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货船改建远洋鱿钓渔船的方案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光耀[1](2016)在《捕捞渔船EEDI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船舶能效指数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的提出,渔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日益提上日程,对渔船能效水平的评估显得十分重要。捕捞作业作为一个高能耗产业,作业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的能效设计指数EEDI作为一项强制性标准被广泛实施。由于捕捞渔船多为中小型船舶,现有的标准还不完全适用于这一类船舶。提出适用于捕捞渔船的标准及参考线的数学模型,对捕捞渔船的节能减排研究具有实用意义,也是今后捕捞渔船在设计与建造时一个重要参考数据。本文根据船舶EEDI数学模型及其参考线的定义,分析捕捞渔船的船型特点,建立针对远洋捕捞渔船的EEDI数学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捕捞渔船(主要针对拖网渔船、围网渔船和延绳钓渔船)的船型特点和性能特征,对现有捕捞渔船舶船型资料进行采集统计并进一步进行分析;(2)借鉴IMO出台的EEDI数学模型,结合捕捞渔船的特点,以载鱼量代替运输船舶中运载能力变量,提出捕捞渔船的EEDI数学模型,并基于Matlab建立数学模型对已有数据进行拟合给出参考线公式并进行了验证;(3)对提出的EEDI数学模型进行多种途径验证。对数学模型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等方法分析,找出影响渔船EEDI值过的影响因素,对EEDI值影响较大的因素给出优化方案。为了使捕捞渔船EEDI数值计算简单明了,设计EEDI计算软件,方便设计者使用。本文通过对捕捞渔船特点的分析,以载鱼量代替IMO给出的EEDI数学模型中运输船运载能力,给出捕捞渔船EEDI参考线公式,并对捕捞渔船的EEDI公式进行敏感性分析,对比分析EEDI公式中几个重要变量的变化对EEDI数值的影响,并给出较方便快捷计算捕捞渔船EEDI数值的方法。最后设计了EEDI参考线计算软件,方便后续渔船设计者使用。
向清华[2](2011)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全球化使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联系空前紧密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外包现象越来越普遍,以研究跨国生产联系为己任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因而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全球生产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地理学创新色彩浓厚、社会影响大的一个学术流派。全球化的外生力量和国家寻求发展的内生性因素,使越来越的国家和地区被纳入全球化生产体系。不少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吸引外资,承接了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合同外包生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因此而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区域比较优势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球生产网络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全球化的组织生产过程,但由于其该结论来源于大量实证研究和经验主义方法,以及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加工制造业领域,且大多数研究在全球或区域尺度上展开,很少对同一个产业从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等不同空间尺度上同时考虑,笔者认为前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本文选取了远洋渔业这一国家战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拟从全球、国家和地方三个不同空间尺度透视,对其生产网络进行了研究,以扩展全球生产网络在研究涵盖范围上的不足,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上生产网络核心主体的不同。由于远洋渔业的产业特点,本文以具有全球经济效益以及影响力最大的金枪鱼为例,采用理论文献分析方法、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方法和网络分析方法,以全球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为基础,对远洋渔业产业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远洋渔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归纳了远洋渔业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产业特征,远洋渔业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先进技术、人力资源、饮食文化和消费偏好等因子的深刻影响。具有产业集中度高、政府高度干预和多层次治理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献资料以及访谈,描述了远洋渔业全球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以及在全球的空间布局状态,为从不同尺度分析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判定了基础。论文的重点是从全球、国家和地方尺度上展开对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的构成和治理进行分析,对这三个不同的尺度,分别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定位分析,以中西太平洋、中国、上海来对应上述三个空间尺度,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别阐述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的构成、治理,以及三个不同空间之间的链接关系。最后,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角度,提出上海发展远洋渔业的战略选择。