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胃粘膜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胃粘膜,形态,建中,胃腺,香附子,麦门冬,微血管。
胃粘膜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金玉凤[1](2018)在《香附子八物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MTL、GAS、胃蛋白酶及胃粘膜病理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本实验探讨朝医方“香附子八物汤”对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动物实验依据,也为治疗肝郁脾虚证提供朝医有效方剂。方法:选取SD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夹尾激怒法、饮食失节法、大黄灌胃苦寒泻下法致大鼠肝郁脾虚,制备大鼠实验性肝郁脾虚模型。按照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2只、肝郁脾虚模型组12只、阳性对照组(逍遥散治疗组)12只、香附子八物汤治疗组12只,平均雌雄各半;造模16天后,肝郁脾虚模型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每日给予灌胃逍遥散、香附子八物汤浓缩煎汤。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记录每组大鼠的饮水量、进食量以及体重的变化。灌胃治疗14日后,每组大鼠给予乌拉坦肌肉注射进行麻醉,摘取眼球,眼底静脉采血后拖颈处死。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MTL、GAS、胃蛋白酶疗效指标的变化。剖腹摘取整胃,切取损伤较严重的胃黏膜组织一块,于10%甲醛溶液固定24h,包埋切片贴片,HE染色,封片。在不同倍数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各组相互比较,从而探析香附子八物汤对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机制。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饮水量差距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进食量在造模结束后,除了正常组以外,均较前减少,模型组、逍遥散组、香附子八物汤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治疗后,逍遥散组和香附子八物汤组的进食量均有显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结束后,模型组、逍遥散对照组、香附子八物汤组的大鼠体重较正常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经药物治疗后,逍遥散组和香附子八物汤组的体重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散组与香附子八物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MTL、GAS、PEPSIN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香附子八物汤治疗组、逍遥散阳性对照组的大鼠血清中MTL、GAS、胃蛋白酶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脱落,腺体排列紊乱疏松,粘液分泌增加,并存在间质性水肿,粘膜血管扩张、充血的改变。逍遥散组的腺体排列与正常组比较相对疏松些,上皮细胞的脱落明显减少。香附子八物汤组仍有少量脱落细胞,也有少量粘液分泌,但腺体排列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明显转为规则整齐。两组经药物治疗后,组织间质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香附子八物汤可显着提高肝郁脾虚模型大鼠血清的胃泌素、胃动素浓度,显着增加血清胃蛋白酶含量,与阳性对照药物逍遥散相比,无显着性差异。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和胃蛋白酶,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功能,改善肝郁脾虚的症状。香附子八物汤还能改善因肝郁脾虚而出现的大鼠胃肠粘膜组织的病理变化,可修复已受损的胃粘膜组织,进而改善胃肠功能的紊乱。(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25)
杨萍[2](2014)在《预针刺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粘膜形态与CRH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是由于患者遭受严重创伤、危重疾病、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压力、其他对胃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及食物作用下引起的一种以炎性糜烂、浅表溃疡及粘膜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其发病急,若不积极有效控制容易导致大出血,引起死亡。因此,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SU进行积极的预防,行之有效的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及疾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叁层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说明中医方药对SU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而运用针灸温经通脉、调和气血,对SU亦有良好的疗效,不仅能够促进溃疡的愈合,还能有效地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减少溃疡复发。针灸与方药相比,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因药物的吸收不良而影响疗效。临床上常见胃病患者伴有睡眠不实、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等情况。中医认为若胃气失于和降,胃中浊气上泛,扰动心神而致卧不安寐,即“胃不和则卧不安”。在临床上,运用针灸疗法理气和胃的同时亦能改善睡眠状况。因此,本课题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出发,采用预针刺为干预手段,观察针刺在应激性溃疡发病及其与睡眠相关问题中的作用。[目的]本课题以束缚-浸水应激法(restraint water-immersion stress, RWIS)复制的SU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造模前对大鼠进行预针刺,观察预针刺干预后大鼠的胃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大鼠睡眠时间改变,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中的重要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CRH)为主要指标,探讨预针刺在应激性溃疡发病及其与睡眠相关问题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积极预防本病提供一定实验室依据。