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文物复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物,虚拟现实,数字,博物馆,轴对称,特征,油泥。
虚拟文物复原论文文献综述
李姬俊男[1](2017)在《数字几何处理方法研究及在文物虚拟复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物虚拟复原技术作为一种无损的文物碎片拼合手段,已得到了考古学界的广泛重视。通过逆向工程重建得到文物叁维模型,应用数字几何处理技术提取模型的几何结构特征,可用于文物模型的匹配,进而重组破损文物。本研究以秦皇帝陵陪葬坑中出土的陶俑文物碎片为对象,针对出土文物数量大、受损程度不同、拼合问题计算复杂度高的特点,重点研究文物点云模型处理、几何特征优化以及模型的配准等关键技术,推进文物模型虚拟拼接的工程化方法的实际应用。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求解虚拟复原问题的工程化体系框架,分析归纳虚拟拼合的完全匹配、部分匹配和复杂拼合叁类问题特点,给出面向问题特性的分类解决方案。借鉴完全匹配问题的已有研究基础,应用于部分匹配问题求解;提出几何特征失效下的复杂拼合问题可行解法:叁类拼合方法较为全面的覆盖了虚拟复原的问题领域。(2)提出一种点云模型优化方法,针对文物点云模型噪声敏感、几何结构复杂的数据特性,对工程化体系框架中的法矢重修、点云平滑、表面分类等关键处理技术进行了优化。采用保特征的法矢重修和点云平滑提升点云质量和几何参数估算的正确性,降低几何参数估算与特征匹配时的误差;提出基于点云密度分析的表面分类方法,克服了基于表面分类符方法对几何结构敏感的问题,提高了文物模型断裂面分类的辨识度和准确率,为断裂面的匹配提供了数据保障。(3)提出一种局部优化的断裂面特征匹配算法,针对部分匹配问题中非连续几何特征降低断裂面匹配相似度的问题特性,引入局部特征描述符求解碎片邻接关系与拼合位置。选取具有抗噪性的几何特征,以0-1矩阵描述特征空间分布,将特征匹配转换为约束条件下的组合最优化问题,对求解碎片邻接关系进行优化;建立面向拼合的点云配准算法,引入相交测试计算碎片两两对齐的拼合位置,针对复杂度为NP难的多碎片重组问题,构造碎片断裂处可行解空间的可行矩阵,将重组过程转换为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拼接矩阵问题,迭代得到复原完整模型。局部特征优化的方法有效度量了空间曲面的相似性,降低了碎片缺失对拼合过程的影响,提高了求解部分匹配问题的鲁棒性。(4)提出多特征约束下的碎片拼合方法,针对模型外形缺失严重、几何特征失效等问题特性,在断裂面特征的基础上引入轮廓曲线特征与邻接约束描述符,解决采用单一几何特征求解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解问题。计算轮廓曲线特征约束下的拼合误差,以及两种约束共同作用下的微调距离偏移量,量化拼合结果,确定最优拼合策略;在几何特征失效时引入基于邻接约束的交互式拼合,定义可扩展的约束描述符,通过刚体运动可视化将邻接碎片的拼合位置限制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有效解决了复杂拼合问题。本研究得到973前期研究计划的支持,几何处理方法研究已应用于秦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K9901坑出土文物的复原过程,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陶燎亮,杜臻臻[2](2016)在《虚拟油泥技术Freeform在文物快速复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与分析传统文物的复原过程,运用基于虚拟油泥技术Freeform的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构建文物缺失部分,实现文物快速复原。借助叁维扫描仪和叁维建模工具,快速构建残缺文物的叁维模型,运用虚拟油泥技术复原残缺文物缺失部分,改进传统文物复原过程的复杂工艺,结合3D打印技术,提高文物复原效率,为文物保护事业提供数字化思路。(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5期)
刘亚楠[3](2015)在《点云处理方法研究及在文物虚拟复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秦皇陵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学者们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发掘出土的秦俑多已破损,用逆向工程手段对破损的兵马俑碎片进行数字化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往往包含很多噪点,且这些碎片点云数据量大,使后续的虚拟拼合工作更为复杂。针对文物虚拟复原的需求,本文对文物点云模型的优化方法展开研究,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改进LOP算子(Locally Optimal Projection)即局部最优投影算子的文物点云模型去噪与平滑方法。在点云模型去噪处理中采用加权LOP算子即WLOP算子,解决了LOP算子在去噪过程中对点云模型边缘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在点云模型平滑处理中采用散乱点云保凸插值方法改进LOP算子,有效避免了在平滑处理过程中导致的点云模型局部体积收缩问题,提高了点云模型质量。2、提出了基于粒子仿真和自适应曲率采样相结合的点云简化算法,该算法针对粒子仿真简化后容易出现空白区域和自适应曲率采样容易导致点云模型细节流失的不足,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点云简化算法,解决了传统单一算法中出现的效率低下和简化效果不佳的问题,在保证点云规模精简的同时,有效地保留了原始模型的显着几何特征,为后续处理过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兵马俑点云模型的优化系统,该系统具有点云自动去噪、散乱点云均匀化以及点云的特征保持简化叁个功能。将上述研究方法应用在文物模型数据的优化过程中,较好的保留了文物模型的细节特征,为后续的文物拼接过程奠定了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5-12-01)
付尧[4](2009)在《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展示、复原和保护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为科学界和工程界所关注的技术。它的兴起,为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智能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界面工具,为各类工程的大规模的数据可视化提供了新的描述方法。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这种虚拟的环境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的叁度(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09年02期)
