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建构主义论文_伍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进建构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进,建构主义,认识论,批判性,共同体,教学改革,帝国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伍洋[1](2018)在《帝国主义叙事的历史嬗变与对抗逻辑的激进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帝国主义的叙事都起着组织经验内容和深层表达政治前提和现实诉求的双重功能。在复杂的帝国主义经验事实和理论范畴中辨认出其特有的叙事逻辑,对于理解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的帝国主义批判,和建构激进的对抗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出于这样的考量,文本将梳理帝国主义叙事的历史嬗变,聚焦和反思激进建构对抗逻辑的哲学问题,从而揭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叙事特征。本文将从叁个部分展开,分别是探究叁种典型的资本主义叙事、马克思的批判转向和列宁成功地建构激进的对抗逻辑。(本文来源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崔诣晨,刘青玉,李凡姝[2](2018)在《批判性思维的意蕴及其培养:基于激进建构主义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批判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批判式创新,对于思维的逻辑角度和及辨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已然成为创新型人才所应当具备的核心品质。激进建构主义从认识论和科学哲学层面,为发展与应用批判性思维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批判性思维独有的的建构特性,研究者依托激进建构主义的认知加工模式,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双向性"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以课堂学习共同体为操作平台,对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学习情绪等)进行系统解析,从而搭建批判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适度空间与环境。(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论坛》期刊2018年05期)

胡晓[3](2018)在《基于激进建构主义的高职课程多元评价策略——以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激进建构主义的观点虽然存在一些偏激之处,但对应用类课程教学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为例,在调研相关学校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激进建构主义教学评价的原则,提出了对课程评价的改进策略,并以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为例提出了具体考核方案。(本文来源于《电脑迷》期刊2018年06期)

王璇,李磊[4](2018)在《激进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新媒体产业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产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理论与教学环节都比较薄弱,尤其缺乏适应新媒体课程特征的教学理论探讨。本文以新媒体产业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几年新媒体产业课程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新时期新媒体产业课程要借鉴"激进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考核、教学实践等环节,以多元化模式构建系统、整体、科学、多样的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创新、实践的综合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白文倩[5](2016)在《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67年,皮亚杰使用了“建构主义认识论”这一短语。此后,许多教育研究者开始发表和建构主义相关的文章。在发展的过程中,建构主义的概念和思想体系变得非常复杂,出现了很多流派。激进建构主义就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流派,它是由冯·格拉斯费尔德在1974年提出的。冯·格拉斯费尔德用两条关于知识和认知的原则界定了激进建构主义,这两条原则是:(1)a.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通过感知和交流获得的;b.知识是被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2)a.认知的功能具有适应性,该术语在生物学意义上趋向于解释为适应和生存力;b.认知服务于主体关于经验世界的组织,而非客观本体论现实的发现。在激进建构主义的解释中,绝对真理很难或不能获得,作为外部世界状态或事件正确表征的有关真理的习惯概念被有关“生存力”的设想取代了。如果概念、模式、理论等能证明它们对于自身被创造出来的情境脉络是适宜的,那么它们就有生存力。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新的认识理论,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但是,国内关于该理论的研究非常零散,而且较少。所以,本研究通过文献法和案例法,对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对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主要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进行诠释。该研究会选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门课程教学《数学和科学中的认识与学习》作为案例来分析,因为该课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该课程的教学在很多地方和激进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是一致的,所以论文会解读该课程教学中和冯·格拉斯费尔德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一致的地方。本研究一共分为七个章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梳理了冯·格拉斯费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来源。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在阅读维柯、柏克莱、马图拉纳、瓦雷拉等人的着作时产生的。维柯的“真理与创造同一”、“人的真理是有限的”“诗性智慧”,柏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类知识的对象是观念”,马图拉纳和瓦雷拉的“事物是被观察者叙述的”等观点对冯·格拉斯费尔德的认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叁章分析了冯·格拉斯费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是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形成的基础。皮亚杰详细论述过主体是如何建构现实的,他的这些观点对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思想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第四章界定了冯·格拉斯费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的内涵,并在内涵的基础上解析了激进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是教学思想的叁个重要层面。在激进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中,感知、交流、主动建构是知识获取的方式,具有适应性和生存力是知识的本质。第五章诠释了冯·格拉斯费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在激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活动,具有创造性、个体差异性、工具性,它的目标是建构与问题解决一致的有生存力的知识。小组学习方法和基于问题式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构有生存力的概念。在激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传授者,而是应该成为帮助者,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学会推断、理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朝向合适的方向建构知识。第六章选取了《数学和科学中的认识与学习》课程教学做了内容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在许多方面和激进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观点是一致的。论文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环境、学习评价、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做了解析,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符合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地方,并总结出一些教学建议。建议包括:在教学目标中,可以明确地指出教师的一部分责任是通过理解学生的思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设计学习环境时,可以强调它的生态性;多元化、过程化的学习评价要看重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实作表现;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要讨论的没有正确和错误答案的大问题切割成一些具体的、详细的小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理解学生的想法,能够推断学生的思维等。第七章分析了冯·格拉斯费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趋向、贡献和不足。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理论不是建构主义的主流范式,但它会和其它分支流派一起向前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认识方式,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能为交流、知识、思维、学习提供新的解释框架。但该理论也有自己的缺陷,如对核心概念“生存力”定义的太过宽泛。最后是结论。总之,激进建构主义关于知识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知识的方式。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了教育领域,它的知识观可以促使人们对一些传统的客观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进行反思。(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10-10)

