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达雨量计校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雨量计密度,降水类型,单个站点的影响
雷达雨量计校准论文文献综述
东高红,刘黎平[1](2012)在《雨量计密度对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及单点对校准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天津叁次不同类型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变分校准方法,以校准区域内所有雨量计校准雷达得到的估测降水场作为"真值场",对比分析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网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并对雨量计网中单个雨量计站点对校准雷达的贡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参加校准的雨量计密度较小时,雷达估测降水的误差较大,估测效果不好;随校准雨量计密度的不断加大,雷达估测降水的偏差明显减小、估测精度不断提高并逐渐趋于稳定。(2)校准不同类型降水需要的雨量计密度不同,这与降水的性质有关;当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与"真值场"的相当时,所需的雨量计密度为121 km~2·部~(-1)。(3)在雨量计校准网中任意增加降水量不为零的站点,会在增加的站点周围出现估测偏差(高估或低估),偏差的大小与站点降水量相对于其周围雨量计平均值的大小有关、偏差的影响范围则与站点周围雨量计的分布密度有关。(4)任意增大(减小)雨量计校准网中单个站点的降水量会使雷达对站点周围降水的估计偏高(偏低),高(低)估的程度及影响范围与站点降水量增大(减小)的多少及站点周围雨量计分布密度有关,而与降水类型及降水随时间的演变无关。(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2年09期)
东高红,刘黎平[2](2011)在《雨量计密度对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及单点对校准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天津叁次不同类型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变分校准方法,以校准区域内所有雨量计校准雷达得到的估测降水场作为"真值场",对比分析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网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并对雨量计网中单个雨量计站点对校准雷达的贡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参加校准的雨量计密度较小时,雷达估测降水的误差较大,估测效果不好;随校准雨量计密度的不断加大,雷达估测降水的偏差明显减小、估测精度不断提高并逐渐趋于稳定。(2)校准不同类型降水需要的雨量计密度不同,这与降水的性质有关;当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与"真值场"的相当时,所需的雨量计密度为121km2/部。(3)在雨量计校准网中任意增加降水量不为零的站点,会在增加的站点周围出现估测偏差(高估或低估),偏差的大小与站点降水量相对于其周围雨量计平均值的大小有关、偏差的影响范围则与站点周围雨量计的分布密度有关。(4)任意增大(减小)雨量计校准网中单个站点的降水量会使雷达对站点周围降水的估计偏高(偏低),高(低)估的程度及影响范围与站点降水量增大(减小)的多少及站点周围雨量计分布密度有关,而与降水类型及降水随时间的演变无关。(本文来源于《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期刊2011-11-01)
田付友,程明虎,张亚萍,姚燕飞[3](2010)在《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加密雨量计网资料联合合肥新一代多普勒天雷达资料,通过5个个例对2003年佛子岭和响洪殿子流域内6月下旬至7月中旬的3次典型梅雨期层积混合云降水过程,进行了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采用Z=300I~(1.4)和Z=200I~(1.6)两种关系式进行雷达降水估测,以各流域内布设12部雨量计距离平方反比法得到的平均面雨量作为真值,使用的校准雨量计数量逐渐从12部减少至1部,对雷达联合雨量计网以及单独使用雨量计网进行降水估算,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作为真值的12部雨量计平均面雨量序列,两流域内未经校准的雷达估测累积平均面雨量均存在20%—50%的低估,使用不同的Z-I关系时,只是低估的程度有所变化;整体上用于校准的雨量计数量越多,校准效果越好,随着校准雨量计数量的增加,均方根误差值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同真值序列的相关性逐渐增强;雨量计数量一定时,校准雨量的结果优于单独使用相同雨量计估算的雨量结果;单部雨量计校准时,受雨量计在流域内的分布和相对于雨区的位置等影响,结果随着校准雨量计的不同而变化;文中研究的两流域内,当校准雨量计的数量大于等于2部时,均方根误差稳定,同真值的相关性较高,对应的雨量计密度在佛子岭流域为每900km~2布设1部,响洪殿流域为每700 k~2布设1部。