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质量评价论文-刘铭

岩体质量评价论文-刘铭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体质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夏日哈木镍钴矿区,工程地质调查,岩体质量评价,岩体分级

岩体质量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铭[1](2019)在《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区露天采场工程地质条件与岩体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区的现场调查,获得矿区工程地质特征,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矿区工程地质调查统计资料、矿岩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结果等,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矿区分布的主要岩组进行岩体质量分析评价。将区内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岩体基本质量的定性特征和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两者相结合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级别,为矿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马明辉,汪炳锋[2](2019)在《基于岩体质量评价的充填采场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金属矿山采场遗留矿柱回采中的采场稳定性问题,利用点荷载强度试验得到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基于非接触扫描方法对节理化岩体进行结构面信息统计,综合现场点荷载强度、结构面参数信息结果,采用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BQ分级方法对采场围岩进行岩体分级,最终确定了岩体按质量分级主要为Ⅲ级,局部岩体为Ⅳ级。该方法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扫描节理岩体获取结构面信息与岩石力学实验相结合的岩体质量评价,从而为类似矿柱回采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采矿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杨宁,尹贤刚,李爱兵,谭富生[3](2019)在《某矿山岩体质量评价与岩体力学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空区稳定性的研究工作需要岩体质量评价结果和矿岩的岩体力学参数做根本支撑。通过现场工程地质岩体结构面的调查、岩芯取样以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等方式,使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对岩体进行了质量评价,得知大理岩、片岩及矿体为中等到差岩体,并以此质量评价所得的结论作为下一步岩体力学参数研究的基础,采用霍克布朗、摩尔库伦破坏准则以及经霍克和迪德里希斯修正的参数公式再加上加拿大专业软件RocLab的换算,求出矿山叁种不同矿岩体的各项力学参数值。(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9年04期)

王运森,郑贵平,李元辉,吴钦正[4](2019)在《金属矿山岩体质量评价方法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概述了岩体质量由定性单因素评价到定量多因素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介绍了RMR和BQ两种矿山常用的传统岩体质量评价方法,总结了神经网络法、可拓理论法、模糊评价法与灰色聚类法等智能岩石力学评价方法在金属矿山的应用情况。通过研究现有的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在矿山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在未来金属矿山岩体质量评价中应先建立岩体力学数据库,借助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快速、实时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同时,应根据深部开采的特点,建立适用于深部环境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08期)

