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钛酸盐纳米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钛酸盐纳米材料,水热合成,吸附,放射性核素
钛酸盐纳米管论文文献综述
王俞迪,李晔,黄晶,蒋玉萌[1](2019)在《水热合成钛酸盐纳米材料吸附水中放射性核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钛酸盐纳米材料因其原材料储量较多、来源广泛,合成方法较为简单,表面离子交换位点多等特点被用作水中放射性核素离子的吸附材料。综述了材料的水热合成方法与钛酸盐纳米管的形成机理,总结了材料对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效果、机理、影响因素等一系列研究进展。展望了材料的水热合成方法、改性方法在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与实际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贾昆仑,刘世凯,王韶川,陈双辉,董航[2](2019)在《添加钛酸盐纳米线对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aO-Na_2O-B_2O_3-Al_2O_3-SiO_2体系为基础陶瓷结合剂,将水热温度150℃、保温24 h制备的一定量的钛酸盐纳米线加入其中,制得纳米陶瓷结合剂。通过电子多功能试验机、洛氏硬度计等对纳米陶瓷结合剂的抗折强度、硬度和流动性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当纳米陶瓷结合剂中钛酸盐纳米线添加质量分数为1.0%、其烧结温度为610℃时,纳米陶瓷结合剂的抗折强度和硬度最大,分别为92.54 MPa和86 HRB,相比于基础陶瓷结合剂的61.09 MPa和53 HRB分别提高了51.5%和62.3%;且纳米陶瓷结合剂的流动性显着改善,气孔相对较少,生成的物质分布较为均匀,综合性能提高。(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张伟[3](2019)在《氧化物/钛酸盐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硫醇(EM)是一种典型的恶臭有机硫气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有危害。不仅如此,乙硫醇对催化剂也有毒害作用。因此,在使用或燃料化学品之前,必须将其去除。本文选用钛酸正丁酯和氢氧化钠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合成的方法合成钛酸纳米管材料,以制备的钛酸纳米管为主体的钛基催化材料,选择合适的客体材料构建二元钛酸纳米复合材料,从而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光谱响应能力,实现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从而实现对太阳光的有效利用。本研究采用溶剂热法制备Na_2Ti_3O_7纳米材料,通过质子交换的方式制备H_2Ti_3O_7纳米管(H_2Ti_3O_7-NT),选择ZnO和NiO金属氧化物为客体材料,构建ZnO/H_2Ti_3O_7-NT和NiO/H_2Ti_3O_7-NT二元纳米复合催化剂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光谱响应能力进行表征,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形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LRS)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骨架结构进行分析。以EM为目标气体,通过对催化剂样品表面的滞留物进行分析,对材料的光催化脱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ZnO/H_2Ti_3O_7-NT和NiO/H_2Ti_3O_7-NT复合材料依然保留原始纳米管的管状结构,氧化物纳米粒子分布在纳米管的表面或者纳米管的内部。NiO/H_2Ti_3O_7-NT与主客体前驱物相比光谱响应曲线明显的向可见光范围移动,有效的延伸了光谱响应范围,提高了对太阳光中可见光的利用。由于主客体之间的协同作用,NiO/H_2Ti_3O_7-NT对EM有一定的光催化氧化降解效果。ZnO/H_2Ti_3O_7-NT复合物与前驱物H_2Ti_3O_7-NT相比有效的延伸了对光的吸收范围,提高了对太阳光的利用。但是与NiO/H_2Ti_3O_7-NT相比,其对可见光的响应明显减弱。通过复合改性后得到的二元纳米复合材料,依旧保留着原有的管状结构,客体材料的引入没有改变主体材料的原有结构,复合后的金属粒子主要分布在主体材料的表面,主客体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在光催化降解EM的过程中展现了良好的催化效果。该工作为设计和构建二元异质结材料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提供了简单的可行的思路。