经研究发现,远洋渔业生产网络本质上是一个多空间尺度、多行动者参与、多层级的全球生产网络,其形成与发展受时间和空间的深刻影响。由于世界各地源禀赋条件不同,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空间差异显着。处于不同空间尺度的远洋渔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国家和政府是影响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空间治理和权力关系的主导因素。国家经济、政治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决定了该地在不同空间尺度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这与其它产业生产网络主要由跨国公司进行治理的状况有显着区别。远洋渔业的发展,直接受制于主权国家对全球远洋渔业资源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远洋渔业的发展过程中,跨国公司主要发挥辅助作用。金枪鱼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分化严重,远洋捕捞环节发生了国际转移,部分发达国家逐渐退出这一传统领域,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成本和地理临近优势承接了产业环节的转移,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捕捞环节,扩张了全球生产网络的边界。加工环节的外包比捕捞环节的生产外包更为明显。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初加工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而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控制力强的捕捞环节仍然保持在发达国家,金枪鱼生产工业化分工受技术实力的深刻影响。远洋渔业产业发展受资源、市场和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空间分布“核心-边缘”特征显着。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的空间层次治理特征显着。在全球尺度上,国际公约、渔业协议、法律和管理规范对全球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区域尺度上,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是介于全球和国家之间的通道,对区域、次区域的渔业管理运用国际认可的标准、法律、政策和程序,提供咨询意见并协议实施;在国家尺度上,中央政府直接负责该国的渔业资源管理。不同的治理主体对不同空间尺度的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同时,不同空间尺度的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也较大,这也是远洋渔业生产网络与其它产业生产网络的另一个不同之处。
郭香莲[3](2009)在《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并解决远洋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对于促进我国远洋渔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拓展我国渔业比较优势,进而实现成为远洋渔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分析我国远洋渔业面临的困境,在借鉴世界先进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远洋渔业发展补贴扶持做法的基础上,探讨支持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本论文通过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包括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意义、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内涵、现实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等内容;第二部分则就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展开讨论;接下来举例指出了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远洋渔业的支持政策,以及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有关启示;第四部分则简单的对我国远洋渔业支持政策进行了评估;本文的最后两部分也是文章的的重点,在于在分析了国际海洋渔业法规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影响的基础之上,进行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构建与政策设计,明确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就其完善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远洋渔业的支持政策经验、了解和分析国际海洋渔业法规及其管理制度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对我国发展远洋渔业有借鉴意义的启示。2.远洋渔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远洋渔业的发展及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为了保障我国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功能完善,追求整体效益的支持政策体系。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财政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科技创新和应用政策;预警和应急政策;教育和培训支持政策。为确保有效实施上述六方面的政策,我国还需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强化政府在远洋渔业中的组织引导作用;完善远洋渔业管理制度;继续加大对远洋渔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培植远洋渔业发展的龙头,完善企业制度。
任松青[4](2001)在《海洋货船改建远洋鱿钓渔船的方案设计》文中提出介绍了利用1000t级海洋货船,改建为远洋鱿鱼钓渔船的方案设计。
