_2S化学增感,并经400~700nm(本文来源于《感光材料》期刊1987年06期)
潜影形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化学增感中心的特点,采用经典近似,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硫加金化学增感中心的存在有利于卤化银感光材料潜影的形成,并借助于理想模型,通过简化因子计算了硫加金增感中心的有效电荷数z(0.42)、光电子在增感中心上的停留时间τ(1.4ns)及捕获中心的半径R(0.59nm)和截面积S(1.1×10-14cm2)等相关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影形成论文参考文献
[1].朱延好.浅谈胶片潜影的形成与显影[J].中国实用医药.2007
[2].李新政,谢英明,阎晨光,马银峰.化学增感中心促进卤化银潜影形成的理论解释[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
[3].国红,夏培杰.卤化银颗粒潜影形成过程中的空穴转换和利用[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3
[4].夏培杰,国红,姚林辉,赵文芳.潜影形成过程中的空穴及其转换[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2
[5].夏培杰,国红,姚林辉,赵文芳.潜影形成过程中空穴的作用及其转换[C].中国感光学会第六次全国感光(影像)科学大会暨第五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01
[6].赵井泉,夏培杰.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潜影形成机理Ⅲ.化学增感对潜影形成的作用[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1
[7].JORDAN,MALINOWSKI,夏培杰.潜影形成理论的最新进展[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1
[8].J.W.米契尔,赵文芳.含有多价阳离子的潜影形成的基元过程[J].感光材料.1989
[9].J.W.Mitchell.潜影形成的浓集理论[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8
[10].J.W.米契尔,季素雪.潜影形成浓集理论的基元过程[J].感光材料.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