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联二萘酚论文_杨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性联二萘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萘酚,手性,乙基,探针,荧光,离子,卟啉。

手性联二萘酚论文文献综述

杨兰[1](2019)在《基于手性联萘酚的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偏振发光(CPL)是指手性发光体系能发射出不同强度的左旋圆偏振光和右旋圆偏振光的性质。CPL在3D显示、液晶光学器件、光学数据存储和化学传感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得到广泛关注。通过研究者不断深入的探索,CPL材料种类得到丰富,但还需增强其性质以促进其实际应用。因此,制备高glum值和强发光的CPL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基于手性联萘酚的高glum值的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和圆偏振发光液晶材料,主要工作如下:1.以手性联萘酚为手性源,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有效聚合得到主链手性共轭高分子。对该高分子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体系中的荧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高分子具备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活性。基于该高分子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将其作为发光层材料,能够成功制备得到非掺杂型圆偏振有机发光二极管。所得器件具备良好的器件性能以及较强的圆偏振电致发光性质,其电致发光不对称因子能达到0.024。2.以手性联萘酚为手性源,以咔唑衍生物为发光团,合成得到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活性的手性荧光小分子。研究其薄膜的手性光学性质发现,该小分子展现出明显的圆二色吸收信号和圆偏振发光活性。将其掺杂到E7液晶中,通过偶极相互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了具有有序螺旋结构的手性液晶,从而产生手性放大效应,获得了发光不对称因子高达0.56的圆偏振发光信号。(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0)

蔡瀚,欧阳昆冰,阳年发[2](2019)在《手性联萘酚聚合物在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分子手性催化剂存在着不便于与产物分离且催化剂难以回收重复使用等问题,这使得聚合物负载型的可回收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工作成功地将可重复使用的手性联萘酚聚合物负载的二乙基锌催化剂用于(E)-α,β-不饱和芳基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在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后研究了反应的底物普适性,进一步探索了回收后的催化剂在以上不对称反应中的催化效率.该反应中对映体过量值最高能达到94%.分别对聚合物进行了回收利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次重复使用的聚[(S)-3-丙烯酰胺基-2,2'-二羟基-1,1'-联二萘]的手性诱导能力并没有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志翔,王金娟,王文琛,陈治明[3](2018)在《轴手性联二萘酚酰胺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2'-二羟基-1,1'-联二萘-3,3'-二羧酸为原料,合成了3个具有轴手性的联二萘酚酰胺类衍生物(1a~1c),将其作为催化剂应用到四氢吡喃酮与醛的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中,考察其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5mmol%1c为催化剂,CH_2Cl_2为溶剂,于0℃反应28 h,四氢吡喃酮与醛能有效进行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获得较好的收率(最高91%)和较高的对映选择性(最高95%ee)。(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杨志翔,王金娟,王文琛,裴学海,陈治明[4](2018)在《双功能轴手性联二萘酚酰胺催化蒽酮和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双功能轴手性联二萘酚酰胺(1b)有机小分子催化蒽酮与硝基烯烃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表明,在35℃条件下,CH_2Cl_2中,0.050 mmol(x=10%)的催化剂存在下,反应20 h,蒽酮与硝基烯烃能有效的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获得较好的产率(79%~88%)和较高的对映选择性(最高85% ee).(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李琴芳,朱维君,阳年发,欧阳昆冰[5](2017)在《手性联萘酚树状分子在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将合成的新型可重复使用的含手性联萘酚的C3对称树状分子配体(L)与二乙基锌螯合制成了1个手性自负载的催化剂(L/Zn)。为研究该催化剂在查尔酮衍生物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手性诱导作用,将该催化剂用于(E)-α,β-不饱和芳基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进行了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底物拓展,并进一步探索了回收后的催化剂在以上不对称反应中的催化效率。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应用于以上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对映体产物最好能达到99%的产率,对映体过量值最高可达76%,该自负载催化剂(L/Zn)仅经过简单的过滤洗涤过程就能够从反应混合物中回收,重复使用4次,其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7年24期)

