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机驱动论文-姜娇,陈长征,薄磊,舒鑫,王仲

双机驱动论文-姜娇,陈长征,薄磊,舒鑫,王仲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机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振动筛,控制同步,滑模控制,稳定性

双机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姜娇,陈长征,薄磊,舒鑫,王仲[1](2019)在《反向转动双机驱动振动筛同步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充分考虑电机与筛箱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研究了反向转动双机驱动振动筛控制同步的问题。在考虑感应电动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机驱动振动筛的机电耦合模型;采用主从控制结构和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主电机的速度控制器和从电机的相位差控制器;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及Barbalat引理,证明了所设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对于每台电机,采用矢量控制实现电机的快速反应;应用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验证所设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讨论了转速、相位差、激振质量等参数的影响,说明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通过研究发现,反向转动双机驱动控制同步振动筛不仅可以实现直线振动形式,而且可以灵活的调节振动方向角,并获得椭圆等其他振动形式;所研究内容可为振动筛的设计、控制与实际应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8期)

王定龙[2](2018)在《基于组合式变频的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矿山项目中,带式输送机被广泛应用于井下运输系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井下运煤设备带式输送机是煤矿提高产煤效率的重要一环,带式输送机必须具备大运量、高运速、长距离的特点。为了实现带式输送机大运量、高运速、长距离功能,双机驱动系统被大量应用。由于变频驱动方式具有软起、无极调速、输出功率平衡、节能环保等优点,国内外大多倾向于选择变频作为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方式。针对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空间狭窄的特点,同时提高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设备性价比,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整流、两逆变组合式变频的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采用两台变频器驱动方式而言,具有集成度高、用电设备少、体型小、方便运输与安装、设备成本低等优势。采用组合式变频驱动带式输送机双机系统,关键技术难题是要解决启动、加速过程电流过大问题,系统稳定性问题,双机转速同步、输出功率平衡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又在于组合式变频控制方式和控制算法上。通常变频控制方式有恒压频比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四种方式,前两种控制方式属于开环控制,转速精度方面误差较大,不利于双机系统同步同速控制,矢量控制方式虽然保证了转速精度方面,但是不能主动分配电磁转矩,不利于双机输出功率平衡控制。虽然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式可以用于实现功率平衡、双机同步控制,但是在启动和变频调速过程中存在电流波动较大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性能和减小电流波动,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确认原理上改善后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控制性能,减小电流波动。针对组合式变频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电机转速同步问题、输出功率平衡问题和系统稳定性问题,对系统功率不平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控制方法,对这套方法进行SIMULINK仿真分析,理论上验证方法可行性,确认驱动系统是否可以做到带式输送机双机转速同步、输出功率平衡控制,并且在无极调速或变载后,系统是否可以再次恢复稳定运行。解决组合式变频关键技术难题,确认了方法可行性之后,需对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了对带式输送机的双机驱动装置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控制系统开发。最后对组合式变频双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确认了组合式变频驱动方法的可行性,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工作,实现变频调速功能,电机输出功率平衡。(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刘云山,张学良,闻邦椿[3](2018)在《双机驱动双质体近共振同步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利用双机双质体振动系统,进行自同步运动设计,首先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和传递函数,推导出了振动系统的稳态时的同步响应的表达式,进而推导出了振动系统的稳态相应。对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因为近共振有其特殊的工程意义,定量研究了振动系统在近共振工作状态下,两电机的转速、相位差,及两质体各自的位移与两质体间的相对的位移。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数值仿真和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并给出了相关实际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刘力伟,张红娟,高妍,耿嘉胜,靳宝全[4](2018)在《矿用刮板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功率平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机或多机协同驱动系统在实际工况中常常受到众多硬性、不可逆机械因素影响而出现功率不平衡、出力不协调、相互牵制运行等情况,导致系统运行不匀速、不稳定。针对这些问题,对双机驱动系统提出了限幅PID、磁链观测与间接转矩反馈的控制方案,建立了基于转矩闭环反馈的定子电流、转速、磁通叁环矢量驱动系统模型,利用MATLAB中Simulink框图设计环境对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地使双电机按各自额定容量比重分配负载,达到功率平衡的运行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18年03期)

