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极性运输论文_李芃,郇兆蔚,丁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长素极性运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长素,极性,拟南芥,载体,液泡,己烯,基因。

生长素极性运输论文文献综述

李芃,郇兆蔚,丁兰[1](2019)在《Rabdosinate调节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PIN1、PIN3和PIN4抑制拟南芥幼苗根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3种拟南芥生长素极性运输外运载体突变体及4种转基因株系研究了二萜rabdosinate抑制拟南芥幼苗主根及侧根生长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60~80μmol·L~(-1)的rabdosinate显着抑制野生型拟南芥幼苗主根生长及侧根形成,而对突变体pin1、pin2和pin3主根未显示明显的抑制效应,对侧根的抑制减弱;发现rabdosinate(60~80μmol·L~(-1))引起生长素报告株系根尖DR5活性升高,并增加融合蛋白PIN1-GFP丰度以及减少PIN3-GFP和PIN4-GFP的丰度。推断rabdosinate可通过增加PIN1丰度促进了根部生长素向顶运输,而减少PIN3丰度降低根尖部生长素的横向转运,引起了生长素在根尖部的累积及生长素浓度梯度的改变,进而抑制幼苗主根生长及侧根发育。(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何静,丁兰,李芃,郇兆蔚[2](2019)在《Leukamenin E调节拟南芥幼苗根部生长素极性运输及根系生长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14种拟南芥转基因报告株系,研究了对映-贝壳杉烷二萜(leukamenin E)调节拟南芥根部生长素极性运输转运蛋白表达并影响根生长发育的机制。结果表明:leukamenin E浓度在20~40μmol·L~(-1)范围显着抑制拟南芥幼苗主根的生长,较低浓度leukamenin E(10μmol·L~(-1))促进侧根提前发生并增加侧根数量; 10~30μmol·L-1的leukamenin E在处理拟南芥幼苗48 h后可显着提高其根尖部生长素水平;进一步检测根部生长素极性运输转运蛋白表达,发现该浓度条件下leukamenin E促进PIN1在转录水平表达并增加其蛋白丰度,但在转录水平抑制PIN2表达并减少其蛋白丰度;同时,显着减少PIN3、PIN7和PIN4蛋白在小柱和静止中心及其周围细胞的丰度以及AUX1的定位丰度; Leukamenin E对PIN1丰度的上调以及对PIN2、PIN3、PIN4、PIN7和AUX1定位丰度的减少可导致生长素在根尖顶部的积累以及根部生长素浓度梯度的改变,引起根生长的抑制及侧根的提前发生。(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刘晓柱,李银凤[3](2019)在《荠菜生长素极性运输基因1(CbPIN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荠菜PIN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根据Gen Bank中拟南芥PIN1氨基酸序列,设计同源引物,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荠菜PIN1基因(CbPIN1)编码区c DNA序列;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荠菜PIN1蛋白结构特征,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与原核表达;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PIN1组织表达特性;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CbPIN1,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CbPIN1 c DNA序列全长1 869 bp,C+G含量为49%。Blast比对结果显示,CbPIN1与拟南芥PIN1基因高度同源,相似性高达93%。进一步分析发现,CbPIN1可编码1条622个氨基酸的多肽,CbPIN1蛋白分子质量为67. 05 ku,等电点为9. 02,碱性氨基酸(K、R)个数为49,酸性氨基酸(D、E)个数为42,疏水氨基酸(A、I、L、F、W、V)个数为241,极性氨基酸(N、C、Q、S、T、Y)个数为157。CbPIN1属于跨膜蛋白,含12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bPIN1定位于细胞膜; CbPIN1在荠菜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中,根中表达最高,种子中表达最低。原核表达显示CbPIN1蛋白大小87. 05 ku。过表达荠菜植株中CbPIN1基因表达量均显着增加。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分析CbPIN1在荠菜器官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侯燚[4](2018)在《生长素极性运输受重力影响吗》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1节"技能训练"实验设计,探讨重力对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8年Z1期)

梁玮[5](2018)在《“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开放性实验探究和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1问题的提出生长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而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如何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呢?人教版教材必修叁第叁章第一节的技能训练侧重于训练学生依据科学实验的要素分析其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提出改进意见。同时,它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8年01期)