图20表8参79(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王冰冰[4](2019)在《负载利福平/CuO的钛酸盐纳米网格的制备及其成骨与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缺损是由感染、肿瘤、创伤等清创术及各种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骨骼结构破坏,其不同程度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预防二次手术,制备多功能的骨植入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钛金属表面进行结构改性、涂层修饰以及药物负载制备兼具成骨和抗菌功能的骨修复材料,研究了材料对细胞以及细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对其骨整合性能和抗菌活性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如下:(1)本研究以金属钛片(Ti)作为基底材料,通过两次阳极氧化的方式在钛表面制备二氧化钛(TiO_2)纳米网格,然后采用水热法将其转化为钛酸锌(ZnTiO_3)纳米网格,再在表面修饰羟基磷灰石和利福平。体外细胞实验表明所制备的材料无明显的细胞毒性,涂覆羟基磷灰石的材料有明显的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生长和迁移。抗菌实验显示含Zn或负载利福平的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并且同时含Zn和负载利福平的材料的抗菌性能最好。结果表明,Zn-NG-HA-RIF可以同时促进骨整合和抑制细菌生长,Zn和利福平具有协同抗菌的作用。(2)本研究以金属Ti片为基底,通过两次阳极氧化的方法在表面制备一层均匀的TiO_2纳米网格,然后利用水热法将其转化为钛酸钙(CaTiO_3)纳米网格,再在表面负载氧化铜(CuO)颗粒得到含Cu的纳米网格(Cu/Ca-NG)。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钛酸钙纳米网格阵列有利于MC3T3-E1细胞的粘附与增殖,对骨整合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含Cu的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Cu/Ca-NG可以同时有效促进新骨生成和抑制细菌生长。综上所述,我们以金属纯Ti片为基底材料,通过元素掺杂、仿生涂层制备和药物负载得到两种双功能骨缺损修复材料,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新生骨整合,而且能够同时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对骨缺损修复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鄞铃[5](2019)在《功能化钛酸盐纳米材料对水中铀酰离子去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碱金属钛酸盐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性能的新型纳米材料,不仅在催化、离子交换、单电子晶体管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而且作为一种污染物吸附材料,能够高效地去除溶液中的污染物。和其他的离子交换剂相比,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制作过程更加环保,所消耗的电能和热能相对较低。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方法合成不同结构的钛酸盐纳米材料对水溶液中的铀酰的去除行为,考察了钛酸盐纳米材料在吸附核素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质。选取Fe_3O_4和Si02颗粒作为模板,在模板表面通过原位溶胶凝胶法,再通过一步水热反应可合成核壳、蛋黄以及空心结构的功能化钛酸盐纳米材料,考察了在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不同结构的功能化钛酸盐颗粒对水中的放射性铀酰的吸附行为,并利用XRD、FTIR、Raman光谱、XPS、BET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在不同体系下吸附铀酰前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对铀酰的吸附机理。(1)低温水热法合成的钛酸盐纳米材料(TNWs)表现出团聚的线状结构,且在吸附前后形貌未发生较大改变。表征结构显示低温下TNWs依然具有完整的晶体结构,且根据动力学和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TNWs对U(Ⅵ)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模型,在温度分别为298 K、313 K和328 K时拟合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58、384和410mg g~(-1)。TNWs对铀酰的吸附受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且受溶液pH的影响很大,说明吸附的主要机理是阳离子交换和外表面络合。热力学数据证明该吸附过程自发吸热,XRD分析显示随着铀酰浓度增大TNWs的层状结构会逐渐消失,XPS光谱分析显示在吸附过程中发生了层间钠离子和铀酰离子的交换作用。