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加工间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工,间隙,电火花,电弧,工件,螺旋线,神经网络。
加工间隙论文文献综述
唐修检,郝继勇,汪志军,刘谦[1](2019)在《手持式高速电弧加工放电间隙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持式高速电弧加工是实现大型不可移动类废旧零件表面疲劳层高效低成本去除的一种新方法,对实现装备关键零件的再制造具有重大意义。分析了不同放电间隙下的电加工放电状态及特点,提出了手持式高速电弧加工的技术要求,开发了超声振动式放电间隙自适应控制技术,解决了手持式高速电弧加工放电间隙自适应问题。研制的手持式高速电弧加工设备成功地实现了大型不可移动类废旧零件表面疲劳层的高效低成本去除,对确保再制造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或超过新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11期)
汪小路,孙伦业,付志波,王晖[2](2019)在《电解加工间隙检测系统的研制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对刀间隙的实时控制和检测,研制了一种以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对刀电源和NI6221USB数据采集卡为主要硬件的对刀系统。在研制机床对刀系统过程中,用LabVIEW作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对机床对刀系统进行开发,并设计了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为了验证机床对刀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对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刀电流的采集以及间隙的控制,操作方便,稳定可靠,满足了研发要求。(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贾建宇,王燕青,杨胜强[3](2019)在《磁场辅助电火花加工放电间隙数学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微细电极正交布置的磁场通过影响放电通道,扩大放电间隙改善放电环境并且增大放电能量,有效提高了电火花加工效率。为了预测及调控磁场辅助电火花加工(MF-EDM)的放电间隙,采用部分析因试验设计方法,应用数学优化分析软件1stOpt,基于正交磁场辅助单脉冲电火花放电的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多项式拟合,建立了放电间隙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进一步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实际值与估算值误差控制在8%以内。(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3期)
崔贺新[4](2019)在《微小阵列孔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间隙流场仿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小阵列孔因其独特的微喷功能结构在微机电系统领域应用日趋普遍,但在微细电火花加工微小阵列孔过程中存在微小阵列孔的内外侧孔孔径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影响微喷零部件使用性能,因此阵列电极电火花加工的微小阵列孔内外侧孔孔径差异已经成为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技术性难题。本文从流场仿真和加工实验的角度,对阵列电极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微小阵列孔过程放电间隙流场、压力场和电蚀产物的分布规律及系列化微小阵列孔电火花加工电蚀产物排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揭示超声振动对电蚀产物排除过程的作用机制和阵列孔内外侧孔孔径加工差异的规律性,并进行实验验证。为研究微小阵列孔电火花一致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首先,针对阵列电极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微小阵列孔过程,建立叁维间隙流场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微小阵列孔(3×3)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叁维间隙流场分布、压力场分布和电蚀产物排出过程,分析高频超声振动对微细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中电蚀产物排出过程的影响规律,以及孔深径比、超声振幅、阵列孔间距和超声频率对阵列电极电火花加工微小阵列孔加工过程的影响,揭示超声高频振动作用下微小阵列孔电火花加工电蚀产物排出机理。其次,建立系列化(3×3、5×5、10×10)微小阵列孔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过程叁维间隙流场仿真模型,数值模拟系列化微小阵列孔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叁维间隙流场分布、压力场分布和电蚀产物排出过程,通过分析阵列电极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微小阵列孔过程中放电间隙内间隙流场、压力场和电蚀产物分布规律揭示系列化阵列孔内外侧孔孔径加工差异的规律性。最后,采用电火花反拷法制备阵列电极,进行阵列电极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微小阵列孔(3×3)加工实验,分析阵列电极微细电火花加工阵列孔中超声高频振动对加工过程的影响,通过系列化微小阵列孔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实验得出阵列孔内外侧孔孔径变化规律,验证仿真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唐霖,冯鑫,翟凯鸽,冀蕴,张静静[5](2019)在《异形内螺旋线电解加工间隙流场仿真及工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口径深螺旋线电解加工的拉式逆流阴极结构存在流场发散、易短路、成形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工作齿可换、流场收敛的拉式顺流阴极结构。建立间隙流场仿真模型,分别对拉式逆流阴极和拉式顺流阴极的间隙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并对两种结构的阴极进行应力和位移变化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加工参数条件下,拉式顺流阴极结构在间隙电解液速度、压力、流线等方面均比拉式逆流阴极结构好,且能实现2000 mm合格样件的稳定可靠加工。(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9年01期)
