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平(塔河县医院165200)
一、概述
(一)概念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女性多见。
(二)正常解剖
1.甲状腺的正常形态
甲状腺分左、右两叶,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中间以峡部相连。峡部有时向上伸出一锥体叶,可与舌骨相连。正常情况下,颈部检查时既不能清楚地看到,也不易摸到甲状腺。甲状腺随年龄增大渐发育成熟,约在15岁时,可达到成人大小,重15~25g,成年时正常的腺体呈蝶形。整个甲状腺成人重约20~25g,女性稍大、略重。如果超过30g,触诊时即可触及。
2.甲状腺的被膜
甲状腺周围有两层筋膜,外层为颈筋膜形成的甲状腺鞘,内层为腺体的固有纤维膜形成的甲状腺纤维囊。
3.甲状腺的血管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充沛,正常时,每克组织每分钟血流量可达5~7ml,正常人的全部血容量,每小时就可以通过甲状腺一次,当甲状腺发生肿大或增生时血流量明显增多增快,甚至可增加百倍,甲状腺的血流供应来自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颈外动脉的分支)和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甲状腺上、下动脉的分支之间,甲状腺上、下动脉分支与咽喉部、气管、食管的动脉分支之间,都有广泛的吻合、沟通,故在手术时,虽将甲状腺上、下动脉全部结扎,也多不会发生甲状腺残留部分或甲状旁腺的缺血。甲状腺有三支主要静脉,即甲状腺上、中、下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血液流入颈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血液直接流入无名静脉。甲状腺的淋巴液汇合流入沿颈内静脉排列的颈深淋巴结。
4.甲状腺邻近的神经
(1)喉上神经
喉上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在甲状腺上方通过。在颈内动脉深层分为两支,内支穿过甲状舌骨膜入喉,管理声门裂以上的感觉,外支支配环甲肌,使声带紧张。
(2)喉返神经
来自迷走神经,左侧绕主动脉弓,右侧绕锁骨下动脉,上行于甲状腺背面,气管食管沟之间。在甲状腺上极,喉返神经在甲状软骨下角的前下方入喉,两者之间这一段即所谓喉返神经的“危险区”,手术时最易损伤该段神经。
(三)甲状腺生理概述
甲状腺有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其结构单位为滤泡。甲状腺素是一类含碘酪氨酸的有机结合碘,有四碘(T4)和三碘(T3)酪氨酸二种。合成完毕后便与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储存在甲状腺滤泡中。
1.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甲状腺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有以下几种。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之间的反馈调节,这是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素激素(TRH),这是一种三肽物质,通过垂体门脉系统到垂体前叶,促TSH的合成和分泌。
(2)自身调节
在没有TSH作用的情况下,甲状腺尚有重要的自身调节作用,主要使甲状腺有充分的碘储备,能充分利用碘。
(3)神经体液因素及其他内分泌激素也可以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激素有很强的生理功能,主要生理作用有以下几种:
(1)甲状腺激素增加耗氧和产热。
(2)甲状腺激素过多使肌肉消瘦无力,生长受到抑制。
(3)甲状腺激素是维持神经系统发育及正常功能所必需。
(4)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脂肪合成与降解加速。
(5)甲状腺激素过多可以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6)甲状腺激素对水、盐代谢有影响,有利尿作用。
(7)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维生素的代谢,如组织中的硫胺、维生素B2,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会受其影响。
(8)甲状腺激素缺乏时.生长激素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甚至停滞。
(9)甲状腺激素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增强,使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加快。
(四)病理
按肿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
1.乳头状癌
在甲状腺癌中此型最为多见,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7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此型分化好,生长缓慢,低度恶性,转移较晚,多在颈深淋巴结,约80%肿瘤为中心性,约1/3累及双侧甲状腺。
2.滤泡状腺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15%,多见于50岁左右妇女,此型发展较快,恶性程度中等,发展较快,且有侵犯血管倾向,主要经血转移至骨、肝和肺。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因此预后不如乳头状腺癌。
3.髓样癌
此型较少见,约占7%。癌细胞来源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束状,但在同一个癌巢中癌细胞形态一致,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沉着,呈未分化状为本型特点。恶性程度中等,生长缓慢,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晚期可有远处转移。
4.未分化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5%~10%,多见于老年人。按其细胞形态又可分为小细胞和巨细胞性两种。此型发展迅速,高度恶性,约50%早期便有颈淋巴结转移,可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并经血可转移至骨和肺。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5%。
(五)临床分期