卢文欣,齐冬冬,边永忠,姜建壮[6](2017)在《联二萘桥连双卟啉的分子内手性诱导和分子间手性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手性调控,包括手性诱导、手性放大、变小和手性反转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诸多超分子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在不对称催化、手性分子识别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由联二萘酚[(R)-/(S)-BINOL]为手性诱导基团的双卟啉主体分子(H1-H3)。研究发现,这些手性双卟啉的CD光谱都呈现裂分的科顿效应,对映异构体的CD光谱互为镜像;CD光谱符号由BINOL基团的绝对构型决定,即(R)-BINOL诱导出负的CD信号,而(S)-BINOL导致正的科顿效应;CD信号强度随着BINOL和卟啉单元之间连接基团的长度和柔性的增加从H1到H3逐渐减弱。此结果表明通过分子内手性传递作用,BINOL基团的手性有效传递到卟啉单元,造成两个卟啉单元之间的手性扭转排列,而且传递效率可以由不同的连接基团进行调节。通过将上述双卟啉主体分子与4,4?-联吡啶(4,4’-Bipy)客体分子进行紫外可见、核磁及CD光谱滴定,我们发现此非手性双齿客体可以通过双重Zn-N配位作用与双卟啉主体形成稳定的1:1环状化合物。这一典型的超分子作用导致手性双卟啉体系的CD信号强度普遍减弱,而其符号没有发生变化。DFT分子模拟结果显示,4,4’-Bipy的络合不会改变两个卟啉单元之间的手性扭转方向,但是会使两个卟啉单元之间的距离显着增大,从而对这种分子间手性调控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06)

缪乐平[7](2016)在《手性联二萘酚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于概念上论述,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作用为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也可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依靠分子间键的缔合。超分子化学又可以称为广义配位化学,因其起源于配位化学,当然,又可以称之为主-客体化学(Host-Guest Chemistry)。我们知道,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共价键作用,而超分子化学却是"分子之外"的领域,其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密切相关。在21世纪,超分子化学是公认的化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并且分子、金属阳离子以及阴离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主体研究。而近几十年来,基于联二萘酚的衍生物已经发展成为小分子和离子识别应用中的一类重要化学传感器,因为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手性配体和辅助试剂,以及具有独特的手性和刚性结构、在手性诱导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理论,本文从研究依据开始,简单介绍了荧光探针,联二萘酚底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然后论述了所设计合成的6种以联二萘酚为基本骨架的化学荧光传感器。经相关测试实验证明,其中4种荧光探针具有识别金属离子的性能。只有Cu~(2+)能够使荧光探针M1、M2的荧光发生猝灭,其它的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这两种荧光探针能够专一、高效识别该离子,并且抗干扰性比较强;只有把Zn~(2+)和Cd~(2+)加入到M3、M4的体系中,其荧光光谱最大吸收峰红移,荧光强度增高,两种荧光探针能够识别Zn~(2+)和Cd~(2+)。(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5)

沈华银[8](2016)在《手性联二萘酚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探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及过渡金属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重金属及过渡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重金属及过渡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因此,利用荧光探针实时快速高效检测各种环境样品、工业废水等中的重金属及过渡金属含量已刻不容缓。荧光探针是一类在从紫外到近红外光区有特征荧光,而且荧光性质随着所处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一定变化的分子。荧光探针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检测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由于联二萘酚及其衍生物特殊的刚性结构、易修饰性及两个萘环平面间的角度大小可以调节等特点,因此常用于设计、合成更有效的荧光探针而倍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以联二萘酚为骨架设计、合成了可识别银离子、铜离子四种新型荧光探针,并研究了其光谱性质及应用,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具体内容如下:1.简要阐述了荧光探针的概念、设计思路及识别机理,总结了近几年来用于检测和识别离子及小分子的各类荧光探针。2.合成了两种以联二萘酚为基础连接葡萄糖的新型手性荧光传探针M1、M2。研究表明,在甲醇溶液中,当M1加入银离子时,荧光发射强度明显减弱,而加入其他金属离子时,荧光发射强度没什么变化,随着银离子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也随着减弱,这说明荧光探针M1对银离子有专一选择性识别作用。在乙腈溶液中,当M2加入铜离子时,荧光强度也显着减弱,并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而减弱,这说明M2对铜离子具有专一选择性识别作用。常见的金属离子对M1对银离子检测及M2对铜离子检测均无明显干扰。3.合成了两种以联二萘酚为基础连接香豆素的新型手性荧光探针M3、M4。研究表明,当M3加入各种离子时,没有表现出对某一离子专一选择性识别作用,这说明荧光探针M3对离子没有专一选择性识别作用。当M4加入铜离子时,荧光强度也显着减弱,并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而减弱,这说明M2对铜离子具有专一选择性识别作用,同时M2对铜离子检测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期刊2016-03-25)

