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语音学论文_胡伟,刘新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实验语音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音学,语音,方言,声学,元音,日语,化州。

实验语音学论文文献综述

胡伟,刘新红[1](2019)在《湖北宜城方言“子”颤音的实验语音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分析了湖北宜城方言"子"颤音的声学特征,并在社会语言学背景下讨论了"子"颤音的变异情况和发展方向。语音实验表明,"子"颤音不是独立音节,只是前音节的黏附成分。"子"颤音不具备独立性,不能自成音节;前音节与"子"颤音之间没有塞音或塞擦音成分。"子"颤音的颤动频率低于俄语颤音р的颤动频率,舌位略高于且略后于俄语颤音р的舌位。"子"颤音的音强、音高、时长值整体上小于前音节的音强、音高、时长值。声调会对"子"颤音产生影响,当前音节声调为阴平时,"子"颤音会被加强。听感实验表明,"子"颤音不承载重音;韵律音系学分析也表明,"子"颤音只占有一个莫拉。宜城方言的"子"颤音研究呈现了该方言"子"颤音的物理声学表现,为后缀所表现出来的语音的轻声性提供了更多更详实的证据,同时也丰富了变韵的类型和方式。受社会语言环境的影响,宜城方言的"子"颤音目前正经历深刻的变化。在青少年发音人的日常交流用语中,"子"颤音正逐渐由颤音转化为闪音或边音,甚至脱落消失。研究预测"子"颤音的演变方向为:r>/l>?。(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史慧丽[2](2019)在《西华方言的声调格局及声调变异的实验语音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实验语音学的声学分析方法,对新老派西华方言的声调格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华方言去声有降调和曲折调两种变体,其中读为曲折调的字主要来自于古汉语中的次浊入声;新派西华方言声调受普通话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异,这些变异呈现出了不均衡状态,各声调的变异程度略有不同。这反映了作为强势语言的普通话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对西华方言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新派西华方言声调保留了老派方言的很多特征,也从侧面展现了西华方言作为一种独立语音系统的内部稳固性。(本文来源于《枣庄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任宏昊[3](2019)在《实验语音学观点下的感知同化模型再考——以普通话和闽南方言日语学习者促音感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感知同化模型在二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预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日语中特殊音拍之一,促音体现了日语语音体系的独特性,是我国日语学习者在习得日语语音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本文以自然语音及人工合成条件下的若干无实义刺激为材料,通过两组语音感知实验考察了86名不同母方言背景日语学习者的促音感知。结果表明,感知同化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学习者的促音习得难度,进一步证实了入声对促音感知的正迁移效果。同时,通过对照不同语音环境及日语能力水平下被试的促音感知,发现了除持阻时长外的促音辨别线索。(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苏培[4](2019)在《周村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同时也是当今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语言接触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本体的研究,也会涉及到包含在语言接触中的人类文化进程的研究。但是传统的语言接触研究多集中在类型学差异较大的系统之间,对于类型学差异较小的语言接触研究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对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语言接触的研究就显得愈加重要和迫切,尤其是普通话和方言这种类型学差异较小的语言之间的接触,日益受到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以笔者的家乡淄博市周村区为方言调研点,以语音为切入点,通过田野调查获取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第一手语料,基于共时角度研究在普通话影响下的周村方言的变化。周村方言属于与普通话差异较小的语音系统,同时与普通话有着频繁的接触,是较为典型的类型学上差异小的语言之间的接触。本文以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为例,探讨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规律和特点。本文研究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理论上,语言接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传统的语言接触的重心主要是在语言类型学上差异较大的语言或方言之间,而对于同一语言内部不同方言之间接触的研究还是相对薄弱,而本文就属于此领域的研究。通过对在普通话影响下的新派周村方言进行分析,从而对与普通话差异较小的语言和普通话之间的接触进行研究。二是在实践上,以变异后的周村方言为典型,为今后的周村方言的研究提供了较新的语料。本文从周村方言的语音切入,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对于保护周村文化、探讨方言在当今社会与普通话的协同共生、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一定的价值。语言是交际的重要工具,不同地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表达形式,这些独特的表达蕴藏、记录着该地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因此对周村方言语音的研究,可以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同时本文从方言新老差异动态地看普通话对方言的影响,能够对语音识别,尤其是方言区人说普通话的识别提供参考,让年轻的周村人在掌握自己家乡话的基础上更容易的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推而广之,对于任何一种方言的推普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语料,借鉴前人在语言接触和普通话和方言接触领域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以《方言调查字表》3412单字作为认读材料,采集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一手语音材料,通过叁者的分析对比,进行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力求较为系统科学地研究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以及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同时浅析这种变异产生的原因。全文一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研究概况、研究缘起(选题原因)、淄博市周村区相关情况以及调查概况进行了简要说明。研究概况包括选题缘由、国内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叁个部分。本文以淄博市周村区为方言调查点,因此系统介绍了周村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人文背景和周村区的方言概况。调查概况部分则对本文的发音人信息、调查程序和研究方法等田野调查基本情况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周村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现状进行了概述。主要围绕以下叁个层面:一是周村方言和普通话接触的主要类型,二是涉及周村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接触和新派周村方言发生变化的相关理论,叁是周村方言在和普通话接触过程中产生变异的情况这叁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叁部分、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则对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以及普通话的第一手语音材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对比老派周村方言、新派周村方言和普通话叁者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探索新派周村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产生的变异,并浅析这种变异产生的原因,从而丰富在语言类型学上差异较小的语言之间接触的研究。第六部分,在对上文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周村方言和普通话语音接触的新思考。第七部分是结语,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反思总结了本文有待改进之处。本文研究发现,在周村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过程中,周村方言语音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异。从静态角度来看,周村方言在声母、韵母和声调叁个层面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声调的变化最为直观,其次是声母、韵母。但是周村方言作为独立于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仍保持了自身的稳定性,发生变异的字数占总字数的比重并不大,大部分新派周村方言的单字音与老派读音一致,或者在声母、韵母、声调的某几个层面带有了普通话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陈诗[5](2019)在《论实验语音学对泰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泰语语音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传统发音语音学指导下的"口耳之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音语音学出现了许多新的观察和实验手段,有向实验语音学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些新技术手段都能成为辅助泰语语音教学的有效手段,泰语语音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实验语音学对泰语语音教学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师语音教学专业素养、丰富教学手段、学生语音偏误搜集和分析以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胡方[6](2018)在《汉语方言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旨趣》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方言的语音研究中经常用到实验语音学,但却常常存在两大误解。其一,觉得实验语音学就是做测量,做统计分析的,将语言学范畴图解一下,好像就是实验语音学了;其二,觉得实验语音学是研究偏僻音类的,好像只有偏僻、稀奇的音才需要实验研究,以补"口耳之缺"。本文指出,实验语音学并不是音类的简单图解,语音学测量与统计必须有语言学意义上的考量。汉语方言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就是以现在的语音科学实验手段探寻方言语音中的音类、音值区别的性质与规律:这些音的物理特性是什么?发音上是如何实现的?感知上有什么特点?而不是简单地验证记音的准确性,更不是为了寻找僻见的语音。汉语方言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子学科,实验语音学测量所提供的语音细节为我们观察语音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上的可能性。语音作为人类语言的物理载体具备了具体、变异的特性,不再像以往概念化似的那般抽象。语音的物理特性与语言学范畴之间并不存在简单对应的关系,而是交融着语音产生机制与语音感知特性的复杂映射关系。(本文来源于《方言》期刊2018年04期)