毛君,曹昊,谢苗,栾丽君,袁智[5](2017)在《刮板输送机双机变频驱动功率平衡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刮板输送机双机功率平衡避免造成电动机偏载甚至损坏等问题,提出一种刮板输送机电动机功率平衡控制方法。依据转矩分配原则推导出电动机转矩分配公式;采用变频驱动的主从控制方法,主回路采用基于速度闭环的矢量控制,从回路为主机速度级联下的转矩控制,在主、从机转矩分配给定的前提下实现转矩闭环控制;同时完成双电动机功率平衡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功率平衡控制系统模型;利用Matlab/Simlink实现机电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载时变及调速过程中各电动机转矩可实现按比例分配输出,证明该功率平衡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王定龙,王然风,赖春林[6](2018)在《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采用液力偶合器、液体黏性传动装置等驱动方法导致效率低,且难以保证双电动机速度同步、功率平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一整流、两逆变组合式变频器驱动带式输送机,为主从控制方式,主机依据2台电动机额定输出功率比调整输出转矩,从而使系统可以给定转速稳定运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带式输送机双机转速、转矩的同步控制,且功率平衡,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8年01期)

张学良,闻邦椿,赵春雨[7](2017)在《双机及多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原动机驱动偏心转子(简称激振器)的振动系统中,常要求其能够实现同步运转,为达这一目的,以往多数采用刚性传动,如齿轮等进行强制同步,其结果会使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并带来维修不便等诸多弊病。假如去掉如齿轮等强制同步装置,而仍然能够保证系统同步运转,将会使机器结构变得更为简单紧凑。振动同步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张学良,闻邦椿,赵春雨[8](2017)在《双机及多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原动机驱动偏心转子(简称激振器)的振动系统中,常要求其能够实现同步运转,为达这一目的,以往多数采用刚性传动,如齿轮等进行强制同步,其结果会使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并带来维修不便等诸多弊病。假如去掉如齿轮等强制同步装置,而仍然能够保证系统同步运转,将会使机器结构变得更为简单紧凑。振动同步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7年06期)

张薇[9](2016)在《双机及四机驱动振动系统的同步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振动机械的不同工程应用需求,通常需要两台或者多台电机同时驱动,并实现它们之间的同步运动。在多数情况下,应用振动同步原理工作的机械设备,其结构会得到大大简化。因此,振动同步理论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很大的价值。而对于利用振动同步的机械设备来说,工作在不同的振动条件下(亚共振和超共振),会呈现不同的同步状态以及不同的运动形式。目前,很多学者对二机和多机驱动的振动系统在超共振及超远共振下的同步状态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对于机械设备在亚共振状态下的同步状态研究较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叁组动力学模型对其在亚共振及超共振状态下的同步状态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并且丰富了振动同步理论体系。本文以“双机及四机驱动振动系统的同步理论研究”为课题,基于叁组动力学模型,单质体双机驱动动力学模型、单质体四机驱动(两两反向)动力学模型、双质体四机驱动(两两反向)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不同的共振类型下对其振动同步理论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绪论部分概述了振动同步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为本文的深入论述建立一定的理论基础。(2)以单质体双机驱动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在理论上,基于平均法推导出两激振器实现振动同步的同步性条件;基于哈密顿原理得到系统同步状态下的稳定性判据。在数值上,得到了系统动力学相关特性曲线,从而界定出同步稳定区域。在仿真上,得出了系统在亚共振及超共振区域的系统运动状态及其响应,验证了理论数值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在亚共振区,系统相位差稳定在0,两激振器的振动能量在该区域正向迭加,因此,针对该类模型可将系统的工作点选择在亚共振区以达到相对节能;而在超共振区,系统的稳定相位差稳定在π附近,系统的振动能量在该区域相互抵消。(3)以单质体四机驱动(两两反向)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平均法系统研究其振动同步的实现机理。理论上得出系统的同步性判据及其同步状态下的稳定性判据。基于数值法得到振动系统在不同共振类型下的稳定相位差以及同步性能力系数与系统关键参数的状态变化关系曲线等。由仿真与理论数值结果的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所用理论方法的有效性及结果的正确性。在亚共振区,系统的稳定相位差稳定在0附件,四激振器振动能量实现正向迭加,系统具有相对较大的振动幅值。而在超共振区,系统的相位差稳定在π,振动能量相互抵消,系统呈不振状态。(4)以双质体四机驱动(两两反向)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平均法和哈密顿原理,推导出系统实现同步的两个判据,即同步性判据和同步性状态的稳定性判据。数值上讨论了系统的叁类相位关系、两质体相对运动的幅频特性曲线、同步性能力及稳定性能力等。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数值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通过研究可知:在相对于系统低频的亚共振区及相对于系统高频的超共振区,均出现了非线性系统的多样性现象,因此不能将两个区域作为系统的工作点区间;在相对于系统高频的亚共振区,得到了系统稳定的相位差,即四激振器稳定在0附近,并且在该区域内四激振器的振动能量也呈正向迭加状态,因此可将该区域定为系统的工作区域。并且该模型可为新型、长距离、大产量的振动输送设备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了叁组典型动力学模型在不同共振类型下的同步特性及耦合动力学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并对合理界定振动系统的结构参数范围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牛景丽,刘晓超[10](2015)在《基于模糊PID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的功率平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PID控制是实现带式输送机双机功率平衡控制的传统方法,虽具有较高的精度,但稳定性差,不具备自适应能力。模糊PID融合了模糊控制动态响应性能好、自适应强的优点,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设计的基于模糊PID的控制器较传统PID控制器具有较高的性能提升,能较好地适应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的控制要求。(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5年06期)