李珍,冯翠兰,黑莉楹,桂建舟,刘道胜[9](2015)在《联二萘酚衍生手性磷酸在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BINOL衍生手性磷酸在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根据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中叁类不同的氢供体——Hantzsch酯类氢源、2-取代苯并噻唑啉类氢源及其他氢源,对BINOL衍生手性磷酸催化的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进行了重点介绍。参考文献53篇。(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11期)

张瑜,朱天雄,王新颖,张旭红,张欣[10](2015)在《新型席夫碱类凝胶因子对手性联二萘酚的可视性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分析大多基于一些大型仪器,如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圆二色谱仪等。而由于其具有操作复杂、样品用量大、测试成本高等缺陷,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利用简单的、直观的、可通过肉眼对手性化合物进行识别的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1-4]。最近,我们设计了一种由手性赖氨基酸酰腙衍生的席夫碱类凝胶因子。通过测试发现,该凝胶因子在吗啉中可形成稳定的凝胶。向此凝胶体系中加入不同构型的联二萘酚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5)》期刊2015-07-28)

手性联二萘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分子手性催化剂存在着不便于与产物分离且催化剂难以回收重复使用等问题,这使得聚合物负载型的可回收催化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工作成功地将可重复使用的手性联萘酚聚合物负载的二乙基锌催化剂用于(E)-α,β-不饱和芳基酮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在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后研究了反应的底物普适性,进一步探索了回收后的催化剂在以上不对称反应中的催化效率.该反应中对映体过量值最高能达到94%.分别对聚合物进行了回收利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多次重复使用的聚[(S)-3-丙烯酰胺基-2,2'-二羟基-1,1'-联二萘]的手性诱导能力并没有明显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性联二萘酚论文参考文献

[1].杨兰.基于手性联萘酚的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9

[2].蔡瀚,欧阳昆冰,阳年发.手性联萘酚聚合物在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J].有机化学.2019

[3].杨志翔,王金娟,王文琛,陈治明.轴手性联二萘酚酰胺催化剂的合成及应用[J].合成化学.2018

[4].杨志翔,王金娟,王文琛,裴学海,陈治明.双功能轴手性联二萘酚酰胺催化蒽酮和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李琴芳,朱维君,阳年发,欧阳昆冰.手性联萘酚树状分子在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2017

[6].卢文欣,齐冬冬,边永忠,姜建壮.联二萘桥连双卟啉的分子内手性诱导和分子间手性调控[C].中国化学会第四届卟啉与酞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7].缪乐平.手性联二萘酚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8].沈华银.手性联二萘酚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探针应用[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9].李珍,冯翠兰,黑莉楹,桂建舟,刘道胜.联二萘酚衍生手性磷酸在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合成化学.2015

[10].张瑜,朱天雄,王新颖,张旭红,张欣.新型席夫碱类凝胶因子对手性联二萘酚的可视性识别[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5).2015

论文知识图

手性联二萘酚有机配体(R)-L...分子内偶联制备手性联二萘酚设计了含有两个手性联二萘酚结构的B...以手性联二萘酚为添加剂的脯氨...2使样品上下表面保持不同温度的装置图F...手性樟脑衍生的钒催化剂催化氧化偶联...

标签:;  ;  ;  ;  ;  ;  ;  

手性联二萘酚论文_杨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