吴杨,夏冬,梁冰,贾淯斐,杨意德[5](2019)在《基于岩体质量评价与分区的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岩质边坡极端恶劣的立地条件制约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研山铁矿东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该边坡地层分布特征、岩性、结构面产状及风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叁维激光扫描技术,构建东帮边坡DTM模型,在叁维激光扫描结果与地质平面图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东帮边坡划分为北、中、南3个区域;根据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结合各区域岩体结构面空间几何信息,采用BQ分类法对上述各区域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为:北、中、南区岩体质量等级分别为Ⅳ级、III级和II级,以矿区公路为同区上、下半区的分界线,下半区岩体质量好于上半区;根据边坡岩体质量分级结果,在不同区域采用与该区域岩体质量等级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相适应的生态重建方案,其中,北区上、下半区分别采用客土喷播技术和厚层基材喷播技术,且下半区喷播基材中的黏结剂和团粒剂含量高于上半区,中区上、下半区均采用以铁尾矿为基质的人工土壤喷播技术,南区上、下半区均采用爆破燕窝、植生孔与高保水绿化喷播相结合的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方案;边坡平台在前期采用林地、草地相结合的生态重建技术,待平台上土壤熟化后,采用林地、中药种植地相结合的生态重建技术;根据边坡最终境界与新河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疏干排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同时,设计了边坡生态重建所需的滴灌系统。研究成果为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方案选取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闫茂[6](2019)在《基于旋切触探技术的岩体基本质量评价系统开发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CY-1型岩体力学参数旋切触探仪的研发与应用为现场快速获取岩体特征参数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基于旋切触探技术,针对旋切触探仪的现场应用,建立基于旋切参数的智能分析平台并实现岩体特征参数的智能识别。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旋切触探理论与《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研究岩体比功值特征,建立岩石坚硬程度的综合比功识别模型;研究旋切参数统计量特征,建立岩体完整程度的统计量识别模型;研究岩体力学参数与旋切参数之间关系,对力学参数理论解进行修正并建立识别模型;研究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旋切参数的模糊数学模型并通过模糊识别得到岩体等级。(2)基于MATLAB GUI,将岩土工程问题进行数字化处理,研发了旋切触探技术的快速智能分析系统。分别建立岩体力学参数识别模块、岩石完整程度智能识别模块、岩石坚硬程度智能识别模块、岩体质量智能评价模块,最终集成系统。(3)进行现场旋切触探试验,分析岩体质量与旋切参数之间的联系,使用旋切触探岩体智能分析平台对现场的旋切参数进行智能分析,对岩体力学参数以及岩体基本质量进行预测评价。得到东庄水库2#、3#、5#钻孔的岩体质量分别为Ⅳ级、Ⅲ级、Ⅳ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边毓[7](2019)在《陕西某水库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及抗剪断强度参数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一直是岩体力学研究中热点问题之一,力学参数取值直接影响设计方案及工程岩体稳定性,大多岩体工程发生问题都源于岩体力学参数估算取值的偏差。水利水电工程中,坝基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与造价,是工程勘察设计重难点问题之一。对于投资大、工期长的大型工程,获取岩体力学参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是岩体原位测试,但现场原位测试施工难度大、所需费用高,且试验结果会受到尺寸效应的影响。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岩块的强度与岩体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隐含联系,在工程应用中可利用岩石试验结果、原位试验以及现场调绘的资料来估算工程岩体力学参数,得出与岩体实际情况较接近的参数估算值。本文以陕西某水库坝基出露的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为研究对象,结合坝址区岩石试验及原位测试结果,分析岩体结构面特征,评价建基岩体质量;收集相关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岩体力学参数预测模型,并运用于坝基岩体力学参数估算,为水库工程坝体建设提供合理准确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研究结论如下:(1)对坝址区岩体结构面发育规模、性状进行分析,采用结构面宽度、间距、充填状态、延伸长度等指标,结合现行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提出了适用于坝址区岩体结构面分级标准,将坝址区岩体结构面分为四级,分别为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结构面。(2)选取岩体结构特征、纵波波速、完整性系数、变形模量、抗压强度等代表性指标将坝基岩体质量分为Ⅱ~Ⅴ类四级,且主要为Ⅱ~Ⅲ类岩体,并对各级岩体的可利用性作出判别。(3)建立了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并运用该模型预测水库坝基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模型精度检验结果显示预测误差较小,满足工程使用精度需求。(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徐则双[8](2019)在《基于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结构面信息的岩体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各种重大型工程不断实施建设,岩体稳定性分析及质量评价是各种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岩体质量评价前需获取大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传统结构面几何信息获取以人工接触测量为主,是一种常用的结构面测量方法,具有外业强度大、耗时耗力、受恶劣作业环境影响等缺点,人工接触测量方法受到很大限制。随着摄影测量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被应用于工程地质测量工作中,作为非接触测量,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具有速度快、可获取大量信息的优点,弥补了传统人工接触测量的不足。通过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基于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获取大量的岩体结构面几何信息,为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及评价提供数据。结构面几何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为结构面性质问题研究、叁维网络随机模拟、统计均质区划分、岩体工程可靠度设计等提供支撑。岩体工程问题研究时,大多认为结构面参数服从正态分布,这一假设具有人为主观性,且不能体现岩体复杂结构所决定的表征参数分布的多样性特征,为此,采用概率论和随机数学理论,研究岩体结构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岩体稳定性分析主要工作是岩体质量评价,影响岩体质量的因素有岩性、岩体完整性、岩体结构、风化程度、地下水及地应力等。根据考虑因素不同,岩体质量评价可分为定性、定量、半定量、单因素及多因素的方法,如RMR分类、Q系统、RQD、CSMR分类法等。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现阶段许多新方法、新理论被应用到岩体质量评价中,如模糊数学理论、可拓理论、云模型、分形几何等,针对不同岩体工程,评价方法各有差异。准确快速确定岩体质量等级,对岩体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以长春市净月开发区东升村的废弃采石场边坡为例,获取岩体边坡随机结构面的几何参数。基于获取的几何参数,采用K-S检验法进行假设检验,进行了结构面几何参数的概率分布统计,对于服从多种分布函数的情况引入最优拟合度,确定最优拟合概型;对不服从任何分布函数的数据,去除极大值和极小值后进一步检验。基于传统的RMR、Q分类、RQD,模糊数学理论、可拓理论、云模型、分形理论分别进行边坡岩体质量评价,并对传统方格网法计算分形维数提出了改进,使计算分形维数更加方便,最终依据RQD建立以分形维数为指标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本文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随机结构面几何参数。经外业控制测量,采用VirtuoZo平台建立边坡叁维模型,模型点位精度为0.05 m;经岩体结构面参数解算模型获得了边坡结构面的几何参数,为岩体质量评价提供了数据。(2)结构面几何参数的K-S假设检验。二维迹线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产状服从伽马分布、瑞利分布、正态分布、泊松分布;经最优拟合度计算,xoy,xoz面间距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产状服从伽马分布;yoz面间距数据去除极大值和极小值后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叁维迹线经去除极大值和极小值后服从对数正态分布。(3)基于分形维数的岩体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利用方格网法、长方格网法分别计算边坡分形维数,由于分形维数受无标度区间影响,根据人工判别的方法来确定无标度区间,得到最终的分形维数,并与计算的RQD值相结合建立线性关系,得到以分形维数为指标的岩体质量评价体系,确定实验边坡的岩体等级为Ⅱ级。(4)实验边坡岩体质量评价。基于RMR分类、Q系统、模糊数学理论的边坡岩体质量评价为Ⅲ级,可拓理论、云模型的边坡岩体质量评价结果为Ⅱ级,综合来看,实验边坡的岩体质量介于Ⅱ~Ⅲ级之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孟东芳,唐皓,童锋[9](2018)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岩体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进以往岩体质量评价时难以准确确定指标权重的缺陷,提出将突变级数法应用于岩体质量评价。依据突变级数理论,选择岩体钻进速度、岩体声波速度、结构面间距、结构面摩擦系数、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岩石质量指标为影响因素构建岩体质量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同时根据各影响因素对应的分类依据采用随机插值法构建学习样本,对学习样本数据预处理之后进行突变级数值计算;再次依据学习样本的突变级数值与实际经验等级值构建岩体质量评价的突变级数判据。最后应用检测样本对所构建的岩体质量突变级数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构表明,突变级数法高效适用于岩体质量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8年10期)

