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切葡聚糖酶论文_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切葡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糖,内切,基因,大竹,活性,曲霉,芽孢。

内切葡聚糖酶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1](2019)在《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及其关键基因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并挖掘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设置以羧甲基纤维素钠(MC)为反应底物的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测定内切葡聚糖酶反应的最适条件。通过对长足大竹象发育转录组内切葡聚糖酶编码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将基因表达量与酶活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发育时期中关键内切葡聚糖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发育时期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确定。【结果】研究表明,长足大竹象成虫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45℃,pH 5.6,底物浓度2%,酶比活力59.85 U/mg(雌)和52.87 U/mg(雄);幼虫内切葡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5℃,pH 4.8,底物浓度2%,酶比活力38.34 U/mg。筛选出长足大竹象消化道内切葡聚糖酶关键基因c64192_g1和c57057_g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64192_g1和c57507_g1基因在成虫时期表达量高于幼虫。【结论】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的内切葡聚糖酶比活力均高于幼虫,存在两个影响内切葡聚糖酶活性的关键基因c64192_g1和c57507_g1。这些研究成果丰富了内切葡聚糖酶来源,并为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异源表达提供数据参考,进而为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龙,吴兴利,闫晓刚,谷巍,徐海燕[2](2019)在《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利用PCR方法扩增1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源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MCase),插入到p 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大肠杆菌系统,对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内切葡聚糖酶由499个氨基酸组成,预测分子量为55.02 ku,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约为1 500 bp。经诱导表达优化后,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为5.81 IU/mL,菌体中为1.61 IU/mL,诱导后原菌液直接超声破碎处理可达7.41 IU/mL,其酶活力为野生菌株的2.3倍。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具有典型内切纤维素酶的特征,其最适酶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6,在60℃条件下放置1 h相对剩余酶活力可保持在70%以上,在pH 6~10范围内可保持90%以上。Na~+、Mg~(2+)可以促进重组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而Co~(2+)、Hg~(2+)、Fe~(2+)等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SDS则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本实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内切葡聚糖酶,且该酶主要进行分泌表达,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良好的pH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孙健,孙婷婷,王旭彤,邹莉[3](2019)在《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了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内切葡聚糖酶(endoglucanase)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此外,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研究基于前期测得的黑木耳转录组数据,同时结合基因组数据(GenBank登录号为NEKD00000000. 1),筛选到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序列并设计特异引物,以黑木耳菌丝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Aa-eg,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Aa-eg并成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序列分析表明,c DNA全长为1 242 bp,编码413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43. 59 ku,理论等电点为4. 42,存在信号肽。由于p ET-32a载体包含20. 0 ku的标签,SDS-PAGE分析在45. 0 ku和66. 2 ku之间出现目的蛋白条带,与理论预期值大小一致。通过对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为进一步揭示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俊梅,李文鹏,赵素雅,黄冰纷,王博文[4](2019)在《蠼螋肠道中碱性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蠼螋肠道细菌菌株Q5中获得一个新型耐碱纤维素酶基因,通过异源表达、酶学性质及功能分析,旨在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开发高温碱性纤维素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法,从河南南阳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堆下的昆虫蠼螋肠道中,获得具有分泌较高活性碱性纤维素酶的细菌菌株。基于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学及16S rRNA序列特征等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设计简并引物,从高活性菌株中克隆出该菌株的纤维素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并导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结果】获得1株具有分泌较高活性碱性内切葡聚糖酶的细菌菌株Q5,经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进一步从Q5菌株中成功克隆出该菌株的一个全长1500 bp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GenBank KR067575),在NCBI比对后发现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芽孢杆菌菌株LM 4-2的耐碱性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AKE23721.1)有98%的同源性。重组菌经优化培养,细胞破碎后上清液中的酶活力可达3.46 U/mL,是出发菌株Q5(2.05 U/mL)的1.69倍。经正交实验优化后的酶活力为4.99 U/mL。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与pH值分别为50°C与pH 8.5,在pH 8.0和9.0保温48 h,其酶活力仍然维持到最高酶活的82%和81%;该酶在50°C以下较稳定,60°C以上酶活迅速降低。10 mmol/L的Ca~(2+)和Mg~(2+)对酶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重组酶Ega5的K_m和V_(max)分别是2.217 mol/mL和9.606μmol/(min·L)。该重组酶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结论】本文首次从蠼螋肠道中筛选到了一株产碱性内切葡聚糖酶的细菌菌株并从中克隆出了一个碱性纤维素酶基因,为该酶在碱性条件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昊[5](2019)在《内切葡聚糖酶BcsZ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切纤维素酶在生物化学工业中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例如医药、食品和生物燃料等行业。它们可以从许多种生物体中分泌到细胞外,然而,其分泌机制很少受到关注。先前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内源性内切葡聚糖酶BcsZ可以从大肠杆菌DH5α中分泌到细胞外,但是其分泌机制仍一无所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对其分泌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我们证明了BcsZ在胞外的积累是一种特异性的分泌活动,而不是由大肠杆菌细胞裂解造成的。此外,BcsZ的分泌是以周质空间为中转站的两步过程。BcsZ的N末端存在一个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典型信号肽,它对于转运是必需的,但我们证明其跨内膜并不依赖Sec和TAT途径。我们推测可能存在某些未知的信号肽依赖性孔道蛋白可以介导BcsZ的跨膜转运。同时,我们对BcsZ的跨外膜转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未得到明确的结论。为了探究BcsZ跨内膜转运的具体机制,我们开发了一种生长偶联的筛选策略以在大肠杆菌全基因组突变文库中寻找影响其分泌的基因。通过将靶蛋白与来自枯草芽孢杆菌的果聚糖蔗糖酶(SacB)融合,实现了蛋白定位与蔗糖敏感性的精确偶联。最终,我们通过这种筛选系统两个关键蛋白DnaK和CRP。作为分子伴侣,DnaK可能在BcsZ的跨膜转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全局转录调控因子CRP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某种特定的调控作用。总之,我们的研究加深了对大肠杆菌中BcsZ跨膜转运的认识,为其具体的分泌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05)