王安琦[5](2018)在《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笔者的翻译硕士毕业论文选择了翻译项目,以《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为文本进行了中朝翻译工作。此作品是一本关于交通的百科知识书籍,内容涉及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以及管道交通等多方面领域。此书籍由延边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目前尚无朝鲜语译本。此书的字数约9万字。笔者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共翻译约8万字的原文,译文的总字数约10万字。本翻译实践报告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中阐述了此次翻译项目的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市面上缺少朝鲜语的交通类书籍,因此笔者选择了此文本进行翻译。第二章介绍了原作者与作品内容;在第三章阐述了对原文进行的分析以及译前的准备工作,例如仔细阅读了此作品,大量查找与书中内容相关的书籍等,并且了解书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文本类型等;此次翻译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单词的翻译,所以在第四章中介绍了专业术语、略词、外来词的翻译方法。在第五章中介绍了如何翻译复合句中的并列复合句和多层次复合句。举多个例子进行了分析,并且介绍了所运用的翻译方法。此部分也是本翻译实践报告中的重中之重。在最后第六章的结语中笔者对此次翻译实践所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及不足点。笔者在此次翻译事件中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并且运用所学顺利的完成了本次翻译任务。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日子里要通过多加学习、多加实践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
杨蕖[6](2013)在《渔业船舶低碳船型方案决策支持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渔业作为一个高耗能产业,是农业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渔船数量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的船型、渔业装备、管理方式落后,各地区老旧渔船数量众多,新造渔船相对较少,渔船船龄普遍偏高,使渔船的废气排放污染问题日益凸现。促进渔业船舶节能减排,保证渔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从船型开发设计的角度,要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就应该减少船舶在运营过程中的能耗,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益,因此,研究出低碳高效的优秀船型就成为首要的问题。在船舶设计中,船型方案的选择是船舶初步设计的重要一环,它不仅直接影响船舶的经济效益,而且在船舶安全和技术性能上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合理选择船型方案是后续设计低碳船型的基础。本文顺应渔业船舶“节能减排”的趋势,在渔业船舶船型方案决策过程中考虑船型的低碳性因素,合理选择出低碳船型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搜集国内外渔业船舶船型资料,分析其主尺度及船型系数特征,对渔业船舶主尺度进行了回归分析,针对渔业船舶中的不同船型,分别建立一系列回归公式及初步设计主尺度估算方法,为后续船型方案初选提供依据。(2)在低碳船型研究方面,借鉴运输船舶EEDI及其参考线计算方法,针对渔业船舶特殊性,提出了渔业船舶EEDI公式及其参考线公式,并将EEDI作为一项能效指标用于评价船型方案的低碳性。(3)从技术、经济、能效三个方面,对船舶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结合渔业船舶的特点,建立了渔业船舶船型方案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并提供相应指标计算方法。(4)在决策方法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AHP)法对船型方案进行优选,实例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完成船型决策,结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基于VB.NET平台,设计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船型方案决策支持软件,该软件实现了人机交互式决策,实例验证了该决策系统的简单实用性。
李志伟[7](2013)在《渔船节能减排LNG动力推广研究》文中提出液化天然气(LNG)是一种优质燃料,它热值高,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小,被称为“清洁燃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和家用燃料和污染较小的能源,它已成为世界各国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在当今社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液态天然气作为船舶燃料没有SOx排放,NOx排放显着降低,既能满足要求,又能保持良好的性价比,开发使用LNG作为船舶燃料前景广阔,发展LNG动力渔船对于我国渔业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LNG燃料早在1964年就开始应用于LNG运输船,但直到2000年才开始应用于其他类型船舶,据统计,2000-2010年全球采用LNG作为燃料的船舶共22艘。对中国而言,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船舶的出现也一样引人关注。它们或多或少地在当地减少了气体排放,这对高度密集的船舶交通地区的空气质量也会带来极大的改善。除此之外,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未来碳税制度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我国首艘采用柴油和液化天然气(LNG)燃料的渔船“津汉渔04203号”试航成功,该船是我国首艘LNG一柴油混燃料渔船,渔船检验局与中海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就渔船推广使用LNG燃料开展全面合作;渔业大省广西也开始启动渔船“油改气”项目,这种种举动表示,我国渔船使用LNG清洁能源的大幕已经拉开。本文就LNG在渔船上的应用推广进行研究探讨。LNG动力船舶在法规、技术、LNG水上供应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决,LNG作船舶燃料的另一个制约因素是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即需要开发适合船东的加气点,其价格也需要为相关供应商留有盈利空问,最后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统筹规划,合理把握项目推进的节奏。