[方法](1)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40只,常规饲养,适应环境一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胃组、安神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2)和胃组预针刺大鼠“足叁里”、“中脘”,安神组预针刺大鼠“申脉”、“照海”,联合组预针刺“足叁里”、“中脘”、“申脉”、“照海”四穴,每天一次。针刺10天后,模型组和叁个预针刺组,采用RWIS法,复制SU大鼠模型。(3)按40mg/kg大鼠体重,对大鼠腹腔注射2%的戊巴比妥钠溶液,观察分析其诱导的大鼠睡眠时间。(4)用Guth计分法测定胃粘膜溃疡面积,计算胃粘膜溃疡指数(ulcer index, UI)。采用胃粘膜组织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胃粘膜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5)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血清中CRH含量。[结果](1)胃粘膜形态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叁个预针刺组均有胃粘膜损伤,模型组可见大面积溃疡、出血,大量粘膜细胞坏死、脱落;与模型组比较,和胃组、联合组胃粘膜损伤明显减轻,出血点较少,较小,溃疡浅表;安神组无明显差异,溃疡深长宽大,出血点多。(2)胃粘膜溃疡指数评分: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四组造模大鼠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显着降低(P<0.01);与安神组比较,和胃组、联合组均降低(P<0.05)。预针刺各组的溃疡抑制率:和胃组为61.59%;安神组为33.36%;联合组为66.84%。(3)睡眠持续时间: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睡眠持续时间显着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安神组、联合组均显着升高(P<0.01);与安神相比,和胃组、联合组高于安神组(P<0.05)。(4)胃粘膜溃疡指数评分与睡眠持续时间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和Kendall相关系数分析:Kendall相关系数=-0.587,P=0.000<0.001,Spearman相关系数=-0.762,P=0.000<0.001,表明睡眠持续时间与胃粘膜溃疡指数呈负向直线相关。(5)CRH含量:下丘脑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安神组、联合组均有显着下降(P<0.01);和胃组、安神组、联合组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联合组含量降低,有显着差异(分别为P<0.05,P<0.01);与安神组间比较,和胃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显着降低(P<0.01)。肾上腺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神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神组和联合组均显着降低(P<0.01);联合组与和胃组比较,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预针刺“中脘”、“足叁里”能缩小溃疡面积,提高溃疡抑制率,保护胃黏膜。②束缚一浸水应激造模后,大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可明显缩短。③预针刺“中脘”、“足叁里”、“申脉”、“照海”可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SU大鼠睡眠时间,改善大鼠的睡眠。④预针刺以上四穴可调节HPA轴及血清中CRH的含量。⑤预针刺提升SU大鼠溃疡抑制率和延长睡眠时间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HPA轴及血清中CRH的含量而实现。(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5-01)
李亚俊[3](2012)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对胃粘膜病变诊断价值及与Ang-2、COX-2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早期胃癌治愈率超过90%,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只有20~30%左右。近年来研究表明,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胃小凹及粘膜微血管必然发生形态学改变,通过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可显着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日本NationalShikoku肿瘤中心对318例患者进行放大胃镜检查,232例发现癌灶,结果显示放大内镜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相似,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和95.5%。目前,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及微血管的形态分型尚无统一和规范的标准,且国内外各研究组选用的样本量均偏小,研究结果难以统一。我们应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观察154例胃黏膜病变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进一步探讨窄带成像及放大内镜对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是特异性血管生成刺激因子,仅在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数量和预后关系密切,特异表达于肿瘤边缘的血管重建区,参与肿瘤血管新生的起始及延续过程。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限速酶,参与机体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正常组织几乎不表达,除在炎症或生长因子诱导下产生并引起疼痛和炎性反应,COX-2还参与多种肿瘤细胞增生、抗凋亡和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对通过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的胃粘膜病变组织,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ng-2、COX-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探讨Ang-2、COX-2在胃粘膜不同病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并参考胃小凹Sakaki分型,研究Ang-2、COX-2表达与胃小凹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胃镜室2010年3月-2011年12月间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有局部胃粘膜病变(糜烂、颜色异常、隆起、浅凹陷、粗糙等)的154例患者,NBI-ME模式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分别参照Sakaki分型及龚均等分型对病变进行判断,同时病变区域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检查前15min患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mL口咽部麻醉及胃内消泡。