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输错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错误,视频,产生器,差错,区域,检出,敏感度。
传输错误论文文献综述
张思艺,周明[1](2019)在《基于DNA的奇偶性产生器/校验器用于分子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检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DNA的分子逻辑运算被认为是半导体硅基逻辑线路最有前景的替代者.近期,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董绍俊课题组在基于DNA的奇偶性产生器/校验器体系用于分子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检验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而又富有特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熊珊珊,卿粼波,陈真真,杨红,何小海[2](2018)在《基于时空冗余及不等错误保护的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容错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distributed multi-view video coding,DMVC)数据传输过程中,编码方式不同导致K帧与WZ帧受信道误码影响也不相同,因此提出了一种DMVC整体容错传输框架,针对K帧及WZ帧特性设计了不同的容错保护传输方案并进行有效融合。针对K帧的容错传输问题,首先根据左、右相邻视点的对应K帧,利用DIBR算法产生的空间边信息对丢失块进行初始修复;然后根据K帧同一视点内的相邻已解码帧,生成它的时间参考帧,对K帧的丢失块进行重修复。针对WZ帧的容错传输问题,提出了基于不等错误保护(unequal error protection,UEP)的编码算法,根据不同频带的各个比特面的重要性不同,对低频带、高比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码率分配,在不增加编码端复杂度的前提下提高了WZ帧的误码容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K帧和WZ帧均出现丢包的情况下(丢包率为5%~15%),相比K帧采用传统的帧内错误隐藏加WZ帧采用参考文献码率的算法,本文方案对视频序列重建图像的BD-PSNR平均提升了2.39~4.68 d B,且随着丢包率的增加,提升效果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9期)
张文凯[3](2018)在《卫星ATM网络传输中不等错误LDPC编译码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卫星ATM传输网络中适合使用何种不等错误的LDPC码,以及在使用中采取何种编译码方法。首先,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比对了ATM网络中误码率对ATM网络传输可靠性的影响。通过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ATM网络传输中每帧信元的前5个字节对可靠性的影响更大。而传统纠错编码方案并没针对这一点做出改善。通过对比国内外卫星ATM传输网络采用的的纠错编码方案,分析了不同方案优缺点:其中包括各个方案的实现步骤过程、可能带来的实现复杂度、对现有网络传输格式带来的改变、对数据的可靠性的保护等级、以及不足之处。比对结果说明只有不等错误LDPC码可以更好地纠正较多的帧头错误,同时其编译码方案实现难度也没有增加很多,还能获得较高的编码增益。所以本文提出的不等错误LDPC码更适合应用于卫星ATM网络传输中。其次,本文还说明了目前国内外对LDPC码的构造、编译码算法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基础,提出自己对不等错误LDPC码构造思路。该设想依据卫星ATM交换数据需要重点保护的数据位,把一般性准循环LDPC码生成的校验矩阵,做适当的改造,重新生成新的不等错误LDPC码。该码可以依据选择要保护的帧长长度不同,可灵活的调整要保护的帧头信息位置,实现重点纠正帧头错误的功能。最终,通过仿真验证给出本文构造的不等错误LDPC码在卫星ATM交换系统中的应用结果图。该码的编码算法和概率域BP译码算法实现简易,只要码长足够长,码率合适,完全可以实现ATM信元的信头的全纠错,进而保证卫星ATM传输系统的传输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20)
陈瑞宁[4](2017)在《基于H.264的视频传输中的错误隐藏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下一代视频传输、3G和下一代宽带无线等的推广使用,对视频,多媒体业务和视频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H.264作为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的新一代高效编解码标准,已成为多媒体通信领域的亮点与热点。视频图像在获得较高压缩比和较低冗余的同时,也使得其在通信传输中抗误码性能变得十分脆弱。所以,错误隐藏技术已成为图像处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视频传输、视频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H.264的基本原理及其关键技术,针对视频图像在传输中发生丢包和产生误码的问题,研究了错误隐藏(Error Concealment)的差错控制方法,并与其他的错误隐藏算法进行了比较。然后针对目前压缩视频码流在无线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运动矢量失配导致重构图像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面拟合(plane fitting)恢复运动矢量的错误隐藏算法。通过把与受损宏块直接相邻的每个分块的运动矢量定义为一个点,采用平面拟合方法表征小范围内相邻运动矢量的变化趋势,不仅避免了传统算法产生的块效应,而且缩短了运行时间,然后利用改进的边界匹配函数,通过计算受损宏块相邻宏块的边界像素值与参考帧中估计宏块相邻宏块中的边界像素值得差值,选取最优的运动矢量对受损图像进行恢复,较传统的BMA算法在计算复杂度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提高了匹配精度。实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较其他方法在不同的RTP丢包概率下峰值信噪比的提升及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1-15)
