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嘧啶浓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浓度,尿嘧啶,磺胺,嘧啶,胃癌,动力学,结直肠癌。
嘧啶浓度论文文献综述
计文超,谭笔琴[1](2019)在《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对脑胶质瘤患者血清TGF-β、GFAP浓度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对脑胶质瘤患者血清TGF-β、GFAP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脑部恶性胶质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血清TGF-β及GFA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0.00%,明显低于观察组46.67%(P<0.05);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63.33%,明显低于观察组83.33%(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GF-β、GFA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及化疗结束后,观察组血清TGF-β、GF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D及SD患者较PR患者血清TGF-β、GFA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PD患者较SD患者血清TGF-β、GFA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PR、SD、PD患者血清TGF-β、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可有效提高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并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GF-β、GFAP表达水平,对临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19年24期)
徐彤彤,郭晓靖,陈晓颖,李宁[2](2019)在《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基于微乳液相色谱法的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测定方法。方法血浆用微乳流动相稀释,涡旋混匀,离心,经微孔滤膜滤过后直接进样测定。采用Agilent TC-C_(18)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环己烷-水(质量比为2.0∶6.0∶0.8∶91.2,磷酸调节pH至5.0)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在0.1~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准确度为92.8%~100.2%;日内精密度RSD值为0.9%~7.5%;日间精密度RSD值为0.2%~4.9%。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琰,武渊,张晓梅,李晟,仲悦娇[3](2018)在《血药浓度评估不同剂量5-氟尿嘧啶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血药浓度检测并评估不同剂量的5-氟尿嘧啶(5-Fu)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江苏省肿瘤医院的7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基于药代动力学参数AUC方式(实验组,n=37)及基于传统的体表面积(BSA)方式(对照组,n=37)给药,比较两组5-Fu血药浓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药物主要毒副反应的差异,并对临床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BSA给药组相比,AUC给药组发生3级以上腹泻者[33.3%vs 69.2%,χ2=4.34,P=0.038]及患口腔黏膜炎者[50.0%vs 84.6%,χ2=5.07,P=0.024]比例均明显降低; AUC给药组的临床获益率(94.59%)优于BSA给药组(7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2)。结论基于5-Fu血药浓度监测的给药方式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中能有效的控制化疗毒性,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涂碎萍,李获,陈岷,张丽娟,钟磊[4](2018)在《LC-MS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5-氟尿嘧啶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LC-MS方法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5-氟尿嘧啶(5-FU)浓度。方法采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FU静脉泵注18~30 h的外周静脉血,以5-溴尿嘧啶(5-Br)为内标,Dikma-C_(18)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甲醇-去离子水(45∶55);柱温:35℃;流速:0. 3 ml/min。以负离子模式(ESI-),选择性离子监测(SIR)检测5-FU血药浓度,计算患者AUC值。结果 5-FU在1 000~16. 8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10 ng/ml。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 0%~8. 7%、2. 0%~8. 0%,提取回收率为93. 20%~99. 9%。结论本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体内5-FU血药浓度测定。(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09期)
周林平,刘巧珍[5](2018)在《监测氟尿嘧啶血药浓度指导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监测以及调节晚期胃癌患者联合化疗后外周血中氟尿嘧啶的浓度,观察其与疗效及毒副反应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探讨其在指导晚期胃癌个体化治疗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Ⅲ~Ⅳ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4个周期的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一线化疗。第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以传统的体表面积(BSA)方式给药,第2个周期开始至化疗结束,对照组患者仍采用BSA给药方式,试验组患者根据化疗第1周期检测所得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及氟尿嘧啶药理参数AUC来调整之后化疗周期的用药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患者氟尿嘧啶血液目标浓度为200~250 ng/ml。试验组患者第4个化疗周期的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基本调整至稳态,即处于200~250 ng/ml,而对照组仅5%的患者达到了目标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腹泻、黏膜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体反应率为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PFS、OS为13.5、8.5个月,分别长于对照组的10.0、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氟尿嘧啶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200~250 ng/ml之间的患者,其化疗毒副反应耐受性较好,且有更好的生存获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8年23期)