浙江省人民政府[8](2001)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政府部门审批事项减少和保留目录的通知》文中指出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省级政府部门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浙政发[1999]271号)要求,省级政府部门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对原有的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50个部门(含具有审批事项的非
王玲玲[9](2011)在《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船舶工业是一个典型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的特点,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强。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的船舶企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在世界船舶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决定产业集群成长的内在机制是自身的竞争力,提升产业群竞争力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最为关键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开展对船舶产业集群的研究。跨海大桥的开通意味着舟山跨越发展时代的到来,舟山发展船舶工业的要素条件优势明显,有着充足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十二五”规划中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更是为舟山发展船舶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舟山船舶产业集群中产业人才匮乏、企业融资难、相关产业发展滞后、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使舟山船舶工业的发展潜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如何提升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提升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为出发点,在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的相关理论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指出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在对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现状阐述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等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各个因素,最后分析了舟山船舶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产业链层面提出了提升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二、海洋货船改建远洋鱿钓渔船的方案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洋货船改建远洋鱿钓渔船的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捕捞渔船EEDI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章节结构及内容 |
1.5 小结 |
2 捕捞渔船资料收集及能效设计指数研究 |
2.1 捕捞渔船船型分类及主要参数选取 |
2.2 捕捞渔船作业特点概况 |
2.3 捕捞渔船载鱼量与各个参数关系 |
2.4 载鱼量与主要尺度比之间的关系研究 |
2.5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概述 |
2.5.1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公式的发展与确立 |
2.5.2 EEDI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选取方法 |
2.5.3 EEDI参考线公式的形成 |
2.6 捕捞渔船的EEDI研究 |
2.6.1 捕捞渔船EEDI公式的确立 |
2.6.2 基于Matlab的EEDI公式拟合与参考线建立 |
2.7 捕捞渔船EEDI实例研究 |
2.7.1 拖网渔船EEDI计算实例 |
2.7.2 延绳钓渔船EEDI计算实例 |
2.7.3 围网渔船EEDI计算实例 |
2.8 小结 |
3 捕捞渔船能效设计指数公式敏感性分析 |
3.1 EEDI单变量敏感性分析 |
3.1.1 主机功率P的影响 |
3.1.2 航速对EEDI值的影响 |
3.1.3 载鱼量对EEDI值的影响 |
3.2 EEDI多变量敏感性分析 |
3.2.1 载鱼量对EEDI值的影响 |
3.2.2 主机功率变化对EEDI值的影响 |
3.2.3 多变量变化对船舶能效设计指数值的影响 |
3.3 EEDI相关的节能减排技术 |
3.3.1 国内捕捞渔船节能减排面临的困难 |
3.3.2 捕捞渔船节能措施 |
3.3.3 新型节能船舶的提出与发展 |
3.4 小结 |
4 捕捞渔船能效设计指数参考线公式计算软件开发 |
4.1 介绍 |
4.2 功能实现与开发说明 |
4.2.1 功能实现 |
4.2.2 开发说明 |
4.3 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录 |
表录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全球化与渔业重构 |
1.1.2 渔业经济地位及远洋渔业发展 |