刘飞[5](2015)在《图像编码传输中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图像质量和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视频图像压缩编码已经成为人们传输信息和储存信息的必要途径。新一代视频编码通信标准H.264/AVC不仅具有较高的压缩率,同时比使用传统编码方法恢复的图像质量更高。压缩编码通常采用运动补偿、预测和变长编码等方式去除视频图像在时域和空域中的相关性。视频图像在获得较低的冗余量与高压缩比时会使其编码后的抗误码能力变得十分脆弱。当发生错误时若不采取任何技术控制,受损图像在解码器端解码会导致错误扩散至整个视频序列帧。因此,根据视频压缩算法和传输信道特性,对差错控制技术的探讨成为近年来视频图像编码传输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针对H.264/AVC中传统空域错误隐藏算法对存在丰富边缘信息的图像恢复质量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边缘阈值及方向加权的空间错误隐藏算法。本文算法首先对相邻宏块进行边缘检测,然后根据其相邻宏块具体信息自适应设定梯度阈值,最后对受损宏块进行方向加权插值重构图像。实验表明,在不同的RTP丢包概率情况下,该算法提高了峰值信噪比并且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不仅改善了图像恢复质量,而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时域错误隐藏的重点和难点都是重建受损宏块的运动矢量。传统的错误隐藏算法正是参考相邻宏块的运动矢量以及零运动矢量,运用边界匹配算法选取最优运动矢量并最终实现错误隐藏。针对H.264/AVC中传统时域错误隐藏算法运动矢量失配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错误隐藏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平面拟合算法对受损宏块运动矢量进行重建,同时采用外边界匹配算法选取最优运动矢量对受损图像进行恢复重建。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避免了原始算法产生的方块效应,而且在不同的RTP丢包概率下,该算法提升了峰值信噪比,恢复重建的图像质量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5-01-07)
张义云,高文华,王海东[6](2015)在《视频传输的错误隐藏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信信道的不可靠性会导致传输的视频数据质量下降,错误隐藏是解码端利用视频数据在空域和时域上的相关性来修复传输错误的有效技术。介绍了错误隐藏的研究现状和各项相关技术,包括插值法、边界匹配法及矢量外推法等;对经典及最新的错误隐藏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李晓丹[7](2014)在《面向3DTV视频传输中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叁维视频(Three-Dimensional Television,3DTV)已经逐渐进入多媒体视频的主导行列。但是,3D视频在网络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处理数据量大、网络带宽和解码时间有限,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包丢失和比特失真现象,使得解码端视频无法正常解码,影响最终的终端显示。错误隐藏是一种在解码端利用已知信息恢复丢失信息的技术,通用性强,是解决丢包问题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错误隐藏技术利用视频序列的时域和视点间相关性恢复丢失信息,但恢复效果仍有待提升。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叁方面内容:(1)针对现有的整帧丢失错误隐藏方法未充分考虑人眼主观感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相似度(StructureSimilarity,SSIM)的整帧丢失错误隐藏算法。首先,为了降低复杂度,设计了一种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宏块参考模式判断方法,将宏块分为时域参考和视点间参考两种。其次,将丢失帧前一时刻的宏块信息作为当前丢失帧中对应的宏块信息,分别使用运动补偿和视差补偿预测方法恢复两种参考模式的丢失宏块。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错误隐藏方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丢失帧恢复质量的平均峰值信噪比(PeakSignalto NoiseRatio,PSNR)可以提高2.76dB,主观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2)针对立体视频HBP编码预测结构中B帧发生部分宏块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错误隐藏算法。首先,为了减少复杂度,根据图像内容信息将丢失宏块分为快速运动和缓慢运动两种类型。其次,通过对HBP编码预测结构的分析讨论,分别提出了基于时域相关性的错误隐藏方法和基于块匹配的错误隐藏方法恢复两种不同类型的丢失宏块。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该方法得到的丢失帧恢复质量的PSNR值与原始正确解码的PSNR值相差0.23~1.26dB,主观质量也得到了较高的提升。(3)针对立体视频的终端显示问题,设计了一种红蓝立体视频播放器(Stereoscopic Video Player, SVP)并研究了其应用。首先,基于H.264视频编码标准和红蓝立体视频显示原理,分析了SVP的设计过程及功能特点。其次,将SVP应用于错误隐藏技术和质量评价中,从解码时间和主观质量评价方面对比了不同的错误隐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红蓝立体视频播放器显示效果较好,成本低,应用前景广泛。(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4-06-12)
