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辐射参数测试技术的研究

光谱辐射参数测试技术的研究

孙广尉, 孙红胜, 王加朋, 高书敏[1]2014年在《高灵敏度高帧频远紫外光谱测试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紫外天体模拟器为空间探测工程中紫外有效载荷的重要测试和仿真设备。为了解决紫外天体模拟器辐射参数现场测试存在的难题,建立一套便携式紫外辐射参数现场测量装置,实现紫外模拟器高帧频辐射参数测量和高灵敏度辐射参数测量。测量参数包括光谱辐亮度、光谱辐照度等。测量的光谱范围为200 nm—400nm。光谱辐亮度测量不确定度为15%(k=2),光谱辐照度测量不确定度为20%(k=2),该装置的建立完善了国内的紫外测试技术研究体系。

王大林[2]2013年在《激光辐照下半透明体光热信号模拟及内部参数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继上世纪60年代至今,激光技术一直得到不断地发展,在国防、生物医疗、通信、信息处理、工业加工及探伤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应用的实质是各种类型激光与不同物质的相互作用。激光与半透明介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大气遥感、激光推进、光学成像、红外无损检测以及材料物性测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很多情况下,激光与半透明体的相互作用都会伴随着光热效应的产生,即在介质边界产生辐射信号(光信号)或温度响应(热信号)。对这些富含介质内部信息的光热信号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这些信号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是对介质内部光学参数、内含物几何尺度和缺陷介质形状大小等参数进行准确重构的理论前提。论文以激光辐照半透明介质的光热信号利用为主要研究背景,系统研究了边界时频域光热信号模拟、介质内部参数重构以及半透明体辐射特性测量等问题。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方形和高斯型短脉冲激光在半透明介质内的瞬态辐射传输模型和频域辐射模型,模拟了介质表面出射的时频域光辐射信号(透射信号和反射信号)。总结了不同激光参数和介质光学物性对光辐射信号的影响。开展了短脉冲激光瞬态辐射传输相似性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反射信号的最优探测距离(ODD)和一维介质临界光学厚度(COT)的概念。研究了激光参数和介质的光学物性对时域光辐射信号的敏感性,确定了用于参数重构研究中时域测量信号的选取准则。研究了折射率匹配和不匹配时,高斯型脉冲激光辐照下时域反射信号峰值与无量纲脉冲宽度的变化关系,提出了无量纲反射信号峰值的概念。针对频域模型,分析了频域信号幅值和相位角随脉冲宽度和介质衰减系数、反照率的变化规律。2.将微粒群及其改进型算法引入到瞬态辐射传输及导热辐射耦合反问题研究中。采用时频域光辐射信号结合微粒群及其改进型算法对一维均匀介质、一维多层介质、二维介质内部的光学参数和几何特性进行了反问题研究。在随机微粒群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粒速度进化公式引入任意方向搜索项,得到了快速微粒群优化算法。建立了基于峰值时域信号的微粒群反演模型,利用峰值时域信号可以准确的重构出均匀介质和两层介质的吸收、散射系数。3.建立了激光作用半透明介质的导热辐射耦合换热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模拟了介质表面的温度响应热信号,采用微粒群优化算法反演了一维均匀介质的导热辐射参数、反照率和发射率。进一步研究了含缺陷的二维介质表面温度响应,分析了缺陷尺寸、对流换热系数等因素对介质边界瞬态温度的敏感性,利用微粒群模型重构了介质内部缺陷的位置和大小。4.总结了半透明材料常见的光辐射特性(反射透射特性,吸收散射特性、发射特性)的测量方法。基于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响应特性和半透明体发射率的定义,搭建了半透明介质发射特性测量系统,给出了扣除背景辐射的介质光谱发射率计算公式,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半透明材料光谱发射特性的实验研究,并对蓝宝石等半透明材料进行了实验测量。对表面涂黑处理的玻璃材料进行了光热物性参数测量,并对导热辐射耦合换热的有限体积法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