(2)为加强钛酸钠吸附剂的回收利用性,以磁性Fe_3O_4为中心粒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成功制成具有不同形貌的核壳、蛋黄结构磁性钛酸钠(Fe_3O_4@TNS),用于水中放射性铀酰的吸附和去除。Fe_3O_4@TNS具有独特的多层结构,吸附量受pH值的影响很大,受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小,说明U(Ⅵ)在Fe_3O_4@TNS上的吸附主要受离子交换和外表面络合的影响。引入干扰阳离子时,核壳和蛋黄结构Fe_3O_4@TNS对U(Ⅵ)的吸附率按Ca~(2+)<Mg~(2+)≈Na~+<K~+和Mg~(2+)<Ca~(2+)<Na~+<K~+顺序递减,干扰阴离子存在时分别按照 PO_4~(3-)>Cl->CO3~(2-)>SO4~(2-)>NO~(3-)≈ClO_4~-和PO_4~(3-)>SO_4~(2-)>Cl~->CO_3~(2-)>NO~(3-)≈ClO_4~-的顺序递减。用Langmuir模型计算的核壳和蛋黄结构Fe_3O_4@TNS对U(Ⅵ)的最大吸附量(Qmax)分别为68.6和82.9 mg g~(-1)。蛋黄结构Fe_3O_4@TNS比核壳Fe_3O_4@TNS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因为蛋黄壳结构在钛酸晶壳内提供了内部空隙空间,以容纳更多的可交换活性位点。(3)采用球形SiO2作为模板可合成空心结构具有更高纯度刊结晶性的钛酸盐纳米颗粒(H-TNNPs),实验探究了H-TNNPs在U(Ⅵ)一元体系、U(Ⅵ)-Ni(Ⅱ、U(Ⅵ)-Sr(Ⅱ)二元体系以及U-Ni(Ⅱ)Sr(Ⅱ)叁元体系下U(Ⅵ)与共存离子的竞争吸附行为。动力学拟合表明不同体系下H-TNNPs的吸附行为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在3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饱和,且竞争吸附对U(Ⅵ)的动力学影响不大;Langmuir等温线拟合得到H-TNNPs在对U(Ⅵ)一元体系、U(Ⅵ>-Ni(Ⅱ)、U(Ⅵ)-Sr(Ⅱ)二元体系和 U(Ⅵ)-Ni(Ⅱ)-Sr(Ⅱ)叁元体系下对U(Ⅵ)的吸附容量分别为243.3 mg g~(-1),112.6 mg g~(-1)、114.3 mg g~(-1)和138.6 mg g~(-1),可知在竞争体系下离子半径的优势Sr(Ⅱ)和Ni(Ⅱ)会优先和层间的Na~+进行离子交换反应,但叁元体系下离子间与材料存在不同的亲和性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9-03-01)
张政,冯长生,张晓瑞,郏建奎,蒋彩云[6](2019)在《钛酸盐纳米管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P25和Na 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酸盐纳米管(TNTs),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其对水中氨氮的静态吸附实验,考察TNTs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及规律.结果表明碱浓度为10mol·L-1时,可以获得管长约120 nm,管径约为8 nm的钛酸盐纳米管,其对氨氮的平衡吸附量达到10. 67 mg·g-1. p H值介于3~8时,TNTs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氨氮.吸附过程在1 h基本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发现,TNTs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由表面吸附和颗粒内扩散共同控制. Temkin方程能较好地描述TNTs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热力学实验表明钛酸盐纳米管对氨氮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共存阴阳离子对氨氮的吸附具有抑制作用,分别表现为SO_4~(2-)> Cl~-> H_2PO_4~-、K~+> Na~+> Ca~(2+).再生的钛酸盐纳米管对氨氮循环吸附5次仍有88. 64%的吸附效果.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钛酸盐纳米管对氨氮的吸附机制是TNTs层间的Na~+与溶液中的NH_4~+之间发生离子交换.钛酸盐纳米管的优良循环使用性能和大吸附容量使得其能有效地去除水中氨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恂,刘文,王崇臣[7](2018)在《一种锌基金属有机骨架(BUC-21)与钛酸盐纳米管的复合材料用于同时去除水中Cr(Ⅵ)和Cr(Ⅲ)》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法分别合成锌基金属有机骨架(BUC-21)和钛酸盐纳米管,通过对铬离子去除的研究探索出最佳实验条件,且两者复合后可在短时间内同时去除水中Cr(Ⅵ)和Cr(Ⅲ),去除率分别为99.2%和98%。去除机理包括离子交换和静电作用。在湖水和自来水条件下,复合材料也表现出较强的去除能力。当pH降低时材料可以轻松实现脱附,当pH升高时也(本文来源于《2018第二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9-15)