颜俊杰,李玉洁,郑迎迎,陈纯琪,郭瑞庭[6](2019)在《黑曲霉内切葡聚糖酶AnCel5A的表达纯化与晶体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来源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β-1,4-内切葡聚糖酶(AnCel5A)是糖苷水解酶第5家族成员,水解纤维素分子无定形区的β-1,4-糖苷键,在纤维素的降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对AnCel5A的结晶条件初筛,获得并优化AnCel5A晶体以期解析其蛋白质晶体结构。将截去N端信号肽的AnCel5A蛋白在Pichia pastoris X33/pPICZαA中进行表达,发酵液上清透析除盐并进行Endo H去糖基化酶切,后续依次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获得高纯度蛋白。通过坐滴气相扩散法对AnCel5A的结晶条件进行初筛,在CryoI screen kit (A6)孔中长出了初始晶体,经优化获得了更好的晶体。蛋白晶体于台湾新竹同步辐射中心(NSRRC)BL15A1线站进行了X射线衍射数据收集,结果显示其分辨率达到1.8?。(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齐东,高璐,蒋建雄,武艳芳,李霞[7](2018)在《嗜热内切葡聚糖酶(E1)植物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热纤维素降解酶在植物中的表达对促进纤维素降解,提高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来源于解纤维素热酸菌(Acidothermus cellulolytics)的嗜热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1),基因序列优化后,构建了5种带有不同亚细胞定位信号肽的目的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将嗜热内切葡聚糖酶(E1)定位到细胞质、质外体、内质网、叶绿体和线粒体等亚细胞结构中。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利用洋葱表皮和烟草叶片进行定位表达研究,观察到在信号肽的引导下,基因表达产物在相应的亚细胞结构中正确定位。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E1不同定位表达在秸秆高效转化和资源化利用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秀宇[8](2018)在《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辅助机械研磨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纳米纤丝(CNFs)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强度、低密度、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优异的性能。因此,CNFs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同时以木质纤维为原料,寻找低成本和可大规模生产CNFs的途径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是高能耗仍然制约着机械法制备CNFs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研究已经表明:酶预处理可以降低机械法制备CNFs的能耗,但大部分研究并没有具体的能耗数据和详细的分析,而且也缺少酶预处理降低机械能耗机理的研究。因此本论文首先以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BSK)为纤维原料,使用不同酶用量的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辅助机械研磨制备了 CNFs,并直接测定了机械能耗,详细讨论了总能耗、空转能耗、净能耗以及有效能耗,初步探究了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降低机械能耗的规律;第二,利用高酶用量的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辅助机械研磨制备CNFs,以及机械预处理结合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辅助机械研磨制备CNFs,进一步探究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降低机械能耗的潜力;第叁,通过研究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对纤维超微结构、纤维素结晶度和化学结构的影响,揭示了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降低机械能耗的机理;第四,探讨了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对CNFs的光学性能、机械强度以及热学稳定性的影响,以期获得一种低成本且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性能CNFs材料的途径。最后,本论文还研究了以漂白甘蔗渣硫酸盐浆(BBK)为纤维原料,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辅助机械研磨制备CNFs的潜力,并与BSK对比,探讨了纤维原料对机械能耗的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机理,从而得到一种高效和低成本的制备CNFs的纤维原料。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可降低机械研磨制备CNFs过程中总能耗约13%,同时还增加了 CNFs得率,约27%。同时研究了有效能耗,即制备单位质量CNFs花费的净能耗,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可降低有效能耗约39%。直接研磨BSK制备的微纤化纤维中CNFs含量很少,直径分布较广,从几纳米到50 nm。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增加了纤维微纤化程度,且减小了 CNFs的直径和长度,平均直径分布更加均匀,例如,60 U/g的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辅助机械研磨制备的CNFs平均直径约为11 nm,长度约为200-1000 nm。(2)高酶用量(200 U/g)的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降低机械法制备CNFs过程中有效能耗约56%,机械预处理结合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进一步降低有效能耗,约63%,而且两种方法制备的CNFs得率较高,分别为73%和88%。另外,高酶用量的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促进了纤维的微纤化,制备的CNFs直径和长度减小,分布更加均匀,而机械预处理结合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稍微增强了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的效果。这两种方法制备的CNFs的平均直径约为9 nm,且约60%的CNFs直径分布在9-12nm之间,CNFs长度约为 200-600 nm。(3)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主要作用在纤维素无定型区,破坏了纤维细胞壁的完整性,使纤维发生明显的横向切断和纵向撕裂。随着内切葡聚糖酶用量的增加,切断更多的β-1,4糖苷键,纤维长度从2.01 mm减少至0.38 mm,细小纤维含量从37%增加至55%,从而使纤维产生新的横截面,比表面积增加,并暴露出更多的微纤化纤维,使结构更加疏松,因此促进了后续机械研磨过程,使纤维更易解离为CNFs,节约了机械能耗且增加了 CNFs得率。(4)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使膜的结构更加紧密,增加膜的透光率,且且机械预处理结合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进一步增加了膜的透光率,约71%,接近纯CNFs膜的透光率(约80%)。另外,与未进行酶预处理的相比,当酶用量为0.4 U/g时,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稍微增加了膜的比拉伸强度,约为165 kNm/kg,但进一步增加内切葡聚糖酶用量,导致膜的比拉伸强度降低,最低约为102.12 kNm/kg。而且机械预处理结合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进一步降低了膜的比拉伸强度约为80.98 kNm/kg。另外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降低了膜的断裂长,最低约为6.7%,但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后,膜的比杨氏模量从2.1MNm/kg增加至6.3MNm/kg。而且,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后,微纤化纤维起始热解温度和最大热解速率温度分别在304.4-335.2℃和340.9-361.6℃之间,这说明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并未降低微纤化纤维的热学稳定性。(5)与BSK相比,BBK的纤维较短,且其半纤维素含量较高,机械研磨BBK制备CNFs需要更少的能耗,减少约7.31%。而且使用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进一步降低了有效能耗约60%,且增加了 CNFs得率约30%。另外,与BSK相比,机械研磨BBK制备的CNFs直径分布更加均匀,平均直径约为23.6nm,膜的透光率更高约为51%。且BBK和BSK这两种原料经过相同方法制备的微纤化纤维膜的拉伸强度相似。因此,制糖工业副产物甘蔗渣是一种极有潜力制备CNFs的纤维原料。(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12-01)