范纪红[3]2003年在《光谱辐射参数测试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光辐射计量是整个光学计量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进行了光谱辐照度、辐亮度及光源色温这叁个参数的计量测试,这些参数的计量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红外技术首先受到军事部门的关注,因为它提供了在黑暗中观察,探测军事目标自身辐射及进行保密通讯的可能性。在应用红外光学系统时常常需要了解系统所成的像的辐亮度。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要评价红外光学系统的性能就要求了解像的辐亮度。紫外和真空紫外光谱辐照度的测量和定标,在天体物理、固体物理、光化学及医药学等领域中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色温的测量对于灯泡工业和照明工程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90年代以前,国外陆续有十几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光谱辐照度、辐亮度标准,我国国家计量院于80年代左右建立的光谱辐照度和光谱辐亮度标准已远不能满足国防科研发展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因此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光谱辐照度和光谱辐亮度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从总结现有高温黑体温度的测量方法、光谱辐照度的测量方法及光源色温的测量方法出发,系统地介绍了高温黑体温度、光谱辐照度、辐亮度及光源色温的测量方法,测试原理,测试系统以及相应的信号检测技术。测试系统由光学系统、比较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冷却系统组成。在测量高温黑体温度的过程中,使用了新型的辐射测温法,滤光辐射计测量方法,该方法在1997年光谱辐照度国际比对时被PTB、NPL、VNⅡOFO等国家所采用,并得到一致认可。该方法首先要用低温辐射计及相对光谱响应度测量装置对滤光辐射计进行标定,经计算可得到滤光辐射计的绝对光谱响应度;由于黑体温度的漂移直接影响到测量精度,我们采用反馈系统通过控制黑体的加热电流,来稳定黑体温度。这使得测量高温黑体温度的精度大大提高。本标准装置涉及参数多,包括光谱辐照度、光谱辐亮度、光源色温;光谱范围宽,覆盖了紫外、可见、红外;在同一套设备上实现多参数、宽光谱以及能量强度变化为7个数量级的精确测量。在总体设计中采用了两条主光路,一条以光谱辐亮度为基础的测量光路,另一条以积分球为基础,通过增加移动光学平台和平面反射镜进行切换,实现光谱辐照度的绝对测量。该标准装置包括:辐射基准、辐射传递标准及比较测量装置,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包含了红外技术、激光技术、小信号探测器技术、精密机械加工及计算机技术。本标准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要求高,除了熟悉所有硬件的性能外,还必须对光、机、电、算进行精确调试,实现每个波长下所有硬件的最优组合,来达到理想的测量结果,该项调试工作包含了对软件的调试,电信号的调试,光路调试。 总之,在项目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使该项目工作顺利完成,实现了硬件的最忧组合。

刘伟峰[4]2010年在《天空背景辐射参数测量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空背景辐射参数是大气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天空背景辐射特性,详细介绍了辐射测量原理,采用了弱辐射信号探测技术和辐射计量技术,应用了方位俯仰转台,设计了一套天空背景辐射参数测量系统(型号为TKFS01),实现了程序引导,自动沿空间目标飞行轨迹进行天空背景辐射测量。利用标准光谱辐射计实现了天空背景辐射参数测量系统的实验室绝对辐射标定,并利用汞灯实现了天空背景辐射参数测量系统的波长标定,分析了标定的不确定度。应用该套天空背景辐射参数测量系统进行了天空背景辐射亮度测量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实测数据,初步得出了天空背景辐射特征,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实测数据与理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叁个月的实际应用,证明利用该套测量系统能够获取天空背景辐射连续光谱(光谱范围从0.38~1.1μm)数据,为应用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光谱信息。