普通胃镜模式下进镜至十二指肠降段,常规退镜观察,发现可疑病灶后使用喷洒管在病灶周围喷洒“生理盐水100mL+二甲硅油4mL+碳酸氢钠1g”配制的冲洗液10~20mL,消除粘膜表面附着的粘液和气泡,切换至NBI-ME模式,观察病灶形态、边界、与周围区域的颜色差异,手动变焦调节放大倍数以看清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为准,观察病变区域胃小凹及粘膜微血管形态改变,初步进行分型评价。检查完成后使用一次性活检钳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1~3块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由我院病理科同一位高年资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本组前100例胃粘膜慢性炎症、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Ang-2、COX-2的表达情况,分析Ang-2、COX-2在胃黏膜不同病变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参考胃小凹Sakaki分型,其中胃小凹Ⅰ型、Ⅱ型纳入A组,Ⅲ型、Ⅳ型纳入B组,Ⅴ型、Ⅵ型纳入C组,研究Ang-2、COX-2表达与胃小凹形态的相关性。结果(1)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形态改变诊断癌前病变(肠化、轻-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42.8%(66/154),诊断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95.7%,符合率为94.2%;观察微血管形态诊断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7.2%,符合率为95.4%。(2)本组患者内镜ESD术或外科手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重度异型增生或癌细胞仅浸润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者共14例,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胃癌占43.7%(14/32)。(3)Ang-2在粘膜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癌组阳性率分别为16.4%(9/55)、42.3%(11/26)、68.4%(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癌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粘膜炎症组(P=0.000);与不典型增生组表达无差异(P=0.107)。(4)COX-2在在粘膜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癌组阳性率分别为74.5%(41/55)、80.8%(21/26)、89.5%(1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73,P=0.455)。胃癌组与粘膜炎症组(P=0.213);与不典型增生组(P=0.681)。(5)胃黏膜病变组织中Ang-2的阳性表达率从A组(Ⅰ型、Ⅱ型胃小凹)、B组(Ⅲ型、Ⅳ型胃小凹)到C组(Ⅴ型、Ⅵ型胃小凹)逐渐升高,差异有显着性意义(x2=28.716,P<0.001)。COX-2表达在上述叁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x2=4.698,P=0.095)。结论(1)窄带成像及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能够提高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诊断率。(2)胃小凹形态参照Sakaki分型,Ⅰ、Ⅱ型多见于良性胃黏膜病变,Ⅲ型多见于肠化或轻度异型增生;Ⅳ型和Ⅴ型多表现为轻-中度异型增生,Ⅵ型多表现为重度异型增生及胃癌,胃小凹形态越趋向于紊乱及破坏,病变性质越趋向于恶性病变。(3)微血管形态参照龚均等分型, I型多见于粘膜慢性炎症或肠上皮化生,Ⅱ型轻、中、重度异型增生或胃癌均有分布,Ⅲ型主要表现为重度异型增生或胃癌。(4)NBI-ME模式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对于能否判断胃癌侵润深度仍然不确定。(5)Ang-2作为胃癌的肿瘤标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若将其纳入胃癌高危人群的血清学筛查,或将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6)胃粘膜病变组织中(黏膜粗糙、糜烂、颜色异常、隆起或浅溃疡等)COX-2的检测不适合上述病变的良恶性鉴别。(7)Ang-2的阳性表达与胃小凹的形态存在相关性,COX-2的表达与胃小凹形态无明显相关。(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期刊2012-04-01)
张游,令狐恩强,卢忠生,王向东,孟江云[4](2011)在《胃粘膜病变内镜下形态与内镜活检准确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粘膜病变内镜下形态与内镜活检符合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1年间因胃粘膜病变在我院行内镜粘膜剥离术的26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中234例(246处病灶)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上皮内瘤变或早癌的患者,进行胃粘膜病变与内镜活检的差异分析。结果内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均提示有瘤变或癌变的总符合率达94.3%(232/246),不同形态胃粘膜病变的总符合率分别为I型91.7%(22/24)、IIa型90.9%(70/77)、IIb型94.4%(17/18)、IIc型95.7%(22/23)、IIa+IIc型98.1%(102/104)。其中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完全一致的占51.6%(127/246),以IIa型病变的完全一致率最高(P<0.05),达67.5%(52/77);术后病理较活检病理级别升高的占33.7%(83/246),以IIc型病变的术后病理级别升高率最高(P<0.05),达52.2%(12/23);术后病理较活检病理级别降低的占8.9%(22/246),以IIa型病变的术后病理级别降低率最高,达13.0%(10/77)。术后病理为炎性组织的占5.7%(14/246),其中I型有8.3%(2/24)、IIa型9.1%(7/77)、IIb型5.6%(1/18)、IIc型4.3%(1/23)、IIa+IIc型1.9%(2/104)。结论根据胃粘膜病变内镜下形态表现判断其活检病理的准确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1年12期)