佟新新,金鹏,李伟国,刘晓光,路福平[9](2018)在《黑曲霉内切葡聚糖酶系的基本酶学特征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BS 513.88的基因组信息,以黑曲霉CICIM F0510作为基因来源,本研究成功将其17个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中进行了克隆表达.重组酶En4gA和En4gG对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较高酶活力,分别为11.67 U/m L和7.45 U/mL;而其他重组酶的酶活力为0.83~1.62 U/m L.此外,En3gA、En3gB、En3gC、En4gA和En4gB还可以水解茯苓多糖.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这些重组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分别为45~65℃、pH 3.5~6.0,且分别在40~80℃和pH 2.0~7.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进一步通过底物水解特征、进化树以及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分类系统将这些内切葡聚糖酶分为4类.良好的耐热性和耐酸性为这些重组酶在麦芽糖化、饲料颗粒化、纤维素乙醇、食品、纺织以及医药等行业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娇娇,刘玉姣,王欢,刘宁,李多川[10](2018)在《嗜热革节孢第十二家族内切葡聚糖酶的定点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酶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探究纤维素酶的性质及其催化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嗜热革节孢第十二家族内切葡聚糖酶steg1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研究突变对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位于酶催化活性通道上的6个氨基酸位点(N35、W37、Y77、W128、Y145、N168)进行突变,得到8个突变酶(N35Q、W37H、Y77F、W128S、Y145F、Y145A、Y145W、N168Q)。结果显示,与野生酶WT相比,所有突变酶的活性降低,其中突变酶Y77F、W128S、Y145A的Km值和kcat值都降低;N35Q的Km和kcat值都升高;W37H、Y145F、Y145W、N168Q的Km值升高,kcat值降低。WT与突变酶的最适p H值为5.0,均保持不变。突变酶Y77F、N35Q的最适温度降低到50℃,WT和其余突变酶的最适温度为55℃。突变酶Y77F和N35Q在60℃处理10 min后分别保持49.34%和22.90%的活性,WT和其余突变酶在60℃处理10 min后都失活。本研究为探究内切葡聚糖酶的催化作用机理以及分子改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内切葡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利用PCR方法扩增1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源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CMCase),插入到p 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大肠杆菌系统,对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内切葡聚糖酶由499个氨基酸组成,预测分子量为55.02 ku,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约为1 500 bp。经诱导表达优化后,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到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为5.81 IU/mL,菌体中为1.61 IU/mL,诱导后原菌液直接超声破碎处理可达7.41 IU/mL,其酶活力为野生菌株的2.3倍。重组内切葡聚糖酶具有典型内切纤维素酶的特征,其最适酶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6,在60℃条件下放置1 h相对剩余酶活力可保持在70%以上,在pH 6~10范围内可保持90%以上。Na~+、Mg~(2+)可以促进重组内切葡聚糖酶酶活力,而Co~(2+)、Hg~(2+)、Fe~(2+)等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SDS则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本实验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内切葡聚糖酶,且该酶主要进行分泌表达,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良好的pH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切葡聚糖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长足大竹象内切葡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的确定及其关键基因的筛选[J].昆虫学报.2019

