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孔,混凝土,骨料,孔隙,抗压强度,正交,基层。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琛,蔡卫群[1](2019)在《生态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生态多孔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减水剂掺量以得到更好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使用自制仪器对生态多孔混凝土确定了生态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和减水剂掺量,并对浆体损失率进行了测试。通过得到的结果结合理论计算得到一种优化过的生态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发现得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生态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本文来源于《大众标准化》期刊2019年12期)
李洋洋[2](2019)在《基于灰骨比检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孔混凝土在集料级配组成、孔隙率及水灰比等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提出基于灰骨比检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考察集料级配、水灰比、目标孔隙率3个因素,各因素取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根据水灰比、目标孔隙率等参数由体积法计算单位体积粗集料、水泥、水的用量,即得到初步配合比;提出灰骨比为水泥与粗集料的重量比,以此对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进行筛选;成型试件,测试7 d强度及总孔隙率、有效孔隙率,再次筛选,选择孔隙率最大且强度较大的配合比为设计配合比。(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李俊杰[3](2019)在《基于骨架原则的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工程得到了建筑,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主要施工材料,同时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这也推动了再生骨料的多孔混凝土得到了逐渐的应用。在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中,骨架原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下面,本文就针对基于骨架原则的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来对此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4期)
李文星[4](2018)在《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多孔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强度低、抗冻性能差、施工工艺复杂等问题,本文研究再生骨料粒径、设计目标孔隙率、水胶比等因素对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力学性能及透水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力学性能的较优配合比和透水性能的较优配合比。综合两类试验分析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性、有效孔隙率叁者的关系,以叁者的平衡点为目标,确定较高强度、合理透水性的最优多孔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最优配合比浇筑的混凝土的基础上,在保证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强度和孔隙率的前提下,通过添加塑钢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胶粉复合的方法,提高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纤维、胶粉的最优掺量,通过对比试验得出掺加2%的砂子,能提高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抗冻性及抗压强度等。对多孔混凝土进行植生试验的初步研究与应用,优选出两种草,即高羊茅、黑麦草,通过观察两种草的萌芽时间、存活率以及草的根能否穿透多孔混凝土扎根下层混凝土等条件,得出高羊茅更实用在多孔混凝土中生长。此植生试验为多孔混凝土在生态河道边坡的实际工程应用的推广创造了条件。本文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最终参数取值:目标孔隙率取30%,水胶比取0.30,骨料粒径取A3(20-25mm),塑钢纤维的掺量取0.1%,聚丙烯腈纤维掺量取0.06%,胶粉掺量取2%,砂率取2%。(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12-01)
李丹丹,赵海坤,林志豪,李健[5](2018)在《长寿命多孔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也得到了相当快速的发展,其中在道路交通的建设当中,多孔混凝土的结构属于一种性能相对良好的基层道路结构,在渗水性、强度、干缩性等多方面都具备了相当良好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到了道路交通的基层结构建设的过程当中。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需要针对于长寿命的多孔混凝土基层结构的配合比做出科学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道路工程整体质量的有效提高。在本文当中,首先对多孔混凝土进行了概述;其次在实际工程的基础上,对其具体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以及配合比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为此项的施工技术推广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8年04期)
伍松云,桑正辉,梁巧,杨婕雯[6](2018)在《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生态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正交试验法,开展生态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试验结果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法综合各因素试验指标得出:骨料粒径、胶凝材料用量和水胶比对28d抗压强度影响不显着;骨料粒径、胶凝材料用量和水胶比对有效孔隙率有显着影响;水胶比0.30、胶凝材料用量260 kg/m~3、骨料粒径19~26.5 mm时生态多孔混凝土可获得最佳配合比。试验结果对生态多孔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黄庆亮,芦令超,宫晨琛,王守德,刘博[7](2014)在《废旧混凝土再生骨料制备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计不同配合比,研究了水灰比、骨灰比和缓凝剂对再生骨料制备的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骨料制备对多孔混凝土的性能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骨灰比的减小而增大,同时伴随着孔隙率和透水系数的下降;同一骨灰比下,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孔隙率和透水系数没有明显变化;缓凝剂的使用可以改善多孔混凝土强度。适当配合比下,再生骨料制备的多孔混凝土总孔隙率可以达到40%左右,透水系数达到50mm/s左右,抗压强度达到6.02MPa。(本文来源于《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2-27)
张茂刚,费伟,畑中重光[8](2014)在《基于孔隙率控制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孔隙率控制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展开研究,结合配合比试验阐述配合比设计的过程和要点,表明这种方法较为简便、实用,可有效地实施对多孔混凝土综合性能的调控。通过对抗压强度、孔隙率、水胶比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和对比表明:对多孔混凝土而言,孔隙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为显着,而水胶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通过对孔隙率的比较,分析因振捣成型方法造成孔隙率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针对减小孔隙率偏差的措施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4年10期)
张永平[9](2012)在《多孔混凝土性能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大空隙率和较高强度的生态型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凝土不同。根据多孔混凝土结构特点和使用功能要求,提出了基于目标空隙率的体积法配合比设计方法,推荐了配合比参数的合理范围,并通过修筑试验路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2年01期)
吕建伟,方锐,王金生,谢定文[10](2011)在《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道路基层结构,具有透水性好、强度较高、干缩小、抗冻性和抗冲刷性良好等优点。以试验路工程为例,介绍了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总结出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检测,平整度为4.6 mm,芯样7d抗压强度达4.67 MPa,孔隙率达21.2%,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为该项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了经验。(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多孔混凝土在集料级配组成、孔隙率及水灰比等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提出基于灰骨比检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考察集料级配、水灰比、目标孔隙率3个因素,各因素取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根据水灰比、目标孔隙率等参数由体积法计算单位体积粗集料、水泥、水的用量,即得到初步配合比;提出灰骨比为水泥与粗集料的重量比,以此对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进行筛选;成型试件,测试7 d强度及总孔隙率、有效孔隙率,再次筛选,选择孔隙率最大且强度较大的配合比为设计配合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林琛,蔡卫群.生态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J].大众标准化.2019
[2].李洋洋.基于灰骨比检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实例[J].湖南交通科技.2019
[3].李俊杰.基于骨架原则的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J].四川水泥.2019
[4].李文星.再生骨料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8
[5].李丹丹,赵海坤,林志豪,李健.长寿命多孔混凝土基层配合比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8
[6].伍松云,桑正辉,梁巧,杨婕雯.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生态多孔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黄庆亮,芦令超,宫晨琛,王守德,刘博.废旧混凝土再生骨料制备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C].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8].张茂刚,费伟,畑中重光.基于孔隙率控制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2014
[9].张永平.多孔混凝土性能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12
[10].吕建伟,方锐,王金生,谢定文.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技术[J].市政技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