李其龙[6](2016)在《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他的《激进建构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格拉塞斯费尔德的代表作《激进建构主义》阐述了他逐步走向建构主义的人生经历;阐明了激进建构主义思想赖以为基础的基本理念;解释了建构主义思想在探讨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一些关键问题。在他看来,知识根本不反映世界,而更多地包括行动模式、概念和思想。基于知识是人自己建构的经验实在,他进而否定了语言来传递认识的观点。他同时也反对检验知识看其同实在的一致性标准,认为检验知识的质量或价值的标准应当是"生存力"。基于以上认识,他提出了激进的学生中心的教育思想。他对于教育的激进理解很可能影响学校教育,导致对教师传授知识方面和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方面的忽视。(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期刊2016年05期)

朱海峰[7](2012)在《运动技能不能承受之轻——从激进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局限性谈体育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体育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淡化运动技能的倾向,试图通过分析激进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局限性,讨论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认为新课改中作为知识的运动技能在体育课中不应被忽视,应该着重提升运动技能教学的内涵。(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学习(中)》期刊2012年11期)

谢明初,杨必成[8](2012)在《激进建构主义:一个后现代数学教育观》一文中研究指出激进建构主义对绝对主义数学观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它发出重建数学知识本质的呼声,并引起数学教育界的积极反应。与其它形式的建构主义不同,激进建构主义在反对传统数学教育观上更为彻底,并事实上可看成是对传统数学教育观的重构,从而构成了一个后现代数学教育观。从认识论的视角审视激进建构主义能得出关于数学课程改革新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2年11期)

谭敬德[9](2011)在《格拉塞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认识论特征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格拉塞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关于知识和学习的基本观点出发,对其认识论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格氏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但其认识论不是预成论而是一种渐成论,是一种既不同于客观主义,也不同于主观主义的第叁种认识论。格氏激进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影响在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技术》期刊2011年07期)

崔金英[10](2009)在《激进建构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美兴起,然后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领域,尤其对教育学领域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也是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甚至被誉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激进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分析激进建构主义的历史渊源、知识观、教学观等来探讨激进建构主义的优点与弊端,然后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激进建构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教育技术)》期刊2009年05期)

激进建构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批判性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倡批判式创新,对于思维的逻辑角度和及辨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已然成为创新型人才所应当具备的核心品质。激进建构主义从认识论和科学哲学层面,为发展与应用批判性思维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批判性思维独有的的建构特性,研究者依托激进建构主义的认知加工模式,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双向性"教学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以课堂学习共同体为操作平台,对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学习情绪等)进行系统解析,从而搭建批判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适度空间与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进建构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伍洋.帝国主义叙事的历史嬗变与对抗逻辑的激进建构[J].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18

[2].崔诣晨,刘青玉,李凡姝.批判性思维的意蕴及其培养:基于激进建构主义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18

[3].胡晓.基于激进建构主义的高职课程多元评价策略——以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为例[J].电脑迷.2018

[4].王璇,李磊.激进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新媒体产业教学模式多元化探索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白文倩.冯·格拉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6

[6].李其龙.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他的《激进建构主义》[J].基础教育.2016

[7].朱海峰.运动技能不能承受之轻——从激进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局限性谈体育课程改革[J].新课程学习(中).2012

[8].谢明初,杨必成.激进建构主义:一个后现代数学教育观[J].教育导刊.2012

[9].谭敬德.格拉塞斯菲尔德激进建构主义理论认识论特征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1

[10].崔金英.激进建构主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

论文知识图

模型模型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LE)设计...达利《圣安东尼的诱惑))带西瓜帽的先生建构同伴的幻想〔8〕换一个哲学视角,如果我们以使“内隐知...

标签:;  ;  ;  ;  ;  ;  ;  

激进建构主义论文_伍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