代维凯[5]2013年在《面源黑体发射率传递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卫星的发射数量稳步增加,其性能不断完善,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遥感卫星的发射和应用在近十年发展迅猛,遥感技术也日臻成熟。但是与美国和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相比,我国的遥感技术还有待提高,在遥感卫星发回数据的提取,分析以及利用等应用领域仍需不断进步。卫星遥感以及红外设备都需要黑体进行标定和校准,所以对黑体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而我国的黑体校准技术还不完善,尤其是大口径的面源黑体,所以亟需建立相对完善的面源黑体的辐射特性校准技术。本文研制的面源黑体发射率传递系统是该领域的一次探索性研究。所研制的系统基于分时比对法,对比测试腔式黑体和面源黑体的红外能量,在黑体辐射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面源黑体发射率量值传递的数学模型,以实验室标准腔式黑体的发射率为比对基准,从而将面源黑体的发射率溯源。本文设计的系统包括叁个子系统模块:标准腔式黑体温控系统、面源黑体温控系统以及能量测试比对系统。首先建立腔式和面源黑体的温控系统,对两个系统的黑体进行温度特性的全面测试,使得腔式黑体和面源黑体的温度特性符合课题的指标要求,并且保证后续对两个黑体辐射能量测试的准确性;然后建立中红外波段的能量测试比对系统,保证在低温和常温范围内,能够探测两大黑体的辐射能量。并且在相同的实验环境和温度条件下,利用能量测试比对系统分别探测接收两大黑体的红外辐射能量,结合微弱信号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数字式锁相放大器对信号进行处理;最后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并按照理论推导建立的量值传递模型计算出面源黑体的发射率,分析传递的不确定度。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对数据结果的误差以及不确定度的分析,腔式黑体和面源黑体的温度特性符合项目技术指标,两大温控系统满足精度以及稳定性等要求,面源黑体的温度均匀性也基本达到技术指标,能够确保对黑体辐射特性测试的准确性的要求;以传递模型为基础得出的面源黑体的发射率和评定的传递不确定度也基本符合技术指标,该量值传递模型满足课题对发射率的测量准确度,精度以及不确定度等的要求,对我国黑体校准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何明霞, 陈涛[6]2012年在《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重点总结了太赫兹辐射的生物效应、太赫兹光谱技术和太赫兹成像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的3个大类的成果。有关太赫兹辐射的生物效应,分不同频率、不同功率和不同辐射时间下样品的生物学反应来介绍。又根据探测样品属性不同分为生物体、生物组织、生物细胞、生物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6个层次的内容。充分论证了太赫兹科学技术对生物医学的安全性和适用性。由于太赫兹光谱包含丰富的生物分子及分子间的组成信息和构象信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最多。对不同生物大分子的太赫兹特征频谱进行了解读,对太赫兹光谱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目的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太赫兹科学技术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在太赫兹波成像技术方面,总结了其在癌变组织诊断、皮肤烧伤探测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为使迷人的太赫兹波科学与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尝试较为全面地对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也探讨了现阶段在生物医学领域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李秀丽[7]2008年在《基于燃烧和爆炸效应的温压药剂相关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了温压药剂的作用原理、设计方法、爆炸场性能及其在野外和有限空间内的毁伤效应。在现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温压药剂的配方设计原则、性能参数预报方法和固体化技术。研制的固体温压药剂以高能炸药、金属粉和固体活化剂为主体组成,综合性能良好。对瞬态高温测试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温压药剂特点,提出原子发射光谱双谱线法和红外热成像仪两种方法进行温压药剂温度场的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对药剂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压药剂在爆炸后1ms内出现2个温度峰值(2300K和2050K),分别对应其爆炸反应的第一、第二阶段;第叁阶段为药剂的后续燃烧反应,具有较高的爆炸火球温度,不同高温段持续时间是TNT的2~5倍,高温云团体积可达TNT的2~10倍。由于后续燃烧对冲击波的增强作用,使药剂具有较高的爆炸威力。能量分析表明:参试药剂的能量利用率约为42%,具备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对含化学活性材料温压药剂M-TBE的实验表明:其冲击波曲线有两个规律的正压作用区;二次冲击波在火球区外形成,火球区内是后续燃烧反应对爆炸波增强而引起的压缩波积累压力平台;二次冲击波峰值压力不小于第一个冲击波的40%,二次冲量占总冲量的12.5%~43.7%,其对爆炸/冲击波威力的贡献不可忽略;化学活性材料对温压药剂的后续燃烧反应有增强作用,有利于二次冲击波的形成和传播。由空旷静爆实验得到温压药剂爆炸冲击波超压、正压作用时间和冲量的特征方程,分析认为:超压—冲量准则(ΔP-I准则)和失去战斗力比率伤亡准则(CI准则)是两种适于温压药剂冲击波毁伤评判的准则,根据实验结果得到30kg温压装药造成人员50%伤亡的毁伤半径约为6.38m。以火球热辐射动态模型为基础,根据红外热成像测试数据,建立了具有时间属性的温压药剂热辐射效应动态计算方法,计算得到30kg温压装药的热辐射效应,其辐射热剂量可达TNT的3.6~5.2倍。有限空间内的爆炸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爆炸反应的完全和约束效应使得温压药剂在室内的毁伤作用明显增强,室内总正冲量可达室外的5~10倍;墙面测点由于冲击波的正规反射而使压力和冲量大幅增加,反射波超压是入射波的3.5倍,反射波冲量是入射波的1.9倍;在具有泄压作用的半密闭空间内,室内负压的毁伤作用不可忽略。

