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

刘玉岳[1]2003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文中指出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潮流影响下,中学地理教学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其中,由传统地理教学研究教师“如何教”到研究学生“如何学”的转变,是新世纪学科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新基础教育课改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以下简称“中学地理学习心理研究”)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地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克服传统地理教学弊端、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内在要求,是地理学科教育思想的大变革。 本课题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心理学、教育学、学习论、方法论、学科教学论等有关理论为依据和基础,结合自己的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研究中学地理学习的心理过程、心理特点以及基本学习策略,构建顺应新课改需要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基本操作程序。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本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成效显着,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提高。

马蓉[2]2014年在《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与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几十年不变的传统应试教育对于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教服从于学”这种思想观念淡薄,完全体现不出来,教师从未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上考虑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体验等各方面的需求,从而培养了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由于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师讲课当中平铺直叙多,缺乏生动性以及教学目标评价的单一等现象普遍的存在,尤其是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许多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浓,对待考试产生厌倦甚至畏惧等一些心理障碍,最终形成“教学效果不佳,教师累,学生更苦”的现状,久而久之,这种状况的恶性循环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更严重的影响。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遵循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地理教学论为指导,采用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方法,依据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一中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为案例,基于学生成长,教学相长,中学地理教学转型、升级目标,从分析研究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视角,探讨了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与方法,及其深化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中学地理实践的实效性,探索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径等举措。本文的特色之处有两点,一是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完善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有理论基础,也有实证研究,具有研究价值。二是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针对性的提出教与学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本文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特点,存在着个体上差异性和群体上的共性,这些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摸清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特征,以及在学习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努力克服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全面提高的学生的综合素质。2.学生的非智力性心理特点与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性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3.通过对学生智力性心理特点的分析研究,如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迁移能力,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有策略的加强学生的智力性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4.教师、学校和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形成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环境,所以,家长必须保证给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给学生做个出色的榜样。5.通过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易出现的心理障碍,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矫正,并且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有关地理教与学的相关策略。

魏丽冬[3]2008年在《中学生地图学习心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图是人类基本的交流方式之一,在国际交流中可以超越国界和语言的障碍。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地图作为一种信息交往工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对公民地图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地图素养是地理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我国国民包括广大青少年学生,地图意识、地图技能和空间认知能力较为薄弱,国民地图素养的现状也不容乐观。地图可以全面、直观、精确地反映事物的地理空间分布,是中学生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基本工具。本文紧紧围绕“中学生”这一地图学习的“主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研究地图学习的深层心理,力图揭示出中学生进行地图学习活动的心理规律,以指导我国中学地理老师的地图教学活动,丰富地理教育理论。在理论方面,本文汲取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用成分,深入分析了地图学习的内涵与结果。延伸到“中学生”这一特定的学习对象,探讨了中学生进行地图学习的心理结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对教师进行地图教学启发较大的,是中学生地图学习的心理过程。本文认为,中学生学习地图,要经过感知、理解、填绘、记忆和运用五个心理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心理特征。在实践方面,本文做了叁个调查与测试。关于中学生地图素养的调查问卷,分别从地图兴趣、地图意识、用图习惯、用图水平、地图的家庭和课堂使用环境、地图认知渠道和地图价值观等方面,调查了当前上海中学生的地图素养现状,并从年龄、性别、个体特征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二项测试是针对一幅新版的世界地图,让受测试的中学生寻找世界大洲、大洋、国家的位置,测试结果反映了学生对世界地图空间方位的理解深度。第叁项测试通过一些关于方向、距离、位置等的空间问题,来评价学生心理地图的建构情况,还分析了男女生心理地图的差异。关于中学生地图学习心理的研究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地理学、地图学、图像学、普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信息论等多个理论领域,还涵盖了教育调查、心理实验、数理统计分析等实践性的内容,这些理论和实践领域内的许多有益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本文研究结论和成果的取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伦志珍[4]2007年在《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分析》文中提出新世纪之交,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地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对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做了初步研究,希望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建构中学地理学习理论提供一个参考,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个思路。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在导论部分论述了本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现状、目的和意义,在理论研究部分阐述了学习与地理学习的概念、特点、相关学习理论及其对地理学习的影响。第叁部分从五个方面,即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来调查分析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现状,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地理教学。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过程,并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了阐述:影响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心理因素,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地理学习的基本机制;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状态;地理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地理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地理学习中个性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依据以上分析,本文第五部分提出了适合中学生地理学习的几点建议:图像技能学习中注意构建心理地图;地理学习中应注意克服心理障碍;注意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心理品质。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论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分析法等。