徐晓莉[8](2018)在《铁电钛酸盐纳米制备及光催化、压催化和热催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对有机废水染料的降解迫在眉睫。光催化作为主要的染料降解方式,由于其清洁卫生、安全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研究。然而传统光催化材料也因为宽的禁带宽度,太阳能利用率低、高透光度需求,不能应用于无光或弱光照射条件的缺点,其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研发染料废水处理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激励源(光照、振动、冷热变换)下,铁电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光催化、压催化和热催化的性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Bi0.5Na0.5TiO3和Ba0.7Sr0.3TiO3纳米材料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制备了Bi0.5Na0.5Tio3、Ba0.7Sr0.3Tio3纳米颗粒。研究发现:可见光照射下,1.0 g/L的Bi0.5Na0.5TiO纳米颗粒可在120 min内降解95%的罗丹明B溶液(5mg/L)。可见光照射下,1.0g/L的Ba0.7Sr0.3TiO3纳米颗粒可在8 h内降解57%的罗丹明B溶液(5 mg/L)(见第3章节)。2、Bi0.5Na0.5TiO3和Ba0.7Sr0.3TiO3纳米材料的压催化活性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制备了 Bi0.5Na0.5TiO3、Ba0.7Sr0.3TiO3纳米颗粒。研究发现:振动下,1.0g/L的Bi0.5Na0.5TiO3纳米颗粒在添加1%体积双氧水后,5 h内可降解96.2%的罗丹明B溶液(5 mg/L)。振动下,1.0 g/L的Ba0.7Sr0.3TiO3纳米颗粒在6 h内可降解68.5%的罗丹明B溶液(5 mg/L)(见第4章节)。3、Bi0.5Na0.5TiO3、Ba0.7Sr0.3TiO3 和 Ba0.7Sr0.3TiO3@Ag 纳米材料的热催化活性分别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制备了 Bi0.5Na0.5TiO3、Ba0.7Sr0.3TiO3纳米颗粒,用光还原法制备了 Ba0.7Sr0.3TiO3@Ag纳米颗粒。研究发现:经历95次25℃到50℃的冷热循环后,1.0 g/L的Bi0.5Na0.5TiO3纳米颗粒在添加1%体积双氧水后可降解97.2%的罗丹明B溶液(5 mg/L)。经历50次25℃到50℃的冷热循环后,1.0 g/L 的 Ba0.7Sr0.3Ti03 和 Ba0.7Sr0.3TiO3@Ag(1.5 wt%)可分别降解 90%和 99%的罗丹明B溶液(5mg/L)(见第5章节)。(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8)
王俞迪[9](2018)在《质子化钛酸盐纳米管的制备和对水中U(Ⅵ)和Cs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核电工业的不断发展,放射性核素U和Cs逐渐被人们所开发利用。然而在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和富集使用放射性核素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核污染。其中~(238)U、~(235)U和~(137)Cs半衰期长,流动性强,对环境危害巨大。在材料吸附研究逐渐成熟的今天,如何制备出高性能的纳米材料快速有效地吸附水中放射性核素离子,成为了材料科学刻不容缓的课题。钛酸盐纳米材料因其原材料储量较多、来源广泛,合成方法较为简单、表面离子交换位点多等特点多被用作水中放射性核素离子的吸附材料。本研究使用水热反应法合成了钛酸盐纳米管,并使用不同浓度的硝酸进行了质子化。制备出化学式可表示为Na_(1.61)H_(0.39)Ti_3O_7·nH_2O、Na_(1.26)H_(0.74)Ti_3O_7·nH_2O、Na_(0.8)H_(1.2)Ti_3O_7·nH_2O、Na_(0.31)H_(1.69)Ti_3O_7·nH_2O四种不同H~+/Na~+比例的质子化钛酸盐纳米管,并对材料进行了XRD,FT-IR,BET,SEM-EDS,TEM等一系列表征分析。材料微观形貌呈管状,管长约为50~150nm,管外径约为10nm,内径约为5nm,钛酸盐纳米管质子化后仍为管状,管长有一定程度变短。四种材料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03.2678m~2/g、268.7398 m~2/g、315.6813 m~2/g和342.9278 m~2/g。四种材料对10mg/L U(VI)的平衡吸附率分别为79%、86%、94%和97%。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程度较高;四种材料对U(VI)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50.7mg/g、217.5mg/g、190.5mg/g和158.5mg/g。吸附过程与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程度较高,说明吸附反应过程偏向于单层均匀吸附。四种材料对10mg/L Cs的平衡吸附率分别为80%、83%、87%和93%。