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丙微乳液论文_吴跃焕,王雅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丙微乳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液,粒径,乳化剂,机理,含量,丙烯酸酯,凝胶。

纯丙微乳液论文文献综述

吴跃焕,王雅娟[1](2009)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乳化剂质量分数小于1.5%,聚合物质量分数大于50%,粒径为35.6 nm,多分散性(PD I)为0.133的丙烯酸酯微乳液[1]。本文用框图的方式,阐述了改进的普通乳液聚合法合成乳化剂用量少、固含量高的纯丙纳米乳液的机理。用普通乳液聚合工艺、胶束成核机理,同样可以合成出性能优异的微乳液;种子聚合阶段,采用全滴加法可使形成胶束数目增加,成核率提高,反应结束体系中空胶束数目尽可能减少;外层单体加入阶段,要控制补加乳化剂的量使体系中乳化剂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09年08期)

郭文录,张莉[2](2009)在《纯丙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方法,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纯丙微乳液,确定了最佳配方。探讨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以及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pH值以及聚合工艺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纯丙微乳液聚合稳定性、乳液性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硬软单体的配比为5:4、乳化剂的配比为4:1、乳化剂的用量为3%、引发剂的用量为0.5%、pH在7~8、反应温度为80~88℃、反应时间为150m in时,微乳液的性能最好。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微乳液涂膜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09年02期)

张明智[3](2009)在《用乳化剂DK制备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自制乳化剂DK,用量占单体量的5%,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粒径32.4nm,多分散性0.165的纯丙微乳液。考察了聚合工艺、乳化剂种类用量、温度、搅拌对乳液粒径及性能的影响。要求缓慢搅拌,并严格控制滴加速度。(本文来源于《天津化工》期刊2009年03期)

张翠梅[4](2007)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法,合成出聚合物/乳化剂大于15:1、粒径34.3 nm、多分散性为0.176的纯丙微乳液.考察了聚合工艺、乳化剂种类用量、电解质用量、温度、搅拌对乳液粒径及性能.要求缓慢搅拌,并严格控制滴加速度。(本文来源于《化学建材》期刊2007年02期)

郑根稳,王彩霞,樊荣荣,周斌斌[5](2006)在《预乳化法制备纯丙微乳液》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预乳化法制备纯丙微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用量、水的用量和聚合温度对纯丙微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并对纯丙微乳液的部分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纯丙微乳液的平均粒径随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水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聚合温度为70℃时,微乳液的平均粒径最小。(本文来源于《孝感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张合,吴跃焕[6](2006)在《微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改进的微乳液聚合法,合成出聚合物/乳化剂大于15∶1,粒径34.3 nm、多分散性0.176的纯丙微乳液。考察了聚合工艺、乳化剂种类用量、电解质用量、温度、搅拌对乳液粒径及性能的影响。要求缓慢搅拌,并严格控制滴加速度。(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06年11期)

张翠梅,吴跃焕,杨卓如[7](2006)在《改进的普通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改进的普通乳液聚合法合成了m(聚合物)∶m(乳化剂)>25∶1,粒径35.6 nm、多分散性0.133的纯丙微乳液[1]。本文用框图的方式,揭示了改进的普通乳液聚合法合成乳化剂用量小、固含量高的纯丙纳米乳液的机理。表明:在种子聚合阶段,要控制反应温度、单体滴加速度使得自由基生成速率高于乳胶粒生长速率和新核生成速率;在外层单体加入阶段,要控制补加乳剂的量使体系中乳化剂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下。(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06年02期)

卢志敏,李国明[8](2005)在《乳化体系对纯丙微乳液合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乳化体系对纯丙微乳液合成的影响卢志敏,李国明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广州510631关键词:丙烯酸酯,反应性乳化剂,微乳液,涂料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成膜性好、强度高和粘结性强,且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主要用于涂料、胶粘剂、印染纺织、造纸、皮(本文来源于《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柯昌美,汪厚植,周鹏,鄢永普,赵惠忠[9](2005)在《透明的纳米级纯丙微乳液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的属于Gemini型的特殊表面活性剂KD-1用于纯丙微乳液的聚合研究。结果表明,只需用1.44%-2.15%的单一阴离子型乳化剂KD-1就可得到较高固含量(30%-45%)的透明的纳米级纯丙微乳液,并保持微胶乳平均粒径29nm-39nm。较之常规纯丙乳液,粒径小,最低成膜温度(MFT)有所降低,而玻璃化温度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05年05期)

秦总根,涂伟萍,夏正斌[10](2004)在《纯丙微乳液制备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丙乳液聚合为对象,在制备微乳液中,分析探讨了乳化剂体系、引发剂、搅拌强度、反应温度、功能性单体等因素对该体系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保障乳液聚合反应体系稳定性的主要控制参数。(本文来源于《皮革化工》期刊2004年06期)

纯丙微乳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方法,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合成了纯丙微乳液,确定了最佳配方。探讨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以及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pH值以及聚合工艺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纯丙微乳液聚合稳定性、乳液性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硬软单体的配比为5:4、乳化剂的配比为4:1、乳化剂的用量为3%、引发剂的用量为0.5%、pH在7~8、反应温度为80~88℃、反应时间为150m in时,微乳液的性能最好。并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微乳液涂膜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发生了自由基共聚反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丙微乳液论文参考文献

[1].吴跃焕,王雅娟.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机理分析[J].涂料工业.2009

[2].郭文录,张莉.纯丙微乳液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9

[3].张明智.用乳化剂DK制备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J].天津化工.2009

[4].张翠梅.微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研究[J].化学建材.2007

[5].郑根稳,王彩霞,樊荣荣,周斌斌.预乳化法制备纯丙微乳液[J].孝感学院学报.2006

[6].张合,吴跃焕.微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途径[J].涂料工业.2006

[7].张翠梅,吴跃焕,杨卓如.改进的普通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固含量纯丙微乳液的机理分析[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6

[8].卢志敏,李国明.乳化体系对纯丙微乳液合成的影响[C].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05

[9].柯昌美,汪厚植,周鹏,鄢永普,赵惠忠.透明的纳米级纯丙微乳液的制备[J].中国胶粘剂.2005

[10].秦总根,涂伟萍,夏正斌.纯丙微乳液制备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探讨[J].皮革化工.2004

论文知识图

一7微乳液聚合法合成纯丙微乳液的...纯丙微乳液的FTIR纯丙微乳液共聚物胶膜的DSC曲线纯丙微乳液的红外光谱纯丙微乳液粒径分布纯丙微乳液的FTIR

标签:;  ;  ;  ;  ;  ;  ;  

纯丙微乳液论文_吴跃焕,王雅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