徐明刚,李旻瑄,高峰,刘林林[6](2019)在《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放电间隙智能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复杂系统,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均会对加工精度造成影响。为提高加工精度与效率,文中提出一种以电弧放电间隙平均电压与平均电流为输入、电极进给速度为输出的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器。通过加工实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利用MATLAB软件训练并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此控制器可在同周期内比用传统方式产生更多、更稳定的电弧放电过程,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9年02期)
唐霖,任磊,冯鑫,朱秋林[7](2018)在《SiC/Al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SiC/Al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蚀除产物排除不畅引起加工效率低、积炭等问题,以10%SiC/Al材料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外冲液、内冲液两种供液方式,建立了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模型,分别对加工间隙流场分布、蚀除产物浓度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了冲液压力、加工深度对材料去除率和电极相对损耗率的影响.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内冲液方式蚀除产物排除效果较外冲液方式好,可显着提高加工效率和表面质量.增大冲液压力能有效的减少蚀除产物的堆积,提高了加工效率;加工深度越小,产物排除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运航[8](2018)在《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间隙特性及伺服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巨大发展与其在特种加工领域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得益彰。但随着制造业绿色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延伸,传统煤油介质电火花加工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有害气体的产生、废弃工作液的处理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切。气中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出现开拓了电火花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然而,放电稳定性差,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气中电火花加工的实际应用。伺服控制是影响电火花加工性能的核心因素。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气中电火花加工伺服控制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改善气中电火花放电稳定性,提高加工效率,推动其实用化和深层次的研究进程。了解间隙特性是进行电火花加工伺服控制研究的重要依据。为此,首先针对气中电火花的放电加工间隙和脉冲序列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气体介质的放电加工间隙和相对放电率;同时与煤油介质的相关性能进行对比,得出气中电火花加工对间隙变化更加敏感,并分析出传统煤油介质电火花加工伺服控制与气中电火花加工不匹配的原因;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了两种伺服控制策略,即基于间隙平均电压和短路率双伺服判据的伺服控制策略(简称“改进策略”)和基于PID算法的伺服控制策略;其次,依据提出的控制策略,完成基于GTS运动控制卡的气中电火花伺服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即完成晶体管脉冲电源、间隙平均电压检测电路、短路状态检测及概率统计模块的硬件搭建和软件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气中电火花改进策略和基于PID算法控制策略的设计,同时建立了基于PID算法的气中电火花间隙控制模型,并利用Simulink完成了系统仿真,对比分析了P、PI、PD和PID的控制性能,为选择合适的PID参数提供了参考;最后,针对所搭建的整体系统进行了调试实验,分别确定了两种伺服控制策略中适合气中电火花加工的伺服参数;通过不同控制策略加工实验的对比,既验证了改进策略和基于PID算法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同时得出在气中电火花放电稳定性和加工效率的改善方面,改进策略、PD控制和PID控制更为有效;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论证电火花加工伺服控制与介质特性匹配的重要性,研究分析了不同气体介质的伺服控制特性,提出了对应气体介质伺服控制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邹纯[9](2018)在《工件竖直超声振动对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振动电火花复合加工是一种结合超声加工优势和电火花加工优势的复合加工方法,超声振动的引入会改变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的运动和加工屑的排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工件竖直超声振动对不同放电间隙、不同电极直径和不同加工深度间隙流场运动的影响规律,并分析超声振动引起的流场运动对电火花加工工艺指标的影响。