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程度较高;四种材料对Cs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44.1mg/g、133.15mg/g、117.15mg/g和99.15mg/g。吸附过程均能较好拟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其中Na_(0.31)H_(1.69)Ti_3O_7·nH_2O吸附Cs的过程能同时拟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说明吸附反应过程是复杂吸附过程。四种材料对U(VI)和Cs的吸附过程均为自发吸热的过程,叁种不同温度(15℃、25℃、35℃)下的吸附率表现为35℃>25℃>15℃。海水中常见干扰离子Na~+、K~+、Ca~(2+)、Mg~(2+)对四种材料吸附U(VI)和Cs均有一定程度影响,对材料吸附U(VI)影响大小为Ca~(2+)>Mg~(2+)>K~+>Na~+,对材料吸附Cs影响大小为K~+>Ca~(2+)>Na~+>Mg~(2+)。(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丁祥龙,王敬旭,林曦,吴靖漪,岳新新[10](2017)在《钛酸盐纳米线控制细胞的粘附及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互动在植入器械包括药物输送系统,生物感应器等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渴望的。目前对于开发能够限制细胞的粘附以及活性的新材料有着较大的期待。通过水热法在钛片表面制作钛酸盐纳米线支架,研究了钛酸盐纳米线对MG63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光滑组钛片比较在纳米线表面有较少的细胞粘附,扫描电镜观察可见仅有少量细胞被纳米线穿刺并固定在纳米线表面,并且细胞形态呈不规则的长条形,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不能形成细胞骨架并且细胞形状不规则;随后的细胞增殖也受到了明显的抑制;碱性磷酸酶以及RUNX2活性检测发现纳米线组细胞其分化能力也相应减弱。纳米线表面细胞早期粘附以及增殖及分化功能受到严重抑制。这种抗细胞粘附的纳米结构在药物缓释系统以及生物感应器等方面有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钛酸盐纳米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CaO-Na_2O-B_2O_3-Al_2O_3-SiO_2体系为基础陶瓷结合剂,将水热温度150℃、保温24 h制备的一定量的钛酸盐纳米线加入其中,制得纳米陶瓷结合剂。通过电子多功能试验机、洛氏硬度计等对纳米陶瓷结合剂的抗折强度、硬度和流动性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当纳米陶瓷结合剂中钛酸盐纳米线添加质量分数为1.0%、其烧结温度为610℃时,纳米陶瓷结合剂的抗折强度和硬度最大,分别为92.54 MPa和86 HRB,相比于基础陶瓷结合剂的61.09 MPa和53 HRB分别提高了51.5%和62.3%;且纳米陶瓷结合剂的流动性显着改善,气孔相对较少,生成的物质分布较为均匀,综合性能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钛酸盐纳米管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俞迪,李晔,黄晶,蒋玉萌.水热合成钛酸盐纳米材料吸附水中放射性核素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
[2].贾昆仑,刘世凯,王韶川,陈双辉,董航.添加钛酸盐纳米线对陶瓷结合剂性能的影响[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9
[3].张伟.氧化物/钛酸盐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4].王冰冰.负载利福平/CuO的钛酸盐纳米网格的制备及其成骨与抗菌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鄞铃.功能化钛酸盐纳米材料对水中铀酰离子去除效果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
[6].张政,冯长生,张晓瑞,郏建奎,蒋彩云.钛酸盐纳米管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2019
[7].王恂,刘文,王崇臣.一种锌基金属有机骨架(BUC-21)与钛酸盐纳米管的复合材料用于同时去除水中Cr(Ⅵ)和Cr(Ⅲ)[C].2018第二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8
[8].徐晓莉.铁电钛酸盐纳米制备及光催化、压催化和热催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8
[9].王俞迪.质子化钛酸盐纳米管的制备和对水中U(Ⅵ)和Cs的吸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10].丁祥龙,王敬旭,林曦,吴靖漪,岳新新.钛酸盐纳米线控制细胞的粘附及其活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