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分化型(乳头状、滤泡状)甲状腺癌病人的年龄在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癌肿协会将分界定为诊断时年龄45岁,二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不同。
二、护理评估
(一)病因
甲状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从流行病学调查和肿瘤的实验研究发现和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线损伤
2.缺碘与高碘
3.内分泌紊乱
4.遗传因素
5.其他因素:一些甲状腺增生性疾病,如腺瘤样甲状腺肿和功能亢进性甲状腺肿,分别有约5%及2%合并甲状腺癌。多年生长的甲状腺瘤,偶可发生癌变。
(二)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只是在甲状腺组织内出现一质硬而高低不平的结节,晚期常压迫喉返神经、气管、食管而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如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同侧头面部无汗等,颈丛浅支受损时,病人可有耳、枕、肩等部位疼痛。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干扁骨,如颅骨、椎骨、骨盆和肺。特别在甲状腺肿大伴有单侧声带麻痹时,为甲状腺癌的特征之一。有些病人的甲状腺肿块不明显,而以颈、肺、骨骼的转移癌为突出症状。因此,当颈部、肺、骨骼有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存在时,应仔细检查甲状腺。
(三)预后
绝大部分的甲状腺癌是分化性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发展慢,所以一般人都认为甲状腺癌预后良好。其实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其预后有明显差异。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有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和治疗是否恰当等。
1.病理类型
分化好的乳头状癌和滤泡样癌是属于低度恶性癌肿,预后良好,如果治疗及时和合理,绝大部分病人可望治愈。
未分化癌则不然,其属于高度恶性的癌肿,发展快,预后差。除少数发现早、治疗及时、手术彻底可获得10年生存率外,绝大部分病人在1~2年内死亡。
髓样癌的恶性程度介于上述两种癌肿之间,如果诊治及时,手术彻底,10年生存率可达82%,反之预后也不佳。
2.临床分期
原发灶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第2位重要因素,一旦原发灶向外浸润,预后就明显不佳,国、内外资料基本一致。
3.性别年龄
国外多数学者认为女性病人预后较男性好。年龄的因素也很重要,无论男女病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存率逐步下降;即使在同样病期,年轻人的预后还是比年长者好。
4.根治程度
虽然大部分甲状腺癌预后较好,但治疗彻底与否仍决定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2.血T3、T4、TSH、FT3、FT4检查。
3.甲状腺结节针吸细胞血检查。
4.耳鼻喉科会诊,了解声带功能。
5.颈部气管像X光片。
6.甲状腺放射性131碘吸收率检测。
7.甲状腺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检查。
8.必要时颈部CT。
三、手术方式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清扫。范围最小的为腺叶加峡部切除,最大至甲状腺全切除。对低危组病人用腺叶及峡部切除。高危组病人采用患侧腺叶、对侧次全切除术或全切除术。也可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来选择手术切除范围。
1.腺叶次全切除术仅适用于诊断为良性疾病,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孤立性乳头状微小癌。
2.腺叶加峡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1.5cm,明确局限于一叶者。
3.近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1.5cm,较广泛的一侧乳头状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
四、临床观察
1.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手术的心理反应。
2.有关甲癌的症状和体征,内分泌治疗、放射性131I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效果。
3.病人术前准备情况。
4.病人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口情况。
5.术后有无急性呼吸困难和窒息。
五、护理要点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关心、体贴病人,满足其合理需求,使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出现气管压迫症状的病人应采取半卧位,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气管内插管、吸引器、氧气等急救物品。
3.出现局部突然肿胀、呼吸极度困难、脉搏增快等症状时,应考虑癌肿坏死出血压迫气管,需及时通知医生,并立即做好救治准备。
4.术前需放疗或化疗者,按放、化疗护理常规进行。
(二)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切口渗血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的变化。并正确记录。如发现引流液呈乳白色,提示可能有乳糜漏,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引流管要固定良好,防止脱出。
2.病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颈部可遵医嘱放置冰袋,预防切口出血。
3.术后6小时,病人无呕吐,可进食流质饮食,以温凉饮食为宜,进食时观察病人有无呛咳现象。
4.术后放、化疗者,按常规进行护理。
5.加强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彭雅玲,伍石华.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2期.
[2]周芳.甲状腺癌146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08期.
[3]谢诗蓉,席淑新.甲状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