朱娜[6](2017)在《拟南芥EXO70B家族蛋白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激素生长素几乎调控着植物生长和发育的所有方面。极性生长素的运输是通过生长素外运载体PIN介导的,PIN蛋白在质膜上极性定位。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生长素能够快速的调控基因转录,主要是通过快速调控Aux/IAA蛋白的水平。胞吐是植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胞吐被胞吐复合体所介导,胞吐复合体由8个亚基组成,其中包括EXO70。在拟南芥中EXO70包含有23个成员。我们获得了一个T-DNA插入的功能缺失型突变体exo70B1-3。通过对突变体的转录水平的检测,突变体中的转录水平明显降低。exo70B1-3突变体在拟南芥植株中有着明显的表型,与野生型相比,在幼苗期侧根数目较多。在侧器官中表达,响应生长素的基因LOB在突变体根中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突变体的莲座叶较小且发黄,向地性加快。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实验中,突变体表现出主根抑制率较大,LOB的转录水平发生紊乱。突变体根中的DR5::GFP明显增强,这暗示着突变体内生长素水平发生紊乱。PIN2是生长素极性外运蛋白,极性定位在质膜的顶端,突变体内的PIN2循环迟移。可能是突变体exo70B1-3可以影响PIN蛋白的极性定位,从而进一步影响生长素的转录调控,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酵母双杂实验发现EXO70B1,EXO70B2与Aux/IAA互作,其中包括IAA2,IAA5,IAA17,IAA18等Aux/IAA蛋白。通过蛋白截短进一步发现EXO70B1,EXO70B2可与Aux/IAA的功能域IV相互作用,且Aux/IAA是与EXO70B1的N端相互作用的。通过GUS染色发现EXO70B1,EXO70B2和IAA5组织特异性相似,进一步增强它们之间互作的可能性。通过LUC荧光进一步验证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7-05-10)

史坚敏[7](2017)在《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早期叶原基近远轴极性建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片的背腹性,或者通常称为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极性,指的是两个对立的叶面,由不同的细胞类型组成,两面分别完成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前人研究表明,可能存在一种自顶端分生组织向原基起始部位运输的Sussex信号,引导叶片近-远轴模式的建立,并推测植物激素生长素有可能是Sussex信号。为了阐明植物激素生长素在叶片极性形成中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杂交品种申粉998以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课题组提供的转基因荧光番茄植株pAtPIN1:AtPIN1-GFP为实验材料,通过使用高分辨率共聚焦显微镜ZEISS公司LSM880搭载最新的AiryScan技术精细分辨出在细胞膜上PIN1蛋白的定位,完成了初始叶原基处生长素极性运输过程的实时成像。观察表明,在早期原基两侧生长素极性运输对于叶片极性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和使用20μm级口径玻璃针的显微切割可以引起远轴化的针状叶。远轴化针状叶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显微切割的伤口阻断了新原基两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叶片近-远轴极性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模型。(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李运合,孙光明,张红娜,刘胜辉,吴青松[8](2016)在《菠萝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基因AcPINs和AcAUXs的分离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菠萝人工催花,但其分子机制不是很清楚。以菠萝(Ananas comosus L.‘Perola’)茎尖为材料,采用RT-PCR结合RACE方法得到3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出载体基因(AcPIN1、AcPIN2和AcPIN3)和2个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载体基因(AcAUX1和AcAUX2)的c DNA及基因组DNA全长。AcPIN1、AcPIN2、AcPIN3、AcAUX1和AcAUX2的cDNA全长分别为2 690、2 388、2 057、2 156和1 580 bp,其开放读码框长度分别为1 854、1 917、1 530、1 479和1 392 bp,分别编码617、638、509、492和463个氨基酸;其基因组DNA全长分别为3 602、3 208、4 204、5 457和2 436 bp,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的长度分别为3 244、2 780、3 947、5 264和2 321 bp。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AcPINs和AcAUXs分别属于植物PINs和AUX/LAXs家族。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菠萝茎尖经200和1 200 mg·L~(-1)乙烯利诱导处理后,AcPINs的表达上调较多,其中AcPIN2在处理后的早期(1~2 d)和后期(28~37 d)显着上调,另外两个PIN家族基因AcPIN1和AcPIN3在处理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明显提高。AcAUX1的上调表达量相对较少,且相对表达量显着提高也主要集中在处理初期(1 d)和后期(28~37 d),而AcAUX2的上调表达则只在处理后的前期(1、2、9 d)。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利诱导菠萝成花过程中,存在着生长素极性运输,且生长素极性输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更重要。(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冯一泓[9](2016)在《拟南芥exocyst复合体亚基SEC6在生长素极性运输及液泡形成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中内膜系统各膜室之间的物质运输主要由囊泡介导。在囊泡运输中,囊泡拴系对于囊泡与靶膜的特异性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exocyst是一个八亚基拴系复合体,参与植物细胞生命活动的多个过程,包括胞质分离、细胞自噬、细胞极性生长,抗病等。研究证明,exocyst复合体中SEC6亚基在莱茵衣藻伸缩泡的形成,酵母细胞壁的完整和菌丝分支过程,植物中细胞板形成等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以拟南芥exocyst复合体亚基基因SEC6下调突变体(PRsec6-1和PRsec6-2)为材料,对exocyst亚基SEC6在生长素极性运输和液泡形成中的功能进行研究。1.exocyst复合体亚基SEC6在生长素极性运输及PIN蛋白再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对于高等植物胚胎发育,器官形成,顶端优势维持、向重力性生长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生长素极性运输使生长素在植株体内形成浓度梯度,并维持植物不同组织中的生长素浓度差,这种生长素浓度梯度参与调控了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花粉回补sec6突变体(PRsec6)为材料,发现突变体的主根发育明显迟缓,侧根发生延迟,主根生长素活性下降。突变体主根对外源生长素NAA敏感,而对2,4-D不敏感。PIN蛋白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长素输出载体,对于生长素的极性分布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将PIN1-GFP、PIN2-GFP导入PRsec6突变体中,发现PIN蛋白的分布与野生型没有明显不同,但是PIN1、PIN2蛋白从BFA小体再循环至质膜的过程被推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我们发现在突变体中有明显的囊泡堆积现象。因而,SEC6亚基可能在植物细胞囊泡与质膜的拴系过程发挥功能,从而参与主根生长素极性运输和PIN蛋白再循环过程。2.exocyst复合体亚基SEC6在液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植物细胞中,液泡在储存营养物质,无机离子,调节渗透压,pH,维持细胞生长中的膨压等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持液泡形态对于液泡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本研究用液泡膜标记VAMP711-YFP对PRsec6突变体的液泡形态进行观察,发现PRsec6-1突变体中小苗3天、6天的根和子叶中裂解液泡形态异常,出现变小变碎的现象,无法形成大液泡。电镜观察也发现PRsec6-1突变体中液泡无法正常形成。另外,我们用PVC标记RHA1-mCherry及ARA7-GFP对突变体中液泡前体形态进行观察,发现液泡前体形态并没有明显异常。由此我们推测SEC6亚基液泡形成过程中起作用。另外,在exocyst复合体亚基突变体PRsec8-1和exo84b幼苗中同样存在液泡形成缺陷。exocyst复合体的这几个亚基可能共同作用参与液泡形成过程。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一,提出SEC6亚基在生长素运输及PIN蛋白循环中的作用。第二,本论文对SEC6在液泡形成中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张婷,闫素丽,董杉杉,焦春阳,张笑[10](2016)在《反式-2-己烯醛抑制拟南芥根尖生长素极性运输》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拟南芥植株为材料,观察了反式-2-己烯醛熏蒸处理后拟南芥初生根生长变化。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从动态生长素流的角度研究了反式-2-己烯醛处理对拟南芥根尖生长素转运的影响,并结合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反式-2-己烯醛处理后生长素极性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反式-2-己烯醛处理能够抑制拟南芥初生根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反式-2-己烯醛显着抑制拟南芥根尖分生区及过渡区的生长素外排,并显着下调了生长素极性转运基因PIN1、PIN2、PIN3及生长素感知基因TIR1的表达。说明反式-2-己烯醛抑制拟南芥根尖生长素的极性转运从而影响初生根生长。(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生长素极性运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14种拟南芥转基因报告株系,研究了对映-贝壳杉烷二萜(leukamenin E)调节拟南芥根部生长素极性运输转运蛋白表达并影响根生长发育的机制。结果表明:leukamenin E浓度在20~40μmol·L~(-1)范围显着抑制拟南芥幼苗主根的生长,较低浓度leukamenin E(10μmol·L~(-1))促进侧根提前发生并增加侧根数量; 10~30μmol·L-1的leukamenin E在处理拟南芥幼苗48 h后可显着提高其根尖部生长素水平;进一步检测根部生长素极性运输转运蛋白表达,发现该浓度条件下leukamenin E促进PIN1在转录水平表达并增加其蛋白丰度,但在转录水平抑制PIN2表达并减少其蛋白丰度;同时,显着减少PIN3、PIN7和PIN4蛋白在小柱和静止中心及其周围细胞的丰度以及AUX1的定位丰度; Leukamenin E对PIN1丰度的上调以及对PIN2、PIN3、PIN4、PIN7和AUX1定位丰度的减少可导致生长素在根尖顶部的积累以及根部生长素浓度梯度的改变,引起根生长的抑制及侧根的提前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长素极性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1].李芃,郇兆蔚,丁兰.Rabdosinate调节生长素极性运输蛋白PIN1、PIN3和PIN4抑制拟南芥幼苗根生长[J].植物研究.2019

