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宏李玉明刘桂林(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
摘要:高职院校科技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现状是服务内容形式简单、服务机制尚未形成、服务平台建设滞后。基于区域性职教集团的科技与社会服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资源共享、技术咨询或服务等;服务形式主要包括高职院校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和校企联合推进型等四种形式
关键词:职教集团科技社会服务
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科技和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多年来,高职院校在科技与社会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但总体而言,无论是科技与社会服务的深度、广度还是成效,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如下。
1.科技与社会服务内容形式简单
高等职业教育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工学结合的程度和质量。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然而,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主要着眼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也主要局限于共建基地、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合作内容不够深入,形式比较单一,离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2.互惠双赢的服务机制尚未形成
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应该建立在一定的利益基础之上,利益是校企双方合作的原动力。当前,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校企合作中比较注重借助外部资源,强调政府及行业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发挥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等思考较少,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互惠双赢的利益机制。因此,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价值链中,企业很少会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进去,从而不会主动承担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和动力明显不足。这样的校企合作就很难深入,合作效果也可想而知。
3.交流合作的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大部分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只有在需要落实订单培养、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事项时,相关人员通过联系商谈予以确定安排。校企双方没有共同组建合作组织机构,没有固定的交流场所与平台。由于缺乏互动交流的合作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就会比较困难,校企文化融合及优势资源互补也很难实现。
总之,在科技与社会服务工作中,高职院校主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形式与内容都不甚丰富,有待于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
二、基于区域性职教集团的科技与社会服务工作
科技和社会服务工作,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培训、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资源共享、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形式看,可分为高职院校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和校企联合推进型等四种形式。
1.企业员工培训
集团内大部分企业由于自身财力不足,人力不够,难以像大型企业那样对员工开展正规培训。集团内高职院校主动承担起企业员工培训的任务,为区域内企业排忧解难。企业员工培训是高职院校推进型的一种社会服务,也是容易为企业所接受的一种社会服务。
企业员工培训主要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录用的员工;另一种是企业现有的员工。企业员工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1)员工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必须的基本知识,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状况、规章制度等),便于职工参与企业活动,增强职工主人翁精神。(2)员工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必备的技能(如谈判、操作、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等),以此培养、开发职工的技能。(3)员工态度的培训。通过培训,建立起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增强企业集体主人翁精神。
2.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主要包括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企业充分利用集团内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实验设施和技术支持,与集团内高职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究、联合攻关(或委托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技术开发主要是企业推进型的科技服务。
技术开发的特点:⑴将集团内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⑵技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⑶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约定的一方享有。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看重的是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而企业比较看重的是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实现。
3.共建经济实体
共建经济实体是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与行业等以技术和适量资金与企业合作建立具有生产能力的实体经济单位,在互利双赢之中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与支持。共建经济实体是以资本为纽带、产学研之间最紧密的合作模式。共建经济实体主要是校企联合推进型社会服务。
共建经济实体的特点: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科研机构是技术的源头,企业作为生产、销售的基地,相互结合形成开发、研制、生产、销售一条龙;二是高职院校与科研机构主要以技术入股,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现金等投资入股;三是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四是产权明晰,各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4.共建研发机构
共建研发机构是指集团内的高职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与集团内企业联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半法人资格研发机构,它是产学结合进行社会服务的高级形式。共建研发机构是校企联合推进型社会服务。
共建研发机构的特点:⑴以市场为导向;⑵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以优秀的科研人才加盟,企业投入研发经费,形成“人才+资金”的产学结合模式;⑶要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行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⑷研发机构独立运作,具有经营自主权,对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均有明确的约定。
5.联合人才培养
产学结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职教集团为平台内必然形成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人才训练基地的需要,包括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联合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双向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
联合培养人才的特点:⑴发挥集团成员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为企业储备技术人才;对高职院校而言,有利于学生实践教学,使职业院校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⑵由于以职教集团为平台,经过长期合作,必然合作期长。⑶合作风险比较低。
6.资源共享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需要大量的科技资源,自身却相对匮乏,技术创新受到较大的影响,为弥补其不足,企业需要与科技资源相对充足的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进行合作,解决自身科技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同时,高职院校由于人力与物力的限制,内涵式发展的实现步伐难免比较缓慢,因而也亟待与企业共享高级技术人员、先进设备、工艺等相关资源。资源共享是校企联合推进型社会服务。
资源共享的特点:一是属于辅助性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二是几乎不存在合作风险;三是科技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因而该模式虽是初级形式,但效益不错。
7.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的技术基础,建立面向行业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是政府推进型科技与社会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特点是提供专业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有机结合。
三、嘉兴欣禾职教集团科技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嘉兴欣禾职教集团是由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牵头组建成立的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由2家科研院所、7个行业协会、68家龙头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组成。集团为校企合作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平台,多年来为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深入推广科技和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依托嘉兴市公共实训中心,广泛开展城市在职工人技能提升培训与鉴定、城市工人失业再就业培训与鉴定、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与鉴定;依托省部两个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嘉兴市农村青年学院、浙江大学-嘉兴市农村创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等平台,开展农村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现代职业农民实用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经营管理技术培训;依托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开展软件开发、IT服务、动漫设计、数据处理、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等外包人才培训,共计培训2482人次。学院机电与汽车分院自动化教研室的全体人员承揽了浙江川洋照明科技有限公司LED新光源技术的产品6项技术开发业务。与濮院针织产业园区管委会合作,共同设立“嘉职院濮院毛衫产业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品牌建设和培训项目。与浙江融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节能厨具设计开发核心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贴近企业需求,从事节能厨具设计开发,完成了节能厨具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与哈挺机床(上海)有限公司、嘉兴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嘉兴恒创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进行诸如“哈挺班”、“敏惠班”和“恒创班”等形式的订单培养,共计订单培养1864人。与会员单位合作共建院内外实训教学基地,实现了校内基地(校中厂)职场化,校外基地(厂中校)生产化;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院重点课程开发建设、承担实践教学指导,兼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人数达464人,实现了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之比为1:1。专业教师到集团成员单位挂职锻炼、参与工作站与工作室等建设,实践锻炼态势良好,目前学院向企业派遣兼职人员达300多人;由嘉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起,由市政府和集团牵头院校——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集团成员单位浙江科技工程学校、嘉兴高级技工学校等联合出资,集团内行业协会及企业共同参与,在嘉兴职教园区建成了面向全市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建、共管、共用型实训中心。中心实训用房总建筑面积39900平方米,投资规模1.64亿元,设有先进制造技术、智能技术、汽车维修与应用技术、信息与服务技术、服装纺织与艺术设计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生活服务技术7个实训项目28个实训室,涉及88个职业工种。
嘉兴欣禾职教集团立足区域经济,以产业兴专业,以贡献求发展,突出科技与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了自主发展和参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贺修炎.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007,(8)。
[2]匡万利徐丽达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J].职业技术(下半月),2007,(2)。
[3]高维峰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浅析[J].文教资料,2008,(34)。
[4]李廉水高校社会服务的性质内涵与功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0,(4)。
[5]成军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6]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中国高等教育,2008,(9)。
[7]邓雪梅.浅谈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J].哲理,2010,(1)。
[8]袁红萍,朱红.江苏省常州科教园区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