[2].陈龙,吴兴利,闫晓刚,谷巍,徐海燕.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酶学性质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19

[3].孙健,孙婷婷,王旭彤,邹莉.黑木耳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4].陈俊梅,李文鹏,赵素雅,黄冰纷,王博文.蠼螋肠道中碱性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J].微生物学报.2019

[5].黄昊.内切葡聚糖酶BcsZ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机制探究[D].山东大学.2019

[6].颜俊杰,李玉洁,郑迎迎,陈纯琪,郭瑞庭.黑曲霉内切葡聚糖酶AnCel5A的表达纯化与晶体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7].李齐东,高璐,蒋建雄,武艳芳,李霞.嗜热内切葡聚糖酶(E1)植物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验证[J].江苏农业学报.2018

[8].刘秀宇.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辅助机械研磨制备纤维素纳米纤丝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8

[9].佟新新,金鹏,李伟国,刘晓光,路福平.黑曲霉内切葡聚糖酶系的基本酶学特征解析[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8

[10].刘娇娇,刘玉姣,王欢,刘宁,李多川.嗜热革节孢第十二家族内切葡聚糖酶的定点突变[J].山东农业科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质粒pMD-BSglu和pMD-TBglu的酶切鉴定图...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PCR产物...β-1,4-内切葡聚糖酶的结构纤维素酶对木质纤维素的“叁段式”水...外切纤维素酶水解结晶纤维素的模拟图...适配器介导的酵母细胞表面展示体系示...

标签:;  ;  ;  ;  ;  ;  ;  

内切葡聚糖酶论文_王明珺,王昌吉,陈晓雅,李沅秋,梁娇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