刘爱玲[8](2014)在《叁维视频传输中的错误隐藏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面对多元化的世界,人们追求更加高质量的视觉体验。叁维视频以其视觉信息的高度立体感和灵活交互性等突出特征,受到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高效的编码压缩技术使得码流信息的抗差错性能下降,对信道差错非常敏感。当压缩码流通过网络信道传输时容易发生丢包现象,导致解码端无法正确解码,影响观看者的视觉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 QoE)。针对叁维视频在网络传输中发生丢包导致解码端观看质量严重下降的问题,本学位论文重点研究了叁维视频传输中的错误隐藏技术,利用立体视频序列中存在的时空域相关性,结合视频图像的内容特征,尽可能的提高解码端视频的观看质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立体视频IPPP编码预测结构,提出了右视点宏块丢失错误隐藏方法。该方法根据丢失帧左右视点相邻帧之间存在的时域相关性和视点间相关性,估计出丢失帧的运动静止区域,将丢失宏块进行了合理的分类。针对不同丢失块,采用不同的错误隐藏方法。经过实验验证,测试序列在不同编码量化参数和不同丢包率的情况下,丢失帧恢复质量的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Ratio, PSNR)相比JM中错误隐藏方法提高了0.77dB~3.13dB,有效提高了丢失帧的主客观质量。(2)针对双视点HBP编码预测结构,提出了一种B帧整帧丢失的错误隐藏方法。本文利用丢失整帧的双向参考帧对丢失帧进行区域分割。将丢失帧分为背景静止区域和前景运动区域。对背景静止区域的丢失块,采用时域双向帧拷贝方法隐藏;对于运动前景区域的丢失块,采用时域双向补偿和视点域补偿相结合的错误隐藏方法。实验表明,区域分割可以使恢复图像的PSNR提高0.2dB~8dB左右;然后测试了提出算法与对比算法在不同量化参数下的恢复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相比对比算法的PSNR值提高了0.32dB~5.09dB。(3)针对传统恢复图像质量评价存在缺点的情况,本文对多种经典错误隐藏方法及提出的错误隐藏算法,使用不同的评价准则对恢复图像进行更加全面的质量评价。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用户体验质量,对右视点恢复图像以及左右视点立体图像进行了主观打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错误隐藏算法更加符合用户的QoE。(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4-06-10)
章超[9](2014)在《基于3G网络的视频错误掩盖及传输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如何又快又好地在3G网络上传输视频数据已经成为了手机应用开发的一个核心部分。但是由于无线信道存在高误码率,高丢包率,带宽不稳定等特点,在3G网络上传输不可避免的要面临高丢包的问题,如果使用TCP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又会带来较大的传输延时。本文针对视频传输的特点,从视频传输协议和视频解码错误掩盖技术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针对3G网络中视频传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DT协议的实时视频传输方法。UDT协议是一种基于UDP的可靠传输协议,使用其进行视频传输会造成较大的延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对UDT协议数据发送和数据重发的策略进行了改进。改进的UDT协议引入了数据包生存阈值,对于超过生存阈值的数据包不再进行发送或者重发。而如果I帧丢失,属于该I帧的一个GOP数据都无法解码,本文根据视频编解码的这个特点,判断发送端是否对I帧数据进行了丢弃,如果I帧数据包遭到丢弃,则接下来属于该I帧的一个GOP序列的数据都不进行发送,直到下一个I帧到来才进行数据发送。改进的UDT协议可以有效地控制视频传输的延时,在网络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地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I帧数据包丢弃后对后续的数据不进行发送,节省数据发送的开销。结合ffmepg解码库的错误掩盖算法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ffmpeg库下改进的P帧错误掩盖算法。ffmpeg解码库使用BMA错误掩盖算法对受损宏块进行恢复,虽然BMA算法对运动不是很剧烈、场景变换不明显的图像序列具有比较好的错误恢复效果,但是在运动剧烈或者场景变换的情况下,使用BMA算法进行错误恢复就会出现图像错位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fmpeg错误掩盖算法,该算法利用P帧的帧内宏块数量和受损宏块周围宏块的运动矢量大小来判断该帧或者该宏块是否运动激烈或者出现场景变换,在运动激烈或者出现场景变换的情况下,使用空域错误掩盖算法进行错误掩盖,否则使用BMA错误掩盖算法进行恢复。实验表明,在图像运动激烈或者出现场景变换的情况下使用本文算法进行错误掩盖,其恢复的效果要好于BMA算法恢复的效果,在运动不明显或者没有场景变换的情况下,两者的恢复效果相似。本文通过对上述两个方向的研究,使得在3G网络上的手机视频实时通信更加符合3G网络传输的特点,并且视频解码显示的质量也更加优秀。(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4-03-06)
孙越[10](2013)在《面向网络传输的叁维视频错误隐藏》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多媒体视频技术正在由模拟视频向数字视频过渡,高清数字电视已经进入普通的家庭。二维视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逐步走向结束。与传统的二维视频技术相比,叁维视频技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叁维的“深度信息”,能够给观看者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势必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叁维视频随着视点数量的增加,传输的数据量将会成倍地增加。目前所提出的众多叁维视频编码预测结构大都利用视点间、视点内以及空间上的相关性尽可能的去除编码冗余信息,提高编码性能。