[2].何静,丁兰,李芃,郇兆蔚.LeukameninE调节拟南芥幼苗根部生长素极性运输及根系生长发育[J].生态学杂志.2019

[3].刘晓柱,李银凤.荠菜生长素极性运输基因1(CbPIN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9

[4].侯燚.生长素极性运输受重力影响吗[J].中学生物教学.2018

[5].梁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开放性实验探究和改进[J].中学生物学.2018

[6].朱娜.拟南芥EXO70B家族蛋白调控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初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7].史坚敏.生长素极性运输调控早期叶原基近远轴极性建立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8].李运合,孙光明,张红娜,刘胜辉,吴青松.菠萝生长素极性运输载体基因AcPINs和AcAUXs的分离与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6

[9].冯一泓.拟南芥exocyst复合体亚基SEC6在生长素极性运输及液泡形成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10].张婷,闫素丽,董杉杉,焦春阳,张笑.反式-2-己烯醛抑制拟南芥根尖生长素极性运输[J].植物生理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化学渗透假说...生长素极性运输模式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机制[62]4-1丨5-ALA和T1BA处理对拟南...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模型[34]生长素极性运输的化学渗透假说...

标签:;  ;  ;  ;  ;  ;  ;  

生长素极性运输论文_李芃,郇兆蔚,丁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