侯玉娟[5]2010年在《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不良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中,笔者发现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学习心理,这些不良学习心理的存在,近期看不仅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效益的提高,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着学校可持续性发展,也有碍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长远角度讲不利于国家科技和人才的培养。基于此,笔者就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不良心理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希望本研究能为地理教师转化不良学习心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帮助具有地理学习不良学习心理的高中学生克服地理学习心理障碍,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同时也希望能切实落实新课改,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提高地理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能力起抛砖引玉之功效。通过文献检索,对已有研究进行综述,并在地理学习心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视角。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是本研究的重点。笔者以自己现所任教的江阴华士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心理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把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学习不良心理”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动机缺乏厌学型、意志薄弱型、怠惰依赖型、焦虑自卑型、包袱自压型、急功近利型。从家庭、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外因及学生自身的内因四方面,对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四大方面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李雅婕[6]2008年在《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影响要素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有效教学是在西方“教育科学化”思潮的影响下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其核心在于通过教师积极主导,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将师生从大量的重复学习、机械学习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在当前地理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将有效教学理念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相结合,明确地理有效教学内涵,发展符合地理学科特点和地理学习规律的地理有效教学理论,无论对于有效教学理论与地理学科教学论的发展,还是对于地理教师与学生自我完善及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理论研究和案例观察等方法,从有效教学的基础理念出发,从中学地理教学的新视角提出地理有效教学的内涵,即地理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特点和地理学科特点出发,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创设平等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最终使全体学生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实现学生地理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同时,从外部环境、学生心理、教师教学行为叁个维度对影响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实施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具体地理教学案例的比较分析,提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激发兴趣和动机—维持注意力—学习策略指导—评价与反馈”的基本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中学地理有效教学。

周明敏[7]2013年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理科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进了深水区,地理教育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高中理科生的地理教学现状仍存在很多的问题,相关研究也处于空白区,面对社会对人口、环境、资源、发展等地理相关问题关注度提高,地理素养成为现代公民必不可缺的素养,社会对地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要求,高中理科生的地理学习动机,作为其地理学习的起点,相关研究亟待地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投以专业关注。本文以武汉市理科生地理教学为例,通过对相关文献综述,梳理了地理学习动机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为后续论文的现状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在理论指导下,通过调查获取了实然状态下的现状数据,并分析了高中理科生的地理学习动机现状、教学现状及其地理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最后,以地理教师为切入点,以地理课堂教学为落实点,提出了理科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以期对今后的理科生地理学习动机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现实背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进一步设计了论文研究方案。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具体界定了高中理科生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具体介绍了地理学习动机的涵义、分类。进而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叁大理论模块介绍了地理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是现状分析。本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之一。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观摩多种调查方式,获取了武汉市普通高中理科班的地理学习动机现状的客观数据,并全方位的分析普通理科生的地理学习动机特点、地理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是策略阐释。本文是论文的另一个重点。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秉承“目标导向、有机互补、有的放矢”的原则,从教师个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堂氛围四大方面入手,唤起学生的地理学习内部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体验、积极肯定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制定培养理科生的地理学习动机的策略。第五部分是结语。得出了高中理科生地理学习动机研究的结论,分析研究存在不足,并对理科生的地理学习动机研究做出了前景展望。

陈金赛[8]2012年在《近叁十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发展》文中认为本文主要研究1981~2010这叁十年中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发展情况。主要通过对《课程·教材·教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和《地理教学》四种期刊叁十年来发表文章的统计,对我国中学地理教育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统计方法及指导理论;叁十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发展及成就;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近叁十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地理教育研究者素质也明显提高,人员结构也更为合理。从研究的内容结构来看,所涉及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地理教育思想的研究、地理课程的研究、地理教材的研究、地理教学的研究、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等,但各研究情况又有所不同。其中地理课程、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投入力量较大,而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地理比较教育研究也存在不足,主要局限于横向的比较研究,对于纵向的比较研究较少。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与地理教育改革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当前地理教育的功能广泛发展,地理教育的地位明显提高,地理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形势下,地理教育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进行,地理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使得地理教育改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出现了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和地理教材;地理教材内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和“生成”;地理教师迅速成长。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地理教育研究内容有待完备,需要加强如地理教师专业发展、地理比较教育、教学反思、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以及地理教育科研本身等方面的研究;地理教育研究的方法过于单一,要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经验总结与理论演绎相结合的方式。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要在现有研究成绩之上,加强薄弱环节的研究:国内外地理教育比较研究、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及自身的教育价值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和学法指导的研究、地理素质教育和地理考试的研究、地理校本研究、研究性学习理论和研究性课程教学研究、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等等。