所以当网络传输中出现错误时,不仅影响当前视点内的视频图像质量,还会将错误传播到以当前出错视频图像为参考的其他视点的视频图像,并影响观看的主观效果。因此,研究叁维视频中的差错控制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叁维视频错误隐藏技术主要利用解码端正确接收的视点间、视点内以及空间上的相关信息恢复丢失的图像信息。既没有编码端差错控制技术降低编码性能的缺陷,也没有编解码交互差错控制技术增加延时的缺陷。因此,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面向网络传输的叁维视频错误隐藏技术,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H.264/AVC标准的视频编解码原理和关键技术以及介绍了叁维视频采集、感知机理与显示、编码预测结构等理论知识,同时对目前所采用的差错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2)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运动与静止特性判断模型。该模型利用视点间、视点内视频图像信息与当前丢失视频图像信息内在的相关性,通过当前丢失视频图像信息前一时刻以及相邻视点同一时刻对应位置视频图像信息的运动与静止特性估计当前丢失视频图像信息的运动与静止特性。本模型在4.2.2和5.2.2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该模型在针对整帧丢失和部分宏块丢失的算法设计中均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从而验证了该基于立体视觉的运动与静止特性判断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立体视频整帧丢失错误隐藏算法。该算法利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立体视觉的运动与静止特性判断模型判断丢失视频图像帧的运动区域和静止区域,并对运动区域利用全局视差关系判断出遮挡边界区域和非遮挡边界区域。对于静止区域直接采用拷贝前一时刻帧对应位置的信息恢复,对于遮挡边界区域采用时域运动补偿的方式恢复,而对于非遮挡边界区域则采用视差补偿预测的方式进行恢复。实验分析表明,与传统错误隐藏算法相比,该算法PSNR值平均提高1.56dB~9.35dB。(4)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敏感度的立体视频部分宏块丢失错误隐藏算法。该算法首先对丢失宏块的特性进行分析,将丢失宏块根据遮挡特性判断是边界遮挡宏块还是非边界遮挡宏块;再对非边界遮挡宏块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立体视觉的运动与静止特性判断模型进行运动与静止特性的分析;然后对运动宏块进行敏感特性分析,将运动宏块划分为敏感宏块和不敏感宏块;进一步将敏感宏块根据纹理与平滑特性判断为纹理宏块或者平滑宏块;丢失宏块恢复过程中,边界遮挡宏块、静止宏块、不敏感宏块、纹理宏块、平滑宏块分别采用时域运动补偿预测、时域帧拷贝、视差补偿预测、多方向插值、线性插值的方式进行恢复。与传统错误隐藏算法相比,本算法明显提高了部分宏块丢失视频图像的主观质量和客观质量,丢包率10%时PSNR值平均提高0.31B~6.52dB。(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3-04-14)
传输错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distributed multi-view video coding,DMVC)数据传输过程中,编码方式不同导致K帧与WZ帧受信道误码影响也不相同,因此提出了一种DMVC整体容错传输框架,针对K帧及WZ帧特性设计了不同的容错保护传输方案并进行有效融合。针对K帧的容错传输问题,首先根据左、右相邻视点的对应K帧,利用DIBR算法产生的空间边信息对丢失块进行初始修复;然后根据K帧同一视点内的相邻已解码帧,生成它的时间参考帧,对K帧的丢失块进行重修复。针对WZ帧的容错传输问题,提出了基于不等错误保护(unequal error protection,UEP)的编码算法,根据不同频带的各个比特面的重要性不同,对低频带、高比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码率分配,在不增加编码端复杂度的前提下提高了WZ帧的误码容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K帧和WZ帧均出现丢包的情况下(丢包率为5%~15%),相比K帧采用传统的帧内错误隐藏加WZ帧采用参考文献码率的算法,本文方案对视频序列重建图像的BD-PSNR平均提升了2.39~4.68 d B,且随着丢包率的增加,提升效果更加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输错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思艺,周明.基于DNA的奇偶性产生器/校验器用于分子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检验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9
[2].熊珊珊,卿粼波,陈真真,杨红,何小海.基于时空冗余及不等错误保护的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容错传输[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3].张文凯.卫星ATM网络传输中不等错误LDPC编译码应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4].陈瑞宁.基于H.264的视频传输中的错误隐藏算法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5].刘飞.图像编码传输中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5
[6].张义云,高文华,王海东.视频传输的错误隐藏技术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5
[7].李晓丹.面向3DTV视频传输中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4
[8].刘爱玲.叁维视频传输中的错误隐藏方法研究[D].宁波大学.2014
[9].章超.基于3G网络的视频错误掩盖及传输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10].孙越.面向网络传输的叁维视频错误隐藏[D].宁波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