双机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矿山项目中,带式输送机被广泛应用于井下运输系统。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井下运煤设备带式输送机是煤矿提高产煤效率的重要一环,带式输送机必须具备大运量、高运速、长距离的特点。为了实现带式输送机大运量、高运速、长距离功能,双机驱动系统被大量应用。由于变频驱动方式具有软起、无极调速、输出功率平衡、节能环保等优点,国内外大多倾向于选择变频作为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方式。针对煤矿井下环境恶劣、空间狭窄的特点,同时提高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设备性价比,提出了一种基于一整流、两逆变组合式变频的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采用两台变频器驱动方式而言,具有集成度高、用电设备少、体型小、方便运输与安装、设备成本低等优势。采用组合式变频驱动带式输送机双机系统,关键技术难题是要解决启动、加速过程电流过大问题,系统稳定性问题,双机转速同步、输出功率平衡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又在于组合式变频控制方式和控制算法上。通常变频控制方式有恒压频比控制、转差频率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四种方式,前两种控制方式属于开环控制,转速精度方面误差较大,不利于双机系统同步同速控制,矢量控制方式虽然保证了转速精度方面,但是不能主动分配电磁转矩,不利于双机输出功率平衡控制。虽然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式可以用于实现功率平衡、双机同步控制,但是在启动和变频调速过程中存在电流波动较大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性能和减小电流波动,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确认原理上改善后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控制性能,减小电流波动。针对组合式变频驱动带式输送机的电机转速同步问题、输出功率平衡问题和系统稳定性问题,对系统功率不平衡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带式输送机功率平衡控制方法,对这套方法进行SIMULINK仿真分析,理论上验证方法可行性,确认驱动系统是否可以做到带式输送机双机转速同步、输出功率平衡控制,并且在无极调速或变载后,系统是否可以再次恢复稳定运行。解决组合式变频关键技术难题,确认了方法可行性之后,需对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了对带式输送机的双机驱动装置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控制系统开发。最后对组合式变频双机驱动带式输送机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确认了组合式变频驱动方法的可行性,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工作,实现变频调速功能,电机输出功率平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机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姜娇,陈长征,薄磊,舒鑫,王仲.反向转动双机驱动振动筛同步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9

[2].王定龙.基于组合式变频的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3].刘云山,张学良,闻邦椿.双机驱动双质体近共振同步运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8

[4].刘力伟,张红娟,高妍,耿嘉胜,靳宝全.矿用刮板输送机双机驱动系统功率平衡研究[J].中国煤炭.2018

[5].毛君,曹昊,谢苗,栾丽君,袁智.刮板输送机双机变频驱动功率平衡控制研究[J].控制工程.2017

[6].王定龙,王然风,赖春林.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8

[7].张学良,闻邦椿,赵春雨.双机及多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7

[8].张学良,闻邦椿,赵春雨.双机及多机驱动振动系统同步理论的研究[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7

[9].张薇.双机及四机驱动振动系统的同步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16

[10].牛景丽,刘晓超.基于模糊PID带式输送机双机驱动的功率平衡控制[J].机电技术.2015

标签:;  ;  ;  ;  

双机驱动论文-姜娇,陈长征,薄磊,舒鑫,王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