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体,电子,脓肿,颈椎病,断层,摄影术,矽肺。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论文文献综述
杨波,许敏,张福正,章国芬[1](2003)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模拟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放射治疗进入了叁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l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 CRT)的新时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模拟和叁维治疗计划系统是实现适形放疗的关键,它既能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又使靶区剂量更均匀,而周围正常组织受到照射剂量大大减少,重要脏器得到保护,从而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放射反应和后遗症。本院从2001年7月到2002年3月共对3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CT模拟定位及叁维治疗计划,现将其技术特点和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王庆兵,丁宏,储成凤[2](2002)在《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02年04期)
王庆兵,丁,宏,储成凤[3](2002)在《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本文来源于《青海医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俞同福,王德杭,潘溪江[4](2002)在《肝肾脓肿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导引下穿刺引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肝肾脓肿用微创引流法进行治疗。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定位下,对肝脓肿10例、肾脓肿2例、脾窝脓肿1例。脓腔穿刺,置入导丝,用相应扩张导管扩张,后留置引流管,用生理盐水及抗生素冲洗。结果:13例患者,经引流后9例第2天即体温下降,症状好转。1例2天后体温略降(多发性肝脓肿),1例第3天降至正常,2例第4天基本降至正常。结论:CT导引下肝、肾脓肿的穿刺引流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张帆,韩萍[5](2001)在《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矽肺 (Silicosis)是最古老、流行范围最广的职业病 ,是尘肺中对人体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矽肺是由于长期工作在含有较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中 ,吸入二氧化硅引起的肺弥漫性纤维性变的职业病 ,其基本病理改变就是肺组织进行性结节纤维化。传统上 ,矽肺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医学》期刊2001年05期)
谭小欣,杨渭川[6](2001)在《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的颈椎病 78例 ,其中 38例作了 45°双斜位摄片。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特别是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CT能更简单、详细、准确地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赵瑞芬[7](2001)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胸部X线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表现(附7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 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胸部X线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CT)征象 ,探讨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胸部X线及CT征象。结果 :胸片主要显示肺泡性浸润。胸部CT比胸片更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性质 ,CT既能显示肺泡性浸润又能显示间质异常。肺泡性浸润主要表现为两肺广泛的结节、斑片、大片实变影及毛玻璃影 ,部分斑片影与周围正常肺实质的分界锐利形成地图样改变。间质异常主要表现为线状、网状影及小叶间隔增厚影 ,小叶间隔增厚常出现于毛玻璃影区形成碎石路样改变。结论 :毛玻璃影、地图状分布的斑片影、碎石路样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 ,结合临床表现 ,能高度提示诊断。确诊需依靠肺活检及肺部灌洗检查。(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徐青,黄庆娟,王小宁[8](2001)在《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增强扫描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不同扫描参数对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CT)增强的影响 ,以得出合适的扫描方案。方法 :1预试验 10例 ,按 1.5 ml/ kg、3ml/ s注射造影剂 (Omnipaque 30 0 mg I/ m l)行胰腺薄层叁期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的延迟时间各为 18s、40 s、70 s,分别测量平均胰腺 CT增强值并作比较。2将 40例患者按不同剂量和注射速度随机分成 4组 , 组 (1.5 ml/ kg、3.0ml/ s) , 组 (1.5 ml/ kg、2 .5 m l/ s) , 组 (1.0 ml/ kg、3.0 m l/ s) , 组 (1.0 ml/ kg、2 .5 ml/ s)每组各 10例 ,分别行胰腺期、门脉期扫描 ,分别测量平均胰腺 CT增强值并作比较。结果 :预试验中发现平均胰腺 CT增强值 ,胰腺期 [(6 9.5 6± 10 .6 ) Hu]比动脉期[(2 4.81± 14.98) Hu]高 (P<0 .0 5 ) ,胰腺期 [(6 9.5 6± 10 .6 ) Hu]比门脉期 [(5 4.38± 10 .34 ) Hu]高 (P<0 .0 5 )。40例对照研究中 ,胰腺期平均胰腺 CT增强值 : 组为 (71.0 5± 9.6 4) Hu, 组为 (6 2 .2 7± 12 .2 9) Hu, 组为 (42 .3± 11.75 ) Hu, 组为(44 .16± 11.2 7) Hu、 组与 组相比 (P<0 .0 5 )、 组与 组相比 (P<0 .0 5 )。 组与 组、 组与 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平均胰腺实质增强胰腺期比动脉期、门脉期好 ,以 1.5 ml/ kg剂量 ,2 .5~ 3.0 m l/ s?(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吴飞云,张思全,冯源,刘文[9](2001)在《呼气相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诊断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呼气相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CT)在诊断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 (病例组 )及 12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 ,使用螺旋 CT分别进行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胸部 CT扫描 ,测量和计算横断面积衰减分数 (CL ARS) ,肺密度衰减值 (L DAV) ,象素指数 (PI)。对两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横断面积衰减分数分别为 2 5和 48,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 79HU和 186 HU ,呼气末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 PI值分别为 11.36 %和 0 .13% ,两组结果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 :呼气相 CT对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断和定量有较大的帮助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道的功能 ,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张士贤,陈自谦[10](2001)在《神经节细胞瘤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表现(附9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神经节细胞瘤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CT)和磁共振成像 (MRI)目前报道较少 ,现将笔者遇到的 9例 CT和 MRI特征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了 1997~ 1998年共 9例神经节细胞瘤 ,病人年龄和肿瘤分布见表 1,平均年龄 2 5岁 ,5(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论文参考文献
[1].杨波,许敏,张福正,章国芬.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模拟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王庆兵,丁宏,储成凤.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医学.2002
[3].王庆兵,丁,宏,储成凤.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2
[4].俞同福,王德杭,潘溪江.肝肾脓肿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导引下穿刺引流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5].张帆,韩萍.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职业医学.2001
[6].谭小欣,杨渭川.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
[7].赵瑞芬.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胸部X线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表现(附7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
[8].徐青,黄庆娟,王小宁.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增强扫描参数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
[9].吴飞云,张思全,冯源,刘文.呼气相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诊断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
[10].张士贤,陈自谦.神经节细胞瘤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表现(附9例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