白志华,李万州,李海波,张仕林,周家文[10](2018)在《红石岩震损高陡边坡工程岩体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陡岩质边坡在经历强震过后,其浅部岩体受地震动力瞬时循环载荷作用而导致岩体质量下降,即所谓震损边坡。震损边坡的工程岩体质量对施工措施的制定和边坡安全评价至关重要。针对震损边坡岩体的实际特点,以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BQ分级体系为基础,应用叁维激光扫描技术来识别岩体结构面和节理裂隙,并结合岩块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建立了震损边坡工程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应用提出的方法对云南鲁甸红石岩震损边坡Ⅱ区进行工程岩体质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震损边坡Ⅱ区浅部岩体较为破碎、受长期卸荷和地震扰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运用叁维激光扫描技术识别、统计岩体结构面情况,再结合常规的岩体质量分类方法,最终确定岩体分级为Ⅳ类,结果较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能够远程非接触式地识别统计岩体的结构面信息,尤其适合岩体破碎或坡面高陡而技术人员无法到达的危险边坡的岩体质量评价,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岩体质量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金属矿山采场遗留矿柱回采中的采场稳定性问题,利用点荷载强度试验得到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基于非接触扫描方法对节理化岩体进行结构面信息统计,综合现场点荷载强度、结构面参数信息结果,采用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BQ分级方法对采场围岩进行岩体分级,最终确定了岩体按质量分级主要为Ⅲ级,局部岩体为Ⅳ级。该方法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扫描节理岩体获取结构面信息与岩石力学实验相结合的岩体质量评价,从而为类似矿柱回采工程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体质量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铭.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区露天采场工程地质条件与岩体质量评价[J].能源与环保.2019

[2].马明辉,汪炳锋.基于岩体质量评价的充填采场稳定性分析[J].采矿技术.2019

[3].杨宁,尹贤刚,李爱兵,谭富生.某矿山岩体质量评价与岩体力学参数研究[J].矿冶.2019

[4].王运森,郑贵平,李元辉,吴钦正.金属矿山岩体质量评价方法进展与展望[J].中国矿业.2019

[5].吴杨,夏冬,梁冰,贾淯斐,杨意德.基于岩体质量评价与分区的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J].煤炭学报.2019

[6].闫茂.基于旋切触探技术的岩体基本质量评价系统开发与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边毓.陕西某水库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及抗剪断强度参数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8].徐则双.基于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结构面信息的岩体质量评价[D].吉林大学.2019

[9].孟东芳,唐皓,童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岩体质量评价[J].中国煤炭地质.2018

[10].白志华,李万州,李海波,张仕林,周家文.红石岩震损高陡边坡工程岩体质量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18

标签:;  ;  ;  ;  

岩体质量评价论文-刘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