1.1.3 尚待解决的问题 |
1.2 研究目标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2.1 研究目标 |
1.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全球生产网络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生产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
2.1.1 全球生产网络 |
2.1.2 地方生产网络 |
2.1.3 全球-地方链结 |
2.2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源渊 |
2.3 全球价值链治理 |
2.3.1 治理内涵 |
2.3.2 治理目标 |
2.3.3 治理主线 |
2.3.4 治理手段 |
第3章 远洋渔业及其产业特征 |
3.1 远洋渔业概念与类型 |
3.1.1 渔业基本概念 |
3.1.2 主要渔业类型 |
3.2 金枪鱼渔业 |
3.2.1 产业价值主体 |
3.2.2 主要市场品种 |
3.2.3 主要生产方式 |
3.3 关键影响因子 |
3.3.1 渔业资源 |
3.3.2 经济实力 |
3.3.3 技术水平 |
3.3.4 人力资源 |
3.3.5 饮食文化与消费偏好 |
3.4 产业特征 |
3.4.1 高风险高收益 |
3.4.2 产业高度集中 |
3.4.3 政府高度干预 |
3.4.4 治理的多层级 |
第4章 远洋渔业全球价值链及空间布局 |
4.1 资源和空间分布差异 |
4.1.1 资源集中在太平洋海域 |
4.1.2 鲣鱼是资源量最大的种群 |
4.1.3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存在差异 |
4.2 远洋捕捞 |
4.2.1 捕捞环节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
4.2.2 发达国家占据网络核心位置 |
4.2.3 亚太地区的空间集聚 |
4.3 加工制罐 |
4.3.1 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外包 |
4.3.2 产业并购与集中 |
4.3.3 ACP地区的空间集聚 |
4.4 贸易物流 |
4.4.1 少数大型跨国贸易商居主导地位 |
4.4.2 完备的全球服务网络 |
4.4.3 竞争合作关系 |
4.5 市场营销 |
4.5.1 生鱼片市场 |
4.5.2 罐头市场 |
4.5.3 市场流通渠道 |
第5章 全球尺度下远洋渔业生产网络及治理 |
5.1 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构成 |
5.1.1 区域渔业管理组织 |
5.1.2 国家政府 |
5.1.3 国际行业协会 |
5.1.4 国际非政府组织 |
5.1.5 跨国公司 |
5.2 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治理特点 |
5.2.1 国家主导 |
5.2.2 国际合作 |
5.2.3 多种类型 |
5.3 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机制 |
5.3.1 多边协调 |
5.3.2 多层规制 |
5.4 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治理手段 |
5.4.1 国家权力 |
5.4.2 技术权力 |
5.4.3 市场权力 |
第6章 国家尺度下远洋渔业生产网络及治理 |
6.1 中国远洋渔业发展概况 |
6.1.1 产业特点 |
6.1.2 国际地位 |
6.1.3 空间分布 |
6.2 中国远洋渔业生产网络构成 |
6.2.1 中央政府 |
6.2.2 远洋渔业协会 |
6.2.3 大学和研究机构 |
6.2.4 社会团体 |
6.2.5 企业 |
6.3 中国远洋渔业生产网络治理 |
6.3.1 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政策推动 |
6.3.2 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
6.3.3 渔业协会和相关社会团体的组织协调 |
第7章 地方尺度下远洋渔业生产及治理 |
7.1 上海远洋渔业发展概况 |
7.1.1 集团公司规模迅速扩大 |
7.1.2 金枪鱼渔业竞争力增强 |
7.1.3 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
7.2 上海远洋渔业生产网络构成 |
7.2.1 地方政府 |
7.2.2 大学和研究机构 |
7.2.3 企业 |
7.3 上海远洋渔业生产网络治理 |
7.3.1 全球生产网络的垂直控制治理 |
7.3.2 地方生产网络的水平合作治理 |
7.3.3 多层次治理的链接 |
7.4 上海远洋渔业发展战略 |
7.4.1 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发展战略环节 |
7.4.2 开展技术创新,促进价值链升级 |
7.4.3 培育国内市场,创建自主品牌 |
7.4.4 网络升级,增强产业全球话语权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的本质 |
8.1.2 远洋渔业产业分工与合作受技术水平的深刻影响 |
8.1.3 不同空间尺度下,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治理要素存在差异 |
8.1.4 全球生产网络不同产业环节的核心力量存在差异 |
8.1.5 资源禀赋和空间分异直接影响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格局 |
8.1.6 远洋渔业全球生产网络的空间治理层级特征显着 |
8.2 主要创新点 |
8.2.1 区分了不同空间尺度下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结构及其治理模式 |
8.2.2 明确了不同空间尺度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的核心要素存在差异 |
8.2.3 发现了远洋渔业与其它产业全球生产网络行动主体的差异 |
8.3 存在不足 |
博士研究生阶段科研成果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意义 |
1.2 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内涵 |
1.3 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的现实背景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现状及困境 |
2.1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 |
2.2 当前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困境 |
2.2.1 成本上升 |
2.2.2 世界渔业资源竞争加大 |
2.2.3 远洋渔业设施落后 |