焦勇[6](2018)在《恶性肿瘤患者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行化疗治疗后氟尿嘧啶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转移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行FOLFOX化疗方案,于每周期氟尿嘧啶持续滴注开始后12 h,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患者的氟尿嘧啶的浓度,连续测定3个周期,依据血药浓度平均值进行分组,即<25 ng/mL组(A组),25 ng/mL-35ng/m L组(B组)和>35 ng/mL组(C组),比较该叁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药浓度为(23.7±2.2)ng/m L,B组为(32.8±2.5)ng/m L,C组为(38.4±4.0)ng/m L,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病情控制率为、B组为,C组为,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在25 ng/mL-35 ng/mL间预后效果,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2期)
万小平[7](2018)在《环境相关浓度磺胺嘧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及其去除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在人类生活和养殖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导致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抗生素残留,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无论是广谱还是窄谱抗生素,都有较强的杀菌性,且在环境中的抗生素浓度低,对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来说去除难度较大,因此环境中抗生素的去除一直是环境领域研究的热门问题。好氧颗粒污泥一种微生物自我固定的生物处理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球形结构,高生物量和对有机负荷和有毒物质的耐冲击能力,在难降解废水处理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在四个几何结构完全相同的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R0-R3)中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其中R1-R3的进水中投加不同环境相关浓度(分别为10、100、和1000 ppb)的磺胺嘧啶,探究其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和形成后的物化特性、反应器性能、微生物群落、抗性基因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设计一系列降解批实验探究磺胺嘧啶在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的降解过程和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污泥物化特性:不同环境相关浓度磺胺嘧啶对污泥的颗粒化进程没有抑制作用,反而在浓度最高的反应器中出现的颗粒污泥粒径更大、生物浓度更高。同时,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污泥强度和比重随着磺胺嘧啶浓度的增加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磺胺嘧啶的存在导致反应器中胞外聚合物浓度明显增加,并且磺胺嘧啶浓度越高,增幅越大。(2)反应器性能:磺胺嘧啶的投加在短时间内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COD和氨氮处理效率。然而这种影响短暂地存在一段时间后,污泥的处理性能逐渐恢复,在投加40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去除率均在90%以上)。在反应器运行第60天之后R1-R3反应器的磺胺嘧啶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由此可以推测,在长期的环境相关浓度磺胺嘧啶选择压下,好氧颗粒污泥内的微生物能够逐渐适应驯化。(3)基因层面:两种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和Sul-2的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结果表明更高浓度的磺胺嘧啶会导致微生物DNA中更多的抗性基因富集。同时16S rRNA焦磷酸测序分析可以看出磺胺嘧啶的投加降低了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对细菌进行了筛选,富集了固氮弧菌等一些特定的细菌。通过PICRUSt进行了功能基因预测分析,发现磺胺嘧啶能改变微生物DNA中特定功能基因的丰度,如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和分泌系统等,这可以帮助微生物改变代谢功能以适应抗生素压力环境。(4)磺胺嘧啶的降解过程: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批实验证实了磺胺嘧啶在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的降解主要发生在硝化反应和好氧条件下COD降解的过程中,和磺胺嘧啶降解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细菌主要是NH4+氧化菌、NO2-氧化菌以及好氧异养菌。(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20)