(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田付友[4](2008)在《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估测流域降水和水文模拟的影响及其校准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黄淮项目”和973中国暴雨项目外场试验资料中的合肥雷达观测资料、气象部门和淮委收集的雨量计资料、淮委收集的蒸发和入库观测流量等资料,对淠河流域上游的响洪殿和佛子岭流域,以流域内各自12部雨量计距离平方反比法得到的雨量作为真值,采用距离加权校准方法,结合TOPMODEL水文模型,对不同数量雨量计校准雷达对流域面雨量和入库流量模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平均校准和距离权重校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局地平均校准方法,并对雨量和模拟入库流量结果进行了分析。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选择和控制校准雨量计的位置和数量,对研究流域内不同数量雨量计校准雷达时的面雨量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比较;2)将1)中得到的一系列雨量序列输入TOPMODEL水文模型,进行了入库流量模拟,并进行了流量序列的对比和分析;3)使用局地平均校准方法对流域雨量进行计算,同雨量计和雷达等得到的平均面雨量和单点雨量序列进行了比较,并结合水文模型,进行了入库流量的对比。根据上述研究工作的开展,获得的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1)两研究流域内研究时段的几次降水过程,各自两部及以上的雨量计实施校准时,同作为真值的12部雨量计平均面雨量相比,估测误差较小,RMSE变化平缓,相关性较高。两部雨量计校准时,佛子岭流域内的雨量计密度为900km2每部,而临近的响洪殿流域为700km2,可以作为研究流域的校准雨量计密度下限;2)入库流量径流深的模拟结果显示,模拟入库径流深序列之间的变化与模式输入雨量序列之间的变化具有很大的类似性,雨量的估测精度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根据研究流域内叁次降水过程得到的两部校准雨量计的下限在入库流量方面仍有显着体现,两部以上的雨量计校准时,模型效率系数、RMSE和相关系数均稳定在较好的水平。3)序列和单点雨量以及模拟入库流量序列的比较表明,局地平均校准方法能有效提高降水的估测精度和入库流量模拟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期刊2008-05-01)
戴铁丕,詹煜,刘玉洁[5](1996)在《在雷达──雨量计联合探测系统中距离加权和时间外推校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距离加权方法校准天气雷达估算降水强度和区域降水量。结果表明:经校准后,不但能使雷达探测到的结果与雨量计观测到的雨量比较接近,而且还能保留没有雨量计站的地方雷达探测到的降水强度变化。用时间外推校准技术来预测区域总降水量和降水量分布形式,也能保证一定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气象科学》期刊1996年01期)
雷达雨量计校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资料和天津叁次不同类型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变分校准方法,以校准区域内所有雨量计校准雷达得到的估测降水场作为"真值场",对比分析14种不同密度雨量计网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并对雨量计网中单个雨量计站点对校准雷达的贡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参加校准的雨量计密度较小时,雷达估测降水的误差较大,估测效果不好;随校准雨量计密度的不断加大,雷达估测降水的偏差明显减小、估测精度不断提高并逐渐趋于稳定。(2)校准不同类型降水需要的雨量计密度不同,这与降水的性质有关;当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效果与"真值场"的相当时,所需的雨量计密度为121km2/部。(3)在雨量计校准网中任意增加降水量不为零的站点,会在增加的站点周围出现估测偏差(高估或低估),偏差的大小与站点降水量相对于其周围雨量计平均值的大小有关、偏差的影响范围则与站点周围雨量计的分布密度有关。(4)任意增大(减小)雨量计校准网中单个站点的降水量会使雷达对站点周围降水的估计偏高(偏低),高(低)估的程度及影响范围与站点降水量增大(减小)的多少及站点周围雨量计分布密度有关,而与降水类型及降水随时间的演变无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达雨量计校准论文参考文献
[1].东高红,刘黎平.雨量计密度对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及单点对校准的贡献[J].气象.2012
[2].东高红,刘黎平.雨量计密度对校准雷达估测降水的影响及单点对校准的贡献[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2011
[3].田付友,程明虎,张亚萍,姚燕飞.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联合雨量计估测流域平均面雨量的影响[J].气象学报.2010
[4].田付友.校准雨量计密度对雷达估测流域降水和水文模拟的影响及其校准方法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
[5].戴铁丕,詹煜,刘玉洁.在雷达──雨量计联合探测系统中距离加权和时间外推校准技术的研究[J].气象科学.1996
标签:雷达-雨量计联合校准; 雨量计密度; 降水类型; 单个站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