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堵管率的临床运用

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堵管率的临床运用

何玮李小丽周瑜罗晓祝任小慧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QCC)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堵管率,评估其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堵管原因,针对原因拟定改进对策并实施,评估活动效果。结果:实行QCC后,PICC堵管率由活动前的13.5%降至4.3%,护士成功处置先兆堵管率由活动前89%提高至94.8%。

结论:应用QCC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堵塞率。

【关键词】血液病;PICC;堵管率;品管圈Abstract:objectivetodeveloptheactivityofqualitycontrolcircle(QCC)reduceblooddiseasepatientswithPICCcathetertubepluggingrate,toevaluateitseffect.Methodsetupqualitycontrolcircles,reduceblooddiseasepatientswithPICCcathetertubepluggingrateasthetheme,analyzingcausePICCcathetertubejamblooddiseasepatients,todrawupthecountermeasurestoimproveandimplement,evaluationactivityeffect.ResultsaftertheimplementationofQCC,PICCtubepluggingratefellto13.5%from13.5%beforetheactivity,thenursesuccessfultreatmentofprecursortubepluggingrateto89%from94.8%beforebytheactivity.ConclusionapplicationofQCCcan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service,reducetherateofPICCcatheterjamblooddiseasepatients.Keywords:blooddisease;PICC.Tubepluggingrate;Qualitycontrolcircle【中图分类号】R63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01-0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进行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1]。因操作简捷、安全性高、维护简单的优点,被广大血液肿瘤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很多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存在严重感染、血细胞异常、高凝、凝血像异常、化疗间歇期不按时维护等因素,从而致使PICC导管堵塞增多,非计划拔管率增高。

2014年8月我科开展了以“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统计血液内科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成功留置的52例次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9例次(17.3%),其中堵管7例次(13.5%)(药物栓塞2例,回血堵管4例,血栓1例),占非计划拔管率77.7%;维护导管2586例次,出现导管堵塞征先兆63例次,处置成功56例次,处置成功率89%。

实验组:血液内科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成功留置的69例次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7例次(10.1%),其中堵管3例次(4.3%)(回血堵管2例,血栓1例),占非计划拔管率42.85%;维护导管3625例次,出现导管堵塞先兆58例次,处置成功55例次,处置成功率94.8%。

1.2方法1.2.1品管圈活动方法1.2.1.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品管圈由我科12名护理人员自愿组成,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2±9)岁;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5名;学历:硕士1名,本科7名,大专4名。副护士长(主管护师)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

1.2.1.2选定主题:成立品管圈,组织召开圈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活动的选题,并对提出的所有选题进行讨论,最后全体圈成员就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及上级政策支持4方面进行打分,每项1~5分,总分20分,最终选定“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堵管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2.1.3拟定活动计划拟定包括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讨论及改进、成果发表11项内容的活动计划表。

1.2.1.4现况调查应用临床资料回顾的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血液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状况进行统计,掌握现状后,从人、机、法、料、环5个方面,运用鱼骨图,通过因果关联分析图进行真因验证,找到5个导致血液病患者PICC堵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药物沉淀、患者疾病的影响、护士培训不到位、无系统的健康教育、无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1.2.1.5巩固措施及标准化对措施的效果进行检查、评价,对有效的措施进行规范化及标准化,制定出血液病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流程、PICC临床护理路径等流程和制度,使PICC管理实现标准化、制度化[2]。

1.2.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行X2检验及统计描述。

2结果有形成果: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PICC非计划拔管率和堵管率。②无形成果:导管出现堵塞前兆,护士的处置成功率。

3讨论

3.1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血液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需反复住院化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免疫力低下及血小板减少,更易导致感染及出血。有些血液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黏稠度大,血液呈高凝状态,发生堵管及血栓的概率增高[3]。化疗间歇期患者常带管出院,由于导管自我护理能力欠缺、私自延长维护时间,均可能增加PICC导管堵塞的风险,因此对导管护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针对各层级人员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培训方案,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建立健全了PICC置管及维护流程。建立了PICC临床护理路径,使落实,从患者PICC置管前到带管出院严格按照路径表的内容有计划、有时间、有目的、有预见性地为患者提供护理,避免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盲目性、重复性、低效性的弊端,节省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次结果显示,通过品管圈活动PICC堵管率由活动前的13.5%降至4.3%,护士成功处置先兆堵管率由活动前89%提高至94.8%,提高了PICC护理质量,有效降低了PICC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PICC的管理质量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更好地解决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

3.2通过品管圈对血液病患者PICC堵管率的管理,可以使护理人员自觉参与到管理中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技能、流程及制度,分析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断提出更完善的改进措施,使PICC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人员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团队成员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团队的协作及凝聚能力逐步增强。

4小结通过品管圈活动对血液病患者PICC堵管率进行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系统、连贯的护理服务。在护理实践中形成了规范化、程序化的护理操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杜绝了临床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对PICC安全留置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血液病患者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医疗费用的支出,提高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1]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2]贺万香,梁迎盈,路鑫.运用品管圈降低早产儿PICC堵管率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6(36):886-889.[3]林欢,孙春红,樊婷,等.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并发症[J].护理学杂志,2015,30(1):33-36.[4]闻曲.PICC临床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管理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3(14).

标签:;  ;  ;  

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堵管率的临床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