郭贵海,刘金才[5](2011)在《放大染色内镜下胃小凹形态与胃粘膜病理的关系及Runx3蛋白的表达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色素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形态与胃黏膜病理的关系及Runx3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普通胃镜检查后行放大染色检查,共97例,男56例,女41例,平均年龄39.3岁,胃小凹形态分6型,后活检取组织分别送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抑癌基因Runx表达。结果 (1)胃小凹分型与病理的关系:C、D、E、F各型胃小凹分别有33例、39例、11例、14例。轻度非萎缩性胃炎、轻度肠上皮化生的病变主要为C型胃小凹,中度非萎缩性胃炎、溃疡的病变主要为D型胃小凹,异型增生的病变主要为E型胃小凹,胃癌的病变主要为F型胃小凹,经Spearman关联(本文来源于《2011全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第七届中日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期刊2011-09-01)
赵静,王兰青,王岩莉,张建,王青青[6](2010)在《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不同比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麦门冬汤中麦门冬与半夏不同比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胃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麦冬半夏不同比例对CAG的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多因素方法造CAG模型,各组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病理形态学。结果:各组胃粘膜大体病理观察、胃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比较,麦冬与半夏7:1比例及维酶素组有明显改善。结论:麦门冬汤麦冬与半夏7:1比例能够明显促进模型大鼠病理形态的改变,是该方治疗CAG的机理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0年16期)
纪淑贤,赵济成[7](2005)在《1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胃粘膜的形态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荨麻疹(chron ic ru ticaria.简称CU)的胃粘膜受累时大多数可无任何临床表现,只在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表现。为了探讨CU胃粘膜的受累情况,现将我们近年用胃十二指肠纤维镜(简称纤维镜)检查的例病14例CU胃粘膜情况(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05年06期)
孙宁,刘旺根,王雪萍,张桂兰,王玎玎[8](2005)在《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大鼠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造模组、维酶素治疗组和黄芪建中汤治疗组,采用复合法复制大鼠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d,运用组织芯片技术比较各组大鼠胃粘膜的微观结构。结果:CAG组大鼠胃粘膜验证积分显着升高,而胃粘膜厚度和腺管总长度显着降低(P<0.01),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大鼠上述指标的改变与CAG组和V组比较已取得显着的改善(P<0.05~P<0.01)。结论:黄芪建中汤对CAG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具有明显的复健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维酶素组。(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杨建民,范玉林,陈磊,叶再元,柯进晶[9](2005)在《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后胃粘膜形态结构及腺体功能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有关根除Hp能否阻止或逆转胃黏膜萎缩目前尚不清楚。通过观察CAG患者Hp根除前后胃黏膜放大内镜像、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及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Hp感染对胃粘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根除Hp能否逆转胃粘膜的萎缩性改变。方法:60例Hp阳性的CAG患者进行了根除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分别行放大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Hp根除前后胃黏膜G细胞数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血清胃泌素、胃蛋(本文来源于《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5-10-01)
周秀田,苏琦,罗招阳,宋颖,李一琴[10](2001)在《MNNG诱发大鼠腺胃粘膜癌变过程形态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寻大鼠腺胃正常粘膜与异型增生和腺癌的形态定量参数指标 ,探讨大鼠实验性胃癌与人类胃癌形态变化的异同性。方法 利用HPIAS - 10 0 0型图象分析系统对大鼠腺胃正常粘膜与由MNNG诱发粘膜异型增生及腺癌进行形态定量研究。结果 大鼠腺胃粘膜与不典型增生细胞核八项形态定量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比较 :其中核面积 ,核周长 ,核等效直径 ,核体积 ,核长径 ,核形状因子六项指标 (P <0 .0 1) ;核短径、核长短径比 (P >0 .0 5 )差异无显着性。大鼠腺胃异型增生与腺癌细胞核八项形态定量指标比较 ,核面积 ,核周长 ,核等效直径 ,核体积 ,核长径 ,核形状因子六项形态定量参数指标差异有高度显着性。结论 大鼠腺胃粘膜癌变与人类胃粘膜癌变有同样的形态学改变过程。(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1年05期)
胃粘膜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是由于患者遭受严重创伤、危重疾病、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压力、其他对胃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及食物作用下引起的一种以炎性糜烂、浅表溃疡及粘膜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其发病急,若不积极有效控制容易导致大出血,引起死亡。因此,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SU进行积极的预防,行之有效的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及疾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叁层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说明中医方药对SU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而运用针灸温经通脉、调和气血,对SU亦有良好的疗效,不仅能够促进溃疡的愈合,还能有效地调整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减少溃疡复发。针灸与方药相比,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避免因药物的吸收不良而影响疗效。临床上常见胃病患者伴有睡眠不实、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等情况。