刘佳琦[7](2018)在《日语音段的可视化教学研究——基于中介语理论与实验语音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并结合中介语理论来研究日语教学中的语音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日语音段(元音与辅音)习得特点,其次提出可以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实现语音可视化教学,从而改进学习者的发音问题。本文运用到唇形图、调音截面图、IPA元音舌位图、MRI核磁共振调音动画摄影及声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元音「う」、清化元音、清浊塞音、舌尖闪音和舌尖鼻音以及音节尾鼻音的可视化教学方案。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语音可视化教学研究和实践,加强学习者的发音自我监控及反馈能力。(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黄彩玉,郭碧莹[8](2018)在《满语元音ū实验语音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满语元音格局中o、u、ū都有自己独立的声学空间,音位读音区别明显。声学实验辅助确定满语元音格局中元音ū独立的音位地位以及变体:元音音位ū读音为,有和o两个音位变体,与辅音[q]、[q~h],[χ]、[t~h]相拼时读,处于词头时读o,这两个变体共振峰各自取点范围集中,上下分布,音色接近。处于其他辅音后面的ū共振峰取点范围与、o两个变体多有交叉,独占声学空间小,结合其语音环境和使用条件,不建议确立其音位变体地位。(本文来源于《满语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林佩雯[9](2018)在《粤语化州上江话实验语音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化州上江话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语音学和传统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化州上江话辅音、元音和声调的语音特征做系统的研究。全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化州上江话的基本特征、研究现状,并简要地说明实验过程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元音的语音特征,主要通过提取各个元音的声学数据,确定化州上江话的7个元音的分布位置,分析韵母组中元音具体的分布范围和时长数据,分析概括12个复合元音共振峰模式、时长比例,确定复合元音的主要元音,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化州上江话韵母系统。第叁章研究辅音的语音特征,主要通过提取辅音声学数据,分析辅音的语图,比较各辅音的时长、共振峰等方法,研究化州上江话辅音系统。第四章研究声调的语音特征,在共时层面和历史层面上,使用音高图等方式分析声调的音高特征和古四声在化州上江话的演变规律,对单字调在连读中不同位置进行比较,总结化州上江话声调系统。第五章使用气流气压计对化州上江话的塞音声母和鼻音进行研究分析,从气流气压的角度对塞音和鼻音发音方法进行描述分析。第六章总结本文的主要论点和尚未解决之处,整理归纳化州上江话音系。(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5-25)