孙挺[5](2008)在《计算机技术在文物虚拟复原领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破碎文物主要通过碎片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实现碎片拼接修复,针对轴对称文物主要是将通过曲线拟合方法获得的完整母线绕对称轴旋转进行虚拟复原。提出刚性叁维破碎文物和轴对称破损文物两种不同的计算机辅助虚拟修复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08年16期)
李春龙[6](2006)在《轴对称破碎文物虚拟复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掘出土的破碎文物多是轴对称的碗状或者罐状文物,其残缺部分大都已经无法找齐,由于这些文物碎片仍具有很高的鉴赏和考古价值,因此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恢复这些文物的原始面貌是近年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的热点。本文根据轴对称文物碎片形状的特殊性,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机器视觉、实体数字化手段等现代科技,研究了如何利用这类表面近似旋转面、几何形状对称的文物碎片在计算机中虚拟复原的方法,实现了虚拟复原系统的原型。得到的文物复原模型可以供人们在网上鉴赏,这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又一范例。本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出了一种估计轴对称文物碎片对称轴的方法,并结合文献中的方法,对对称轴的计算进行了优化,为后续的复原工作提供了基础。对称轴是旋转面的基本几何信息,从叁维点云数据反算出该信息是本文所讨论虚拟复原方法的核心步骤。目前,文献中提到的方法大致分为叁类,曲率法、霍夫算法和计算线几何法。本文根据实际需要,给出了一个可行的对称轴优化方法,与计算线几何法结合使用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②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滑样条曲线拟合的轴对称文物碎片母线计算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后续的复原工作提供了基础。母线是旋转面另一个重要的几何信息,它定义了旋转面的外形轮廓。一般方法,利用过对称轴的一系列平面簇对数字化模型进行求交,得到一系列候选母线,选取最长的一条作为模型的母线。但这种方法无法适用于文物碎片有洞的情况,本文结合实际应用,使用曲线拟合的思路,避免了按照长度来选择母线的缺点,能够获得母线的完整信息。 ③给出了轴对称破碎文物虚拟复原的两种方法,一种是旋转面重建法,另一种是局部修补法。旋转面重建,即利用求得的破碎文物模型的对称轴和母线信息重新完整的生成一个新的没有破损的复原模型;而局部修补法,是利用对称轴和母线信息对破碎文物模型进行局部的修补,不重新生成复原模型,而将修补好的模型作为复原后的模型。 ④使用了圆纹理和柱面纹理映射法为复原文物贴图。根据实际应用,罐状文物碎(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6-06-01)
李春龙,周明全,成欣,程日彬[7](2006)在《轴对称破碎文物的虚拟复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旋转面的轴线与其表面顶点法矢相交的几何准则,提出一种估计轴对称破碎文物轴线的几何方法,进而获得文物碎片的母线信息,生成具有内外表面的文物复原模型.最后,采集破碎文物的纹理并对其进行必要修复后对复原模型进行渲染,得到叁维虚拟文物,展示在考古数字博物馆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姬利艳,周明全,耿国华[8](2004)在《基于内容的研究在虚拟文物复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内容的研究,是近年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而数字考古是近几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考古学的结合。所进行的虚拟文物复原(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讨论了基于内容的研究在虚拟文物复原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4年22期)
虚拟文物复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研究与分析传统文物的复原过程,运用基于虚拟油泥技术Freeform的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构建文物缺失部分,实现文物快速复原。借助叁维扫描仪和叁维建模工具,快速构建残缺文物的叁维模型,运用虚拟油泥技术复原残缺文物缺失部分,改进传统文物复原过程的复杂工艺,结合3D打印技术,提高文物复原效率,为文物保护事业提供数字化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文物复原论文参考文献
[1].李姬俊男.数字几何处理方法研究及在文物虚拟复原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7
[2].陶燎亮,杜臻臻.虚拟油泥技术Freeform在文物快速复原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
[3].刘亚楠.点云处理方法研究及在文物虚拟复原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5
[4].付尧.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展示、复原和保护中的重要性[J].艺苑.2009
[5].孙挺.计算机技术在文物虚拟复原领域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08
[6].李春龙.轴对称破碎文物虚拟复原研究[D].西北大学.2006
[7].李春龙,周明全,成欣,程日彬.轴对称破碎文物的虚拟复原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6
[8].姬利艳,周明全,耿国华.基于内容的研究在虚拟文物复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