林卫国[8]2006年在《LED光谱电性参数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在LED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应用越来越广泛。现阶段的LED产业主要以芯片封装为主,但LED的测试技术和手段相对落后,远远不能适应LED产业发展的要求。一些企业由于检测水平低,仪器配套性差,检测精度低,产品性能互相之间不可比对;一些企业所依赖的进口测试和分选设备价格很高。总体来说,国外LED测试仪器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特点,国内LED的检测仪器在技术上还比较欠缺,检测精度和速度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这种状况对我国LED产业的结构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自行研究LED光电参数的快速测试技术和研制智能化的LED在线测试分选设备对促进我国的LED产业发展和提高LED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LED的光度学、色度学和电学综合参数是衡量LED的主要技术指标。本课题主要研究LED光色电参数的快速测量技术,对LED测试技术科学化、规范化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作者根据片状LED检测技术的国内外要求,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和数据采集原理,开发出LED光电参数快速测试系统。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在对LED光度学参数、辐射度学参数、色度学参数测量原理和测量标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测量LED主波长新方法,经综合测试,表明此方法完全可行。 2.深入研究线性阵列CCD型光谱测试仪、硅光二极管型光谱测试仪和光电转换器的原理,得出CCD像素与LED波长之间较为准确的对应关系。 3.深入研究了PCI数据采集卡的功能、驱动程序、接口协议以及API函数的编写和调用等,大幅减少LED光电参数测试时间,使LED光电参数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4.按照虚拟仪器软件设计要求和方法,设计了LED光电参数快速测试系统的软件结构,规划出各个功能模块;借助LabVIEW开发工具完成各个模块程序设计,实现了各模块的功能。

闫伟杰[9]2014年在《基于光谱分析和图像处理的火焰温度及辐射特性检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渐关注,提高燃烧设备的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温度是反映燃烧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准确测量对于了解燃烧过程和完善燃烧理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温度和辐射特性参数是耦合在一起的,因此实现温度和辐射特性参数的同时准确测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火焰的辐射光谱和图像中包含着与温度和辐射特性有关的大量信息,利用这些信息结合特定的算法可以计算得到火焰表观温度、黑度、内部温度、辐射介质颗粒浓度等多个参数。本文将研究如何利用火焰辐射光谱和图像测量这些参数,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火焰可见光波段内的辐射光谱和图像开展火焰表观温度和黑度测量研究,研究对象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垃圾燃烧火焰。与常见的煤粉燃烧火焰不同,此类火焰的辐射光谱在可见光波段内存在两条强烈的特征谱线,分别为590nm处Na特征谱线和767nm处K特征谱线。研究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光谱分析:利用双色法以3nm为波长间隔计算500-900nm波段内的温度分布和黑度分布,根据黑度随波长变化规律判定火焰的灰性波段区间。在500-900nm波长范围内,除Na、K特征谱线之外的连续辐射光谱满足灰性。由于Na、K特征谱线远离本文所用图像探测系统的R、G中心波长,敏感性分析表明此两条特征谱线的存在未对图像法测温造成较大干扰,因此图像法适用于此类火焰的温度和黑度测量。现场检测试验分别利用光谱法和图像法测量得到了炉膛叁层不同高度、八个测点处的火焰温度分布和黑度分布。以吸收、发射、无散射、轴对称含烟黑的乙烯层流扩散火焰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单色可见光火焰图像开展火焰温度和烟黑颗粒体积浓度同时重建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讨论了不同重建算法对温度和烟黑颗粒体积浓度重建精度的影响:在正确选择正则化参数前提下,Tikhonov正则化算法的抗噪性相对较强;其次分析了自吸收项对重建结果的影响:忽略自吸收项会在火焰轴心处高估烟黑颗粒体积浓度而低估火焰温度;最后分析了重建算法对不同光学厚度的适应性:利用文中提出的同时重建算法在6倍大光学厚度下仍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这说明算法具有很广的对象适应性。利用火焰可见光辐射光谱和图像开展轴对称乙烯/空气层流扩散火焰的温度和烟黑颗粒体积浓度同时测量的实验研究。光谱测量时首先利用光谱仪采集火焰在可见光波段的辐射光谱,根据基于双色法的灰性判断原理判定火焰的灰性波段区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350-800nm波段内火焰的黑度分布,其次根据吸收系数与黑度的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到了烟黑颗粒的吸收系数分布特性。图像测量时首先利用单台相机结合图像处理技术测量得到高分辨率火焰图像(1mm/65pixels),其次在求解辐射传递方程过程中利用吸收系数分布特性对烟黑颗粒的非灰辐射特性进行修正。实验测量得到了叁个不同乙烯流量下的火焰温度和烟黑颗粒体积浓度二维轴对称分布。开展O2/N2和O2/CO2气氛下乙烯富氧燃烧火焰的燃烧特性实验研究。首先利用火焰辐射光谱和图像测量得到了两种气氛下30%、40%、50%叁种氧浓度的火焰温度分布和烟黑颗粒体积浓度分布。O2/N2气氛下最高火焰温度随氧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烟黑颗粒体积浓度在50%氧浓度时略微下降;O2/2气氛下最高烟黑颗粒体积浓度均高于空气气氛下;O2/CO2气氛下最高火焰温度和最高烟黑颗粒体积浓度均随氧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与O2/CO2气氛下燃烧相比,相同氧浓度下O2/N2气氛下火焰的温度和烟黑颗粒体积浓度、火焰长度、可见光辐射强度均相对较高;利用Roper解可以准确地预测O2/N2气氛下的火焰长度,而O2/CO2气氛下的预测结果相对较差;修改Roper经验公式中的参数后,O2/CO2气氛下的预测结果得到了很大改善。