3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远洋渔业的支持政策及其启示 |
3.1 欧盟对远洋渔业的支持政策 |
3.1.1 欧盟共同渔业政策 |
3.1.2 欧盟远洋渔业的支持政策 |
3.2 日本对远洋渔业的支持政策 |
3.3 韩国对远洋渔业的支持政策 |
3.4 台湾地区对远洋渔业的支持政策 |
3.5 发达国家和地区远洋渔业支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4 我国远洋渔业支持政策评估 |
4.1 我国远洋渔业政策的回顾 |
4.2 我国远洋渔业支持政策的现状 |
4.3 我国远洋渔业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
4.3.1 我国的远洋渔业支持力度不足 |
4.3.2 我国远洋渔业支持政策结构需要调整 |
4.3.3 产业支持政策执行不力 |
5 国际海洋渔业法规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影响与启示 |
5.1 国际海洋渔业法规简介 |
5.2 国际海洋渔业法规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影响 |
5.2.1 渔业资源开采方面 |
5.2.2 专属经济区方面 |
5.2.3 渔业法律要求方面 |
5.2.4 渔业支持方面 |
5.3 远洋渔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
5.3.1 远洋渔业进入全面管理时代 |
5.3.2 区域性渔业管理不断加强 |
5.3.3 公海渔业管理措施更加具有强制性 |
5.4 国际海洋渔业法规对我国发展远洋渔业的启示 |
5.4.1 强化负责任渔业观念,调整海洋渔业管理体制 |
5.4.2 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参加全球和区域性渔业组织 |
5.4.3 完善远洋渔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 |
5.4.4 调整渔业补贴结构,加大绿灯补贴力度 |
6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构建与政策设计 |
6.1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 |
6.2 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的环境 |
6.2.1 国内环境 |
6.2.2 国际环境 |
6.3 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的目标 |
6.4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 |
6.4.1 财政支持政策 |
6.4.2 金融支持政策 |
6.4.3 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
6.4.4 科技创新和应用政策 |
6.4.5 预警和应急政策 |
6.4.6 人才政策 |
6.5 完善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建议 |
6.5.1 强化政府在远洋渔业中的组织引导作用 |
6.5.2 完善远洋渔业管理制度 |
6.5.3 加大对远洋渔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
6.5.4 培植远洋渔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完善企业制度 |
7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局限性 |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中文摘要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录 |
(6)渔业船舶低碳船型方案决策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2 渔业船舶船型资料分析 |
2.1 渔业船舶分类及数据收集 |
2.2 渔船船型资料分析 |
2.2.1 渔船船型特点概述 |
2.2.2 渔船主尺度和船型系数估算 |
2.3 渔政船船型资料分析 |
2.3.1 渔政船船型特点概述 |
2.3.2 渔政船主尺度和船型系数估算 |
3 渔业船舶EEDI研究 |
3.1 EEDI概述 |
3.1.1 EEDI公式含义 |
3.1.2 EEDI参考线公式 |
3.2 渔业船舶EEDI研究 |
3.2.1 渔业船舶EEDI公式 |
3.2.2 渔业船舶EEDI参考线公式 |
3.3 渔业船舶EEDI计算实例分析 |
4 渔业船舶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计算 |
4.1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
4.2 船舶评价指标分类 |
4.2.1 技术指标 |
4.2.2 经济指标 |
4.2.3 能效指标 |
4.3 渔业船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计算 |
4.3.1 渔船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计算 |
4.3.2 渔政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计算 |
4.4 渔业船舶评价指标计算实例 |
4.4.1 渔船评价指标计算实例分析 |
4.4.2 渔政船评价指标计算实例分析 |
5 基于AHP法的渔业船舶船型方案决策 |
5.1 AHP法基本原理 |
5.2 渔业船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5.3 基于AHP法的渔业船舶船型决策实例分析 |
5.3.1 渔船船型方案决策实例 |
5.3.2 渔政船船型方案决策实例 |
6 基于VB.NET的船型方案决策软件实现 |
6.1 软件系统环境 |
6.2 软件开发设计 |
6.2.1 设计流程 |
6.2.2 软件界面及功能展示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渔船节能减排LNG动力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我国渔船及能耗现状 |
1.1 总体概况 |
1.2 海洋渔船概况 |
1.3 海洋捕捞业能耗整体状况 |
1.4 我国渔船节能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1.5 能耗方面的特点 |
1.6 能耗高的主要原因 |
第2章 渔船节能减排技术 |
2.1 以法国为例简介欧盟地区渔船节能减排现状 |
2.1.1 法国渔业节能减排的有关管理政策 |
2.1.2 法国渔船节能减排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
2.1.3 法国渔船节能减排的一些研究成果 |