宋星宇[10](2018)在《维族学生汉语儿化音和轻声的实验语音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汉语二语教学不断被注入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探索促进汉语二语习得的新方式。维族是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大部分维族学生都从小学习汉语,而儿化音和轻声的正确发音是汉语普通话发音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汉语二语习得的难点。为了更好地评价和指导维族学生的汉语学习,本文尝试一种新的方式——实验语音学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对维族学生儿化音和轻声发音的声学分析,发现其发音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为其提供相应的方法与解决策略,以期帮助维族学生更好的习得汉语;汉语儿化音和轻声的语音评测,也利于未来给维族学生的个性化发音指导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帮助汉语二语学习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地道的发音。经过实验发现,维族学生发音在儿化音方面主要存在问题:第一,维族学生对不同的儿化音发音卷舌程度掌握较差,其中男女存在差异性,男生卷舌程度普遍偏小,女生则卷舌现象不稳定,卷舌程度忽高忽低甚至出现不卷舌现象;第二,维族学生儿化音发音时舌位与卷舌动作的协调性较差,影响了儿化的融入效果;第叁,维族学生儿化发音时音长普遍偏长。轻声发音方面主要问题:首先,维族学生轻声发音音长仍偏长,其次,上声后轻声调型存在明显错误,另外,四声后轻声调值和调域与标准普通话也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实验语音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实验语音学的声学分析方法,对新老派西华方言的声调格局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西华方言去声有降调和曲折调两种变体,其中读为曲折调的字主要来自于古汉语中的次浊入声;新派西华方言声调受普通话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异,这些变异呈现出了不均衡状态,各声调的变异程度略有不同。这反映了作为强势语言的普通话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对西华方言所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新派西华方言声调保留了老派方言的很多特征,也从侧面展现了西华方言作为一种独立语音系统的内部稳固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验语音学论文参考文献

[1].胡伟,刘新红.湖北宜城方言“子”颤音的实验语音学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史慧丽.西华方言的声调格局及声调变异的实验语音学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9

[3].任宏昊.实验语音学观点下的感知同化模型再考——以普通话和闽南方言日语学习者促音感知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4].苏培.周村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5].陈诗.论实验语音学对泰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6].胡方.汉语方言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旨趣[J].方言.2018

[7].刘佳琦.日语音段的可视化教学研究——基于中介语理论与实验语音学方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8

[8].黄彩玉,郭碧莹.满语元音ū实验语音学考察[J].满语研究.2018

[9].林佩雯.粤语化州上江话实验语音学研究[D].暨南大学.2018

[10].宋星宇.维族学生汉语儿化音和轻声的实验语音学分析[D].天津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语料示例图2 安化梅城话单字调的实验语音学...1-3实验语音学?MDVP报告图有无入声分界线地图

标签:;  ;  ;  ;  ;  ;  ;  

实验语音学论文_胡伟,刘新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