孙铭,翟倩倩,常志强,葛倩倩,李健[8](2016)在《不同浓度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对虾APND、ECOD和GST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药物代谢酶对磺胺二甲嘧啶作用的响应及其在中国对虾代谢磺胺二甲嘧啶过程中的作用,以50、100和150mg/kg(干重)磺胺二甲嘧啶连续投喂中国对虾5d,于投喂后的第1、2、3、4、5天和停止投喂药物的第1、2、3、4、5、7、10天取样,测定中国对虾肝胰腺、鳃和血清中的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minopyrine-N-demethylase,APND)、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7-ethoxycoumarin-O-Deethylase,ECOD)和谷胱甘肽还原转移酶活性(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含量。研究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对虾肝胰腺、鳃和血清中I相药物代谢酶(APND、ECOD)活性的抑制作用均具有剂量依赖性。投喂药物期间,酶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停止投喂后,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至实验结束时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在整个实验周期内,高浓度组的血清GST活性呈现抑制作用,其它浓度磺胺二甲嘧啶组的各组织中GST活性呈现诱导作用。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对虾肝胰腺和鳃ECOD活性发生抑制作用的时间较ANPD晚。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磺胺二甲嘧啶的代谢,一方面通过抑制I相代谢酶的活性,抑制药物的活化,另一方面通过诱导II相代谢酶的活性,加速药物的解毒与代谢。在实际生产中,磺胺类药物通常会与增效剂甲氧苄啶合用以提高药效,应考虑磺胺二甲嘧啶对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以减轻甲氧苄啶可能在体内的蓄积和毒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付海龙,杨欢,毛佳慧,李霞,王梅[9](2016)在《低浓度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浓度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检测并确定5-FU对胃癌细胞系MGC803、SGC-790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经不同浓度的5-FU处理后胃癌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表达水平,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5-FU对MGC803、SGC-7901细胞的IC50分别为(28.82±1.25)和(23.95±1.34);低浓度5-FU(0.5、1μmol/L)处理后,胃癌细胞MGC803、SGC-7901中转录因子OCT4、SOX2在mRNA及蛋白质水平中的表达均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经低浓度5-FU(0.5、1μmol/L)作用后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强,形成的克隆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FU浓度为2μmol/L时OCT4和SOX4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且克隆形成能力也有下降。结论低浓度5-FU能增强胃癌细胞转录因子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张红雨,赵春临,叶延伟[10](2016)在《氟尿嘧啶血药浓度监测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起,氟尿嘧啶(5-Fu)逐渐成为结直肠癌化疗的主要药物,为了增加治疗的有效性,5-Fu用法从静脉推注转变为持续静脉滴注,并加用亚叶酸钙提高化疗效果,以及联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增加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等~([1])。尽管现存不同的化疗方案,但5-Fu用量都是根据患者体表面积计算。由于不同患者体内代谢酶的活性存在差异,以及个体年龄、性别、基因型、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器(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嘧啶浓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基于微乳液相色谱法的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测定方法。方法血浆用微乳流动相稀释,涡旋混匀,离心,经微孔滤膜滤过后直接进样测定。采用Agilent TC-C_(18)柱(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十二烷基硫酸钠-正丁醇-环己烷-水(质量比为2.0∶6.0∶0.8∶91.2,磷酸调节pH至5.0)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在0.1~5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准确度为92.8%~100.2%;日内精密度RSD值为0.9%~7.5%;日间精密度RSD值为0.2%~4.9%。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嘧啶浓度论文参考文献
[1].计文超,谭笔琴.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对脑胶质瘤患者血清TGF-β、GFAP浓度变化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
[2].徐彤彤,郭晓靖,陈晓颖,李宁.微乳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的浓度[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9
[3].张琰,武渊,张晓梅,李晟,仲悦娇.血药浓度评估不同剂量5-氟尿嘧啶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检验杂志.2018
[4].涂碎萍,李获,陈岷,张丽娟,钟磊.LC-MS测定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5-氟尿嘧啶浓度[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
[5].周林平,刘巧珍.监测氟尿嘧啶血药浓度指导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
[6].焦勇.恶性肿瘤患者氟尿嘧啶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7].万小平.环境相关浓度磺胺嘧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及其去除机制[D].山东大学.2018
[8].孙铭,翟倩倩,常志强,葛倩倩,李健.不同浓度磺胺二甲嘧啶对中国对虾APND、ECOD和GST活性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付海龙,杨欢,毛佳慧,李霞,王梅.低浓度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2016
[10].张红雨,赵春临,叶延伟.氟尿嘧啶血药浓度监测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疗效的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