刘子骥[10]2012年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测试及验证成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诞生及发展是红外技术领域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可靠性高的特点,其衍生的非制冷红外热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及其应用技术正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本课题对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测试验证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微测辐射热计和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测试验证技术的系统化设计,突破了测试验证技术中的各种关键技术,研制了的高速、高精度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测试系统,同时基于项目组自主研发的320×240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设计和开发了多功能、高性能的红外热成像仪并实现了验证成像。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综述如下:(1)在微测辐射热计测试技术方面,深入研究了微测辐射热计的传感机理,建立了微测辐射热计的光学、热学和电学的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提炼了微测辐射热计的关键指标,提出了通过锁相放大技术(LOCK-INAMP)测试微测辐射热计响应电压和噪声电压的方法,克服了微测辐射热计微弱信号提取的技术难题。在热学性能参数的测试方面采用了I-V测试热导的方法,发现了通过减小偏置电流的手段,可忽略有效热导和总热导误差的技术问题,同时提出了变频锁相放大技术测试响应时间的方法。对比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数据,确认了该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2)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测试技术方面,研制了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测试系统,细阐述了该测试系统的组成结构、板级系统工作原理,各模块参数指标以及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并利用标准探测器进行验证测试,主要指标测试精度可≤1%。在测试系统中,低噪声偏置电压源模块采用了网络反馈控制结构和数字电位器技术,解决了电压源的低噪声、高精度调节以及宽温度适应性的技术难题。同时,测试系统的数据采集部分还采用了PCIE总线技术和DMA的工作模式,解决了多规格、大规模、高帧频的红外图像实时采集的技术难题,克服了采集过程中由于CPU响应速度原因带来的数据丢失问题。(3)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验证成像技术方面,研制了基于国产320×240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热成像仪系统,系统采用了最新的FPGA+ARM的硬件结构,并实现了参数标定和实时成像一体化的集成设计理念。在图像算法设计中,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算法目标退化和伪像的不足。在图像增强算法中,本文采用了改进的二叉堆算法,本算法大大提高了图像增强算法的效率,克服了由于探测器状态变化而导致拉伸畸变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修饰细节,本文还提出了基于梯度信息自适应权值调整的红外图像细节增强(DDE)算法技术,通过去除噪,计算图像梯度信息,修正此梯度信息,计算灰度统计权值,细节图像直方图均衡达到图像细节增强的效果。通过测试,该热成像系统的NETD达到98mK。

参考文献:

[1]. 高灵敏度高帧频远紫外光谱测试技术研究[C]. 孙广尉, 孙红胜, 王加朋, 高书敏. 第十五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2014

[2]. 激光辐照下半透明体光热信号模拟及内部参数重构[D]. 王大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3]. 光谱辐射参数测试技术的研究[D]. 范纪红. 陕西师范大学. 2003

[4]. 天空背景辐射参数测量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 刘伟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5]. 面源黑体发射率传递系统研究[D]. 代维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6]. 太赫兹科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何明霞, 陈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2

[7]. 基于燃烧和爆炸效应的温压药剂相关技术研究[D]. 李秀丽.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8]. LED光谱电性参数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开发[D]. 林卫国.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9]. 基于光谱分析和图像处理的火焰温度及辐射特性检测[D]. 闫伟杰. 华中科技大学. 2014

[10].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测试及验证成像技术研究[D]. 刘子骥.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光谱辐射参数测试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