2.2 我国渔船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
2.2.1 推广经济节能渔船船型 |
2.2.2 柴油机余热利用 |
2.2.3 渔船耗能机械装备减耗 |
2.2.4 实施渔船船型标准化管理 |
2.2.5 添加剂技术 |
2.2.6 节油器的应用 |
2.2.7 主机燃用重油技术 |
2.2.8 清洁能源的利用 |
2.2.9 推广玻璃钢渔船 |
第3章 LNG 动力渔船发展 |
3.1 背景 |
3.1.1 国际战略 |
3.1.2 国家战略 |
3.2 LNG 概述 |
3.3 LNG 动力应用到渔船的特性 |
3.4 LNG 动力渔船发展的基础 |
3.5 LNG 动力技术概述 |
3.6 LNG 动力船舶发展的成功经验 |
3.7 LNG 动力渔船发展的有效保障 |
第4章 LNG 动力渔船推广 |
4.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4.2 主要任务及发展阶段 |
4.3 LNG 动力渔船推广需要解决的难题 |
4.4 推广措施 |
4.5 目标预期 |
第5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产业集群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2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船舶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分析 |
2.1 船舶产业的发展特点分析 |
2.2 船舶产业集群的识别 |
2.2.1 船舶产业集群的概念 |
2.2.2 船舶产业集群的特征 |
2.3 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界定和影响因素 |
2.3.1 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界定 |
2.3.2 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3.1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概况 |
3.1.1 我国船舶工业的总体发展现状 |
3.1.2 我国船舶工业的分布 |
3.2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
3.2.1 舟山优越的区位条件 |
3.2.2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
3.2.3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
3.3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意义 |
第四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
4.1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要素条件 |
4.2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需求条件 |
4.3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
4.4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战略、结构与竞争 |
1、舟山船舶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所有制及治理结构分析 |
2、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
3、舟山船舶企业的竞争 |
4.5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 |
4.6 政府在舟山船舶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
4.7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 SWOT 分析 |
第五章 提升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
5.1 舟山船舶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5.1.1 产业人才匮乏 |
5.1.2 船舶企业融资面临较大压力 |
5.1.3 相关产业发展滞后 |
5.1.4 品牌效应有所欠缺 |
5.1.5 集群内企业合作不够 |
5.1.6 “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 |
5.2 提升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
5.2.1 政府层面 |
5.2.2 企业层面 |
5.2.3 产业链层面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海洋货船改建远洋鱿钓渔船的方案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捕捞渔船EEDI研究[D]. 张光耀. 大连海洋大学, 2016(11)
- [2]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远洋渔业生产网络研究[D]. 向清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3]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研究[D]. 郭香莲.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4]海洋货船改建远洋鱿钓渔船的方案设计[J]. 任松青.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4)
- [5]关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交通百科知识》的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王安琦. 延边大学, 2018(01)
- [6]渔业船舶低碳船型方案决策支持系统[D]. 杨蕖.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8)
- [7]渔船节能减排LNG动力推广研究[D]. 李志伟. 浙江海洋学院, 2013(10)
- [8]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政府部门审批事项减少和保留目录的通知[J].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政报, 2001(04)
- [9]舟山船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 王玲玲. 浙江海洋学院,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