韩玉龙[9]2015年在《贵阳市民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地理学科地图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地图知识,是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重要考试内容,既可以做为中学地理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教学工具,又可以做为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来源和方向指导。论文作者通过对贵阳市民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地理学科的地图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研究,设法提升学生的地图知识读解、运用能力,从而较大幅度提升其综合析题和解题能力,彰显地图知识的课堂理论性学习和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双重性特点,论文涉及的观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性意义。中学地理学科的地图是地理学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们进行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学习的重要工具。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地理学科地图读图、析图能力,才便于系统、综合的掌握高一年级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高二、高叁的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高一年级学生的个体学习、发展,从而影响到贵阳市民办中学的生存发展。本研究着重于借鉴中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从学生熟悉的语文知识开始,逐渐过渡到对地理学科的地图知识内容的学习,突出营造轻松氛围、缓解学习压力。使高一年级的学生们能够在相对较小的心理压力下,系统、全面的学习地理学科的地图知识,有利于贵阳市民办中学的学生快速地突破地图知识内容学习的难关,有利于大幅度提升民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的综合析题、解题能力,使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学有所用,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在高考中的竞争力。

刘毅玮[10]2006年在《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文中提出中国近代心理学科以1902年和1904“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确立心理学为通习科始,止于1917年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1917年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中国现代心理学科的产生。中国近代心理学科以在师范教育领域中的发展为最大特色。中国现代心理学科经历了创建、发展、形成学科教育体系、停滞四个阶段。1917年到1920年属于创建阶段;1921年到1930年为发展阶段;1931年到1937年形成学科教育体系阶段;1938年到1949年为停滞阶段。中国心理学科沿着师范学校公共课、教育系科专业课和心理系科专业课叁条路径得到发展,以心理学系科为主线。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是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是建立在中国古代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基础之上的,是在西学东渐的推动下,在西方近代学科发展冲击下,在中国对经世之学的渴求和不断引进的过程中移植而来的。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及教育的现代化需求为心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与空间。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传播,为中国心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心理学科的思想、知识结构、学科结构和研究方法,留学生成为中国心理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人力资源。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经历了从依存学科到独立学科,从公共课到专业课,从选修课到必修课,从本科阶段的专业课到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的发展历程。无论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心理学系科建设、无论课程设置还是实验设备配置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教育家、心理学家积极参与心理学科性质的讨论和心理学科中国化的建设,并把心理学科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实践中,推进了中国心理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发展。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发展历程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心理学科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心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中国心理学科的发展伴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教育领域是中国心理学科发展的最为广阔的领域,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发展是中国心理学科发展的特色;积极扩大心理学科的影响是推进中国心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中国心理学科的发展必须坚持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中国心理学科的发展未来是建立中国化的心理学体系;心理学科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建构多层次的心理学科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D]. 刘玉岳. 湖南师范大学. 2003

[2]. 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与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D]. 马蓉.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 中学生地图学习心理研究[D]. 魏丽冬. 上海师范大学. 2008

[4]. 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分析[D]. 伦志珍. 曲阜师范大学. 2007

[5]. 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不良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侯玉娟. 苏州大学. 2010

[6]. 中学地理有效教学影响要素分析及策略研究[D]. 李雅婕.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7].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理科生地理学习动机的培养策略研究[D]. 周明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8]. 近叁十年来我国中学地理教育研究的发展[D]. 陈金赛. 南京师范大学. 2012

[9]. 贵阳市民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地理学科地图读图、析图能力培养研究[D]. 韩玉龙. 贵州师范大学. 2015

[10]. 西方心理学的传入与中国近现代心理学科的发展[D]. 刘毅玮. 河北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