首先理论分析了工件竖直超声振动对电火花放电、加工液流动和加工屑排出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工件竖直超声振动可以增加电火花放电的几率、扩大电火花加工液的耐压范围,同时使加工间隙流场的压力在、、zyx方向上产生反复循环变化,这些都有利于电火花的稳定、持续加工。接着设计出了一套用于装夹在常规电火花成型机床上的工件竖直超声振动装置,基于ANSYS模态仿真确定了与超声谐振系统匹配较佳的工件试样尺寸,并将设计好的超声振动装置安装在EDM450/60NC型电火花数控机床上,进行相关的调试和校验。其次,利用Fluent软件对放电间隙为40μm、55μm、65μm和75μm的工件竖直超声振动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进行仿真,并进行了相应的常规电火花和工件竖直超声振动电火花加工试验。结果发现:放电间隙的缩小会增大间隙流场的流速和压力变化范围、缩短加工屑的排出时间;工件竖直超声振动对电火花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过大的加工液流速和压力变化范围反而会降低这种提升作用。最后,仿真分析了超声振动对不同电极直径和不同加工深度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流速、压力及加工屑排出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常规电火花和超声电火花加工试验。结果发现:常规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面积效应和深度效应,工件附加竖直超声振动引起的加工液往复循环流动可以有效抑制面积效应和深度效应,提升电火花的加工速度和加工精度,同时也会增加电极的损耗量和加工后小孔的尺寸误差。(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8-04-16)
邹纯,祝锡晶,崔学良,李婧[10](2018)在《工件超声振动对不同放电间隙电火花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超声振动对不同放电间隙电火花加工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放电间隙为75μm、65μm、55μm和40μm的工件超声振动电火花间隙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工件超声振动作用下,放电间隙的减少可以促进加工液的流动,增加放电间隙流场压力变化范围,同时缩短加工屑从加工间隙排出的时间。搭建试验平台,通过调整放电参数来改变放电间隙的大小,对放电间隙为75μm、65μm、55μm和40μm的工件超声振动电火花进行加工试验。结果表明:放电间隙在75μm到55μm之间时,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随着放电间隙的减小而降低;当放电间隙减少到40μm时,工件表面粗糙度反而升高。结合仿真与试验可知:在一定放电间隙范围内,工件超声振动有助于提高加工精度,当放电间隙过小时,工件超声振动会使加工屑过快排出放电间隙,不利于电火花持续放电,从而造成加工质量的下降。(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加工间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复合进给电解加工机床对刀间隙的实时控制和检测,研制了一种以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对刀电源和NI6221USB数据采集卡为主要硬件的对刀系统。在研制机床对刀系统过程中,用LabVIEW作为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对机床对刀系统进行开发,并设计了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为了验证机床对刀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对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刀电流的采集以及间隙的控制,操作方便,稳定可靠,满足了研发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加工间隙论文参考文献
[1].唐修检,郝继勇,汪志军,刘谦.手持式高速电弧加工放电间隙自适应控制技术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2].汪小路,孙伦业,付志波,王晖.电解加工间隙检测系统的研制及试验研究[J].工具技术.2019
[3].贾建宇,王燕青,杨胜强.磁场辅助电火花加工放电间隙数学模型的建立[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4].崔贺新.微小阵列孔电火花超声复合加工间隙流场仿真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5].唐霖,冯鑫,翟凯鸽,冀蕴,张静静.异形内螺旋线电解加工间隙流场仿真及工艺试验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9
[6].徐明刚,李旻瑄,高峰,刘林林.超声振动辅助电弧加工放电间隙智能控制[J].机械工程师.2019
[7].唐霖,任磊,冯鑫,朱秋林.SiC/Al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8
[8].王运航.气体介质电火花加工间隙特性及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邹纯.工件竖直超声振动对电火花加工间隙流场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8
[10].邹纯,祝锡晶,崔学良,李婧.工件超声振动对不同放电间隙电火花加工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