中医认为若胃气失于和降,胃中浊气上泛,扰动心神而致卧不安寐,即“胃不和则卧不安”。在临床上,运用针灸疗法理气和胃的同时亦能改善睡眠状况。因此,本课题从中医“治未病”思想出发,采用预针刺为干预手段,观察针刺在应激性溃疡发病及其与睡眠相关问题中的作用。[目的]本课题以束缚-浸水应激法(restraint water-immersion stress, RWIS)复制的SU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在造模前对大鼠进行预针刺,观察预针刺干预后大鼠的胃粘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大鼠睡眠时间改变,以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中的重要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CRH)为主要指标,探讨预针刺在应激性溃疡发病及其与睡眠相关问题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积极预防本病提供一定实验室依据。[方法](1)清洁级wistar雄性大鼠40只,常规饲养,适应环境一周后,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胃组、安神组和联合组,每组8只。(2)和胃组预针刺大鼠“足叁里”、“中脘”,安神组预针刺大鼠“申脉”、“照海”,联合组预针刺“足叁里”、“中脘”、“申脉”、“照海”四穴,每天一次。针刺10天后,模型组和叁个预针刺组,采用RWIS法,复制SU大鼠模型。(3)按40mg/kg大鼠体重,对大鼠腹腔注射2%的戊巴比妥钠溶液,观察分析其诱导的大鼠睡眠时间。(4)用Guth计分法测定胃粘膜溃疡面积,计算胃粘膜溃疡指数(ulcer index, UI)。采用胃粘膜组织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胃粘膜病理组织形态学改变。(5)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血清中CRH含量。[结果](1)胃粘膜形态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叁个预针刺组均有胃粘膜损伤,模型组可见大面积溃疡、出血,大量粘膜细胞坏死、脱落;与模型组比较,和胃组、联合组胃粘膜损伤明显减轻,出血点较少,较小,溃疡浅表;安神组无明显差异,溃疡深长宽大,出血点多。(2)胃粘膜溃疡指数评分: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四组造模大鼠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显着降低(P<0.01);与安神组比较,和胃组、联合组均降低(P<0.05)。预针刺各组的溃疡抑制率:和胃组为61.59%;安神组为33.36%;联合组为66.84%。(3)睡眠持续时间: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睡眠持续时间显着缩短(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安神组、联合组均显着升高(P<0.01);与安神相比,和胃组、联合组高于安神组(P<0.05)。(4)胃粘膜溃疡指数评分与睡眠持续时间的相关性:应用Spearman和Kendall相关系数分析:Kendall相关系数=-0.587,P=0.000<0.001,Spearman相关系数=-0.762,P=0.000<0.001,表明睡眠持续时间与胃粘膜溃疡指数呈负向直线相关。(5)CRH含量:下丘脑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安神组、联合组均有显着下降(P<0.01);和胃组、安神组、联合组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联合组含量降低,有显着差异(分别为P<0.05,P<0.01);与安神组间比较,和胃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显着降低(P<0.01)。肾上腺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安神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组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神组和联合组均显着降低(P<0.01);联合组与和胃组比较,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预针刺“中脘”、“足叁里”能缩小溃疡面积,提高溃疡抑制率,保护胃黏膜。②束缚一浸水应激造模后,大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可明显缩短。③预针刺“中脘”、“足叁里”、“申脉”、“照海”可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SU大鼠睡眠时间,改善大鼠的睡眠。④预针刺以上四穴可调节HPA轴及血清中CRH的含量。⑤预针刺提升SU大鼠溃疡抑制率和延长睡眠时间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HPA轴及血清中CRH的含量而实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胃粘膜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金玉凤.香附子八物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MTL、GAS、胃蛋白酶及胃粘膜病理形态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8
[2].杨萍.预针刺对应激性溃疡大鼠胃粘膜形态与CRH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李亚俊.窄带成像结合放大胃镜观察胃小凹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对胃粘膜病变诊断价值及与Ang-2、COX-2相关性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2
[4].张游,令狐恩强,卢忠生,王向东,孟江云.胃粘膜病变内镜下形态与内镜活检准确率的关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
[5].郭贵海,刘金才.放大染色内镜下胃小凹形态与胃粘膜病理的关系及Runx3蛋白的表达意义[C].2011全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第七届中日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2011
[6].赵静,王兰青,王岩莉,张建,王青青.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不同比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7].纪淑贤,赵济成.1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胃粘膜的形态观察[J].哈尔滨医药.2005
[8].孙宁,刘旺根,王雪萍,张桂兰,王玎玎.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粘膜病理形态影响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
[9].杨建民,范玉林,陈磊,叶再元,柯进晶.萎缩性胃炎患者Hp根除后胃粘膜形态结构及腺体功能的变化[C].2005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5
[10].周秀田,苏琦,罗招阳,宋颖,李一琴.MNNG诱发大鼠腺胃粘膜癌变过程形态定量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